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強度

季風強度

季風強度表示的是大規模的風向和風速隨季節變化的強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風強度
季風強度的影響因素,季風強度與氣溫變化,季風強度的變化特徵,

季風強度的影響因素

季風變化首先反映在風的變化上,除風向在不斷變化外,風速的變化也十分顯著。
海陸影響的程度,與緯度和季節都有關係。冬季中、高緯度海陸影響大,陸地的冷高壓中心位置在較高的緯度上,海洋上為低壓。夏季低緯度海陸影響大,陸地上的熱低壓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向北移動。
當然,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也可以使季風加強或削弱,但不是基本因素。至於季風現象是否明顯,則與大陸面積大小、形狀和所在緯度位置有關係。大陸面積大,由於海陸間熱力差異形成的季節性高、低壓就強,氣壓梯度季節變化也就大,季風也就越明顯。北美大陸面積遠遠小於歐亞大陸,冬季的冷高壓和夏季的熱低壓都不明顯,所以季風也不明顯。大陸形狀呈臥長方形,從西歐進入大陸的溫暖氣流很難達到大陸東部,所以大陸東部季風明顯。北美大陸呈豎長方形,從西岸進入大陸的氣流可以到達東部,所以大陸東部也有明顯季風。大陸緯度低,無論從海陸熱力差異,還是行星風帶的季風移動,都有利於季風形成,歐亞大陸的緯度位置達到較低緯度,北美大陸則主要分布在緯度30°以北,所以歐亞大陸季風比北美大陸明顯。

季風強度與氣溫變化

①季風氣候十分明顯的地區,季風強度與溫度的變化關係十分密切,兩者的月際相關係數達一0.744。
②季風強度與氣溫均具有2一11d的短期變化周期,其分布型狀相似。
③季風強度與氣溫日變化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在冬、夏季風較穩定時,季風強度與氣溫的對應關係比冬、夏季風交替出現時好,氣流對氣溫的影響具有滯後性。
④倒春寒過程與較強的偏北氣流出現關係密切。

季風強度的變化特徵

貴陽1991年各月季風強度最大值出現在1月,為4.9m/s,季風強度最低值出現在5月,為一4. 6m/s;1月季風強度除2次為負值外其餘均為正值,即1月偏北風為主導風向,是冬季風盛行;7月季風強度除4次為正值外其餘均為負值,即7月偏南風為主導風向,是夏季風盛行月,其它各月季風強度指數均是正負值交替出現,即偏南、偏北風交替出現,但這2種方向的風在各月出現的頻率不同,1--4月、9 --12月的季風強度值均為正,5-- 8月的季風強度值為負,季風強度全年變化趨勢呈冬大夏小型。且各月偏北風與偏南風出現天數之差變化趨勢與季風強度變化趨勢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