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盆

大骨盆

骨盆界限上部的為大骨盆,界限下部的為小骨盆。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結構成。人體直立吋,骨盆向前傾斜,兩側髂前上棘與兩恥骨結節位下同一冠狀面內,此時,尾骨尖與恥骨聯合上緣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骨盆
  • 外文名:Large pelvis
  • 特點:與妊娠、分娩有密切關係
  • 作用:對盆腔中的臟器有保護作用
骨盆的解剖,螺旋CT重建技術在骨盆骨折中的臨床套用,

骨盆的解剖

骨盆可由骶骨岬向兩側經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至恥骨聯合上緣構成的環形界線,分為上方的大骨盆或又稱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或又稱真骨盆。
大骨盆由界線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構成。由於骨盆向前傾斜狀,故大骨盆幾乎沒有前壁。
小骨盆,是大骨盆向下延伸的骨性狹窄部,可分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骨盆上口由上述界線圍戌,呈圓形或卵圓形。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支和恥骨聯合下緣圍成,呈菱形。兩側坐骨支與恥骨下支連成恥骨弓,它們之間的夾角稱為恥骨下角。骨盆上,下口之間的腔稱為骨盆腔。小骨盆腔也稱為固有盆腔,該腔內有直腸、膀胱和部分生殖器官。小骨盆腔是一前壁短,側璧和後壁較長的彎曲通道,其中軸為骨盆軸價娩時,胎兒循此軸娩出。
骨盆是軀幹與自由下肢骨之間的骨性成分,起著傳導重力和支持、保護盆腔臟器的作用。人體直立時,體重自第5腰椎、骶骨經兩側的骶髂關節、髖臼傳導至兩側的股骨頭:再由股骨頭往下到達下肢這種弓形力傳遞線稱為股骶弓。當人在坐位時,重力由骶髂關節傳導至兩側坐骨結節,此種弓形的力傳遞稱為坐骶弓。骨盆前部還有兩條約束弓,以防止上述兩弓向兩側分開。一條在恥骨聯合處連結兩側恥骨上支,可防止股骶弓被壓擠。另一條為兩側恥骨、坐骨下支連成的恥骨弓,能約束坐骶弓不致散開。約束弓不如重力弓堅強有力,外傷時,約束弓的恥骨上支較下支更易骨折。
骨盆的位置可因人體姿勢不同而變動。人體直立時,骨盆向前傾斜,骨盆上口的平面與水平面構成約50°~55°的角(女性可為60°),稱為骨盆傾斜度。骨盆傾斜度的增減將影響脊柱的彎曲,如傾斜度增大,則重心前栘,必然導致腰曲前凸。反之則腰曲減小。
骨盆的性差在人的全身骨骼是最為顯著的,甚至在胎兒時期的恥骨弓就宥明顯性羞。骨盆的性差與其功能有關,雖然骨盆的主要功能是運動,伹女性骨盆還要適合分娩的需要。因此,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寬,骨盆上口近似圓形,較寬大,骨盆下口和恥骨下角較大,女性恥骨下角可達90°一100°,男性則為70°一75°。

螺旋CT重建技術在骨盆骨折中的臨床套用

多層螺旋CT重建是一種新影像學技術,利用CT掃描系統影像工作站配置的專用圖像處理軟體,對CT掃描採集到的原始影像數據進行處理,根據臨床診斷需要再現影像的過程。
MPR、SSD及VR重建圖像清晰地顯示了術前骨盆骨折的細節。SSD與MPR、VR技術的套用,使影像學對骨盆環骨折的診斷有了質的飛躍。它能夠客觀、立體、清晰、多角度地顯示骨盆及髖關節的解剖結構和細微的損傷,其目的不僅是發現骨折,而是為了解決X線和CT(橫斷掃描)不易顯示的複雜解剖部位的骨折,明確骨折碎片的分離移位情況及分類,並且通過旋轉技術多角度觀察,為臨床醫生提供完整形象的骨骼形態及骨折形態。MPR可以多層面任意角度成像,主要用來觀察冠狀位、矢狀位及任意斜面的重建圖像,詳細了解骨折部位的相互關係及周圍組織損傷,尤其是軸位不能直接顯示上下關係。
VR重建空間立體感強,解剖關係顯示清晰,有利於病變的定位,還可以以任意三維軸作360°任意旋轉,實現多方位、多角度觀察骨盆全貌及骨折情況。可立體直觀顯示手術後固定針的位置及復位效果。SSD利用表面遮蓋技術使立體成像成為現實,其反映的是骨結構的立體空間信息,對骨折及脫位關節全貌、骨斷端的移位方向和不規則彎曲的骨盆內外表面顯示更直觀、更接近大體解剖所見,能直觀顯示骨盆結構、骨折線位置、骨折線走行、骨折累及的範圍、骨塊移位的距離和角度、以及骨盆後壁骶髂關節脫位程度和所累及的範圍等。
因此使SSD在評估骨盆骨折方面更具特殊意義:①可立體顯示骨盆扁形骨骨折斷端的整體空關係及易於觀察骨盆旋轉畸形;②可直觀判斷移位骨折粉碎的程度、碎骨片形狀及髖臼骨折的穩定性是否伴有翻轉;③可清晰顯示髖臼及骶髂關節耳狀關節面骨折後的形態改變、關節面的適應情況及髖臼承重穹隆部的完整性。通過比較,MPR在顯示髖臼骨折線的方向、數量上的能力,較SSD、VR強;SSD、VR圖像立體感強,空間位置明確,對複雜髖臼骨折的分類及判斷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和距離較MPR好。此外VR重建還可立體直觀顯示術後固定針的位置及復位效果,對術後治療評價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