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疃村(山西大同縣雲州區峰峪鄉下轄村)

徐疃村(山西大同縣雲州區峰峪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疃村位於峰峪鄉東北部,2000年左右為徐疃鄉,東挨秦城,南接小王村,西鄰東馬莊,北貼桑乾河。徐疃村原名徐疃堡,同時徐疃堡也是徐疃村的舊村,位於新村的東北方向,其四周建有高高的堡牆,在徐疃堡內有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到2010年基本都已廢棄。與徐疃堡的堡門隔河溝相望的是兩棵未知年代的古松,村民習慣叫“松桃樹”,在村民心中有著“龍王爺”的神聖地位,故每逢天旱久未降雨時,村民會用豬羊在樹下祭祀,祈求降雨。2014年仍有三戶人家居住在徐疃堡,其他村民都在新村。2006年,政府在桑乾河徐疃村段修建了上水高灌,用於峰峪鄉的農民灌溉。村裡有兩個果園,一個主要種植杏樹,一個是夏果(一種夏季成熟的淡黃色小果子)。兩個果園各有一口井,其中一個是人工開鑿的大口井,都在舊村北部,現在為私人經營。村南部有兩個渡槽,為大集體時修建,現已廢棄,但當你走在徐疃村與小王村的水泥路上,抬頭望過去依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徐疃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徐疃村
  • 外文名稱:xu tuan cun
  • 別名:徐町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
  • 電話區號:0352
  • 郵政區碼:037300
  • 地理位置:山西大同縣峰峪鄉東北部
  • 人口:876人(2011)
  • 方言:晉語-大包片-大同話
  • 氣候條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渡槽
  • 農作物:玉米,黍子,穀子,綠豆等
  • 特產:黍子、綠豆、黃花
地理環境,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名字由來,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徐疃村位於峰峪鄉東北部
徐疃村徐疃村

土地資源


其中耕地總面積3110畝,退耕還林地2400畝。
徐疃村

人口民族

人口總數876人。常住人口483人。黨員總數35人。
徐疃村

經濟發展

2010年人均收入3110元。

名字由來

從前,徐疃村東有個宋家堡,宋家堡有個青年小伙叫宋鐵柱。鐵柱19歲那年,父母先後病逝,只剩下他孤苦一人開荒種地,把鍋守灶,日子過的實在煎熬。
有一年大旱,莊戶人家實在難以播種,鐵柱挑上水桶去找水,他翻溝越嶺,歷經艱辛,但連個水珠兒都沒找到。鐵柱心急,就在河灣里挖坑,但左一個右一個不知挖了多久,也還是沒有找到一點水。一天夜裡,鐵柱累得實在撐不住了,便靠在一顆大樹睡著了。朦朧中他看見宋家堡北方閃現金光而金光閃現的地方冒出了一股泉水。一位姑娘提著一隻白色的水桶,從泉眼裡提水飲馬。金馬駒喝足了水,叉開後腿撒尿,誰知尿出來的竟是一串串銀子。
鐵柱驚喜萬分,忙站起來去捉金馬駒。忽然姑娘不見了,金馬駒也消失了,原來是一場夢。鐵柱再沒有睡意,直向東北方向尋找。約莫走出三里遠,翻下一陡坡,果見前面有個泉眼,正咕嘟吐嘟地往外冒水呢!鐵柱高興得差點兒叫出聲來。他立即跪到泉眼跟前,飽飽喝了一頓。剛喝完,泉水便泛著白花平靜了。翌日天明,他挑起泉水挖窩點種。說也怪,那莊稼從澆上泉水,卯足勁兒地往高長,綠油油,齊刷刷。
秋天一到,只見那泉水澆過的穀子沉甸甸的,高粱像燈籠一樣紅,鐵柱越看越心寬。眼看要開鐮了,鐵柱心中竟多了點憂愁,一個人咋忙得過來呢?一天割完莊稼,他又去泉水處,看見一隻白水桶,順手提了起來,還未來得及細看,忽聽前面“呀”的一聲,他抬頭一看,面前站的正是他夢裡見到的那位姑娘。鐵柱滿懷感激,雙腿跪地要給她磕頭。姑娘急忙扶起鐵柱,並說:“你拿了我的桶,我再也見不到金馬駒,回不到泉里了!”鐵柱說,“你要不嫌我窮,就到我家去吧。”姑娘點頭同意了。
鐵柱和姑娘成親後,姑娘自己起名“泉姑娘”,鐵柱給那泉水起名“大龍眼”。姑娘心靈手巧,鐵柱吃苦耐勞,生活很是美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生育三兒三女,人丁興旺。到鐵柱慶賀百歲壽辰那年,從洪洞縣相繼遷來了丁、謝、徐三姓定居這裡繁衍生息,這就是今天的徐疃村。

地圖信息

地址:大同市雲州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