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嵩村(山西省臨猗縣楚侯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嵩村地處臨猗與運城的中段,董家路兩公里處以南,下轄13個居民組,820戶,3400口人,耕地9650畝;生產上已由傳統的糧棉種植改型為果業生產,品種上以早熟為主,人均收入已超過70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嵩村
  • 地理位置臨猗與運城的中段
  • 人口:3400口人
  • 耕地:9650畝
地圖信息,
張嵩村又名“酌秀”,距今已有4000餘年歷史。張嵩村原名為鳴柯里村,是為夏朝鹽官,管理“河東猗氏鹽池”,商初,朝庭派遣御駕將軍張嵩(張氏第29代祖)接管鎮守鹽池,村名更改為張嵩村。張嵩後裔第80代祖張良為漢初三傑之一,為劉邦奠定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一代名相。其後裔多為官吏;第105代祖嘉禎、106代祖延賞、107代祖弘靖曾任唐玄宗、德宗、憲宗宰相,有“三相張家”之稱,得“酌秀”之美譽。張嵩家譜序二:酌,張的土音;秀,相的雅音。後者為避祖先之名諱而稱之酌秀。張嵩後裔因做官、經商、移民等遷徙,現遍布全國各地,多以“鳴柯堂”、“三相堂”、“三相張家”為堂號。目前,通過家譜已成功對接福建、廣東、四川、山東、貴州、湖南、江西、河南、山西等省宗親,人數達百萬人以上。還有明代名臣喬應甲除惡揚善,喬閣老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已經被列入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所著的《半九亭集》一書得到全國楹聯界專家的認可,稱之為“中華楹聯巨匠”。
張嵩村文化氣氛甚濃,雄偉寬敞的村民活動中心廣場使村民休閒活動、娛樂的好場所;莊戶劇團、歌舞團、鑼鼓隊已形成一種產業;馬術俱樂部、桌球俱樂部、喬應甲展館受到周邊市、縣愛好者的青睞,在2009年榮獲山西省首批“特色文化村”。

地圖信息

地址:運城市臨猗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