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札

周札

周札(?-324年),字宣季,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東晉將領,平西將軍周處之子,建武將軍周玘之弟。

周札出身於義興周氏,早年舉孝廉,曾授郎中、句容縣令、吳國上軍將軍等職,西晉末年時因平定錢璯叛亂有功,封漳浦亭侯。他進入司馬睿的丞相府,擔任從事中郎,後又出任吳興內史,改封東遷縣侯。東晉建立後,官至散騎常侍、右將軍、都督石頭水陸軍事。

王敦之亂時,周札獻石頭城投降,使得王敦順利攻取建康,掌控朝政。他雖被任命為會稽內史,但因宗族強盛,引起王敦的忌憚。太寧二年(324年),王敦遣軍攻會稽。周札戰死,宗族子侄盡皆被殺。王敦之亂平定後,追贈衛尉。

概述圖片來源:1924年修《江蘇宜興邵墅周氏宗譜》。

基本介紹

  • 本名:周札
  • 字號:字宣季
  • 所處時代:晉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義興陽羨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324年
  • 官職:右將軍、會稽內史等
  • 爵位:漳浦亭侯→東遷縣侯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助建東晉,投降王敦,宗族被滅,主要成就,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先世,兄長,子侄,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周札出身於義興周氏。周氏與吳興沈氏並稱,同為西晉末年江東最為顯赫的武力強宗,素有“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其子弟戰功顯赫,多有聲名。周玘為西晉三定江南,維繫司馬氏在江東的統治,奠定東晉立國的基礎。
周札是周玘之弟,年輕時便以豪族子弟自居,對於州郡的徵辟一概不應,後被舉為孝廉,歷任郎中、大司馬參軍、句容縣令、吳國上軍將軍等職。他在八王之亂期間,曾被東海王司馬越闢為參軍,但卻不肯應命。

助建東晉

永嘉四年(310年),江南豪強錢璯舉兵作亂。周玘糾合宗族部曲,配合朝廷軍隊,平定叛亂。周札也參與平亂,立有戰功,被鎮守江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封為漳浦亭侯
建興三年(315年),司馬睿進位丞相,任命周札為寧遠將軍、歷陽內史。周札沒有到任,後又改任從事中郎。當時,南北士族摩擦不斷,周玘之子周勰趁機反叛。他勾結吳興功曹徐馥,讓徐馥以周札的名義聚眾起兵,討伐王導刁協等掌權的僑姓士族,並殺死吳興太守袁琇。周札正在家養病,聞訊向義興太守孔侃告變。周勰得知周札所為,知道他不肯支持自己,因而不敢發兵回響。不久,徐馥被部將殺死,叛亂平息。周札因功被任命為奮武將軍、吳興內史,並改封東遷縣侯。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並於次年正式稱帝,史稱晉元帝。周札進號征虜將軍,監揚州江北軍事、東中郎將,出鎮塗中(治今安徽滁州)。他尚未到任,又被改任為右將軍、都督石頭水陸軍事。當時,周札因患有足疾,連番上表推辭,結果卻遭到彈劾。他只得接受任命,又加授散騎常侍。

投降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大將軍王敦以誅殺奸臣劉隗的名義,在武昌(治今湖北鄂州)起兵叛亂,於當年三月進逼至國都建康(治今江蘇南京)。當時,周札駐守建康要塞石頭城,劉隗則駐守金城(在今江蘇句容)。王敦欲先攻金城,但部將杜弘卻進言道:“劉隗軍中死士眾多,金城不易攻克,不如先攻石頭城。周札刻薄少恩,軍士都不肯效命,戰則必敗。周札若敗,劉隗不足為慮。”王敦採納了杜弘的建議。
王敦率軍進攻石頭城,周札不戰而降,打開城門迎王敦入城。劉隗等人率部反攻,企圖奪回石頭城,都被王敦擊敗。王敦乘勝攻陷建康,控制了晉元帝,掌握朝政。他任命周札為光祿勛,後又補任其為尚書。不久,周札改任右將軍、會稽內史

宗族被滅

周札宗族強盛,子侄都身居高位,一門之中有五人爵至公侯,在江南士族中顯赫無比。其侄周筵喪母,前來送葬者竟多達千人。王敦對此非常忌憚。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患病。部將錢鳳勸王敦誅除周氏,以便讓支持王敦的吳興沈氏(代表人物為沈充)在江南士族中形成獨大之勢。他道:“江東豪強,以周氏、沈氏最為強盛。周氏族中多俊才,在您百年之後必不安分。除掉周氏,您的後嗣便可平安,國家也可保全。”王敦採納了錢鳳的建議。
太寧二年(324年),廬江太守李恆受王敦指使,誣稱義興周氏勾結道士李脫,圖謀不軌。周筵當時正在王敦軍府擔任從事中郎,與李脫一同被收捕誅殺。王敦又命參軍賀鸞配合沈充,盡殺周札諸侄,隨後進兵攻襲會稽(治今浙江紹興)。周札毫無防備,直到兵臨城下方才得知。他率數百人倉促出城迎戰,結果兵敗被殺。
同年,王敦敗死,王敦之亂得以平定。周氏故吏都向朝廷訴冤,請求對周札、周筵予以贈謚。在司徒王導的支持下,朝廷追贈周札為衛尉,以少牢之禮祭祀。

主要成就

周玘早年參加周玘“三定江南”的戰事,隨其平定錢璯叛亂。徐馥叛亂時,正是借用周札的名義來召聚人馬。周札又向義興太守孔侃告變,表示支持司馬睿,協助司馬睿迅速平定了叛亂,也使得侄子周勰放棄回響徐馥的計畫。周札的這些舉動,鞏固了司馬睿在江南的統治,也在客觀上為東晉政權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軼事典故

周札生性貪財吝嗇,平時以聚斂為務。王敦攻打會稽時,周札仍不捨得用精良的兵器裝備士卒,而是分發一些劣質兵器。士卒都為此離心,不願為他效力,剛一交戰便潰不成軍。周札因此戰死。

人物評價

王導:札在石頭,忠存社稷,義在亡身。至於往年之事,自臣等有識以上,與札情豈有異!此言實貫於聖鑒,論者見奸逆既彰,便欲征往年已有不臣之漸。即復使爾,要當時眾所未悟。既悟其奸萌,札與臣等便以身許國,死而後已,札亦尋取梟夷。論者謂札知隗、協亂政,信敦匡救,苟匡救信,奸佞除,即所謂流四凶族以隆人主巍巍之功耳。如此,札所以忠於社稷也。後敦悖謬出所不圖,札亦闔門不同,以此滅族,是其死於為義也。夫信敦當時之匡救,不圖將來之大逆,惡隗、協之亂政,不失為臣之貞節者,於時朝士豈惟周札邪!
卞壼:札石頭之役開門延寇遂使賊敦恣亂,札之責也。
房玄齡:札、筵等負俊逸之材,以雄豪自許,始見疑於朝廷,終獲戾於權右,強弗如弱,信有徵矣。而札受委扞城,乃開門揖盜,去順效逆,彼實有之。後雖假手兇徒,可謂罪人斯得。朝廷議加榮贈,不其僣乎!有晉之刑政陵夷,用此道也。

家庭成員

先世

  • 祖父
周魴,仕東吳為鄱陽太守。
  • 父親
周處,歷仕東吳西晉,官至御史中丞,征討氐人齊萬年叛亂時戰死,追贈平西將軍。

兄長

周玘,曾為西晉三定江南,官至建武將軍,封烏程縣公。因不滿北人執政,密謀發動政變,事泄憂憤而死。
周靖,早逝。

子侄

  • 兒子
周澹,官至太宰府掾。
周稚,曾舉孝廉。
周續,曾回響徐馥叛亂,後被堂兄周筵誘殺。
  • 侄子
周勰,周玘之子,官至臨淮太守,襲封烏程縣公,曾與徐馥合謀起事。
周彝,周玘之子,官至丞相掾,早逝。
周懋,周靖之子,官至晉陵太守,封清流亭侯。
周筵,周靖之子,官至冠軍將軍、都督會稽吳興等五郡諸軍事。
周贊,周靖之子,官至大將軍從事中郎,封武康縣侯。
周縉,周靖之子,官至太子文學,封都鄉侯。

史書記載

《晉書·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