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三寶

“楊公三寶”在興國縣是一個幾乎是家諭戶曉傳說。傳說楊救貧先生有三件寶物,第一件是他從皇宮裡盜出的“無字天書”(一說是九天玄女授給他的無字天書);第二是白鶴仙師點化他後送給他的“趕山鞭”;第三是鐵燈盞。因為天書無字,必須鐵燈盞點燃後,才可以顯字供閱讀。楊救貧憑著他的三件寶貝,走遍中華大地,尋龍捉脈,移山填海,為萬民造福。

楊公三寶實際上是三僚風水師歷代相傳的三部風水秘籍,被沒有文化的百姓訛傳成了三件神通廣大仙家寶物。這三本書就是《天秘訣》、《撼龍經》、《一盞燈》。這三本書並不全是楊公所著,其中《天秘訣》一書是唐代另一位風水大師邱延翰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公三寶
  • 地點興國縣
  • 使用者:三僚風水師
  • 屬性:三部風水秘籍
故事
相傳邱延翰是山西省聞喜縣人。唐明皇時,有一次,司天監監正楊筠松奏本,說望氣師發現河東聞喜鬱郁有天子氣。唐明皇李隆基聞言大驚,遣楊筠松親往聞喜勘察,發現一處龍氣很旺的新墓穴。楊筠松一面發兵丁挖斷龍脈,一面密訪選址插穴之人。得知當地有個地師邱延翰,在游泰山時,從石室中得到神人傳授《海角經》,遂掌握了風水奇術,依法選擇,無不應驗。後依鄉鄰之約,卜葬天子地,不料驚動了朝庭。楊筠松將其捕獲,押往長安,奏明李隆基下詔將邱延翰免罪,關押到司天監著書,令其盡吐平生所學。後邱延翰果然撰《天機賦》、《玉涵經》二書。李隆基得書後恐其流散民間,將其封入瓊林御庫。乾符七年(公元880年),黃巢兵進長安,僖宗李儇匆匆逃往四川成都避難,楊筠松趁亂進入瓊林御庫,私拿邱延翰所著的二本書,離開了長安,雲遊天下。這兩本書,楊公改名為《天秘訣》傳給了三僚曾公和廖公,三僚曾廖二姓,均把這兩本書列為家傳寶鑑,因為書名第一字為“天”,故簡稱“天書”,百姓姓訛傳為“無字天書”。
《撼龍經》,因為“撼”與“趕”字挨音,誤傳為“趕龍鞭”並不奇怪,這是楊救貧在考察完中華龍脈走向後,在三僚完成的一部重要風水力作,對中國風水龍脈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三僚曾廖二姓,也是歷代列為家傳。
民間傳說的鐵燈盞,實際是廖瑀學習楊公風水術過程中的課堂筆記,原名為《楊廖問答》,因開篇第一句話是“一盞燈仰觀天文”,便用篇首語作書名,得名《一盞燈》,民間傳說中,誇張成了“鐵燈盞”。傳聞里只有點起了鐵燈盞,才能讀“無字天書”。
對於楊公三寶的下落,民間傳說尤其令人惋惜。相傳楊救貧年紀大了,自知自己去日無多,想把三件寶物傳給身邊的徒弟,可徒弟不太聽話,他覺得不太適合傳寶,於是想了個辦法考驗徒弟。
有一天,楊公和徒弟一路行走,經過一處山谷,他見這裡山高林密,就故意叫徒弟先行,說要到路邊出個恭。徒弟子走後,楊公就把三寶擱在路邊的石頭上,然後趕上徒弟說:“賢徒呀,為師身體不適,剛才出的恭沒有臭味,倒有一股香氣,恐怕在世日子不長了。”徒弟搖頭說:“師傅老朦懂了,沒有聽過有人屙香屎的。”楊公說:“為師也感到奇怪,所以擔心壽限將臨。賢徒,不信你回去看一眼。”說完,楊公故意搖頭嘆氣地坐在路邊。徒弟沒有辦法,只好勉強往回走。他不願意去看屎,走幾步就回來騙師傅說:“師傅呀,你果然屙了香屎。”楊救貧知道徒弟在打鬼話,站起來長嘆一聲說:“賢徒呀,可憐你連香臭都分不清了。”說罷,頭也不回地往前走了,三件寶物也棄之不要,遂失傳於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