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飛龍

司馬飛龍

司馬飛龍,自稱 東晉 宗室。

司馬飛龍 乃詐稱也,承 司馬飛龍 之名者有二:

其一曰:許穆之(?-432年),

其二曰:程道養(?-43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飛龍
  • 飾演:晉宗室近戚
  • 職    業:流民首領
  • 本  名  1:許穆之
  • 本  名  2:程道養
  • 所處時代:南北朝
主要事績,生平經歷,軼事典故,所載史籍,

主要事績

許穆之(?-432年),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流民首領,訛稱是 室近戚,屬於氐胡民族(在史籍《宋書》、《通俗文》 中,多將其列入“清水氐”)。
東晉末年,許穆之、郝惔之二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國武都王楊難當,並改姓為司馬氏。當時許穆之改姓名為司馬飛龍,郝惔之則改姓名為司馬康之,皆訛稱是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為仇人所殺。
南朝劉宋 元嘉 九年(432年)七月,許穆之脫離仇池國,在四川地區領導了著名的益州農民大起義,但旋即兵敗被殺。
程道養(?-437年),是南北朝時期益州起事的流民首領,本是陽泉寺枹罕道人,後冒充司馬飛龍,被擁奉為蜀王
在許穆之犧牲後,程道養 等繼續以 司馬飛龍 的名義堅持鬥爭,鬥爭四年余,最終起義失敗。

生平經歷

南朝劉宋 元嘉九年(432年)七月,氐胡流民首領許穆之自稱東晉宗室 司馬飛龍,得仇池國武都王楊難當資以兵力,又煽動地位卑下的庶民,招募蜀人,共得1000餘人。遂攻殺巴興縣令王貞之,驅逐陰平太守沈法興,益州刺史劉道濟派兵擊斬之。
五城人帛氐奴、趙廣為安撫人心,假稱東晉宗室司馬飛龍仍在陽泉山中。聚眾得數千人,進攻廣漢、江陽、遂寧、涪城 。巴西人唐頻聚眾回響,與趙廣等攻陷涪城。涪陵、江陽、遂寧諸郡守皆棄城逃去,蜀地民眾和外地僑民皆反。
元嘉九年(432年)九月,進攻成都益州刺史劉道濟據城自守。
趙广部眾屯聚日久,不見司馬飛龍,欲散去。趙廣遂率領三千士兵以及帝王衛隊到陽泉山中,擁陽泉寺道士程道養冒充 司馬飛龍,奉為蜀王,建元泰始,備置百官。以 程道養弟 程道助為驃騎將軍,鎮涪城;趙廣、帛氐奴、梁顯及其同黨張尋、嚴遐皆為將軍,眾至十餘萬,自廣漢至郫縣,連營以百數。
元嘉 十四年(437年)四月,蜀王 程道養被部將 王道恩 所殺。

軼事典故

在許穆之(司馬飛龍)、郝惔之(司馬康之)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部下中,有的以先祖所改之氏承傳,改稱為司馬氏,並尊奉 司馬飛龍 為得姓始祖,世代相傳至今。

所載史籍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南史·卷十七·列傳第七》
《資治通鑑·宋紀四·太祖文皇帝上之下》
《資治通鑑·宋紀五·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