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佑同

傅佑同

傅佑同先生1923年4月4日出生於教育世家。父親傅恩齡先生曾任南開大學校長秘書、校總務長、西南聯大外語系教授。很多人都知道周恩來有一首著名的詩詞,“雨中嵐山”,那是他在日本留學時在京都嵐山寫的一首詩,傅恩齡先生就是與周恩來一同在日本留學的夥伴,後來傅恩齡先生考取了日本慶應大學,而周恩來回到了中國,走上了赴法勤工留學的道路。傅先生的家庭與周恩來家的私交很好,抗戰時期在陪都重慶,傅家與周家有著緊密的交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佑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天津
  • 出生日期:1923年4月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生平簡介,人物生平,

生平簡介

傅佑同
中文名:傅佑同
生 日:1923年4月
生 肖: 豬
星 座:牡羊座
出生地:中國 天津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現住地:中國 天津
1923年4月4日出生於教育世家;
幼年時期就讀於南開國小、南開中學;
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就讀於著名的西南聯大;
抗戰勝利後,回到北京繼續在清華大學的學業,1948年8月畢業於清華大學;
1949年2月回到南開大學工學院,在機械系任助教;
1950年8月至1953年8月在哈工大研究生班學習;
1953年8月至1955年8月被哈爾濱工業大學借用兩年,任講師;
1955年8月起在天津大學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上世紀八十年代,傅先生憑藉敏銳的洞察力預判到了未來無機非金屬材料會有革命性的發展,開創了我國陶瓷加工技術研究的先河,傅先生創建的實驗室由於在陶瓷材料加工技術領域研究的突出貢獻,1993年成為教育部建立的首批部屬重點實驗室。

人物生平

傅佑同先生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長大的。幼年時期就讀於南開國小、南開中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就讀於著名的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回到北京繼續在清華大學的學業,1948年8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由於家族與南開大學的淵源,傅佑同先生於1949年2月再次回到南開大學工學院,在機械系任助教。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的教育體系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調整,為了集中培養骨幹教師力量,1950年8月至1953年8月,中國政府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開辦了研究生班,由蘇聯專家進行集中培養,當年培養的這批專家後來成為我國主要高校在機械製造工程領域的學術領頭人,為創立工科領域最大的機械製造工藝裝備及其自動化專業做出重要貢獻。研究生班畢業後,傅佑同先生於53年8月至55年8月,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借用兩年,任講師。55年8月,傅先生回到天津,此時,南開大學機械系已經合併成為天津大學機械系,從此,傅先生一直在天津大學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從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傅先生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國家建設急需的機械工程人才;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同當時的知識分子一樣,傅先生也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但是性格樂觀的傅先生當年也結交了許多工廠里的工人師傅做朋友,天津市總工會、天津水泵廠、天津工具廠等很多工廠企業都有傅先生的老朋友,這些人在傅先生後來開創硬脆材料加工技術研究領域過程中給傅先生很大的幫助;進入八十年代,人類跨入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傅先生憑藉敏銳的洞察力注意到了未來的變革趨勢,預判到了未來無機非金屬材料會有革命性的發展,開始了石材加工技術研究,他的這一舉動並沒有得到同時代人的理解,認為老先生是不務正業,可是機遇總是青睞於有準備的人,鑒於美國七十年代出現的能源危機和陶瓷材料增韌機理的發現,國外開始了陶瓷絕熱發動機的研究,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注意到了這個事情,於1986年,集中全國的優勢力量,開始陶瓷發動機研製,項目代號“703”,由於天津大學機械系傅佑同課題組具有石材加工技術的研究經驗,因此,天津大學機械系也是參加全國會戰的42家優勢研究單位中,唯一的一個專項負責陶瓷加工技術研究的參加單位,也因此開創了我國陶瓷加工技術的研究先河。從此,該實驗室先後承擔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重點攻關課題的研究工作,一直是國家在該領域科研工作的帶頭人。雖然傅先生的退休時間是89年2月,但是由於有“八五”國家攻關課題的原因,傅先生實際停止工作的時間應該是在96年,在此期間,由於實驗室在陶瓷材料加工技術領域研究的突出貢獻,93年成為教育部建立的首批部屬重點實驗室,當時叫開放實驗室。
傅先生退休後,實驗室在傅先生奠定的基礎上又有了很大的發展,為國家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國防軍工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