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慶曆興學

宋代慶曆興學,宋代繼五代十國之後建國,而臨著頻繁的農民起義和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的武力威脅,內外矛盾極其尖銳。宋王朝深感維護封建統治之重要,宋仁宗遂起用范仲淹。范仲淹早年在山東鄒平食粥苦讀,以天下之憂為己任。參與政事後,便大膽提出各種改革建議和新政綱領,有關教育方面的改革,史稱慶曆興學。其內容一是州縣立學,改進太學及國子學。應科舉者須先受相當教育。二是“精貢舉”。改革科舉的內容和程式。范仲淹認為,“當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時而教育哉? 乃於選用之際,患才之難,亦由不務耕而求獲矣。”宋仁宗採納了他的建議,下詔州縣皆立學。但范仲淹不久即受到排擠,慶曆興學遂告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