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船

會船

會船是江蘇泰州茅山、顧莊、溱潼地區的民俗活動,會船通常分為篙船、划船花船貢船、拐婦船等五種類型,寄寓了漢族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主要分布在里下河水鄉,縱橫數百平方公里。溱潼會船節一年一度,日起在清明節的第二天,被國家旅遊局定名為中國溱潼會船節,而茅山會船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會船
  • 節日時間:每年清明節第二天
  • 節日類型:民俗活動
  • 流行地區:江蘇溱湖地區
  • 節日活動:撐篙子船,爭先掃墓,祭奠英魂
  • 節日飲食:糖果、香茶
節日起源,流程,選船,試水,鋪船,赴會,賽船,

節日起源

關於會船的來歷,說法不一,傳說較多的有這么幾種:
第一種傳說是,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山東義民張榮、賈虎與金兵轉戰於十里溱湖,金兵大敗,義民亦受傷慘重,溱潼的百姓們按當地習俗殉葬了陣亡將士,並於每年的清明節組成篙子船爭先祭掃。
第二種傳說是,據《續纂泰州志》記載,明嘉靖年間,倭寇侵入里下河童關一帶,防倭駐兵處的候必成將軍率部反擊,溱潼一帶的村民紛紛組成船隊協助官兵殺敵,三丈竹篙既是行船工具,又是御兵武器。篙子船會就是當時的一種演武練兵形式。
第三種傳說是,溱潼民居以河湖港汊劃分而成自然村落,村民居住集中,祖墳地也以村落為單位,選項擇遠離村莊的高地而為公墓。清明節前掃墓,每個家庭的男人,都要帶上"三牲六眼"(豬頭、雞、魚),集中乘船去墳地添墳祭祖。溱潼青年生性豪爽好鬥,春風蕩漾的河面上,這個家族的,張家莊的遇到李家村的,不用扯旗鳴哨,船兒就會在水上飛上般地較量起來。
第四種說法,要追溯到明朝,據說朱元璋登基後,清明節要祭掃祖墳,因為打了好些年仗,他的父母死於何處,墳墓又在什麼地方?一時無處找尋,心裡很著急。軍師劉基幫助他想出一個尋找祖墳的辦法。按中國民間風俗,每年清明節這天,大家都要給自家的祖墳添土,燒錢化紙,表示祭祀。劉基說,過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處查訪,凡是有主墳,墳前都留下了燒錢化紙的痕跡,剩下的無主孤墳中,就不難找到皇帝先人的墳墓了。朱元璋覺得劉基的活有一定道理,就喬裝打扮,帶了一幫人,坐著船在江淮一帶尋找祖墳,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隻船上十幾個人,十幾根篙子,快速行進。最後,朱元璋到底找到祖墳沒有,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尋孤墳的誠心,感動了這一帶的老百姓,於是每年清明節的第二天,老百姓就撐船去祭奠孤墳,從此便演變成後來撐會船的習俗。

流程

選船

清明節前10天,有會船的村子就由會頭在村里豎起方形旗幟。他是本村的行政負責人,會船的安全由他負責。旗桿上插著青苗和旗兒,有的嫌旗桿不高,乾脆綁到樹上,有一條會船豎一根旗桿。選的船既要新又要輕,以6-8噸的黑魚鰓為最好,其次是二艄船。被選中的船主很樂意,也就是說,他的船有了一個好兆頭,日後搞運輸跑得快,生意好,過江時菩薩也會保平安,不迷航,一路順風。所以,到了選船的時候,他們都自願把船撐回來,任其挑選。

試水

實際上是練手腳。篙手均為自願參加,多數是18歲以上的男性青壯年,也有年屆7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自己願意,報名後三年不變,如果連續,仍是三年,中途退出則認為是不吉利。舊時,婦女能上會船的不多見,婦女能頂半邊天,也和男人一樣當上篙手了。男女青壯年分開組合,每天下午,篙手們就上船試水,鍛鍊體力,熟悉水性和"齊號"。"齊號"就是下篙和揚篙整齊一致,保證會船全速前進。一個人當上篙手他便會受到全家人的恭維,每天油煎雞蛋送到他的面前,試水回來,洗腳水送到他的腳邊,家務活計,全給他免掉,保證他上陣不掉隊。試水的同時,舞龍燈的、搖盪湖船的和民間演唱者也抓緊排練。

鋪船

臨近清明節,會船要洗刷乾淨,船艙鋪上稻草,擱上跳板,保證水手站立平衡。供船、花船、盪湖船等則要裝飾美化完畢,迎接比賽。
撐會船是自發行動,費用由各人自己解囊。舊時,有個別求子心切的人自願承擔一條船的會費,或者全包船上的竹篙,真的得子者,還請酒招待,表示謝意。
為會船提供篙子的竹廠,僅溱潼夾河就有三家。平時船民買篙子隨行喚價,撐會船這天,如有斷篙,竹廠無償調換。
籌備得差不多了,清明也到了。清明節家家掃墓、裹粽子、煮米飯,迎接親友前來看會,次日天不亮出發。

赴會

這是會船節活動的主體。凌晨,會船祭祀完畢隨著鑼聲駛進賽區。此時,趕集的人們帶著風車上常見的配件和蝦籠子、蓑衣斗篷、小鍬、鐮刀,從四面八方陸續趕來,進行物資交流,更增添了熱鬧氣氛。太陽升高,會船雲集賽區。從前會船相遇定要比賽,決個高低,以展雄風。友船相見,互放爆竹,以示友誼。河面上,鑼聲、鼓樂聲、撐篙和划船水聲響成一片。船頭各式旗幟上繡著村莊的名稱,旗麾和旗須裝點旗幟,隨風飄揚。各類燈型的會船紛紛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條條篙船、划船在紅的、白的、藍的衣服映襯下,像朵朵荷花漂浮在水面上,站立整齊的水手像出陣的戰士,威武雄壯。花船擺尾,好似在戲水搶珠。盪湖船邊舞邊唱,千萬觀眾翹首相望,側耳傾聽,蔚為壯觀。

賽船

最振奮人心的是比賽。兩船對齊後,開始鳴鑼,"堂!堂!"兩聲,發出了競賽的號令,接著第三聲"堂!"水手們齊喊"下!下!"聲音響亮,篙手兩臂張開,兩手揮動竹篙,筆直地齊上齊下,竹篙與船幫相碰發出"篤--篤"的撞擊聲,揚篙如長矛列陣,下篙如巨蟒入水。有節奏的鑼聲越來越緊,船立刻從水面上騰起,猶如離弦的箭飛馳而去。
划船上的婦女們,手起槳落,前伏後仰,划船像只海燕飛掠水面。鑼聲越緊,船速越快,顯出水鄉人們的拼搏精神。兩船比賽,終有勝負,在進行中如有勝者,就開始揚鑼"堂!堂!堂!",表示停篙。不斷的比,反覆的賽,把會船競賽推向高潮。
篙子船上儘是身強力壯水性好的壯漢,會船這一天,天才放亮,各地會船便爭先恐後地出發,只要兩船相遇,"揚鑼人"大鑼"哐哐"一響,競賽便算開始。你追我趕,你呼我喊,沸沸揚揚,若是中途殺出程咬金,許多條船一齊參賽,只見河面上千條竹篙,呼呼啦啦一齊下水,水面上萬朵浪花,嘩嘩啦一齊綻放。那才是大場面,大氣派,無限風光,萬種風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