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一種方針。"新型城鎮化"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根據十八大報告精神,城鎮化未來將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更是撬動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城鎮化建設
  • 提出:十八大
  • 背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樣板:河南省
時代背景,政策背景,建設意義,城市樣板,高層聲音,注意問題,以人為本,實施意見,

時代背景

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時間當中,城市空間擴大了二三倍,城鎮化率也達到了52.6%。但是,空間城市化並沒有相應產生人口城市化。中國有2.6億農民工,戶籍問題把他們擋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們是被城鎮化、偽城鎮化的。如果擠掉水分的話,我國只有36%的城鎮化率。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概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把“加快城鎮化建設速度”列為2013年經濟工作六大任務之一。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是確鑿無疑的大方向。
在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同時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政策背景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在2012年多次中央級別的會議預熱之後,有訊息傳出,作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總體綱要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已經編制完成,已上報國務院,即將對外發布。該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十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
負責起草《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透露,近日即將出台“城鎮化規劃”。

建設意義

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新型城鎮化戰略將撬動房地產業新一輪發展, 將成為為房地產行業新的增長點所在。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而對於這群轉移的農村人口,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是必不可少的生存需求。這部分剛需人群的住房需求恰好燃起了新一輪的樓市上升潮,有效地帶動二三線城市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新型城鎮化新在人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

城市樣板

新型城鎮化建設
河南省將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載體建設, 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載體建設專項工作方案》, 明確了加快城鎮基礎設施推進城鎮化進程的主要目標。 2013年年底前省轄市全部通管道天然氣
河南省全面實施城鎮基礎設施擴容提升工程,力爭到2013年年底新增城市道路1600公里, 改造600公里,新增城鎮供水能力25萬噸/日、供水管網1500公里以上、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垃圾處理能力600噸/日, 省轄市全部通管道天然氣。 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將通過一些列重點項目的推進來完成。 據了解,2012年河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總計4636個, 總投資2170億元,《方案》計畫年底前完成投資1224億元。 重點項目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是城市交通建設。 建設項目總計1719個,2012年力爭完成投資791.17億元, 鄭州和洛陽的軌道交通建設、鄭州三環快速化工程是重點。 投資比重第二大的是生態設施項目建設。 河南共規劃城市生態水系項目87個,計畫完成投資59.32億元; 城市雨水設施建設項目330個,年底前完成投資24.66億元;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項目739個,計畫完成投資116.16億元。 此外,公用設施項目建設方面,城市供熱和供氣項目521個, 2012年力爭完成投資67.65億元;城鎮供水項目336個, 2012年力爭完成投資39.17億元。 重點推進西氣東輸二線沿線用氣城市燃氣配套設施建設。 《方案》提出,城市燃氣設施將逐步向重點鎮延伸。 城中村拆遷7300萬平方米 向縣城延伸《方案》表明,河南省還將進一步加快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 通過城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和改善人居環境, 有序推進城市空間拓展。 按照計畫,年底前將完成投資1500億元。

高層聲音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調節各類城市人口規模,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終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 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統籌“新四化”發展,需要平衡多方面關係。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注意問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談到新型城鎮化需要注意的問題時表示,一、傳統的城鎮化,是城市優先發展的城鎮化,而新型城鎮化講求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二、城鄉一體化發展,絕對不能搞成“一樣化”發展,不能把農村都變為城市,而是要走城鄉協調發展的道路。三、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盲目克隆國外建築,而是要傳承自身的文脈,重塑自身的特色。沒有自己的文脈,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就會千城一面。
新型城鎮化要造城但不是單一造城運動
不能說城市化不造城,城市化當時要造城,但不能把它單一地看成造城運動。“中國的城市建設應該說是城鎮化重要的支柱產業,城鎮化一定要支柱產業。我同意這種說法,“城市化不是造城運動”,但不能否認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人口的城市化,當然會要城市的產生和城市的發展,但不能把它單一地看成造城運動,在中國的城市化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人員進城的問題。”
城市帶是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主要模型,在這個城市帶之中要有大、中、小城市,也還要有農村。“未來的城市化,我認為中國一定是多元的,在多元之中,特別是要令人關注的是都市群體的出現和發展,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同時也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工農業和社會產值。”
新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是法律滯後
對於新型城鎮化整合面臨的問題,中國產業洞察網分析師認為是法律滯後。“不是農民,而是法律滯後,法律需要修改,所以我們的城鎮化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起步。當然我們就面對著和國外起步城鎮化有不同的問題,所以我們提的新型城鎮化和國外那種單純的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工業和農業同步有不同內容,它更符合中國的實際。”
“小產權”和“城中村”是農民民眾用自己的土地來解決城市保障房不足的有效手段,為社會做了巨大的貢獻,既為自己創造了財富性收入,而且還解決了政府歷史上曾經12年不建保障房造成的問題。

以人為本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4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出台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型城鎮化是本屆政府力推的重點改革,“城鎮化建設”已經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一起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方向。201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3年7月召開的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建設。2013下半年,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曾表態年內出台新型城鎮化規劃,現在看來要推遲到2014年,推遲發布恰恰體現了決策層的審慎態度。
相較於決策層的審慎持重,在民間以及學界和媒體上,城鎮化早就是炙手可熱的關鍵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其中多個具體細則引起廣泛討論,就是因為其中涉及到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議題,關係到未來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此次政治局會議繼續強調,要充分認識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會議特別提到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經過調查,已全面查清了全國各類土地資源底數。政治局會議對土地管理的政策安排,恰恰是在這個調查的基礎上作出的,這使未來有關土地的各項具體工作的安排和推進都有據可依。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被認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一表述充分體現了決策層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認識。仔細梳理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無論是樓市調控,征地拆遷矛盾,還是城鄉收入差距拉大,都與土地管理制度有密切關係。如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能取得突破,新型城鎮化就難以推進。由此可見,雖然都在講城鎮化,但未必都能意識到城鎮化推進的複雜性。城鎮化本質上是個系統問題,必須各項配套改革同步推進,才能取得城鎮化的突破。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部分的各項細則超出外界預期,但如果真正了解城鎮化推進遇到的困難,就會明白決策層的用意。
在改革措施上,要達到新型城鎮化所需的配套改革太多了。比如,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戶籍制度改革,城鎮智慧型化和管理智慧型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等。這些措施都將在改革中推動城鎮化發展,在發展中繼續改革。在理念上,新型城鎮化目前遇到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很多人將城鎮化誤認為只是高樓大廈或者造城運動。實際上,新型城鎮化之所以稱為新型,就是要破除關於城鎮化的陳見。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考察時指出,城鎮化不是土地城鎮化,而是人口城鎮化,不要拔苗助長,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於求成,而要積極穩妥。
習近平總書記點中了人們對新型城鎮化的最主要誤解。城鎮化當然要建新城,但絕不能用建新城來取代城鎮化。如果興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城鎮,可農民群體卻仍然難以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那么這樣的城鎮化極有可能導致社會階層進一步分化。因此,新時期的城鎮化不能以簡單思維、傳統思維對之,而必須以人為核心。一言以蔽之,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以人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城市化。
從低城鎮化率到高城鎮化率,從傳統城鎮化到新型城鎮化,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中國社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是立體式、漸進式的,需要多項配套改革同時推進,也需要所有人改變理念。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預言:中國的城鎮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深刻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兩大課題。能否答好這道題,考驗我們的智慧。

實施意見

河北省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福建省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雲南省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