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古典音樂家海頓創作的清唱劇)

創世紀(古典音樂家海頓創作的清唱劇)

地位海頓《創世紀》與亨德爾的《彌賽亞》、孟德爾頌的《以利亞》並稱為“世界三大神劇”。概述這部著名的清唱劇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藝術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們展現了世界之創造及其創造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世紀
地位,概述,結構,

地位

海頓《創世紀》與亨德爾的《彌賽亞》、孟德爾頌的《以利亞》並稱為“世界三大神劇”。

概述

這部著名的清唱劇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藝術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們展現了世界之創造及其創造物。由於某些原因和海頓兩次訪問英國,使得英國人完全了解了這種藝術形式,使這部清唱劇在英國極受歡迎。海頓在返回維也納之後創作了這部《創世紀》(1797—1798),此時他已六十五歲左右了。
腳本以《聖經,創世紀》和彌爾頓的《失樂園》為基礎。但海頓並不是直接為彌爾頓的這首宏偉詩篇譜曲的,而為之譜曲的是他的腳本作家,馮·斯維騰男爵準備的德文譯本,後來又按他所寫的音樂再將德文翻譯成了英文。也因此,彌爾頓詩篇中的崇高之處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的地位由《創世紀》中選出的最好句子取代了,但還有許多地方不能令人滿意。最近,新的譯本開始取代原先的版本。絕大部分唱片都是用德文演唱的。
為三位天使長——加百利(女高音)、優利爾(男高音)和拉斐爾(男低音)以及第三部分中的亞當和夏娃設計了宣敘調、獨唱和重唱。天使長的聲音不論是單獨出現還是一起出現,都與代表天使們的合唱形成了鮮明對比。在較早的歌劇和清唱劇中,Recitativo Secco(乾唱宣敘調)是一種音樂性朗誦的形式,它按照語言的音調進行,由撥弦古鋼琴伴奏。作為對比,由樂隊來伴奏的Recitativo Aceompagnato(伴奏式宣敘調) 有更多的旋律特點,使得它更具有表現力。

結構

序曲,標以Largo(廣板),這是“混沌的描寫”。開始是全體樂隊用空八度演奏的持續C音。我們已經知道,十八世紀是通過調性來確定法則和秩序的,這就是大小調體系。而海頓試圖用音樂展現出創世之前的虛無,這必然把他引向模稜兩可的調性及不諧和的與半音的和聲。音樂從不確定的c小調開始,後移到降D調,繼而進入降E大調,沒有持續的單一調性。值得注意的是海頓採用了一個下行音階的動機,在那個時代,這代表著嘆息。樂隊用ff的力度果斷地重複C音,使序曲達到了高潮。海頓為單簧管設計了一個滑音式的快速樂句,然後長笛接著演奏這句同樣的樂句,在這之前是沒有先例的手法。在最後一段中包含了半音和聲,它不可思議地預示了華格納的和聲。
第一部分,宣敘調和合唱的歌詞是《創世紀》的頭幾行。
拉斐爾(宣敘詞)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合唱
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優利爾(宜敘調)
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拉斐爾的宣敘調是從c小調開始的,在“空虛”與“黑暗”之間,短暫地出現了降E大調和降e小調,最後在降E音上結束。合唱以弱開始,c小調在“光”這一詞上轉變成C大調,這是個宏偉的時刻。在優利爾宣敘調的結尾處,有兩個(音樂家把它們看作屬七和弦和主和弦)和弦值得特別注意,它們所起的作用猶如一句話結束時末尾的句號——強調出一首宣敘調的結尾的終止,而這種作法正是十八世紀清唱劇和歌劇的特點。
繼而出現的詠嘆調和合唱,使得故事情節向前進一步的發展。海頓用合唱的形式來結束上帝創造的每一天,顯示出他極大的獨創性。
優利爾(詠嘆調)
陰沉的黑夜在聖光的普照下消失了,第一個白晝降臨。混沌初開,上帝的意旨在執行,陰間的惡魔嚇得亂飛不停,沉落到永遠黑暗的深淵。
合唱
他們一邊沉落一邊發出絕望的,狂怒的咒罵;在上帝的旨意下,一個新創造的世界誕生。
優利爾的詠嘆調是A大調富於旋律性的慢板,描繪出了混沌世界的終結。而陰間裡恐懼驚慌魔鬼們的c小調不安的適中快板與之形成了生動而鮮明的強烈對比。上行和下行的快速半音階勾畫出魔鬼們的不安與焦躁,這種情緒貫穿了整個合唱部分。伴隨著“他們一邊沉落一邊發出絕望的、狂怒的咒罵”一句的音樂中有半音音階且煩亂的和聲和轉調。混亂過後,又重回到寧靜的A大調,描繪出新世界的安寧。兩種情緒都重複一次。優利爾的快板重複是簡短的,最後在讚美新世界的合唱中結束了第一天。
歌詞的重複是合唱音樂的特點,這一點在十八世紀尤其突出。作曲家認識到,在產生某種情緒方面,音樂要比語言的傳達速度慢。因而,他們一再地重複個別的詞、句子、甚至是整首詩,使音樂有時間營造出適當的氣氛與情緒。而這樣的重複也使聽眾易於聽清歌詞。在這個特定例子中,海頓的作法是很有意思的——他在重複“一個新創造的世界”時改變了和聲。
《創世紀》的第一部分以講述《聖經》而繼續下去。而描述第三天最後事件的加百利的宣敘調和詠嘆調是人們較為喜愛的一個唱段。
宣敘調
上帝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詠嘆調
高山上壯麗的森林起伏,
田野披著蔥翠的衣服,
這景象令人愉快歡樂。
花朵甜蜜鮮艷,為迷人的景色增添光彩。
這裡菜蔬散發著芳香,這裡生長著藥草。金色的果實掛滿枝頭,成蔭的園林枝繁葉茂。
這首行板詠嘆調是非常具有海頓旋律化風格的,四小節引子之後,我們聽到了旋律。
這首詠嘆調的曲式結構是一種與調性關係有密切關係的結構。為歌詞的前四行譜寫的音樂建立起了主調,降B大調。第二段歌詞是中部,在這段音樂中從有兩個降號的降B大調轉到有一個降號的F大調。而從“藥草”一詞開始擴展成了一整句華麗的樂句,像這樣把一個詞擴展成樂句的手法,就像重複詩句一樣,是古典主義聲樂風格的特點。
歌詞的最後三行完成了這首A-B-A迴旋曲式的詠嘆調中部。為了返回主調,音樂不斷地轉調,使緊張性增加。返回主調後,第一段雖是重複,但有兩點重要的變動,第一,有時加上裝飾音而使旋律產生微妙的變化;第二,聲樂旋律有所改變,因為這一次沒有轉調,它必須留在主調之中。
《創世紀》第一部分結尾的宣敘調與合唱是這個作品的一個高潮。優利爾的宣敘調用不帶伴奏和帶伴奏的敘述了第四天日月星辰的創造。接著是“上天在講述”,這是海頓最壯麗的合唱之一,三位天使長——加百利、優利爾和拉斐爾的三重唱兩次插入,與合唱形成對比。
優利爾
太陽升上天空,
光輝照耀在蒼穹,
這個快樂的伴侶,
步伐精確,自豪,輕鬆。
銀月走進寂靜的夜空,
步態輕盈,光亮溫柔。
無數的星星,閃爍在
天國無垠的穹窿。
上帝的子孫在第四日歡欣喜悅,
合唱讚頌上帝的偉大,唱道:
合唱
上天在講述上帝的光榮,
他的奇妙工作展現在太空;
三重唱
他的神法日以繼夜,
周而復始地展現。
合唱
上天在講述上帝的光榮,
他的奇妙工作展現在太空。
優利爾伴奏式的行板宣敘調之前的樂隊引子描繪出了日出的景象。從很弱的音響開始,旋律沿音階一級級上升。與此同時,幾乎每一小節都有新的樂器加入,直至很強的高潮出現,重複的D大調和弦清楚地表現出了世界上充滿了光明之後的景象。標記了Piu adagio(更慢)的一段是用以表現月亮和星星的創造。
合唱是充滿活力的C大調快板,它以飽滿的聲音開始,用穩定節奏的所有動力向前發展。音樂建立在對比的基礎上:樂隊背景中的管樂與弦樂音色的對比、合唱與樂隊的對比,二者相互呼應;最重要的是合唱與樂隊結合的音響和三個獨唱者抒情段落的對比。音樂是以對稱的四小節樂句形式展開的,流暢的旋律中大部分是級進的運動,期間用以小音程的跳進使之活躍起來。
這首合唱分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個聲部。其中一段,四個聲部一起唱出同樣的歌詞,但還有另一種風格與這種風格交替進行,在後一種風格的合唱中,合唱隊的一個聲部單獨進入,然後其它聲部依次進行模仿。這後一種風格以聲部的交錯為基礎,它在這首合唱的後半部越來越多地出現。歌詞不斷重複用以讓音樂有足夠的時間造成氣氛和情緒。通過漸強和漸快,達到結尾處的高潮,樂隊的活躍加強了高潮感。結尾部標以Piu allegro(更快)。在最後一個樂句中,所有聲部結合成密集的和弦,以莊嚴結束。
這部清唱劇的第二部分是從創世的第五天開始的,這一天創造出了動物。海頓對大自然的愛在這裡占了支配地位,他的頑皮幽默使得對鳥和獸的描述增添了光彩。在第二部分中,合唱“光榮的工作完成了”是人們所喜愛的。在第三部分里,人的因素,亞當(男低音)和夏娃(女高音)進入劇情,在合唱隊的伴唱下,他們讚美了造物主。還有一段愛情二重唱。這部作品是以大合唱“放聲歌唱主”而結束的。
海頓的音樂是樂觀主義的音樂,甚至在表現較陰暗的時刻,也嚮往生活並感悟它的美好。十九世紀是喜愛宏偉壯觀音樂的世紀,所以人們對海頓富有生氣的音樂並不十分關心。因而海頓形成了和藹可親的“海頓爸爸”這樣一個形象,他穿著宮廷禮服,搽著粉,戴著假髮,為舊制度的貴族們提供無害的娛樂。重新認識海頓,並使他那具有深切情感和精湛技藝的藝術——溫和、幽默、優美,易懂,有深刻人情味和歷久不衰的藝術——恢復到應有的地位,這樣一個任務留給了二十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