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泄瀉

寒濕泄瀉中有濕邪的症狀表現: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口腔粘膩,連泄瀉的質地也要比風寒泄瀉的粘膩不爽。因此對於寒濕泄瀉一定要散寒與祛濕並重,以達到止瀉的目的。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

症狀體徵

氣虛者表現舌軟無力,走路搖擺。體瘦,加黨參、黃芪、白朮各10g;血虛者表現黏膜蒼白,消瘦毛焦加熟地、川芎、紅花各10g。寒重者表現耳鼻四肢厥冷,口色白滑,口腔溫低,拱背怕冷甚至體溫下降,加肉桂、砂仁、炮姜;肚脹加木香、小茴香、枳殼;食滯者加山楂、神曲;瀉劇者加烏梅,車前子、澤瀉兼有表證者加柴胡,紫蘇、生薑。

用藥治療

應注意保暖,不熬夜。
寒濕泄瀉中醫治療方法
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方藥:藿香正氣散。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濕,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健脾除濕,厚朴、大腹皮理氣除滿,紫蘇、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濕。若表邪偏重,寒熱身痛,可加荊芥、防風,或用荊防敗毒散;若濕邪偏重,或寒濕在里,腹脹腸鳴,小便不利,苔白厚膩,可用胃苓湯健脾燥濕,化氣利濕;若寒重於濕,腹脹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飲食保健

寒濕泄瀉的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諮詢醫生)
1.焦米粥:白粳米100克,黨參20克。先水煎黨參取汁,再入粳米煮粥,煮好後調味食用,每日一劑。
2.山藥羊肉粥:羊肉250克,鮮山藥500克,糯米500克。先將羊肉、鮮山藥煮爛,然後加入糯米,加水適量煮成粥,調味,早晚服用。
3.補骨脂煲豬腰:豬腰1對,補骨脂10克,芡實30克,黨參20克。先將豬腰內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與補骨脂、芡實加水適量煮1小時,調味分2~3次服用。隔日1劑,連吃5~7劑為好。

預防護理

保健食療
1.補骨脂煲豬腰:豬腰1對,補骨脂10克,芡實30克,黨參20克。先將豬腰內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與補骨脂、芡實加水適量煮1小時,調味分2~3次服用。隔日1劑,連吃5~7劑為好。
2.黨參金櫻子湯:黨參20克,金櫻子12克,芡實10克,紅糖適量。將抗訴藥物水煎取汁,用紅糖調味,每日1劑。

病理病因

一般來說,引起泄瀉的原因,主要是寒熱虛實的不同。至於具體原因,則要看大便形狀、病程長短等具體的症狀。 如果大便有黏液不爽,一日數解,常為濕熱積滯腸道。大便有膿血,伴有里急後重,大便次數多而排便不暢的,這多為濕熱下注大腸而造成的痢疾。如果腹痛即瀉,瀉下急迫,這是由於肝強脾弱,肝脾不和而致的痛瀉證。 如果大便呈水樣,突然發病,一日數次,肛門灼熱、尿黃短赤,或伴有噁心等證,這多是由於邪熱下迫大腸之熱瀉證。 如果大便泄瀉,夾有不消化食物,大便酸腐臭穢,或如敗卵,或伴有嘔吐、口臭、舌苔腐膩者,這是由於食積不化,脾胃受損的傷食瀉。 如果泄瀉病程較長,時間較久,大便稀軟不成形,常伴有腹脹、納少、疲倦無力、面色萎黃,多為脾虛而致的泄瀉。

疾病診斷

突然拉稀,糞便酸臭或腥臭,質地稀薄,鼻寒耳冷,寒顫、腸音響亮,尿少色澤黃,體溫正常,後期體溫下降;口色青白或淡白,脈沉遲或沉細;有受寒濕病史。

檢查方法

這個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定奪檢查事項為好。

併發症

寒濕泄瀉是我國北方寒冷季節的一種多發病。輕者由於食慾大減以及嚴重的水瀉;重者,因食慾廢絕,排糞失禁引起脫水而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