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京師大,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係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占地總面積3243.35畝,建築總面積近105.37萬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6個,本科專業99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7個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全國前十,4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在職教職工3160餘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7100餘人,在校研究生11000餘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主管部門:江蘇省
  • 學校官網http://www.njnu.edu.cn
  • 中文名:南京師範大學
  • 外文名: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簡稱:南京師大、南師大、南師、NNU、NJNU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師範(綜合類)
  • 屬性:211工程
    省屬高水平大學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教師培養計畫 
    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 現任領導:校長陳國祥
    黨委書記胡敏強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
  • 本科專業:59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個
  • 國家重點學科:6個
  • 院系設定:文學院、法學院、心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學院等
  • 校訓: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 校歌:《南京師範大學校歌》
  • 校慶日:9月10日
  • 地址:仙林校區:棲霞區文苑路1號
    隨園校區:鼓樓區寧海路122號
    紫金校區:玄武區板倉街78號
  • 主要獎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篇(截至2018年)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8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 知名校友謝劍平江謙陶行知洪銀興張近東朱成山孟非酈波張常寧李劍閣彭佩雲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百年南師,清末時期,民國時期,建國以後,辦學實力,師資隊伍,院系概況,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國際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建設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精神文化,形象標識,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百年南師

清末時期

  • 三江、兩江師範學堂建立
學堂自1902年籌建,至1912年停辦,歷時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後,親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為學堂辦了許多實事,使兩江師範學堂規模得到較大發展,在校學生達千餘人。李瑞清的辦學宗旨是: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為子弟,始終不渝。他親自書寫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主持下,學堂重視科學、國學、藝術,不僅延聘中外知名教師來校任教,還重視開設技能學科和實驗,為學堂購置農場百餘畝,耕牛數十頭,供農學博物科學生實地試驗之用;設定畫室及工場等設備,供圖畫手工科學生使用;購置儀器、藥品,設實驗室,供理化科學生實驗用。
兩江師範學堂兩江師範學堂
該學堂學生考試成績為江南各高等學校之冠。為江南三省培養了第一批優秀中、國小教師。知名生物學家秉志、國學大師胡小石陳中凡等就是兩江師範學堂早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創建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即推舉教育家蔡元培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就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張,頒布了諸多教育法令。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賈豐臻等聯合上書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議早日在南京籌建高等師範學校,以培養中等學校師資。據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原江蘇教育司司長)為校長籌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記載:“就任兩江優級師範學校校舍,詳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應目前之用。”“務盡本學年籌備完竣,以便定期開校”。不久,韓國鈞調赴安徽,江謙未到任。繼任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重申前任已定計畫,復經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謙為校長,並令其迅速到省籌備一切,以便如期開學。在《江蘇巡按使齊耀琳飭江謙籌備開學文》中,進一步明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辦學宗旨“高等師範學校一方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一方並為中等學校學生推廣升學之途,關係全省教育根本。”江謙遂於1月17日到寧,18日即前往原兩江師範學堂,勘察校舍,籌劃修葺教室等事宜開辦初,南高師籌備處設在省議會內。1915年1月29日遷入兩江師範學堂舊址。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創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創建
江謙任職後,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來校任教務主任,聘留美教育學士陳容為學監主任。並聘前教育部視學袁希濤、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省教育會會長沈恩孚為評議員,為籌劃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集思廣益,商討辦學事項。
南高師在江謙校長的籌劃和全體籌備人員的努力下,於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項相繼完成,任課教師先後受聘到校。並擬定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章》以及《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招考簡章》。遂於1915年8月11日公開招考。報考學生共有534人,來自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其中江蘇考生最多。首屆招生共錄取126人,實到110人。於9月10日開學上課,9月18日舉行開校禮式,邀請省長齊耀琳等地方官員蒞臨學校,參加典禮。至此,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時,南高師的教師,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師總數的56.8%,教師中曾在中國國內外留學的有30多人。其中有許多長期從事師範教育的知名教授,如陶行知陳鶴琴陳中凡、徐則陵(養秋)、張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長在南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就南高師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議案,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隨即著手籌備。12月7日,國務會議通過,在南京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2月15日,東南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東南大學、南高師同時招生,東南大學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師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師停止招生,其最後一批學生17人,於1926年畢業。
東南大學教育科是在南高師的教育專修科、體育專修科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始設教育、心理、體育三系,1924年增設鄉村教育系,以訓練研究人才,培養師資及教育行政人員為宗旨,學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為陶行知,1923年後由徐則陵(養秋)繼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則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陸志韋教授;體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饒冰士。全科教師34人,其中曾獲中國國內外博、碩士學位的有13人,本國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師資力量十分雄厚。知名教授有徐則陵、陳鶴琴、陶行知、陸志韋、鄭宗海、孟憲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正局動亂,被迫停辦。1927年5月16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派員來校接收。

民國時期

  • 國立中央大學
1.國立中央大學的創建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員會仿法國教育制度,頒行大學區制,江蘇、浙江兩省先試行。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將江蘇的河海工科大學、政法大學、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和上海商科大學、上海商業專門學校等九所高校與主持江蘇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廳合組成國立第四中山大學。8月,奉中山大學區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師範附設的藝術專修科,歸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原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教育學院設教育學系、師資科及附設教育各專科(體育專修科、藝術專修科,軍事教育科),院長為鄭宗海
1928年2月10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名國立江蘇大學,併兼負江蘇教育行政職能。更名江蘇大學後,受到全校師生普遍反對,引起罷課等風潮。5月16日,依照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1928年10月23日,國民政府令改大學院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學區制”,中央大學區限於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學為純學術機關,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2.抗日救國運動中的解散與整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大進步師生在南京地下黨的組織和領導下,發動抗日救國運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堅持內戰,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國各地來南京學生近萬人聯合舉行總示威遊行,中大有1000餘名學生參加,遭到殘酷鎮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珍珠橋慘案"。
抗日救國運動抗日救國運動
1931年底,中大校長朱家驊引咎辭職。1932年,中大數次發生更易校長遭到學生強烈反對甚至驅逐校長的風波;同時,由於政府拖欠學校教工三個多月工資,引起教工強烈不滿,中大教師組織“中大經費獨立運動委員會”,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這些事件觸怒了當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在國民黨中央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底,訓令中央大學暫行解散,學生全部離校,聽候甄別。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員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學整理委員會,整理校務。8月26日國民黨政府任命羅家倫為中大校長。9月10日中大舉行甄別學生考試,開除學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學生全部返校上課。
3.重建中大後的教育學院
羅家倫就任中大校長後,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針是“安定、充實、發展”。他認定這三個目標去開展各項工作,使中大在國難深重之際有所發展。
根據中大整理委員會議決,將教育學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會4個系改並為教育學系。自1933年起另設師資專修科,凡各學院畢業學生有志中等學校教員者,得在教育學系肄業一年,修習特定科目後,由學校給予證明。原有藝術教育科、藝術專修科改並為藝術科。體育專修科併入體育科。衛生教育專修科改為衛生教育科,學制由二年改為四年。理學院心理系與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合併為心理學系,隸屬教育學院。
1933年3月,校務會議議決:徹底修建中央大學最舊之建築南高院,為教育學院加建教室及實驗室;同年6月,又經校務會議決定,改建梅庵,為教育學院藝術科音樂組教學用。1934年2月25日,校務會議議決,核准教育學院試辦教育實驗所。5月,開辦中等學校理科教員暑期講習班。1936年6月,教育學院教育實驗所主持中學英語測驗結束,歷時4年,遍及10餘省。接著,又開始研究高中數理化測試問題。有專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專任講師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計教員60人。此外,教育學院附屬幼稚園、國小、中學實驗學校也有了擴充,有教員76人,助教4人。
4.抗戰期間西遷重慶後的師範學院
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淞滬戰爭爆發後,戰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學連續四次遭敵機轟炸,學校損失慘重。為此,中大決定西遷重慶,附屬實驗學校遷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慶沙坪壩新址開學。此時,教育學院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體育科、衛生教育科、藝術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範學院。附屬學校由安徽屯溪遷至貴陽。至1941年8月師範學院接受重慶青木關第十四中學為中大附中,原附屬實驗學校歸貴陽。
教育學院更名為師範學院後,除保留原教育學院系科外,增設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體育和公民訓育7個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長陳立夫視察中大,提出要師範學院籌建童子軍專修科。至8月,師範學院已設有10個系、3個專修科。即:教育、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藝術等系以及體育、史地、童子軍等專修科。原心理學系改屬理學院。 1944年9月。師範學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學部外,增設教育學部。1945年7月14日,增設藝術學部。
1945年8月1日,為了在課程開設和師資上,節省人力、物力,經校行政會議通過,對師範學院一部分系科進行改並。公民訓育系併入教育系;童子軍專修科併入體育系;國文系併入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英語系併入文學院外國語文系;史地系分別併入文學院歷史、地理系;數學系併入理學院數學系;理化系分別併入理學院物理、化學系;博物系分別併入理學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師範學院只保留教育、藝術、體育三系和附設體育專修科,此一體制一直延續到復員南京後。
師範學院從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屆畢業生,輸送中等教育人才約500人,高級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為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後,在辦學條件,生活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教學科研,在學科設定,師資隊伍及學校規模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的發展。
5.抗戰勝利復員南京後的師範學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9月,中央大學成立復員計畫委員會。吳有訓校長為主任委員。師範學院體育系主任江良規、教育系教授胡家健為副主任委員。經過幾個月的籌劃,於1946年5月,全校師生分八批,分乘水陸空各種運輸工具,返回南京。最後一批於7月底到達。圖書儀器設備等在10月中旬陸續返回。10月,原附屬實驗學校由貴陽遷回南京三牌樓,為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長。
復員南京復員南京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學復員就緒,開學上課。師範學院設3個系、1個專修科。教育學系主任徐則陵(養秋);體育系主任江良規;藝術系主任呂斯百,分繪畫、音樂組;體育專修科主任由江良規兼任;師範學院院長為羅廷光(炳之)。師範學院各系,除體育系在體育館,藝術系的音樂組在梅庵外,其餘各教研室、教室、繪畫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學生377人;教師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講師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師範學院設定管訓部。聘教育系教授趙冕為主任。但因管訓部之具體辦法教育部迄未頒布,遂先成立師範生指導委員會,代替管訓部之組織。同年,師範學院院長羅廷光(炳之)辭職,由徐養秋(則陵)繼任。
  •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8個傳教會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畫,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3年夏,由美國北長老會,北浸禮會,南、北衛理公會,基督會等各選3人,組成校董會,是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德本康夫人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校長。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金陵大學及其教育學科金陵大學及其教育學科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繡花巷李氏宅院為臨時校址,招生開學。創建初校內設文、理兩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國籌集建校基金,於1921年在陶谷(寧海路南端西側)購地建校(今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1923年7月學校遷入新址。1924年秋,校內設英文、歷史、社會學、數理、化學、生物、體育、醫預科等9個系科。同時添設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1927年增設國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辭去校長職務,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留美獲博士學位的吳貽芳為校長。
民國時期的金陵女子大學民國時期的金陵女子大學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設系科為:中文系、外文系、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歷史系、音樂系、體育系(體育專修科)、生物系、化學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為兒童福利系)、地理系、託兒工作專修科、醫預科、護預科。在校生達223人。金女院累計畢業生達994人。

建國以後

  • 南京大學師範學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知,中央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趙卓任軍代表。8月8日,南京市軍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通知,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8月12日,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
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後,任命陳鶴琴為師範學院院長。師範學院設教育學系、藝術學系(繪畫組音樂組)、體育學系(含體育專修科)。有附屬中學、四牌樓附小、丁家橋附小。師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願生281人,合計607人、師範學院教職工79人(教員57人,職員7人,工友15人)。
在這期間,華東地區高校進行局部調整。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師範專科學校、上海市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國立幼稚師範專科學校三校學生共300人併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有關係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學藝術組併入師範學院有關係科。1950年10月,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國立”兩字而徑稱“南京大學”。
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學設文法、師、理、工、農6個學院,共37個系。其中師範學院為5個系2個專修科,即:教育學系、幼稚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體育學系、體育專修科、地理專修科。各學系畢業年限為四年,各專修科畢業年限為二年。
  • 公立金陵大學誕生
1950年12月,美國政府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金。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下令凍結美國在中國的財產,並頒布"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據政務院決定,發出《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教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開處理接受外國津貼的高校會議。會議期間,美國基督教大學聯合會託事部電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與託事部代表商談津貼費事宜。金大師生通過決議,不予回復,表示與美國教會斷絕一切關係。會後,金大與金女院進行醞釀協商,決定由政府接管,兩校合併,改為公立金陵大學。
1951年5月3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兩校合併籌委會委員名單。1951年6月8日,華東教育部批准兩校合併籌委會關於系科調整及招生計畫。在兩校合併後,仍設文、理、農三院共23個系、6個專修科、2個部。1951年8月6日,華東教育部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合併方案,合併後仍名金陵大學。文學院設在原金女院校址,稱金大寧部(寧海路);理、農學院設在原金大校址,稱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華東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學由李方訓吳貽芳、戈福鼎、樊慶笙、陳中凡、陳納遜、高覺敷以及其他教師、學生代表共13人組成校務委員會。李方訓、吳貽芳為正副主任委員。兩校合併後,教職工為397人,在校學生為716人。公立金陵大學至1952年6月院系調整後結束。
  • 南京師範學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進行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按照華東區的院系調整方案,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兩校校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分別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建校籌備委員會。南京師範學院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和金陵大學教育系、兒童福利等系科為基礎與上海震旦大學託兒專修科、廣州嶺南大學社會福利系兒童福利組、南京師範專科學校數理班合併改建而成,院址設於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於11、12月任命陳鶴琴為南京師範學院院長,吳貽芳、縱翰民為副院長;任命高覺敷為教務長,胡顏立為總務長,熊子容為圖書館長。設立政治輔導處,白沙任主任。
南京師範學院的建立南京師範學院的建立
南京師範學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產為基礎,擁有土地191畝,校舍建築面積中教學、辦公用房為9448平方米,學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職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實驗室4個,儀器700餘件。圖書館藏書及資料11.7萬餘冊。到1956年,教學、辦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師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溫室、洗衣房和浴室。圖書館藏書及資料25萬餘冊。
1955年,根據中央教育部指示,為集中領導力量辦好幾個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則,南京師院與江蘇師院相關係科進行調整。江蘇師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術系科併入南京師院,南京師院的數學、物理系科併入江蘇師院。調整後,南京師院設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學、生物、美術、音樂等八個系,中文、地理、生物、美術、音樂等五個專修科,並開辦高師函授教育。
  • 改革中繼續發展
1960年,南京師院根據中央關於高等師範學校必須成為教育革命的學校、文化科學知識質量要迅速趕上綜合性大學水平的指示,在課程設定、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這一時期,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校學生數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達3000人,還創辦了多科性業餘大學招生842人,舉辦了農業高中師訓班等。
1965年,在句容設立南京師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學生在句容分部進行半耕半讀。
1969年12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教衛辦決定,江蘇教育學院及江蘇函授大學部分系科併入南師。南師的音樂、美術兩繫於1969年11月併入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原南京藝術學院),1972年,兩系又重新歸屬於南京師範學院,1976年,南京體院部分教職員調入南師體訓組,不久與公體室合併建立體育系。
1972年,學校恢復招生。從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3755人,學制為三年,為江蘇省中等學校培養了一批師資。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南京師範學院改名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大。
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屬“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逐漸建成以師範為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南京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畫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2015年8月,南京師範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高校,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
2017年5月,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和西北師範大學等5所高校成立了“中國符號學基地聯盟”。
2017年9月,南京師範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美麗校園美麗校園

辦學實力

師資隊伍

截止2018年3月,學校共有在職教職工3164人,專任教師1909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571人,副高級職稱67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9名,愛斯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入選6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名,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7名,國家“千人計畫”人才3名,國家“千人計畫”青年人才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名,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萬人計畫”人選7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2人,中科院“百人計畫”人選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吉均(兼職)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周開亞、魯潔、楊光、何永康、陳凌孚、王永貴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宋永忠田立新、閭國年、劉昌、夏錦文、計翔、鄭洪波、王永貴、楊光
教育部創新團隊:東亞季風區重大環境事件&氣候突變過程與現代環境生態效應 (主持人:汪永進)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汪永進、鄭洪波、楊光、譚桂林
國家“千人計畫”學者:朱阿興、汪艷秋、鄧成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名單不全):汪永進、鄭洪波、蔡祖聰、楊光
國家教學名師:朱曉進董志翹、湯國安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獲評時間
國家文科基地教學團隊
朱曉進
2007
地理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湯國安
2008
現代自然地理學教學團隊
王 建
2009
理論法學(課程群)教學團隊
夏錦文
2010

院系概況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設有二級學院25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涵蓋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門類。
院系專業
專業名稱學制學院名稱
旅遊管理
4
地理科學學院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4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4
地理信息科學
4
測繪工程
4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4
環境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4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自動化
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英合作辦學)
3+1
法學
4
法學院
公共管理類(含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
4
公共管理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
4
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化學類(含套用化學、化學)
4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軟體工程
4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漢語言文學(師範)
4
教師教育學院
歷史學(師範)
4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4
英語(師範)
4
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
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4
物理學(師範)
4
化學(師範)
4
生物科學(師範)
4
地理科學(師範)
4
國小教育(師範)
4
學前教育(師範)
4
教育技術學(師範)
4
食品科學與工程
4
金陵女子學院
英語
4
會計學
4
財務管理
4
勞動與社會保障
4
繪畫(師範)
4
美術學院
設計學類
4
動畫
4
服裝與服飾設計
4
產品設計
4
攝影
4
能源與動力工程
4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4
機械工程
4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4
文科強化班
4
強化培養學院
理工科強化班
4
管理科學
4
商學院
經濟學
4
國際經濟與貿易
4
金融學
4
工商管理
4
人力資源管理
4
歷史學
4
社會發展學院
文化產業管理
4
文物與博物館學
4
社會學類(含社會學、社會工作)
4
生物技術
4
生命科學學院(國家理科基地)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4
生物科學(基地班)
4
生物工程
4
數學與套用數學(基地班)
4
數學科學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4
統計學
4
金融數學
4
體育教育
4
體育科學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4
外國語言文學類
5
外國語學院
翻譯
5
英語
5
秘書學
4
文學院(國家文科基地)
漢語言文學
4
漢語言文學(基地班)
4
漢語言
4
古典文獻學
4
播音與主持藝術
4
通信工程
4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物理學類(含物理學、套用物理學)
4
電子信息工程
4
套用心理學
4
心理學院
廣告學
4
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播電視學
4
網路與新媒體
4
新聞學
4
廣播電視編導
4
攝影(新聞攝影)
4
音樂學(師範)
4
音樂學院
音樂學(師範)(實驗班)
4
音樂表演
4
舞蹈學
4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截至2018年3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10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3個。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2個學科獲得A,4個學科獲得A-,5個學科獲得B+。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不含一級學科覆蓋)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地理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法學理論、課程與教學論、人文地理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數學、統計學、生物學、生態學、法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美術學、設計學、體育學、物理學、哲學、中國史、化學、音樂與舞蹈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生物學、哲學、心理學、體育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生態學、統計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水產、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哲學、套用經濟學、社會學、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博士
碩士專業學位(名單不全):金融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套用心理碩士、藝術碩士、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遊管理碩士
  • 學科排名
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根據學位中心公布的評估結果,該校參評的27個一級學科中,共有7個學科的排名進入全國前十,具體是: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戲劇與影視學、心理學、美術學,其中教育學位列全國第三。排名前30%的有12個學科,其中排名前5%的1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排名5%-10%的2個: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排名10%-20%的4個:地理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法學;排名20%-30%的5個:心理學、體育學、設計學、生物學、數學。從排名前30%的學科數量這一指標來看,該校位列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之後居全省高校第三位,居全省省屬高校首位。此外,該校還有3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2016年7月14日更新數據顯示,南京師範大學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總數達到4個,分別為化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農業科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5門、教育部雙語教學示範課程7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門、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相應課程“精彩一課”11門,國家特色專業8個,“十二五”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1本(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6項,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2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各1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被列為江蘇省內本科自主招生試點單位;學生在“挑戰杯”等全國競賽中多次獲得特等獎或一等獎,4篇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地理信息系統、動畫、生物科學、法學、國小教育、數學與套用數學
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地方高師本碩貫通教師教育模式探索”、“鶴琴之旅——研究型幼稚園教師培養”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文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法學、動畫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文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地理環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現代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心理學史、古代漢語、高等幾何、遙感地學分析、教育社會學、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大學英語、民事訴訟法、兒童心理諮詢與治療、地圖學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自然地理與人類環境、先秦諸子精華、西方倫理思想漫談、地理信息與人類生活、中國家訓思想精華、生活中的公共行政、自我探索與職業發展、兒童藝術與兒童成長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名單不全):高等幾何、地理信息系統、現代自然地理學、兒童心理諮詢與治療、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心理學史、遙感地學分析、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大學英語、地圖學、民事訴訟法學

國際交流

南京師範大學是改革開放以後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大學,是國家設立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對外漢語教學基地、首批華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區幼兒教育培訓基地;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南京基地、法國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語培訓中心、義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國際性研究和教學組織。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在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佩斯大學和法國阿爾薩斯大區建有3所孔子學院。與11所海外大學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海外學習計畫學校49所。與世界上33個國家和地區的184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聘請外國專家400餘人,其中長期專家56人。有來自123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1800餘人。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國婦聯婦女與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各1個。
南京師範大學堅持協同創新,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貢獻。擁有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4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江蘇新型高端智庫1個,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3個,江蘇省委宣傳部省級重點研究基地2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含培育點1個)、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點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研究中心6個,江蘇省工程實驗室6個,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依託優勢學科和重點研究機構,並通過在地方建設一批卓有成效的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產學研合作領域。鼓勵教師開展套用對策研究,積極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國婦聯研究基地:全國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點:地理環境演化模擬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智慧型信息技術與軟體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水土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江蘇省電氣裝備電磁兼容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能源系統過程轉化與減排技術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先進通信聲頻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生甲殼動物病害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產生物餌料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社科類研究基地:江蘇法治發展研究院、創新經濟研究院、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語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司法現代化研究中心、江蘇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江蘇民營經濟研究基地、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江蘇藝術強省建設研究基地

建設成果

  • 研究概況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3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第一作者單位論文5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第一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6項、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第一單位),8部專著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文庫”,科研成果入選200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該校教師主持、歷時8年修訂的點校本《史記》,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校園環境校園環境
  • 自然科學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1992年科研經費投入比1985年增長2.6倍,套用科研項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擔了國家"八六三"高技術、"八五"科技攻關、攀登計畫、火炬計畫等高新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科研成果鑑定113項,獲國家專利18項,公開出版專著800部,發表論文近7000篇,其中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120多篇,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獎91項。
  •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學校共獲得各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6項,立項數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居全省首位。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立項名單中。該校獲批5項,全國並列第七。
南師大校園建築南師大校園建築
由該校地理科學學院鄭洪波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申報的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973計畫)項目“末次冰消期以來中國中東部極端氣候環境事件與農業起源發展和人類適應研究”於2014年正式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在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間,該校共申報218項,其中65項獲立項資助,包括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3項,立項總經費3544.5萬元。
在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結果中,該校獲批項目31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19項,青年項目7項),立項數首次突破30大關,申報項目的立項率為21.8%,遠超全國平均立項率13.3%的水平。獲批立項項目總數位列全國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國師範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僅次於南京大學)。其中,獲批立項重點項目總數位列全國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國師範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
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中,該校共獲立項項目27項,其中規劃基金項目13項,青年基金項目13項,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專項任務項目1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的基礎上,調集前南京大學師範學院、金陵大學等單位所藏書刊資料組建而成。全館形成了三區七館的分布格局:隨園校區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和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紫金校區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仙林校區敬文圖書館(總館)、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數理化圖書館和生地圖書館。
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紙質館藏已逾300萬冊,其中教育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館藏文獻尤為豐富,古籍、民國文獻、工具書等頗具特色。古籍藏書12萬餘冊,其中線裝書11萬餘冊,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190種3000多冊,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評息宰河傳奇》、明天順間刻本《宋學士文集》等,彌足珍貴。另有《四庫全書》、民國時期教育學文獻收藏、《方誌叢書》等古籍影印精裝本1萬餘冊。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共有41部古籍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23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書館擁有中外文電子圖書約32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累計31000種,各類資料庫資源112個。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敬文圖書館(總館):敬文圖書館得益於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會捐助,並以已故教育實業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獻收藏的重點是為教學服務的文理科中外文書刊、工具書,社科和理科中文樣本圖書、教學參考書和本校教師著作等。
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隨園圖書館主要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提供所需的中外文書刊,收藏的重點以文史為主,有古籍、工具書、文科期刊樣本、文革前及民國期間出版的文獻、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等。
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華夏圖書館原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1988年5月得益於香港華夏教育基金會捐助,建成中國國內第一所面向全國基礎教育、師範教育的專業圖書館。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樣本圖書、港台版圖書等,是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教育學文獻中心。
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館藏以工科為主,同時藏有《中國國家標準》、《中國專利文獻》等文獻資料。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文理科中文圖書采編中心設在該館。
生地圖書館:生地圖書館主要收藏生物、地理類中外文書刊資料約4萬冊。
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社科圖書館面向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有社會科學研究型文獻約5萬冊。密集書庫主要收藏用頻較低的中外文書刊50萬冊。
數理化圖書館:數理化圖書館位面向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化學科學學院和計算機科學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有理學研究型文獻約6萬冊。
  • 學術期刊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文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2010年已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論文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主要文摘類刊物上的二次文獻轉摘率,在全國高校學報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編制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上海圖書館編制的《全國報刊索引》、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社科版社科版
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編制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該刊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來源期刊,其論文每年的被引頻次在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綜合性學報中均排在20名以內。在江蘇省新聞出版局舉辦的優秀期刊評比中,該刊連續獲得社科類十佳期刊、優秀期刊的稱號。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舉行的近三屆優秀社會科學學報的評選中,分別獲得了全國高校“雙十佳”、“三十佳”學報和“全國社科學報名刊”榮譽稱號。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刊載的論文主要涉及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體育和實驗心理學等,其中的數學、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等學科的論文在中國國內外有很大影響。
自科版自科版
該刊是國家科委確定的重要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國家科委組建的國家級外向性文獻資料庫--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錄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也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光碟版)》最早的成員期刊之一。收錄該刊的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資料庫)主要有: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俄羅斯化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中國數學文摘、中國光學與套用光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龍源國際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等。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電氣工程、電子工程、動力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技術研究和套用研究論文。
工程技術版工程技術版
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該刊2002—2005年的影響因子分別為0.025、0.0563、0.115、0.204;的被引頻次分別為10、10、20、22、61。
已被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龍源國際期刊網、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科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數學文摘等資料庫或文摘刊物收錄。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 校訓
正德厚生 篤學敏行
提寫校訓的是書法家尉天池。這個校訓,是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通過廣泛徵集,才確定的。
校訓校訓
正德的解釋為:端正、德行。在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各種品行之中,德性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在一個人或企業占有首席的重要位置。好的品德不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是國家的原動力,因為世界是被德性統治的。
左傳》對“厚生”的解釋是這樣的:“薄征強,輕賦稅,不奪農時,令民生,計厚,衣食豐足”。對厚生涵義的理解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型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
“篤”的涵義就是敦厚、誠實、忠信的意思。因此,古人一般將“篤”字與做人聯繫在一起,如“篤志”、“篤信”、“篤行”等等。為人要有人品,治學也要有品格,這就是“篤學”,究其意就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做學問。
孔子的《論語》中曾多次出現敏和行二字。例如:“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敏於事而慎於言”,“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敏”即敏捷,“行”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實踐"。所謂“敏行”即勇於實踐,快捷,搶抓機遇,善抓機遇。
  • 傳統精髓
“嚴謹樸實”——學術品格
“以人為本”——厚生傳統
“團結奮進”——拼搏意識
“追求卓越”——創新精神
“嚴謹、樸實、奮發、奉獻”——校風
  • 校歌
《南京師範大學校歌》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三江創業,校史崢嶸,薪火相繼,前景恢宏!
嚴謹樸實,唯真理是從,奮發奉獻,青春永無窮!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
培育英才,師範光榮,振興中華,道遠任重!
展翅翱翱,向萬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譽滿寰中!

形象標識

  • 校名
校名校名
  • 校徽
南京師範大學的校徽以綠色調為主,1902說明了它的創辦歷史,上面三座古老、對稱的房子勾勒出了一個南師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與花給人以積極奮發向上的基調,周圍以中英文標以“南京師範大學”,整個畫面簡潔明了。
校徽校徽
  • 校旗
校旗校旗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李久生
黨委常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副校長
總會計師

歷任領導

☆院系調整前教育(師範)科歷任負責人
姓名職務&負責內容任期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兼長教育
1905-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兼長教育
1914-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1917-1923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1923-1927
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27-1928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28-1929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0-1931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1-1932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2-1933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3-1934
常導之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5-1936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7-1938
邵鶴亭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8-1939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師範學院院長
1939-1946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6-1947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7-1949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9-1952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獨立建校後歷任校長
南京師範學院
院長
1952年11月—1963年
院長
1963年—1978年5月
楊鞏
院長
1978年5月—1983年8月
院長
1983年11月—1984年2月
南京師範大學
校長
1984年2月—1991年6月
校長
1991年6月—1996年7月
校長
1996年7月—2002年4月
校長
2002年4月—2014年7月
校長
2014年7月—2017年7月
校長
2017年7月 —
☆院系調整前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及其前身歷任校長
三江師範學堂
總稽查
1902年5月—1907年4月
總稽查
1904年12月—1905年
兩江師範學堂
監督
1905年—1911年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江謙
校長
1914年8月—1919年9月
校長
1919年9月—1923年7月
國立東南大學
校長
1923年7月—1925年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校長
1927年6月—1928年2月
國立江蘇大學
張乃燕
校長
1928年2月—1928年5月
國立中央大學
張乃燕
校長
1928年5月—1930年11月
校長
1930年11月—1931年
校長
1932年
校長
1932年8月—1941年8月
校長
1941年8月—1943年
校長
1943年—1944年
校長
1944年—1945年
校長
1945年—1947年
校長
1948年8月—1949年6月
國立南京大學
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1951
南京大學
校長
1951-
☆金陵大學及前身歷任校長
匯文書院
院長
1888年—1896年
院長
1896年—1907年
包文
院長
1907年—1910年
私立金陵大學
包文
校長
1910年—1927年
校長
1927年—1951年
校長
1951年—1952年
以上表格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姓名經歷事跡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
中國近代教育家。1896 年畢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 年赴美國留學,獲伍斯特大學理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博士學位。1915 年起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江 謙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代表作:《繞音》、《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今《南京大學校歌》)。
任教
近代知名教育家、書法家、美術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
任教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詩人。民主戰士。
任教(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
任教
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任教
中國畫家,工藝美術家。
任教
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知名文學評論家,教育家,詩人,知名西洋文學家,國學研究大家。
任教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914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任教
世界知名苔蘚植物學家,中國苔蘚植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生物系。1939年獲德國柏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中國蘚類植物屬志》。李旭旦中國地理學家。1934年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獲碩士學位。1939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南京師範學院地理系主任。
任教
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辭典》、《心理學史講義》、《心理學史》、《現代心理學》、《民眾心理學》、《心理學名人傳》、《教育心理學》、《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心之發展》、《格式塔心理學》、《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中國心理學史》、《高覺敷心理學論文選》、《西方心理學的新發展》。
任教
現代教育家。1931年獲碩士學位後,應國立中央大學之聘返國任該校教育學院副教授,翌年升為教授,兼教育社會系主任及本校實驗學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長。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學院院長。
1982.1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菸草總公司鄭州菸草研究院院長
1981年12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76年1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外語系
經濟學家,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博士,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獲得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外國語學院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1987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開創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艦店戰略”、“後台戰略”等系列經營管理創新模式,領導開發了全球領先的SAP/ERP系統
南京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班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兼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南京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會會長、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日本史學會、台灣問題研究會等學會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榮譽。
1992年9月就讀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
江蘇衛視知名主持人, 主持過節目《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非誠勿擾》。1971年10月出生於重慶市。 後就讀於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哲學研究生專業。 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主持人”、“中國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 主持江蘇衛視《絕對唱響》、《名師高徒》, 2010年主持《非誠勿擾》收視率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節目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
金陵大學外文系1946級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金女大1947級
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曾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