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自選集:清末風雲

單田芳自選集:清末風雲

《單田芳自選集:清末風雲(套裝共2冊)》主要講述了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至l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期間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包括了近代史上的三元里抗英、火燒圓明園、辛酉政變、甲午戰爭、百日維新、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等重要歷史事件。書中對晚清政府、各國列強、維新志士都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語言生動、活潑,人物活靈活現。

基本介紹

  • 書名:單田芳自選集:清末風雲
  •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 頁數:82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工人出版社
  • 作者:單田芳 單瑞林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85702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單田芳自選集:清末風雲(套裝共2冊)》可以說是一部生動細緻又鞭辟入裡、發人深省的晚清史。

作者簡介

單田芳,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務團長,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於天津,同年隨父母到瀋陽,1952年在瀋陽廿七中高中畢業後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表演錄製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餘部計15000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數十部傳統評書文字書稿,開創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並將評書藝術與動漫產業相結合,開發動漫評書新領域。“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在海內外華人心中,“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圖書目錄

《清末風雲上》目錄:
第一回猛列強瓜分上海弱政府求助外寇
第二回遭不測英王就義剿太平中西合璧
第三回廣州城群情激奮捍南疆寧死不屈
第四回侵略者野心狂妄僧郡王浴血奮戰
第五回英法火燒圓明園惠征樂極又生悲
第六回選秀女蘭兒入宮施權術一朝受寵
第七回蘭貴人懲治漢女鹹豐帝逃往承德
第八回鹹豐帝欲除隱患懿貴妃不甘失寵
第九回荒淫無度鹹豐病包藏禍心慈禧謀
第十 回皇子讀書懲太監鹹豐壽誕樂生悲
第十一回鹹豐臨終托後事肅順舉薦輔政臣
第十二回囑權臣秘議後事兩太后密謀定計
第十三回鹹豐帝熱河殯天奪權位兩派相爭
第十四回施苦計瞞天過海安德海計送情報
第十五回恭親王叩謁梓宮眾朝臣祭奠二七
第十六回慈禧初見恭親王叔嫂秘議除肅黨
第十七回六爺夜會曹毓英奕訴回京巧安排
第十八回董元醇上書垂簾八大臣據理力爭
第十九回八大臣罷職擱車按議程起駕迴鑾
第二十回紫禁城內政局變密雲縣夜襲肅順
第二十一回捉肅順查抄肅府德勝門兄弟密議
第二十二回肅順被押宗人府奕沂主持定罪名
第二十三回王公議罪權臣死一朝掌權野心達
第二十四回同治帝駕坐金鑾兩太后玉座垂簾
第二十五回安德海樂極生悲大太監他鄉斃命
第二十六回津門裡引發教案同治帝大婚立後
第二十七回四齡童繼承大統李蓮英梳頭受寵
第二十八回崇厚出使俄談判慈禧動怒換使節
第二十九回曾紀澤力挽狂瀾東太后宮內暴斃
第三十回西太后擅權跋扈李鴻章屈膝妥協
第三十一回為享樂動用軍費甲午年日中海戰
第三十二回血灑異鄉抗倭寇北洋水師戰頑敵
第三十三回鄧世昌撞擊吉野小日本又添獸性
第三十四回北洋水師全軍歿 《馬關條約》害死人
第三十五回匡正義公車上書雪國恥變法維新
第三十六回光緒帝空懷壯志譚嗣同巧弄鄉紳
第三十七回岳州城結識羅英譚嗣同京城會友
第三十八回真名士初結義士眾學子齊聚會館
第三十九回推新政母子鬧翻迫無奈離京返鄉
第四十回梁啓超力邀名士譚嗣同眼界大開
第四十一回二英傑大辦學堂陳寶箴懲罰首富
第四十二回小羅英智斗昏官鑑湖女被迫離家
第四十三回譚梁奉旨進北京頤和園母子議政
第四十四回信奸佞翁師被貶為圖志接見名士
第四十五回光緒帝勵精圖治降聖旨二召譚公
第四十六回唐才常苦勸故友譚嗣同奉旨進京
第四十七回 回故里親朋接風勤政殿推崇國策
第四十八回康聖力薦袁世凱小站老袁閱新軍
第四十九回施伎倆調袁入津借舞會籠絡袁心
第五十回巧周旋平安脫險處心機左右逢源
……
《清末風雲下》

後記

是非功過話清末
此部《清末風雲》,是恩師長篇歷史評書《百年風雲》系列的第三部,上接《太平天國》,下連《辛亥風雲》,講述了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直到《辛丑條約》簽訂的故事。
這一段歷史時期,中國可謂內憂外患。外部列強步步緊逼,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1881年《伊犁條約》、1885年《中法新約》、1895年《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等等此類,不勝枚舉。
而中國內部,也不消停。1861年,辛酉政變;1864年,太平天國被平定;1875年,同治皇帝暴斃;1895年,百日維新;1898年,義和團運動加劇,等等事件。此時的大清,庸才得志,俊才有國難投,有志難伸,整個社會已是風雨飄搖。正所謂:四方豪傑齊相聚,山雨欲來風滿樓!
要說這段歷史,最主要的人物莫過於慈禧太后。有人說:“若沒慈禧,中國的近代史可以重新寫。”
也有人說:“慈禧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就算沒有慈禧,也會蹦出個類似的慈怒、慈哀、慈樂,中國的歷史也不可能因為她一個人而改變。”
但無論如何,歷史不能假設。總之,這個慈禧太后的確對中國近代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除了慈禧之外,清末這段歷史中,可以留下耀眼光輝的人也不少,恭親王奕訴、左宗棠、李鴻章、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袁世凱等,他們都在近代史上風雲一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人對他們或有肯定的評價,或有否定的言論,但無論怎樣,他們都在盡力書寫著中國歷史。
但可惜,官方正史只有簡簡單單的記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表述雖然準確,但過於簡單化,如果僅把這些歷史信息梳理起來,中國的近代史似乎只是一部國家任人宰割、民眾任人凌辱的屈辱史。
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清末的風雲人物,雖然在波詭雲譎的社會中,做了不同的選擇,也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但人非聖賢,亦非禽獸,所以他們也都會有人所不知的一面:也許是正義背後的鈎心鬥角,也許是邪惡背後的辛酸苦楚,而這一面卻總被官方歷史記載所忽略。
恩師一部《清末風雲》,在廣泛翻閱、吸取有關清末的各方歷史資料和傳說故事後,精心構思,補充了官方記載所不曾注意到的背後故事,講述了這些歷史人物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另外,恩師也以其獨特的評書語言,對很多歷史事件進行解讀,所以整部書聽起來引人入勝,讀起來也膾炙人口。
比如有關慈禧的所作所為,在民間有不少的傳說,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慈禧將麗妃做成“人彘”一事。電影《垂簾聽政》還特別將這一段演繹了一番。但師父在評書作品中卻輕描淡寫:
那是導演故意安排的。把歷史上一段典故——劉邦的媳婦呂后迫害戚夫人那一段兒硬給安到慈禧腦袋上了。翻來歷史真相看看,慈禧沒幹過個那事,麗太妃也沒遭到那樣的毒手,反正受罪是真的。
當時我聽完認為與之前的認識有反差。可等年齡大一點兒,切實地查了資料,才明白師父所言不虛。
有關慈禧賣國的心理活動,書中也有如下記述:
這說實話,慈禧這個人再反動、再腐敗,她也不樂意自己國家軟弱。您說她領導這個國家,甘心就那么窮,就那么落後,她就美了嗎?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她這人,想個人的利益想得多,想國家和民族想得少,只要有辦法使這個國家強盛起來,她也不是不歡迎,特別是光緒帝後邊說的幾句話,寧願變祖宗之法,也不願把祖宗留下的國土和人民給拋掉,正好觸在她心上。
但慈禧不愧為政治上的老手,雖然是這么想的,也同時做好了第二手準備:
如果要像他說的那樣,國家真要富強起來,我穩當太上皇,享幾年清福,這也不挺好?萬里有個一,變法失敗了,我趁機把你廢了,再立一個兒皇帝,我重新垂簾聽政,掌握權柄,左右我都不吃虧!
這一手,恐怕也不光是慈禧的專利,官場上的老油條似乎都會!
另外,《清末風雲》在講甲午戰爭的時候,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日本和韓國的部分歷史,以及琉球問題的始末,在說這些問題的時候,雖沒有大篇幅地旁徵博引,但卻一針見血,也可見恩師在這個問題上的用心。
據說,日本有個政治家叫田中義一。這個田中曾經有一套反動邏輯,說日本大和民族是最優良的民族,日本國是世界上萬國之本,理應當征服全世界。要征服全世界,必須先征服中國,要征服中國首先要征服滿蒙。另外還提議,往南拿下台灣南洋群島,往北拿下堪察加,包括琉球、朝鮮在內,這是日本人奉行的基本路線。等他有了實力想往外擴張,就按照這個基本路線奔中國來了。
一開始日本人心裡也沒底,究竟我們這個小國對付強大的中國能不能行?咱們試探著來吧。像蹚水一樣,深不深淺不淺,慢慢往前試著看。
正好找著琉球為藉口了。琉球群島在歷史上就是中國的附屬國,年年進貢,歲歲稱臣,遠在唐朝的時候就加封琉球的酋長為國王。在道光二十年,它照樣給中國進貢。因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自顧不暇,外邊的事情也管不過來了,琉球國沒辦法又被日本給征服了,打那就成了日本藩國。
也該著有事,琉球有一部分漁民正坐船打魚呢,突然在海上遇上風了,把這船刮到台灣去了。台灣的高山族,也不知道他們來的目的是什麼,結果發生了械鬥,把琉球人給殺了。日本抓著藉口了,馬上向中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讓中國政府包賠全部損失,並派出特使——大久保力通。這大久到了北京之後,氣勢洶洶找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說這事,接待他的是總理衙門的大臣叫董洵,這董洵還比較主持正義,跟大久保力通見面之後就問:“貴特使所來究竟為什麼呢?”
“我們的人被你們的台灣人給殺了,得包賠我們損失。”
剛開始,董洵沒有屈服,可兩次交談之後,就被說下道了。
董洵說什麼呢?說:“這事你別跟我吵吵,這琉球人也好,高山族也好,他們屬於化外之民,我們管不著。”
哎!這句話叫日本人抓著藉口了,大做文章!化外之民,那就不是你們的人。那要不是你們的人,就歸我們管唄!
當然,台灣問題,也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董洵這一句話受到影響,但從這裡也可以得到啟示:外交無小事啊!一句話說不到,就可能讓對方逮住機會,惹出滔天大禍。所以當初的外交辭令非常嚴謹,也就在此——讓對方找不到把柄!
這部《清末風雲》,作為20世紀80年代一部思想觀點較為新穎的歷史普及作品,即使在當今,也完全可以成為記錄前人歷史觀點的作品,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恩師曾對我說:“對清末這段歷史,我所掌握的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資料。隨著現在資料越來越多,而書是不變的,所以觀點也會變得過時。如果有一天,我這部書的觀點被完全推翻,那這本《清末風雲》就權當前人在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思想紀錄,歷史上真正的是非功過,任後人評說吧!”
單田芳弟子 肖璞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