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雪松

大西洋雪松

大西洋雪松(學名:Cedrus atlantica),為松柏目松科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原產非洲。可以用觀賞、建築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大西洋雪松是喬木,在原產地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 枝平展或斜展,具多數分枝,樹冠幼時尖塔形;小枝不等長,排成二列,互生或對生,常不下垂,大枝頂部通常硬,向上伸展,一年生長枝淡黃褐色,被短柔毛,二、三年生枝呈深灰色。冬芽球狀圓錐形,長約6毫米。葉在長枝上輻射伸展,短枝之葉成簇生狀(每年生出新葉19-28枚),針形,具短尖頭,深綠色,橫切面常呈四方形,各面有2-5條氣孔線,多少被白粉,長1.5-3.5厘米,寬約1毫米。雄球花生於5-7年生的短枝上,圓柱形, 長2.5-4厘米, 基卵狀披針形的苞片;雌球花闊卵圓狀,受精前帶紫色。球果次年成熟,淡褐色,卵狀圓柱形或近圓柱形,長約7厘米,徑約4厘米,種鱗近扇形或倒三角形,基部楔形,寬約3.5厘米,種子近三角狀,長約12毫米,種翅寬大,楔形,連同種子長2.5-2.8厘米。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

分布範圍

原產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海拔1300-2300米林中。中國南京等地引種栽培。分布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主要價值

作園林樹。材質優良,可作建築、家具等用。

繁殖方法

一般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可於3月中下旬進行,播種量為75千克/公頃。也可提早播種,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砂質壤土作為苗床。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乾後即可播種,3~5天后開始萌動,可持續1個月左右,發芽率達90%。幼苗期需注意遮蔭,並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達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扦插繁殖在春、夏兩季均可進行。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為佳。
大西洋雪松

栽培技術

移植養護
起挖、運輸
起挖前做好選苗工作,要求所選苗木樹形優美,樹幹通直,無機械損傷。對於樹冠偏大、枝條偏密的雪松儘量不要選用,以增加成活率和降低運輸、栽植的費用。提前做好記錄,以利於苗木到場後對號入坑。起挖前先用支撐物撐好苗木,防止樹木歪倒,以保證安全。另外,還應標記好苗木的陰陽面,以便於栽植時定位。筆者起挖的土球為直徑1.8米,高度1.6 米,起挖後發現土球外緣均無大根(根徑超過2厘米)出現。採用軟包裝,先用草簾裹住土球,然後用草繩麻花狀纏繞,外層用棕繩再纏繞一遍。實踐證明,在土質良好的情況下,土球無一破碎。吊裝採用16T吊車,土球用鋼絲繩牽拉,鋼絲繩之間用U型扣連線,鋼絲繩與土球接觸處墊厚木板,防止其勒入土球。用主鉤掛住鋼絲繩,副鉤掛住樹幹的2/3處,掛鈎處樹幹均套用麻袋片層層包裹,防止繩子勒入樹皮。在樹幹的1/2處還應拴一條長繩子,以利於在吊運過程中靠人力保持運動方向。苗木上車後,保持土球朝前,樹冠朝後,並用三角架撐住樹幹,防止樹冠拖地。近距離運輸,要在樹幹及樹冠上噴水,遠途運輸則必須加蓋篷布並定時噴水,以減少樹木的水分蒸發。
栽植
在每個樹穴內施有機肥20公斤,並用回填土拌勻填至土球的預留高度。栽植的吊裝方法與起挖吊裝基本一致。苗木吊到樹穴內在未落地前,用人力旋轉土球,使其位置、朝向合理,隨後將土回填,回填前應把所有的包裹物全部去除。最後分層夯實並做好水穴。
養護
1.苗木栽植後應立即扶架,扶架完畢後再澆水。第一次澆水應澆透,並在三天后澆第二遍水,十天后澆第三遍水。為保證成活率,我們在栽植的第四天結合澆水用100 ppm 的 ABT 生根粉3號作灌根處理。三次澆水之後即可封穴,用地膜覆蓋樹穴並整出一定的排水坡度,防止因後期養護時噴霧造成根部積水。地膜可長期覆蓋,以達到防寒和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
2.為增加成活率,筆者在扶架完成後,配合苗木的整形作了疏枝處理。先去除病枝、重疊枝、內堂枝及個別影響樹形的大枝,然後再修剪小枝。修建過程中應勤看、分多次修剪,且勿一次修剪成形,以免錯剪枝條。修剪完成後及時用石蠟或防鏽漆塗抹傷口,防傷口遇水腐爛。
3.苗木栽植之後應立即用噴灌機做噴霧養護,以保證樹冠所需的水分和空氣濕度。為了減少勞動強度,增加養護效果,筆者自行設計了一套噴水養護系統:提前在每棵雪松上安裝3至4個噴頭,噴頭的位置以水霧能將全樹籠罩為原則。每天定時噴霧,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