楊萬勤(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楊萬勤(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萬勤,男,漢族,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2007年)、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018年)、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森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森林培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分會常務理事、《生態學報》編委。

 曾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訪問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萬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四川
  • 出生日期:1969年9月
  • 畢業院校:西南大學
  • 職業:台州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院長
  • 學歷學位:博士研究生
  • 技術職稱:教授
  • 導師類型:博士生導師
  • 研究領域:森林生態、森林土壤、生態恢復
  • 本科課程:《普通生態學》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教學科研業績,科研獎勵,專著,代表性學術論文,

學習經歷

1990.09-1994.07四川師範學院生物系生物教育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4.09-1997.07西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生態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8.09-2001.07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學專業,獲農學博士學位
2016.12-2017.06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97.07-2001.07樂山師範學院講師
2001.07-2004.11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4.11-2007.12四川農業大學林學園藝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7.12-2018.11 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11-至今 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學科研業績

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等20餘項,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排名1、4、5),主編學術專著2部,副主編學術專著4部,以第一和責任作者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Soi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Ecosystem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國內外主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70餘篇,指導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人。

科研獎勵

1、“四川主要農區面源污染控制與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及示範”(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2009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3、“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與配套政策研究”(201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土壤生態過程與調控”(2013年侯光炯科技先河獎)

專著

楊萬勤,張健,2008.《土壤生態研究》.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楊萬勤,張健,胡庭興,羅承德,2006.《森林土壤生態學》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健,胡庭興,李賢偉,楊萬勤,2009.《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及區域可持續發展》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健,楊萬勤,2008.《短輪伐期巨桉人工林生態系統》.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賢偉,張健,胡庭興,羅承德等 著. 2009.《退耕還林理論基礎及林草模式的實踐套用》北京:科學出版社
王開運,楊萬勤,宋光煜,胡庭興,2004.《川西亞高山森林生態系統過程研究》.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代表性學術論文

Wu F, Yang W*, Zhang J, Zhou L.Cadmium accumulation and growth responses of a poplar (Populus deltoids× Populus nigra) in cadmium contaminated purple soil and alluvial soi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10, 177: 268-273
Wu F, Yang W*, Zhang J, Deng R, Fine root decomposition in two subalpine forests during the freeze-thaw season.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0, 40: 298-307
Wu F, Yang W*, Zhang J, Deng R,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wo subalpine forests during the freeze-thaw season. Acta Oecologica, 2010, 36, 135-140
Danju Zhang, Jian Zhang*, Wanqin Yang, FuzhongWu. Potential allelopathic effect of Eucalyptus grandis across a range of plantation ages. Ecological research. 2010. 25, 13 – 23
Tan B, Wu FZ, Yang W*. The dynamics pattern of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 as soil thawing proceeded in the alpine/subalpine forest.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Plant Soil Science, 2010, doi: 10. 1080/09064710. 2010.541489
Wu F, Yang W, Zhang J, Zhou L. Growth responses and metal accumulation in an ornamental plant (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submitted to different Cd levels. ISRN Ecology, 2011
Wu F, Yang W, Wang K, Wu N, Lu Y, Effects of Dwarf Bamboo (Fargesia denudata Yi) Density on Leaf Nutrient Dynamics and Nutrient-Use Efficiency. Pedosphere, 2009, 19: 496-504.
Wu F, Yang W, Lu Y. Effects of Dwarf Bamboo (Fargesia denudata) Density on Biomass, Carbon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 192-198.
Yang WQ*, Zhang J, Wu FZ. Effects of seasonal freeze-thaw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he subalpine fore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Ecosystem Modeling, 2008, Hangzhou, China. p67
Feng RF, Yang W*, Zhang J, Deng RJ, Jian Y, Lin J. Effects of simulated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and temperature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the subalpine fir forest.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10): 4019-4026
Yang W*, Wang KY, Kellomäki S, Zhang J. Monthly variations on macronutrients in litters of three subalpine forests in western China. Pedosphere, 2006, 16(6), 788-798
Yang W*, Wang KY, Kellomäki S, Gong HD. Litter dynamics of three subalpin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Pedosphere, 2005, 15(5): 653-659.
Yang WQ, Wang KY, Kellomäki S. 2004. Wet canopy evaporation rate of three stands in western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 166-174
Yang WQ, Wang KY, Song GY, He YR. 2002.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ed soil ecosystems in dry hot valley of Jinsha river. Pedosphere, 12(4): 365-372
楊萬勤*,鄧仁菊,張健.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 套用生態學報, 2007, 12(12): 2889-2895.
楊萬勤*, 馮瑞芳, 張健, 王開運. 中國西部3個亞高山森林土壤有機層和礦質層碳儲量和生化特性. 生態學報, 2007, 27(10): 4157-4165
鄧仁菊, 楊萬勤*, 張健, 胡建利, 馮瑞芳. 川西亞高山森林土壤有機層碳、氮、磷儲量特徵.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7, 13(4): 492-496
蔡海霞, 吳福忠, 楊萬勤*. 模擬乾旱脅迫對岷江乾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錯帶4種鄉土植物抗氧化酶系統的影響.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0, 16(4): 478-482
鄧仁菊, 楊萬勤*, 張健, 吳福忠. 季節性凍融期間亞高山森林凋落物的質量變化. 生態學報, 2010, 30(3), 830-835.
劉彬, 楊萬勤*, 吳福忠. 亞高山森林生態系統過程研究進展. 生態學報, 2010, 30(16), 4476-4483
劉利, 吳福忠, 楊萬勤*. 季節性凍融前期亞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細菌多樣性. 生態學報, 2010, 30(20), 5687-5694
羅藝, 吳福忠, 楊萬勤*, 王旭熙.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區不同種植模式下氮流失特徵. 環境科學學報, 2010, 30(11): 2221-2228
羅藝, 吳福忠, 楊萬勤*, 王旭熙. 紫色丘陵區非耕作季節不同種植模式下N、P流失模型.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0, 29(4): 717-724
王奧, 吳福忠, 楊萬勤*, 張健. 凍融末期亞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有機層細菌多樣性.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10, 32, 144-150
吳福忠, 楊萬勤*, 張健, 周利強. 鎘脅迫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生長和養分積累、分配與利用的影響. 植物生態學報, 2010, 34 (10): 1220–1226
楊萬勤, 王開運. 川西亞高山三個森林群落的濕林冠蒸發速率. 山地學報, 2004. 22(5): 598-605
楊萬勤, 王開運.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進展. 林業科學, 2004. 40(2): 152-159
楊萬勤, 王開運, 宋光煜, 何毓蓉. 水分脅迫對燥紅土和變性土上生長的玉米葉片幾種酶活性的影響.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3. 9(6): 588-593
楊萬勤, Wang KY. 川西亞高山針葉林土壤生態過程的研究.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3. 25(5): 33-40
楊萬勤, 王開運, Kellomaki S. 生物多樣性與針葉林生態系統過程的關係.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3.25(5): 47-55
楊萬勤, 王開運. 土壤酶研究動態與展望.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2. 8(5): 564-570
楊萬勤, 宋光煜, 王開運, 宮阿都, 何毓蓉. 金沙江乾熱河谷典型區生態安全問題探析.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2.10(3): 116-118
楊萬勤, 宋光煜, 王開運. 土壤生態型及其套用.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 10(1): 38-40
楊萬勤, 宋光煜, 王開運. 水分脅迫對燥紅土和變性土上玉米葉片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影響. 西南農業學報, 2001.14(增刊): 64-67
楊萬勤, 宮阿都, 宋光煜, 何毓蓉. 金沙江乾熱河谷生態環境退化成因與治理途徑探討(以元謀段為例).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1.23(3): 37-40
楊萬勤, 宋光煜. 土壤生態位及其套用.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1.23(2): 21-23
楊萬勤, 鐘章成, 陶建平, 何維明. 縉雲山森林土壤酶活性與植物多樣性的關係. 林業科學, 2001.37(4): 124-128
楊萬勤 鐘章成, 陶建平, 何維明. 縉雲山森林土壤速效K的分布特徵及其與物種多樣性的關係. 生態學雜誌, 2001.20(6): 1-3
楊萬勤, 鐘章成, 陶建平, 何維明. 縉雲山森林土壤速效P的分布特徵及其與物種多樣性的關係研究. 生態學雜誌, 2001. 20(4): 24-27
楊萬勤, 鐘章成, 陶建平, 何維明. 縉雲山森林土壤速效N、P、K時空特徵研究. 生態學報, 2001.21(8): 1285-1289
楊萬勤, 宋光煜. 土壤生態學的理論體系及其研究領域. 生態學雜誌, 2000.19(4): 53-56
楊萬勤, 鐘章成, 韓玉萍. 縉雲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徵,季節動態及其與四川大頭茶的關係研究.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24(3): 318-324
楊萬勤, 宋光煜. 論土壤生態學. 大自然探索, 1999. 18(4): 20-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