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協定

美國政府以解決美日貿易逆差為名與日本政府協商日元升值,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日本代價最昂貴的協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島協定
  • 解決:美日貿易逆差
  • 被認為:是日本代價最昂貴的協定
  • 時間: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
歷史背景,影響,相關事件,

歷史背景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對美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出口實力強大,經濟成長迅速。美國政府以解決美日貿易逆差為名與日本政府協商日元升值,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日本代價最昂貴的協定-“廣島協定”的由來。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政府由於國防安全上依賴美國保護不敢公然違背美國,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廣島協定”,主要內容是增加了匯率的靈活性。日元對美元和歐洲貨幣開始走強。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日元兌美元匯率從240:1升至120:1。隨後,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也在銀行的推波助瀾下產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經濟呈現出了虛假的繁榮,股市直衝四萬點。這時華爾街覺得時機已到,便傾巢而出,動用巨額資金,大肆賣空日本股市,NIKKEI一路狂跌致一萬點,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樓,經濟自此一蹶不振。

影響

1989年開始日本銀行為了控制日益高漲的資產價格泡沫,從M2+CDs的貨幣量控制方式轉向了旨在實現較低貨幣增長率的緊縮貨幣政策。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10年的泥潭,被稱為“失去的十年”。

相關事件

談到人民幣升值,就認為這是廣島協定的重演,當年阻止了日本的成長,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又來阻止中國的成長。中國的成長必將減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亞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個區域,這絕對與美國的利益相背。2013年的中美關係是短期合作,創造了雙贏局面,但我們還沒有尋求出讓對方長期信任的方法。我同兩國的領導都打過交道,中國會不停同美國解釋,美國不相信中方的解釋,中方也會懷疑美國的意圖並不是如表述的一樣。所以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2013美國又瞄上了中國,人民幣升值,房價飈升,股市瘋漲。
現在有日本作為前車之鑑擺在面前,不知道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會使用什麼手段抵擋美國發動的經濟戰。
1985年《廣島協定》簽訂之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國內企業開始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此後日本央行採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減輕日元再次升值的壓力,可大量日本企業轉而投資國內股市和樓市,最終產生大量泡沫,導致經濟持續低迷至今
中國股市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當前,很多人擔心我國股市漲得過快,而基本面方面如同當年的日本,如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本幣升值、消費物價不高、央行實行低利率、股民預期良好,等等;認為有可能導致經濟泡沫。如何衡量泡沫度?泡沫與國情、體制與經濟成長階段究竟是一個什麼關係?不說清楚這些,就不能對一些表面現象輕言泡沫。
對此,我們要認真研究中日兩國的不同點,才能真正弄清問題之所在。儘管對中國股市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狀況和當時的日本有巨大的實質性區別:
人民幣升值與日元被動升值有本質區別。從2005年7月中國實行新的匯率體制以來,近兩年的時間,人民幣升值不到10%,而日本在“廣島協定”後,兩年內升值超過100%。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認為,中國目前人民幣的升值速度是合理的,人民幣正在成為世界貨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把人民幣升值幅度控制為美國通貨膨脹率與中國設定的通貨膨脹率目標值之差,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目前,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基本上滿足這一預期,中國依然有很大的主動性,這與當時日元的被動升值有著本質區別。
中國股市是補漲,並未失去理性。儘管上證指數已達4000多點,但這並不表明股市過度上漲。自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由於受國有股減持等因素影響,股市卻持續低迷,與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極不相符。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行,讓市場擺脫了束縛,經濟成長、人民幣升值兩稅合一、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為股市增加了新的活力。股市大幅上揚也在情理之中。儘管目前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同已開發國家的成熟市場相比有些偏高,但依然相對合理,而且市盈率會隨著企業盈利上升而逐步下降。
本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影響不大。人民幣緩慢升值並未對我國出口造成太大影響,我國外匯儲備依然較快增長。而“廣場協定”後,日元持續大幅升值卻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日本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的大幅下滑嚴重動搖了日本經濟的根基。
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比當時日本完善得多。1989年,日本大藏省採納“巴塞爾協定”,要求各商業銀行將自有資本比例提高到8%。由於此前銀行自有資本比例很低,執行“巴塞爾協定”後,銀行為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得不大規模縮減國內外貸款,這成為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導火索。而中國在匯率體制改革之前早已完成商業銀行改造,銀行自有資本率充足。同時,銀監會的成立使金融監管和中央銀行職能完全分離,金融監管遠比當時的日本要完善。
中日兩國海內外市場的投融資自由度不同。我國的海外投資才剛剛起步,數量有限,海外人民幣數量也有限,和日本當時海外投資數額巨大、擁有大量海外資產是不可比的。同時,外資進入我國市場還不是完全自由化的,我國資本項目至今沒有開放,而日本當時已是自由進出的體制。
經濟發展的基礎有所不同。表面上看,兩國都經歷了一定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但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日本當時經濟泡沫破裂是因為該國經濟成長走到了盡頭,開始下滑,已不能從根本上支撐股市上漲。而中國經濟成長依然強勁,從2001年開始進入黃金增長周期,還有十幾年甚至更高的增長空間。
無論是農產品價格,還是工業品、房地產和股票價格,只要出現大的波動,大家都習慣地認為市場失靈了,大談價格不合理。但從根本上講,我們還沒有真正地尊重市場,認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我們建設市場經濟體制,一定要走出這些理論怪圈,否則,市場永遠是被指責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