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石成羊

叱石成羊

叱石為羊,事本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有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後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生死所在,願道君為占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叱石成羊
  • 拼音:chì shí wéi yáng
  • 注音:ㄔˋ ㄕˊ ㄔㄥˊ |ㄤˊ
拼音,釋義,示例,用法,故事:,

拼音

chì shí wéi yáng

釋義

牧羊童黃初平入金華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後遂用“叱石為羊、叱石羊歸、初平叱羊、動石為羊、初平叱石、叱石、牧羊金華、金華牧羊”等指得道成仙,或稱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

示例

【叱石為羊】顧雲《上右司袁郎中啟》:“某聞仙翁逞術,叱石為羊;方士呈能,結巾成兔。”
【叱石羊歸】蕭綱《仙客》詩:“穿池聽龍長。叱石待羊歸。”
【初平叱羊】趙翼《庚午同年招飲於吳山丁仙閣》詩:“地傳丁令歸來鶴,石是初平叱後羊。”
【動石為羊】王績《遊仙四首》之二:“吹沙聊作鳥,動石試為羊。”
【初平叱石】趙翼《次韻寄答陳蘭江同年金華教授》:“初平叱石仙蹤在,安得相尋醉碧筒。”
【叱石】吳偉業《歸雲洞》詩:“晚向洞中眠,叱石開百武。”
【牧羊金華】黃庭堅《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之三:“牧羊金華山,早通玉帝籍。至今風低草,鱗鱗見白石。”又《贈別李端叔》詩:“牧羊金華道,載酒太玄宅,支頤聽晤語,願君喙三尺。”
【金華牧羊】李白《古風》詩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神奇的事情

故事:

《藝文類聚》卷九四引晉葛洪《神仙傳》:皇初平牧羊,為一道士引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未歸。其兄初起尋訪至山,問羊何在,答雲,"在山東"。"兄往視,但見白石,不見羊。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見。'平乃往,言:'叱!叱!羊起!'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數萬頭。"亦省作"叱石"。
來源:一個道家修煉故事。
黃初平(又作皇初平),東晉金華丹溪人(今金華蘭溪),自幼家貧,八歲起每天趕著一群山羊去村前的草地上牧羊。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他出去放羊,人與羊全沒了蹤影。他的哥哥黃初起(又作皇初起),到處尋訪,杳無音訊。四十多年後,初起在趕集時遇見一個道人,便詢問這位道人初平的下落,道人告訴他說:“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是初平。”初起忙求道人領他去金華山尋親,初起到了金華山,在洞中找到了容顏未改的初平。
叱石成羊叱石成羊
兄弟相見,初起詢問初平,才知道他十五歲時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此石室中修煉,自此超凡脫俗,潛心修道,鑽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悟得修道玄機,所以早就不念家了。悲喜間,初起問及當年羊群的下落,初平說:“全在石洞外的山坡上哩。”哥哥去洞外一看,山坡上只有片片白石雜臥在草叢中,哪有什麼羊呀?初平笑道:“羊都在,您看不見。”初平便大叫“叱!叱!羊起!”,滿山白石應聲而起,都變成了羊。看得初起目瞪口呆,這才確信弟弟真的得道了。初起見道術如此神奇 ,便從弟學道,從此亦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均成仙,合稱為二黃君(或作二皇君)。
黃初平成道後,仙號赤松子金華北山被列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其修道時棲居的石洞被稱作真人洞,上面的那些白石,相傳就是黃初平叱之來拜的羊群,所以此洞又名朝真洞
浙江金華北山的真人洞,是馳名全國的風景名勝。洞頂白石累累,如亂雲,像堆卵,崩裂欲墜,令人莫敢仰視,奇怪的是自古以來從未落下過一塊,而且有的白石形狀像羊一樣,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清人趙翼詩云:“初平叱石仙蹤在,安得相尋醉碧筒”。後人用“叱石成羊”來比喻神奇,讚美修成正果後的道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