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黃苓

吉林黃苓

吉林黃芩是吉林省特有的草本藥用植物,主產于吉林省西部各縣,以人工栽培為主。吉林黃芩,又名空心草、黃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主要用作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技術,選地整地,種植方法,田間管理,藥物炮製,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莖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3~1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點,光滑或僅在中肋有短毛;無柄或有短柄。總狀花序膿生,花偏向一方;萼鐘形,被白色長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長,筒狀,上部膨大,基部甚細,紫色,長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強;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著生。小堅果4,近圓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黃苓花黃苓花

分布範圍

主產于吉林省西部各縣,以人工栽培為主。

主要價值

植物採集
春季至夏初採收(秋季亦可)。選生長3~4年的植株。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苗、鬚根及泥土,曬至半乾時撞去栓皮,再曬至全乾。
主要成分
黃芩根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漢黃芩甙和黃芩新素,還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莖葉中含黃芩素甙。
黃芩甙黃芩甙元豚鼠寓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並與麻黃鹼表現協同。甙元的磷酸鈉鹽較硫酸鈉鹽作用強,黃芩甙元能抑制離體氣管及迴腸之Sehultz-Dale反應,對豚鼠被動性皮膚過敏反應、組織胺皮膚反應亦表現抑制,在抗變態反應方面,甙元較甙作用強。黃芩此種抗變態反應,是由於傷害了肥大細胞的酶激活系統(SH-酶),抑制了過敏性介體的釋放,因而不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它對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鬆弛作用。黃芩甙元及黃芩甙均能抑制過敏性之浮腫及炎症,二者並能降低小鼠: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後者尚能防止低氣壓引起的小白鼠肺出血
2.抗微生物作用
黃芩有較廣的抗菌譜,在試管內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以及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劑作喉頭噴霧,對腦膜炎帶菌者亦有效,即使對青黴素等抗菌素已產生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黃芩仍屬敏感。試管內對人型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報告不一致,煎劑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有效,但對豚鼠則無效。試管內對流感病毒PR株有抑制作用,鼠痞染病毒後,能使之減輕肺部損傷和延長存活日期。對多種皮膚致病性真菌,體外亦有抑制效力,並能殺死鉤端螺旋體
3.解熱作用
對疫苗引起發熱的家兔靜脈注射6%黃芩浸劑4~6毫升,有解熱作用,以後有人用大劑量黃芩水煎劑(比上述報告靜脈注射黃芩浸劑之量大4~30倍)口服或肌肉住射均未能證實有解熱作用,如靜脈注射則有輕微解熱作用,此情況與靜脈注射生理鹽水一樣,黃芩5克/公斤亦不能使熱穿刺法致熱的家兔退熱。但腹腔或靜脈注射黃芩甙,口服黃芩煎劑,對疫苗或酵母致熱的家兔均能解熱。上述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由於植物來源多未作生藥學檢定,品種混亂,粗製劑靜脈注射影響血壓,亦能幹擾解熱作用。因此黃芩是否有解熱性質,有待進一步研究。黃芩提取物對正常家兔無降溫作用。
4.降壓、利尿作用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對麻醉犬、貓、兔靜脈、肌肉注射灌胃,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犬的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犬血壓回至正常。浸劑口服的降壓作用,以雲南產者為最佳,河北次之,西北的較差。黃芩的降壓原理,一般認為系直接擴張血管,也可能作用於血管感受器,反射地引起降壓。黃芩同屬植物Scutellaria galericulata則無降壓作用。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甙更差。黃芩醇提取物煎劑亦有利尿作用。
5.對血脂及血糖的作用
黃芩及三黃製劑(黃連:黃芩:大黃為1:1:1)對正常家兔血清中總膽甾醇/總磷脂之比值無影響,但能降低飼養膽甾醇7周后家兔的此種比值,對切除甲狀腺家兔的此種比值,三黃製劑亦能降低之。黃芩能使血糖輕度上升。
6.和膽,解痙作用
黃芩煎劑和乙醇提取液可增加犬、兔膽汁排泄量,黃芩甙元較黃芩甙作用明顯,漢黃芩素無影響;黃芩甙使結紮總輸膽管的家兔在1~6小時內膽紅素增高,但24~48小時後則使之降低。黃芩酊劑煎劑對在位腸管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酊劑可拮抗毛果芸香鹼引起的腸管運動增強現象,切斷迷走神經後並不影響其作用,用小白鼠小腸段進行解痙的效價測定,漢黃芩素只有弱的解痙作用,黃芩甙元則無解痙效力。
7.鎮靜作用
黃芩甙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發活動,作用強度與劑量有關,黃芩煎劑可抑制小鼠陽性條件反射,此作用可能是由於它加強了皮層抑制過程所致,可用於神經興奮性增高及失眠的高血壓患者。
8.其他作用
黃芩根莖的酊劑靜脈注射,對士的寧中毒的蛙、貓、狗,可消除強直性痙攣的症狀,並使動物免於死亡。黃芩甙、葡萄糖醛酸可降低小鼠士的寧中毒死亡率,前者10毫克就能提高其半數致死量約2.5倍。從測定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元含量,以葡萄糖醛酸組含量較高,黃芩甙次之,黃芩甙元最低。
功用主治
1.《本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2.《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3.陶弘景:“治奔豚,臍下熱痛”。
3.《藥性論》:“能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壅氣,治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治熱腹中疞痛,心腹堅脹”。
4.《日華子本草》:“下氣,主天行熱疾,疔瘡,排膿。治乳癰,發背”。
5.《珍珠囊》:“除陽有餘,涼心去熱,通寒格”。
6.李杲:“治發熱口苦”。
7.《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8.《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9.《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10.《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宜忌
1.《藥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2.《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選方
1.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2.瀉肺火,降膈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黃芩、葶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濾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併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節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生黃色沉澱,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澱物裝入布袋中加水過濾,烘乾,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5.治少陽頭痛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芩,酒浸透,曬乾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傷寒論》黃芩湯)
7.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聖惠方》黃芩散)
9.治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10.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卻行,或過多不止:黃芩心枝條者二兩(重用米醋,浸七日,炙乾,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瑞竹堂經驗方芩心丸)
11.安胎:白朮、黃芩、炒曲。上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12.治肝熱生翳,不拘大Z'bJL: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每服三錢,以熱豬肝襄吃,溫揚送下,日二撮。忌酒,面。((衛生家寶方))
13.治眉眶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漫,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14.治灸瘡血出: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怪證奇方》)
15.治火丹:杵黃芩末,水調敷之。((G陰沸驗方))
16.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乾)、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臨床套用
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
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
用50%黃芩煎液,1歲以下每天6毫升,1歲以上8~10毫升,5歲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經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氣管炎11例,急性扁桃體炎1例。治後體溫降至正常、症狀消失者51例,無效12例。體溫多在3天內恢復正常,症狀消失多為4天。
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黃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2次,得煎液3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開水10斤,攪拌浸泡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8斤。將煎液緩緩加入石灰水中,邊加邊攪拌,至pH呈7~8為止。每次20~25毫升,日服3次。治療35例,臨床治癒2例,顯效16例。對單純型療效較好。
治療急性菌痢
取黃芩、訶子等量,以明礬沉澱法提製成粉。每次2克,日服4次,小兒酌減。對症治療:失水者補液,高熱者配合解熱劑。治療100例,平均2.5天症狀消失,3.3天大便鏡檢正常,4.3天大便培養轉陰,5.3天臨床治癒。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取黃芩、銀花、連翹等量,分別製成黃芩素及銀花、連翹浸膏,混合製成片劑,每片重0.5克,相當於生藥3.7克。每次10~15片,6小時服1次,小兒酌減。共治65例,其中一個地區收治59例,治癒58例;另一地區收治6例,失敗4例,療效差異甚大,原因有待研究。有效病例服藥後,開始降溫時間平均為7.5小時,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1.8天,臨床症狀和體徵大多在2~5天內減輕或消失。以對中、輕度病人療效較好,退熱較快,對重度晚期病人退熱較慢,療效較差。服藥期間未見嚴重毒性反應,僅少數病例有輕微噁心、嘔吐及腹瀉現象,停藥後即可消失。
治療傳染性肝炎
將黃芩的提取物-黃芩素裝膠囊,每粒0.25克。每次2粒,日服3次,兒童酌減。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27例,自覺症狀和體徵均於1月內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其中治療半月,谷丙轉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亦有用黃芩素針劑,每日肌注2毫升(含黃芩素40毫克),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急性無黃疸型肝炎13例,基本治癒4例,顯效1例,有效6例。另曾配合胎盤組織液每天肌注2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劑,治療遷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癒4例,顯效1例,有效2例;治療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癒13例,顯效6例,有效14例,無效14例。未見明顯副作用。
治療腎炎腎盂腎炎
黃芩提取物製成5%黃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兒童減半),每日2次。共治20例,治療期間除配合臥床休息、低鹽飲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藥物。結果急性腎炎11例,治癒(臨床症狀完全消失;複查尿液兩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轉(臨床症狀完全消失,複查尿液僅有少量紅、白細胞)5例;腎盂腎炎9例,治癒、好轉(標準同上)各4例,1例用藥10天無變化。療程最長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治癒病例臨床症狀的消失時間平均為9天,尿檢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15.6天。黃芩治療腎病所以奏效,可能與其具有抗菌、降血壓、利水等作用有關。
治療高血壓病
將黃芩製成20%的酊劑,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治療51例,服藥前血壓均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服藥1~12月後血壓下降20/1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70%以上。一般臨床症狀也隨之消失或減輕。據觀察,本藥雖經較長時期服用,仍能發揮繼續降壓作用。無明顯副作用。
名家論述
1.《藥對》:“黃芩,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瘺”。
2.《本草圖經》:“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3.《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藥。泄肺中火邪上逆於膈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主治秘訣》雲,其用有九:瀉肺經熱,一也;夏月須用,二也;上焦及皮膚風熱,三也;去諸熱,四也;婦人產後,養陰退陽,五也;利胸中氣,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熱及脾濕,八也;安胎,九也。單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謂此也”。
4.張元素:“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後重,身熱久不可者,黃芩與芍藥、甘草同用。肌熱及去痰用黃芩,上焦濕熱亦用黃芩,瀉肺火故也。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如黃芩、黃連,詳上下,分梢根,及引經藥用之”。
5.李杲:“黃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熱,手太陰劑也。細實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6.朱震亨:“黃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濕熱,須以酒洗過用。片芩瀉肺火,須用桑白皮佐之。若肺虛者,多用則傷肺,必先以天門冬保定肺氣,而後用之。黃芩、白朮乃安胎聖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敢用,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朮能補脾也”。
7.《綱目》:“潔古張氏言黃芩瀉肺火,治脾濕;東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條芩治大腸火;丹溪朱氏言黃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張仲景少陽證小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少陽證下後心下滿而不痛瀉心湯並用之;成無己言黃芩苦而入心,泄痞熱,是黃芩能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大陰、少陽六經典。蓋黃芩氣寒味苦,苦人心,寒勝熱,瀉心火,治脾之濕熱,一則金不受刑,一則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虛不宜者,苦寒傷脾胃,損其母也。……楊士瀛《直指方》雲,柴胡退熱,不及黃芩,蓋亦不知柴胡之退熱,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黃芩之退熱,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黃芩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熱,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
8.《本草經疏》:“黃芩,其性清肅,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濕;陰寒所以勝熱,故主諸熱。諸熱者,邪熱與濕熱也,黃疸、腸澼泄痢,皆溫熱勝之病也,折其本,則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濕熱,所以小腸利而水自逐,源清則流潔也。血閉者,實熱在血分,即熱入血室,令人經閉不通,濕熱解,則榮氣清而自行也。惡瘡疽蝕者,血熱則留結,而為癰腫潰爛也;火瘍者,火氣傷血也,涼血除熱,則自愈也。《別錄消痰熱者,熱在胸中,則生痰火,在少腹則絞痛,小兒內熱則腹痛,胃中濕熱去,則胃安而消谷也。淋露下血,是熱在陰分也;其治往來寒熱者,邪在少陽也;五淋者,濕熱勝所致也;苦寒清肅之氣勝,則邪氣自解,是伐其本也”。“黃芩為苦寒清肅之藥,功在除熱邪,而非補益之品,當與黃連並列,雖能清熱利濕消痰,然苦寒能損胃氣而傷脾陰,脾肺虛熱者忌之”。
9.《本草匯言》:“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表。上焦之火,山梔可降,然舍黃芩不能上清頭目。……所以方脈科以之清肌退熱,瘡瘍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熱明目,婦女科以之安胎理經,此蓋諸科半表半里之首劑也”。
10.《藥品化義》:“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者名條芩,一品宜分兩用。蓋枯芩體輕主浮,專瀉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氣,膈上熱痰,咳嗽喘急,目赤齒痛,吐衄失血,發斑發黃,痘疹瘡毒,以其大能涼膈也。其條芩體重主降,專瀉大腸下焦之火,主治大便閉結,小便淋濁,小腹急脹,腸紅痢疾血熱崩中,胎漏下血,挾熱腹痛,譫語狂言,以其能清大腸也”。
11.《本經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熱不及黃芩,蓋柴胡專主少陽往來寒熱,少陽為樞,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黃芩專主陽明蒸熱,陽明居中,非黃芩不能開泄蘊著,一主風木客邪,一主濕土蘊著,詎可混論。芩雖苦寒,畢竟治標之藥,惟軀殼熱者宜之,若陰虛伏熱,虛陽發霉,可輕試乎?其條實者兼行沖脈,治血熱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熱,經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12.《本經疏證》:“仲景用黃芩有三耦焉,氣分熱結者,與柴胡為耦(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桂枝湯);血分熱結者,與芍藥為耦(桂枝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黃連阿膠湯鱉甲煎丸大黃蟅蟲丸奔豚湯王不留行散當歸散);濕熱阻中者,與黃連為耦(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葛根黃芩黃連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以柴胡能開氣分之結,不能泄氣分之熱,芍藥能開血分之結,不能清迫血之熱,黃連能治濕生之熱,不能治熱生之濕。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終未巳也。故黃芩協柴胡,能清氣分之熱,協芍藥,能泄迫血之熱,協黃連,能解熱生之濕也”。

繁殖技術

選地整地

黃芩喜光、怕澇,應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無樹木遮光、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的鈣土或沙質壤土地塊。地塊確定後,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加過磷酸鈣30公斤和適量鉀肥。深耕土地25厘米~30厘米,耙細耙平,然後做成寬1.2米的平畦備播。

種植方法

①黃芩花期長達2~3個月,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而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後可連果枝剪下,曬乾收穫種子,去淨雜質備用。種子的質量要求是:籽料飽滿、大小均勻、色澤鮮明、具原品種優良特徵,無病蟲害、發芽率高、發芽勢強。這樣的種子播種後生長整齊,便於管理,並可減少田間雜草和病蟲為害。
②種子直播,播種期根據當地條件適當掌握,以能達到苗全苗壯為目的。春播在3月~4月,北方夏播一般在雨季7月~8月,也可以冬播(即11月),以春播產量最高。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應在雨季播種。一般採用條播,播後輕輕鎮壓。每畝播種量0.5~0.75公斤。因種子細小,為避免播種不勻,播種時可摻5~10倍細沙混勻後播種。如土壤濕度適中,大約15天左右即可出苗,乾旱地區雨季播種5~7天出苗。黃芩種子很小,播種時覆土又不能太厚,常因土壤乾旱或表土不平而出苗不全,造成連片的缺苗斷壠。因此,黃芩種植的關鍵環節是如何保全苗、保壯苗。各地藥農總結為:整地要深耕細耙,地平土細;播種時如過於乾旱,播後要及時澆水,苗出全前和苗後一段時間內都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選雨季播種。播種時最好進行催芽處理,以縮短出苗時間,但催芽的種子應播在墒情好的土壤。催芽時,一般用40℃~45℃的溫水將種子浸泡5~6小時,撈出放在20℃~25℃的條件下保溫,每天用清水淋洗2次,待大部分種子胚芽萌動後即可播種。乾旱地區,春季播種可用塑膠薄膜覆蓋留濕保墒。有些特別乾旱地山坡地,可採用園地育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③育苗移栽選背風向陽的地塊作苗圃,於3月播種,畝用種1.5公斤,注意保溫、保濕,出苗後及時間苗,株距保持5厘米左右。加強肥水管理,次年春季土壤解凍後馬上移栽大田,行距18厘米,株距9厘米。育苗面積和大田移栽面積之比一般為1:5。
扦插繁殖成敗的關鍵在於繁殖季節和取條部位。春、夏、秋季都可以進行扦插,以春季五六月份扦插成活率高。黃芩成活後雨季移栽,到冬前形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處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不能用莖的中、下部。扦插基質可用砂、砂摻蛭石或砂抽壤土均可。扦插時,剪取莖端6~10厘米長嫩莖作插條,把下面2節的葉去掉,保留3~4片葉片,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插於準備好的苗床。時間以陰天為好,晴天宜選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後扦插,要隨剪隨插,保持扦條新鮮,插後澆水,並搭陰棚(陰蔽度50%~80%)遮陰。每天早晚澆水,水量不宜過大,否則易引起插條腐爛,影響成活。插後40~50天即可移栽大田,株行距以15厘米×30厘米為宜。用扦插育苗法栽植的黃芩,不但產量高,品質也好。平均畝產達385公斤,最高畝產700多公斤,有效成分黃芩甙的含量高達13.4%,超過《中國藥典》不低於4%的規定,也高於種子繁殖12.9%和野生種9.4%,是一項值得推廣的繁殖技術。
可在收穫時進行。採收時選取高產優質植株,切取主根留作藥用,根頭部分供繁殖用。冬季採收的可將根頭埋在窖內,第二年春天再分根栽種。若春季採挖,可隨挖隨栽。為了提高繁殖數量,可根據根頭的自然形狀,用刀劈成若干個單株,每個單株留3~4個芽眼,然後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栽於大田。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長快,可縮短生產周期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出苗後要間去過密的弱苗。當苗高6~7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並對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補苗時一定要帶土移栽,可把過密的苗移來補苗,栽後澆水。補栽時間要避開中午,宜在下午3點後進行。
2.中耕
春季需中耕2~3次,中耕宜淺,不能損傷藥根。
3.追肥
定苗後,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有機肥500公斤,6~7月追磷酸二銨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後以及6月下旬封壠前各追一次有機肥500~1000公斤。開花期進行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0.6公斤,分3次于晴天噴霧。
4.排灌
黃芩一般不需澆水,但如遇持續乾旱時要適當澆水。黃芩怕澇,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量和品質。

藥物炮製

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注意避免曝曬過度發紅)。
酒黃芩:取黃芩片噴淋黃酒,拌勻,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每黃芩100斤,用黃酒10~15斤)。
炒黃芩:取黃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為度,取出,放涼。
黃芩炭:取黃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邊緣帶黑色為度,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