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及古環境重建

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及古環境重建

《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及古環境重建》是2009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清溫。本書主要介紹了杉科類植物的表皮結構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杉科植物重建古環境。

基本介紹

  • 書名: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及古環境重建
  • ISBN:9787802099883 
  • 頁數:171頁
  •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802099883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馬清溫,男,1969年出生,博士,研究員。中國植物學會古植物分會副理事長,北京植物學會理事。目前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從事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曾從事植物學,藥用植物學、普通生物學,以及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植物學和藥用植物學相關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大型科普展覽項目2項,發表論文30餘篇。2001年和2003年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三等獎各1次,2007年獲第九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內容簡介

《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及古環境重建》內容為:科學技術水平是知識經濟時代評價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標準。科技水平高則國力強盛,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信息、軍事諸方面均會占據優勢;而科技水平低則國力弱,就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會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大舞台上處於劣勢。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也強調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因此,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已為世界各國尋求高速發展時所共識。我國將“科教興國”作為國策也表明了政府對提高科技水平的決心。博士研究生朝氣蓬勃,正處於創新思維能力最為活躍的黃金年齡,同時也是我國許多重要科研項目的中堅力量,他們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高校、一個科研院所乃至我國科研的整體水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每年一度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工作是對我國博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集體檢閱,已被看做是博士研究生的最高榮譽,對激勵博士勇攀科技高峰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北京林業大學不僅積極參加“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的推薦工作,還以此為契機每年評選出三篇校級優秀博士論文並設立專項基金全額資助論文以叢書形式出版,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對推動學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高質量地向社會輸送人才備受世人關注。提高培養質量的措施很多,但在培養中引入激勵機制,評選優秀博士論文並資助出版,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博士生和導師可據此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也可激勵新入學的研究生儘早樹立目標,從而在培養的全過程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

目錄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角質層的獲取
2.3 角質層的顯微觀察
2.3.1 利用光學顯微技術觀察植物的角質層
2.3.2 利用電子顯微技術觀察植物的角質層
2.4 數據的獲取和統計方法
3 杉科植物的表皮結構分析及比較
3.1 杉科現生植物的表皮結構
3.1.1 水杉的表皮結構
3.1.2 北美紅杉的表皮結構
3.1.3 水松的表皮結構
3.1.4 落羽杉屬植物的表皮結構
3.1.5 杉木屬的表皮結構
3.1.6 台灣杉屬的表皮結構
3.1.7 柳杉屬的表皮結構
3.1.8 巨杉的表皮結構
3.1.9 密葉杉屬的表皮結構
3.2 杉科植物的枝葉特徵和表皮結構分析
3.2.1 枝葉特徵
3.2.2 葉表皮細胞
3.2.3 氣孔分布
3.2.4 氣孔方向和大小
3.2.5 A-型氣孔器
3.2.6 套用表皮結構鑑定化石植物應注意的問題
3.3 結論
4 氣孔參數的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4.1 植物的氣孔參數分析
4.1.1 水杉和北美紅杉的氣孔參數
4.1.2 水松的氣孔參數
4.1.3 落羽杉屬植物的氣孔參數
4.2 影響氣孔參數的因素
4.2.1 環境因素對氣孔參數的影響
4.2.2 植物本身影響氣孔參數的因素
4.3 結論
5 利用杉科植物重建古環境
5.1 杉科現生植物的分布和生存環境
5.2 杉科植物的歷史地理分布
5.3 利用杉科植物重建古環境
6 中國的紅杉屬和水松屬化石植物
6.1 紅杉屬化石植物在中國的發現
6.1.1 標本描述
6.1.2 比較與討論
6.1.3 化石標本產地的氣候分析
6.2 中國撫順始新世的水松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6.2.1 標本描述
6.2.2 比較與討論
6.2.3 化石標本產地的氣候分析
7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