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義村(貴州省威寧縣秀水鄉下轄村)

中義村(貴州省威寧縣秀水鄉下轄村)

中義村位於威寧縣西南部,秀水鄉西部,村公所距鄉政府10公里,距縣城58公里。全村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2000米,平均海拔2400米。全村共有7個村民組。全村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94畝,均屬旱地坡地,林地600畝。

全村地理位置處於牛欄江支流布多小河岸邊,屬喀斯特高原河谷地貌,成土母岩主要是玄武岩石,局部地方是石灰岩石,耕地土層基本上屬玄武岩風化碎石土,土層乾燥淺薄,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村組公路的制約(通村公路是2008年開挖,路面較窄,無通組公路),民眾生產生活用煤困難,生態破壞嚴重,大量的耕地和林地已逐漸向荒漠化和石漠化演變,生態環境惡劣,是一典型的喀斯特荒漠化石漠化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1684人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20.5℃
  • 生產總值:42.38 萬元
地方氣候,資源布局,人口動態,基礎設施,農業產值,

地方氣候

中義村在區域整體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具有高原河谷季風氣候特徵,乾旱頻率較高,農業生產喜澇怕旱,即“莊稼越下(降雨多)越好,越曬(降雨少)越孬”。
冬季乾冷,夏季炎熱,年日溫差都較大。年日照時間較長。農業就豐收,年平均降雨量730毫米,年平均氣溫20.5℃。
年無霜期有178天。水資源匱乏,無明顯地表水資源,只有與海拉鄉交界的布多小河,但因切割較深(河底海拔只有2000米左右),利用價值不大,民眾生產生活用水也只能望江感談。

資源布局

中義村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積1794畝,林地面積600畝,荒山荒坡面積3600畝,石漠化荒漠化面積3498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1.12畝。由於100%屬於坡地類型,因此,土地貧瘠,農業既少種又薄收。
全村荒山荒坡面積3600畝,林地面積只有600畝,森林覆蓋率只有10%,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

人口動態

2009年年底,中義村全村總戶數368戶,總人口1684人,性別構成:男性805人,占全村總人口的50.1%,女性80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9.9%;人口平均密度為134人/平方公里,遠低於全縣平均水平。
全村有勞動力905人,其中,國小文化程度465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1.4%;國中文化程度26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9%,文盲403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4.5%。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是中義村作為全縣落後山區的一顯著特徵。勞動力主要從事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

基礎設施

中義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在道路交通方面,秀水至中義通村公路是2008年靠開挖形成,現坡度陡,路面窄,只適合農用拖拉機人力馬車等行駛,更無通組公路;在水利方面,只有煙水小水窖30口,無管道飲水,嚴重存在飲水安全問題;在電力方面,歷年來分別得到二、三期農電網改造工程,現有10千伏輸電線路13公里,10千伏至220伏變壓器2台,220伏輸電線路32公里,能滿足民眾的生產生活用電;在農業基礎方面,在2002年實施了250畝農建坡改梯,無沼氣池;在教育衛生方面,有國小一所,無村衛生室和文化室;在通訊方面,不通電話。
中義村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只有傳統粗放的種養殖業。

農業產值

在農業種植方面,2010年,全村農業種植面積1794畝,其中,玉米、馬鈴薯等糧食播種面積794畝,糧食總產量358.6噸,平均畝產300公斤,遠低於全鄉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糧食330公斤,科技含量低,無良種種植。烤菸種植面積202畝。
在畜牧養殖方面,以傳統、分散的養殖方式為主。2010年年末,大牲畜存欄62頭(匹),豬存欄887頭,出欄516頭;羊存欄250頭,出欄48頭;家禽1627隻(羽),出欄1031隻(羽)。
人口總數:1648人 農業人口:1625人 非農業人口:23人
行政區面積: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194.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彝族、苗族 發展口號:
所轄村: 生產總值:42.38 萬元 名特產品:黃梨、蘋果、核桃,玉米,馬鈴薯
主要經濟產業:經果林業,脫毒馬鈴薯種植 辦公所在地:威寧縣中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