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曼霽

孫曼霽

孫曼霽,1931年8月3日出生於河南開封,生化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4年孫曼霽從第五軍醫大學畢業後分配至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73年至1975年在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病研究所做訪問學者;1987年至1988年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做客座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孫曼霽長期從事化學戰劑中毒及防治的生化機理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曼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開封
  • 出生日期:1931年8月3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第五軍醫大學
  • 主要成就: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中國藥物研究與發展》
  • 性別:男
  • 原籍:河南安陽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1年8月3日,孫曼霽出生於河南開封,原籍河南安陽。
1948年,孫曼霽進入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學習。
1951年,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獨立建校(1952年定名為第五軍醫大學),孫曼霽繼續在該校學習。
1954年,孫曼霽從第五軍醫大學畢業,畢業後分配至軍事醫學科學院,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73年,孫曼霽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病研究所研修(至1975年)。
1987年,孫曼霽作為客座教授,前往德國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至1988年)。
1991年11月,孫曼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孫曼霽揭示梭曼膦醯化AchE老化機制,闡明梭曼及其類似物結構與老化間的規律性;發現G類毒劑的酶促合成及中毒動物體內游離毒劑的存在;研究了V類毒劑對AchE的作用方式,發現了需氧及不需氧兩類VX代謝酶,進行了人假性膽鹼酯酶的高效表達及基因轉移,提出電鰩AchE活力中心雙功能假說並揭示了人AchE全部抗原表位;系統地研究了塔崩的生化毒理作用發現NO參予梭曼中毒;提純了人G類毒劑水解酶並研究了其生化性質,克隆表達了人脯氨肽酶並證明有G酶活性揭示硫芥對人皮膚DNA的作用機理及動物皮膚損傷體徵的分子基礎。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10月,孫曼霽先後發表論文約200篇;主編專著3冊,參編專著5部。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10月,孫曼霽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軍隊及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9項。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6年
戰時特種武器傷害的醫學防護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7年
梭曼與乙醯膽鹼酯酶作用的生化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才培養

截至2011年10月,孫曼霽先後培養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生37名。被評為優秀研究生導師,並被總後勤部授予“一代名師”稱號。

榮譽表彰

孫曼霽先後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國家人事部批准其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

社會任職

孫曼霽先後擔任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協調領導小組成員、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科技獎勵醫藥衛生專業評審,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醫科大學衛生部神經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藥理學報》編委、《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及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孫曼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長的軍事醫學科學家,中國化學戰劑生化毒理學的學科帶頭人,在膽鹼能神經系統藥理學、抗膽鹼酯酶藥物、神經性毒劑中毒及毒劑相關酶類的基礎研究中取得顯著成績。(中國廣播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