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紅富士

豐縣大沙河紅富士蘋果,又統稱為豐縣大沙河醜蘋果,是江蘇豐縣大沙河果園特產之一,為果中佳品,綠色新鮮,是江蘇省特有蘋果的品種。大沙河果園農業合作社的果樹專家在特定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經過長期培育得出的果品驕子,其優點是爽口多汁、甜脆味美、色澤艷、肉質細,獨具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極高、極耐儲藏等優點而享譽全國。大沙河蘋果又以產自於黃河故道的江蘇省豐縣的大沙河果園而聞名全國。大沙河果園是江蘇省內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是中國十大蘋果基地之一。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大沙河果園農業合作社
  • 總部地點:豐縣大沙河鎮
  • 成立時間:2009
  • 經營範圍:果園技術顧問
  • 公司性質:技術交流
  • 公司口號:有機種植,良心做事。
  • 員工數:10
地理位置,蘋果生產基地,特點,發展,媒體報導,旅遊節,

地理位置

豐縣大沙河鎮位於江蘇省西北部,位於豐縣城南18公里處的兩省三縣結合部。總面積達
128平方公里,有耕地5.34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04畝。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萬人,有回族壯族3個少數民族不足10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5.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鎮區位於鎮域的西北部,面積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00人。這裡北依齊魯大地,東傍京滬幹線,西近京九鐵路,南靠歐亞大陸橋隴海線連霍高速,地理位置優越,與徐州濟寧、商丘、蚌埠、淮北等城市相近,交通便利。
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
大沙河紅富士

蘋果生產基地

江蘇豐縣大沙河果園,是江蘇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是中國十大蘋果基地之一,曾被彭沖授予果都、果海。國家領導 李鵬田紀雲姜春雲彭沖許嘉璐等領導均視察過豐縣的果品業並給予了高度評價。我處所產金帥紅富士蘋果個大、色澤亮、,酸甜適口,酥脆多汁,口感極佳。品質優,價格低,耐儲運。出口東南亞許多國家,讓世界人了解了“漢高故里--豐縣”,讓所有人都來“漢高祖劉邦--故鄉”嘗果觀光!讓“果都、果海”香飄全球。大沙河酥梨-----果皮呈淡金黃色,平滑而有臘質光澤*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風味純正,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的特點。

特點

有裂紋,長相不正,大小不一,醜陋無比,這些缺點正是大沙河紅富士特點!吃完可以流一手汁,手上的汁是黏黏的蘋果這也是大沙河紅富士蘋果的特點。如果沒有以上特點必定不是大沙河紅富士,大沙河人不做表面功夫的態度,造就了特色的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紅富士
豐縣大沙河蘋果,產自劉邦的故鄉——豐縣,地處大沙河畔,綠色新鮮,豐縣紅富士蘋果以皮薄,爽脆多汁,風味香甜,耐儲運而享譽海內外。紅富士蘋果含有鈣、磷、鐵、維生素 B2、維生素C等豐富的營養,色、香、味俱佳。蘋果還是心血管的保護神,蘋果中的膠質能保持血糖的穩定,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水平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
紅富士系列苹果
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是豐縣果品的拳頭產品。2014年全縣30.9萬畝,重點分布在宋樓、華山、大沙河等鎮區,年產量37.58萬噸,十月中下旬成熟。豐縣紅富士蘋果具有爽口多汁、甜脆味美、色澤艷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極高和極耐儲藏等優點,享譽海內外,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等一些國家,深受國內處消費者的厚愛。
豐縣紅富士是在國內外富士蘋果品種選育成果的基礎上,經過豐縣果樹科技人員和廣大果農精心篩選和培育,形成的富士蘋果品種體系,在豐縣特定立地條件下生產的具有特定品質特點的優質果品,是豐縣果品的知名品牌。
豐縣紅富士以果個大,色澤艷,肉質細,脆甜多汁,風味濃郁,極耐儲運享譽國內外,多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優質水果”。
富士蘋果:富士蘋果原產於日本。1939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盛崗支場選用“國光”和“元帥”進行雜交。1951年從596個單系中選出這一雜種單株,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選擇,1958年定名為“東北7號”。於1962年又重新命名為“富士”。
著色系富士:任何品種都有缺點,富士蘋果著色難是一重大缺陷。在日本推廣發展過程中,感到果實著色尚欠不足,為此各地先後選出一些著色好的芽變新品系,統稱為富士蘋果著色系。1966年在長野縣發現富士的第一個芽變,之後陸續篩選出了一些不同的芽變系。經各地調查認為,有希望的富 士優系有長富2、6、8、9、10、11,秋富1,岩富10,山富1,群富1等,日本果樹實驗場盛崗支場為積極獲得富士優良著色系芽變,利用γ射線進行輻射誘變,通過對變異的選擇、分離、區試,認為盛放富1號在北海道表現最好,盛放富3號和6號在長野縣表現較好。日本把自然和人工生產的富士果實色澤便宜區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片紅型,稱為“Ι系”,另一類為條紅型,稱為“Π系”。選出的著色優系各具特點,都在不同程度上比普通富士著色良好。同時還選出了著色好的短枝型品種,如宮崎短枝等,他們對富士蘋果栽培的鞏固提高乃至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山東,陝西等地,也選出一些著色系和短枝型,表現較好的有惠民短枝等。著色系富士,在我國成為紅富士。豐縣的富士蘋果引種及選育:1972年,大沙河果園技術員陸兆榮等從鄭州果樹所及山東果樹所等地,轉引日本普通富士接穗進行引種試栽,經過十年的研究與示範栽培,於1982年正式決定為豐縣果品發展的主栽品種。在果樹大發展期間,豐縣特別重視通過選種來改變富士蘋果著色不良的技術難題,優選田間著色好的單株繁育接穗和苗木;隨著中日友好交流的加深和加強,日本富士蘋果的研究成果不斷引入我縣,特別在富士著色系的引種方面,及時、到位,我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引入日本富士蘋果著色系的選育成果,先後引入的日本著色系品種有有長富1、長富2,秋富1,青富4等,九十年代初,又引入惠民短枝,宮岐短枝,2001富士等,從而形成豐縣紅富士的品種體系。九十年代中期,在栽培中發現,從日本或外地引進的著色系富士蘋果著色並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引種地和本地立地條件差異所致,於是,於1997年,在我縣開展了大規模的富士芽變選種工作,並取得可喜成果,並加以發展,使豐縣紅富士的品種體系更加最佳化。選育出具有著色易,色澤好,成熟期提前一個月左右的早熟、著色品種“豐富1號”,99年通過鑑定,2001年正式被江蘇省農產品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豐富1號”。2007年,從弘前富士中選育的芽變品種“蘇富”通過了省農林廳的鑑定。
豐縣紅富士蘋果特定品質的形成總結為五個方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雨熱同期,有利於果樹枝葉和果實的生長。
2、果實生長起步早。豐縣紅富士,每年在4月15日開花,而北方產區則在5月15日開花,所以豐縣紅富士的果實比我國北方果區提前一個月生長發育,營養積累時間比北方果區增加了18%。
3、進入9、10月,秋高氣爽,豐縣大沙河沿岸晝夜溫差平均大於10℃,十分有利於果實重量的增加、營養的積累和色澤的合成。
4、早霜比北方來得遲,有條件延遲採收時間,果實生育期可達190天以上。
5、沙質土壤對果樹生長和蘋果品質的提高,具有三大優點:
①疏鬆通氣性好,有利於根血的發展和活動。
②大沙河沿岸幾百平方公里均為沙質土,形成了獨特的小沙漠微氣候,晝夜溫差大,果樹白天光合作用強,果實夜間養分消耗少,所含糖分高。
③在如光照射下,沙土表面象撒上一層白銀,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能夠將一定波長的光線,從下部反射至葉、果底面,有利於果實著色。

發展

隨著豐縣每年一次的梨花節、紅富士蘋果節的成功舉辦,作為主會場的果都大觀園的知名度不斷上升,每年來此賞花、摘果、觀光、休閒的遊客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果都大觀園利用自然的農業田園景觀及良好的自然環境,結合農業生產、農村風俗、歷史文化,輔上一定的遊樂設施,構建了集農業生產展示、農田勞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歷史教育、農業觀光休閒於一體的主題公園。它的成功運營,不僅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豐縣對外交往的影響力,為加快果農致富奔小康,淨化社會環境,促進“三個文明”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江蘇豐縣除了大沙河果園種植蘋果外,還有常店鎮的於堤口,師寨鎮史小橋等地。全縣種植果樹3萬公頃,被譽為“紅富士之鄉”、“蘇北果都”。

媒體報導

“大沙河蘋果”上央視 網路銷售翻5倍
2015年10月25日,CCTV-2《第一時間》“秋收中國行”播出了“大沙河蘋果生態無污染,網上銷售銷量翻番”5多分鐘的實景拍攝片段,向全國觀眾朋友們介紹了大沙河果園的紅富士蘋果。據了解,節目播出三天以來,紅富士蘋果的銷售增量已突破5倍,果農們對央視節目的宣傳效果交口稱讚。
大沙河電子商務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節目播出當天,“大沙河蘋果”在淘寶等網站的搜尋率翻了5倍,每天的發貨量較往日增長5倍之多。其中,淘寶店主小包樂呵呵地向我們介紹這幾天來的銷售量,“平時每天大約能賣到200多箱,沒想到中央電視台播出咱們大沙河的蘋果之後,每天都能賣到1000箱以上,這宣傳效果太給力啦!”大沙河的蘋果不僅紅遍了淘寶,在朋友圈裡更是掀起了一股購買風。微商小倪介紹到,“這兩天,朋友圈可是被咱們大沙河的蘋果刷屏了。把央視節目播出畫面截圖到朋友圈之後,訂單紛至沓來!”
此外,據了解,小小的蘋果持續地火起來的同時,諸如黃桃罐頭、牛蒡茶等其他產品的銷量也較往日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大沙河果園裡遊人絡繹不絕,周邊地區遊客利用周末紛紛前往自摘園,體驗採摘的樂趣,品嘗脆甜可口的大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鎮黨委、政府在給果農們搭建網路銷售平台,拓寬物流鏈條,徹底解決果農銷路窄、賣果難等問題的同時,還依託大沙河的古鎮特色,打響果香田園風情型農家樂品牌。金秋以來,吸引了數以十萬計的各地遊客前來觀美景、品國香,真正讓當地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來。

旅遊節

豐縣古稱豐邑秦始皇曾築台以壓紫氣,挖溝埋劍以斷龍脈,故又稱秦台。秦末建縣,土沃地饒,豐水流經,故名“豐縣”。豐縣人傑地靈,春秋時期,宋王偃曾在豐縣定都。據《史記》、《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生在豐邑中陽里,豐縣是“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文天祥的《豐沛懷古》寫道:“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王侯與將相,不出豐沛間”。 源豐富的出口創匯農業豐縣自古物華天寶、農畜並茂,有“豐熟可抵三洲”之稱。豐縣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為黃泛衝擊平原,縣境內地勢平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4攝氏度左右。豐縣依靠自然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出口創匯農業得到較快發展,逐步形成了棉花、糧食、果品、畜禽產品、特種蔬菜、蠶繭、蘆薈、林木等商品生產出口基地。豐縣盛產“紅富士蘋果”、“白酥梨”,紅富士蘋果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蘋果。在全國曆次果品評比中,連獲金獎,曾連續七年奪得第一,兩次榮獲部優稱號。全縣種植果樹3萬公頃,是江蘇最大的連片果園,被譽為“紅富士之鄉”、“蘇北果都”。
大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紅富士節: 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是經果樹專家在特定氣候和土壤條件下長期培育的水果驕子。其優點是爽口多汁、甜脆味美、色澤艷、肉質細,獨具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極高、極耐儲藏等優點。全縣水果栽培面積達50萬畝,其中紅富士蘋果36萬畝,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豐縣果品業,並給予高度評價。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在每年十月中旬舉行。
大沙河鎮因著名的大沙河貫穿全境而得名。大沙河是1851年黃河從安徽省的蟠龍集決口沖積而成。茫茫沙灘,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整整延續了100多年。1948年11月7日,大沙河地區解放,當時隸屬山東省華山縣。1953年,大沙河地區劃歸江蘇省豐縣。1958年10月1日,豐縣大沙河果園公社成立。1959年5月1日,國營豐縣大沙河果園正式成立,果園實行園社合一,兩個機構並存,分別經營核算。1963年,江蘇省林業特產廳接管了大沙河果園,並給予了基建投資。1970年,果園由省下放到徐州地區管理。1979年,果園劃歸豐縣。1993年更名為大沙河鎮。2000年4月份,鄉鎮行政區劃合併,原李寨鄉併入大沙河鎮。
大沙河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源遠流長,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資源豐富,以盛產果品而馳名全國。現有果樹8萬多畝,是江蘇省最大的果品生產基地,年出產“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和白酥梨等優質水果1.6億公斤。“大沙河牌”水果現已獲國家、省、市大獎238項;紅富士蘋果連續三次蟬聯部優稱號,白酥梨被評為全國第一名,雙雙獲“中華名果”稱號,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水果’。大沙河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和“中國白酥梨之鄉”。1992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大沙河果園視察時,分別題寫了“果都”和“果海”,“中華果都”由此而得名。2006年“果都大觀園”被命名為國家級觀光農業旅遊示範點。

大沙河紅富士
大沙河紅富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