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背子

夾背子

夾背子是涇陽涇北塬區農家婦女獨創的一種麵食。過去,塬區一帶十年九旱,不僅糧食短缺,各種蔬菜更是少見。當地流傳著“一碟辣椒一碟蒜,頓頓吃飽飯”的俗語,關中十大怪之一“油潑辣椒一道菜”大概也由此而來。

那是家裡如果來了貴客,熱情好客、心靈手巧的農家主婦儘管難為無“蔬”之炊,也要想方設法熱情款待。於是,便早早盛出平常不捨得吃的純麥面,和面、發酵、施鹼,烙夾背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背子
  • 主要原料:麥面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分布地區涇陽涇北塬區
生產製作,飲食文化,

生產製作

烙夾背子時,先將和好的面揪成小孩拳頭大小的麵團,反覆揉搓,然後擀成一尺大小的麵餅,放入受熱均勻的大鍋中烙制。待麵餅上了焦化之後,反過來再烙另一面,同時將另一張新擀的麵餅背壓上去。每翻一次,背壓一張,如此反覆十餘層,稱為一合。這大概就是夾背子名稱的由來吧。烙夾背子要用麥秸燒出的勻火。火候過大容易燒焦,過小則難上焦化,必須通過學習,長期的摸索實踐才能掌握。
剛出鍋的夾背子,會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饃香味,無須過多的蔬菜,只要有一碟放有辣椒的蒜泥相佐即可蘸著入口,只覺得綿軟筋道,嘴角留香。

飲食文化

如今,夾背子已成為一種頗有特色的地方小吃,擺上了賓館、飯店的大雅之堂。那清純的外表,那淡淡的麥香,總能勾起人們心中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