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嫩綠茶

文君嫩綠茶

文君嫩綠茶產於四川邛崍縣,屬綠茶類。此茶是後人為紀念卓文君衝破封建禮教,忠貞愛情,特將新創製的綠茶取名文君嫩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君嫩綠茶
  • 產於:四川邛崍縣
  • 目的:為紀念卓文君衝破封建禮教
  • 類別:綠茶類
簡介,由來,採茶工藝,品質特徵,

簡介

文君嫩綠產於四川省邛崍縣。“地接蒙山味具殊,火前火後亦同呼。相如應有清泉喝,會試萌芽一試無。”這是清代詩人章發,盛讚邛崍茶寫下的詩篇。邛崍縣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 邛崍山脈,有南寶山、花楸堰、平落、油榨、白合等茶葉產區。這裡多高山峻岭,也有部分丘陵,兩旁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雲霧繚繞,境內竹木蒼翠,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雨量充沛,土質肥沃,為文君茶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君嫩綠產於四川邛崍縣(今邛崍市)。邛崍境內邛崍山產茶歷史悠久。文君嫩綠為新創製名茶,為紀念卓文君衝破封建禮教,忠貞愛情而取名。主要產地在南寶山、花楸堰、平落、油榨、白合等地。
文君嫩綠茶文君嫩綠茶

由來

相傳西漢年間,成都著名才子司馬相如,因父母雙亡,無以為業,來到臨邛(今邛崍縣)求助於同窗好友王吉,當時王吉為臨邛縣令,為迎接司馬相如,王吉廣請賓客設宴款待, 在眾賓客中有臨邛首富卓王孫;後來卓為討好王吉,故作風雅,請司馬相如到家作客。相如在卓家作客期間,常日夜撫琴,優雅的《鳳求凰》曲,飄入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房中。文君不聽尤可,一聽夜不成眠,於是不顧封建禮教,悄悄來到相如室外,隔窗偷聽琴音。兩人一見鐘情,不久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兩人私奔,到達成都結為恩愛夫妻。後又返回臨邛,工余和佳節時,酌取井水,用以烹茶,夫妻常以品茗相敘。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實為千古佳話,當年文君取水的故井,至今猶存。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1957年10月,曾以《文君井》為題,作詞一首,詞曰:“文君當壚時,相如滌器處,反抗封建是前軀,佳話傳千古。會當一憑弔,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滌塵思,清逸涼無比“。後人為紀念卓文君衝破封建禮教,忠貞愛情,特將新創製的綠茶取名文君嫩綠。
文君嫩綠茶文君嫩綠茶

採茶工藝

文君嫩綠的採制方法十分精細。鮮葉標準以一芽一葉為主,一芽二葉初展為輔,茶葉長度為2~2.5厘米。加工工藝分為殺青、初揉、烘二青、復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乾七道 工序。殺青用微型瓶炒機,投葉量1.25~1.5公斤,全程3~4分鐘;初揉用微型揉捻機,約揉5~6分鐘;烘二青在烘籠中進行,乾度為四、五成乾;烘後稍經攤涼,進行復揉,然後進行炒三青,此時茶葉已初具條索,炒時要求抖得快,揚得高,抖得散,撈得淨。炒至七成乾時,轉入做形提毫工序,這是一個使文君嫩綠外形緊細、彎曲、顯毫的關鍵工序。操作手法是邊抖炒,邊團揉,邊抖散,邊解塊,反覆操作。後階段改用雙手加速團揉,以使白毫顯露、條索緊曲。達九成乾時出鍋,再用烘籠烘乾,經揀選、整理,裝盒待用。
文君嫩綠茶文君嫩綠茶

品質特徵

外形條索禁曲,白毫顯露,香氣鮮爽,滋味醇和,葉底嫩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