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宇

柳智宇

柳智宇是“數學天才”,曾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高中畢業後,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學;大學畢業前,他成功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大學畢業後,他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一名出家法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智宇
  • 外文名:liuzhiy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市
  • 職業:僧人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第47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
  • 高中:華師一附中
  • 法名:賢宇
人物經歷,出家事件,龍泉寺,進廟採訪,事件起因,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柳智宇,從2005年起,高二的柳智宇就成了數學方面的新聞人物。據了解,2005年,柳智宇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為中國隊奪得一枚金牌。2006年,他又入選數學奧林匹克賽的國家隊,參加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隨後,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
據柳智宇的大學同學回憶,入學不久,他加盟了北大禪學社,長年堅持吃素,性格比較內向,為人很平和,大學期間沒聽說有什麼感情糾葛。北大禪學社的網頁記錄顯示,2007年起,柳智宇開始頻繁地參加活動,去各處拜訪高僧、到寺廟做義工。大學畢業後,他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一名修行居士。之後出家為僧,法名賢宇。

出家事件

龍泉寺

北京大學東門出發,驅車近一個小時,終於抵達西山鳳凰嶺腳下,得見千年古剎龍泉寺。它依山而建,坐西面東,斑駁的紅牆,“龍泉寺”三個鎏金大字部分筆畫已經掉色,似乎顯示著年代的久遠和滄桑。 龍泉寺位於鳳凰嶺景區內,是北京市海淀區正式開放的第一所三寶具足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公元951年,是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寺在文革期間大部分被毀,1995年開始修復,2004年4月正式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並迎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主持寺務工作。
龍泉寺龍泉寺
西山連綿起伏,古寺清幽靜謐。踏入寺內,古樹參天,鬱鬱蔥蔥,行走在石板路上,身旁不時有身著僧袍的僧人和前來拜佛的善男信女來來往往。“煙霞清淨塵無跡,水月空靈性自明。”廟內各祠堂、殿宇門匾上,都貼著各種頗有禪味的楹聯。

進廟採訪

穿過兩道門來到客堂門口,只見內房一名戴眼鏡的僧人正與來賓交談,外間的桌子上擺放著幾部電話和一部筆記本電腦,一名僧人正在接電話。 僧人詢問記者來意後,說:“有這個人,但這幾天他出去了。”記者追問柳智宇何時歸來、所住何處、能否見面,僧人均表示不清楚。
龍泉寺龍泉寺
這時,從僧侶生活區走來另一名僧人,自稱法號“賢棟”,是兩年前來此修行的。賢棟說,柳智宇確實在此修行,但目前還只是居士,如欲正式皈依佛門一般要等兩三年,“時間長短,要看他個人悟性和造化。”據悉,居士與出家人有所區別,居士不受佛門戒律戒規約束,只要虔誠於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
賢棟並不知道柳智宇是北大畢業生。“他在這裡過得很好,每天跟其他修行者一道進行各種活動。”賢棟說,柳智宇父母曾到寺里看望過他。“他為什麼作出這個選擇?”面對記者的疑問,賢棟單手作禮:“一切隨緣。”
提出想面見柳智宇的想法時,僧人,爾後說,柳智宇帶話“不便見人”。過了一會,又說柳智宇“出去了”。“住在寺院裡,每日上殿、讀書、勞動。慢慢的,對性別的關注會少一些。看待一個人的時候,有時會忘記他是男性、女性或是他的外貌,仿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簡化到了一種更質樸的層次。”在賢清法師主持的“西四沙龍”部落格上,柳智宇於2010年5月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的這段話,或許可以給他的修行生活做一個註腳。

事件起因

柳智宇是北大“耕讀社”前社長,龍泉寺與這個社團素有淵源。曾一手創辦該社的北大2002級哲學系研究生鄧文慶,畢業後就在這裡剃度出家,其父母也住在寺院研習佛學。 “北大未名站”討論區里,一名學弟發帖回憶與柳智宇交往的點滴,稱柳智宇曾找他商量開辦討論班幫同學脫離“苦海”。帖中感嘆:“世間少了一個柳智宇學長,多了一個賢宇大師。”
柳智宇與華師一附中老師合影柳智宇與華師一附中老師合影
據其國中老師透露,他從小就有了幫助別人的習慣,心地非常善良,成績非常優秀。
“孔老師,孟老師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願冷漠、孤獨、傷害離我們遠去,願善良、仁慈、忠誠、智慧的光輝遍灑人間。”這是柳智宇發給中學語文老師周文濤的《觀功念恩日記》中的一段話。
“智宇對我說,最近他發現自己有時會計較利益問題,他心裡有些不安。智宇是真正做到無我的人。但我怕利益問題會成為他的負擔,便告訴他,孟子講的義利之辨中的‘利’字不是利益的意思……但智宇接著說,關注利益時,就會計較,就會產生物我之分。”同為“西四沙龍”成員的“勤勞的土撥鼠”(網名),2010年3月在博文中回憶了他和柳智宇的一次對話,結尾處寫道:“智宇的境界仍遠在我之上。我區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是依據不同的情境來分的,這種區分依然把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打作兩截。但智宇認為天人合一是天人相分的基礎,換句話說,天人合一是體,天人相分是用。”

人物評價

我看過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終極的問題,所以能夠理解他選擇皈依宗教作為歸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有點遺憾他的選擇這么徹底和決絕。蔣方舟 評)
柳智宇古剎修行是損失的考量,顯示出理所當然的功利主義。個人的成長,憑什麼只能納入唯一的、所謂主流社會的價值評價體系?柳同學的另一個華師一附中校友李喆,也是個天才少年,因為去學圍棋被很多人認為“可惜”,如今李喆貴為國手,可惜聲便少了許多。(網友博悟館 評)
我們為金錢,為名利,為地位,為工作,為家庭,為感情,為各種各樣的東西所束縛,無法逃離。而他,已經脫離了俗世的束縛,這些東西已經不再是他需要考量的問題。(網友多情無情劍 評)
這不是浪費教育資源嗎?上了這么多年學一點社會責任感都沒有?(網友工程師 評)
在整個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在追求房子車子女子,逐名、逐利。然而很少有人真正關心人性、思想、生存的意義,柳智宇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當今大學生的一種拷問。追求思想的覺悟,是中華民族文人的一項傳統,歷史很多才華冠絕的人,都是佛教徒和道教徒,白居易、王維、蘇軾、李叔同,可以說中國的文化與佛教與道教的關聯幾乎是由始至終的,而到了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在科學的衝擊下,以為宗教就是迷信而全部拋棄,這種傳承的思想也漸漸被人們忘記。柳智宇這些人的舉動,讓我們又看到了中華文化的覺醒,和當代大學生對人性的追求,而不是僅僅把眼光套牢在錢財名利上面。(記者 評)
柳智宇此前申請並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家人都已經幫他準備好了行李,卻沒想到半途出現變故。“我們堅決反對孩子的這個決定。這一兩個月我已經心力交瘁,他的母親也病了一場。”柳智宇的父親說。柳父稱 “我們不埋怨任何人,只是感到很無助。”,柳智宇剛剛畢業還沒有社會經驗,家人希望他到社會上走走,“李叔同也是在39歲功成名就之後才選擇出家,孩子現在什麼都不懂,沒法幫助別人”。(其父母 評)
柳智宇性格比較內向、性情溫和、樂於助人。剛剛入校時他便陸續加入了北大的禪學社和耕讀社,長年堅持吃素,“也沒聽說有什麼感情糾葛”。(室友介紹)
學誠法師:他證實柳智宇還沒有正式出家,並表示他們會充分尊重柳智宇的選擇。“網上的訊息真真假假。”言畢,他與眾僧相視而笑。“其實出家也很好啊。”學誠法師說,據他了解,還有人到國外留學,讀了一半去出家的。他說,在國外,大學教授當牧師的不在少數,而國內高學歷人士出家如此廣受關注,“說明我們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學誠法師還與記者交流起大學生“蟻族”的話題。他說,不少大學生不好找工作並成為“蟻族”,但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吃苦耐勞精神十分可貴,比那些養尊處優的人更有可能成就大器。
多數網友表示“理解,人各有志”。
一位網友說:“看到柳智宇,我想到一個人——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他是藝術上的天才,在藝術上的造詣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一位網友則感嘆:“中國不缺修為高的隱士,缺的是像亞里士多德、牛頓這樣在哲學與科學領域都很有影響力的人。像柳智宇這樣有天分的人,應該承擔起這樣的責任。”
然而無需將世俗的觀點,甚至民族責任加於一個個體身上,動輒便是“中國”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智宇成為奧賽冠軍是他的選擇,出家亦是他的選擇。與民族大義無關,只是個體對於生命和宇宙的探索。而巧合的是,這也恰恰是科學本義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