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第四批赴索馬里護航編隊

中國海軍第四批赴索馬里護航編隊

第四批護航編隊由海軍東海艦隊“馬鞍山”號、“溫州”號兩艘國產新型飛彈護衛艦和第三批護航編隊中的“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及兩架艦載直升機、數十名特戰隊員組成,整個編隊總計7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軍第四批赴索馬里護航編隊
  • 人員:整個編隊總計700多人
  • 組成:兩架艦載直升機數十名特戰隊員
  • 起航地:浙江舟山
概述,資料,細品054A,

概述

隨著海軍政委劉曉江啟航命令的下達,身著新式海軍軍裝的編隊官兵在各自戰艦上分區列隊,向祖國和人民莊嚴敬禮、揮手告別。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從浙江舟山東海艦隊某軍港起航,向遠海大洋進發,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將完成與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的正常接替,進一步展現我護航行動已經進入有序接替、常態化運行的新階段。據海軍政治委員劉曉江介紹,海軍執行護航任務以來,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127批735艘中外船舶伴隨護航和276艘中外船舶區域掩護任務,解救遭遇海盜襲擊的中外船舶16艘,有效地保護了航經亞丁灣船舶的安全。我編隊指戰員在護航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性、有效性和獨特靈活的護航方式,在國內外贏得了廣泛讚譽。
中國海軍第四批赴索馬里護航編隊
此前,中國海軍已經派出了三批護航編隊。首批護航編隊包括“武漢”號和“海口”號飛彈驅逐艦,以及“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第二批護航編隊包括“深圳”號飛彈驅逐艦、“黃山”號飛彈護衛艦,和繼續執行護航任務的“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第三批編隊則由國產最新型的飛彈護衛艦“舟山”號、“徐州”號,“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
外交部交通運輸部、浙江省有關領導、解放軍四總部機關有關人員及部分護航官兵家屬代表參加了歡送儀式。

資料

054A是我海軍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型遠洋型多用途飛彈護衛艦。總體上054A是追求防空反潛、反艦三方面的平衡,以滿足任務書上所規定的多用途護衛艦水平。而在事實上已具備現役飛彈驅逐艦的大部分性能。特別是其比較高的反潛性能,可迅速彌補海軍水面艦艇最為短缺的一個短板。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面對的保護海上生命線問題已變得刻不容緩。這一切都呼喚一支強大的海軍來加以遏止與保護。
但現實卻是——當時的中國海軍大部分中型以上的水面艦艇都是70年代至80年代建造(整個90年代國內船舶工業部門只生產出2艘052A飛彈驅逐艦一艘 051B飛彈驅逐艦4艘053H2G與8艘053H3艘),大都顯得老舊不堪,急需一大批新型艦艇來替換。面對窘迫形式,海軍一方面從重新與我國修好的俄羅斯進口了2艘956現代級飛彈驅逐艦(另有若干艘基洛柴電潛艇)應急,另一方面,利用80年代與西方蜜月從歐美及90年代從俄羅斯等國所獲取的裝備與技術加緊吸收消化,儲備了大量的較先進技術。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日益提高,能夠拿出比較多的的軍費支持海軍的裝備建設,所以,這時一改上個世紀90年代的海軍裝備建設的弛緩。一大批擁有先進技術性能的新水面艦艇出現。
在驅逐艦方面,短短數年,江南造船廠生產的2艘052B2艘052C大型飛彈驅逐艦裝備南海艦隊;大連造出2艘051C大型防空飛彈驅逐艦裝備北海艦隊;而處於對台軍事鬥爭最前沿的東海艦隊,在得到2艘從俄羅斯引進的956EM改進型現代艦後也與其他二個艦隊一樣擁有4艘大型飛彈驅逐艦。
護衛艦方面,由於90年代海軍已裝備了十幾艘性能尚可、且性價比比較好的053H2G與053H3飛彈護衛艦,所以較之飛彈驅逐艦而言,其建造進度稍緩,直到03年,才由網路軍事BBS上傳出新型飛彈護衛艦在滬東中華與黃浦等船廠船台訊息,軍事愛好者還在網路上貼出照片來,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的確是一種與以前中國飛彈護衛艦明顯不同的全新型號飛彈護衛艦輪廓,再加上與其相關的模型照片的同時出現,證實了它的存在。這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054型遠洋多用途飛彈護衛艦。
正當人們為054飛彈護衛艦的出現而歡呼雀躍時,在上海舉行的一次船舶展覽會前夕準備中,細心的軍事愛好者發現了一種基於054艦體,裝備了類似俄式雷達系統(分別是頂板三坐標對空雷達、MR90/前罩火控雷達及俗稱音樂台的Mineral超視距對海搜尋/目標指示雷達)與類似美MK41型VLS裝置的新飛彈護衛艦模型。雖然此全新飛彈護衛艦模型旋即被收回,但其照片卻被軍事愛好者放在軍事BBS上加以廣泛流傳,甚至連群多國內外軍事媒體也加入其中。由於這些雷達已作標配裝備在052B飛彈驅逐艦上,加上891 試驗艦也有類似美MK41型VLS裝置在試驗過程中,從一個側面證實其存在的可能性。再理想到052C已裝備的採用冷發射技術6聯裝VLS、HHQ-9A 遠程主動制導防空飛彈以及與之配套的類似美制AN/SPY-1的新型相控陣雷達,也間接證明曾經令國內軍事愛好者可望不即的頂級海軍裝備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因此,又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紛紛作出這樣或那樣的猜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054A逐漸從其兄長054之525、526誕生的滬東中華與黃浦等廠船台下水、舾裝、海試。大量清晰的照片以及相關的分析資料出現的網路媒體上,曾一度披著的非常神秘的面紗得以揭開,相對於艦體脫胎換骨於龐大053系列而言的054飛彈護衛艦,054A不但進一步最佳化艦體線型以更好合適遠洋航行之需,而且還大幅度更換了其一直為外界或多或少詬病的電子及武器系統,成為我軍最新、同時也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型遠洋型多用途飛彈護衛艦。

細品054A

綜合各方面提供的的資料,大致得出054A的如下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600噸,滿載排水量4000噸(也有一說指標排3900噸滿排水4500噸)。艦長132米、艦寬16米、吃水5米。最大航速27節,18節續航3800海里,190人編制。和054相同,054A採用全柴動力裝置,不同之處在於054的柴油機是進口法國原裝產品,而054A的四台皮爾斯蒂克16PA6V280STC柴油機則是陝柴按許可證生產的,單台最大功率6400KW,總功率25600KW。使用雙層筏裝置以減少震動與噪音,煙囪前方下部的進氣罩設計得相當巧妙,頗有些伯克的風格。體積龐大煙囪說明其內部擁有噴淋降溫設施,以達到抑制紅外輻射之作用。另有二台柴油發電機,由雙軸驅動二具新型5葉可調距大側斜低速螺槳。
從線形上看,和054一樣054A的明顯受到法國的拉菲特級影響,一如既往地注重低可探測性,艦體乾舷外傾10°~20°,上層建築側壁內傾7° ~15°。但其艦體折角線發生了變化,從艦艏舷牆加高的後段開始(將艏甲板上的鏈絞盤、帶纜樁、錨機等設備加以遮蔽),從舯部側舷安置救生艇空間外側的可遮蔽網(旁邊有個系纜開口)下穿而過,與直升機平台等高,考慮到這一外飄,054A寬度較054得以加大(這正是054A艦寬從054的15米加寬至16 米的原因)。054A增高折角線增大了直升機平台面積,進一步減少甲板上浪,增大了艦體容積。054A艦艏防浪板之後,安裝有二座3200型6管火箭深彈發射器,這也是海軍護衛艦標準的近程反潛武器,也是在054裝備魚7型324毫米三聯裝輕型反潛魚雷達之前唯一堪用的艦載反潛武器(另一裝備是Z-9攜帶的一枚的魚7輕型反潛魚雷)。擁有豐富的彈種,除了反潛以外,具備有限的的反魚雷能力。
054A的主炮與054上的安裝的仿法緊湊型H/PJ87式單100毫米隱身艦炮(原來054A模型也安裝此炮)不同,換成了一座仿俄制AK176(作了隱身改進)76毫米艦炮。據說此炮不但可靠性強於大量屬於電氣設備的前者,而且射速超過赫赫有名的OTO快速型76毫米炮的120發/分鐘達130發/分鐘。再加上海軍長期使用俄式裝備,在設備的保養與維護方面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之外,還有個合理的的解釋,就是054A的使用頂位及作戰環境都與以前的 053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問題在後面專門來談)。接下來就是054A最引人注目的防空飛彈VLS,由於HHQ-7射程只有短短的13千米,只具備有限的反導能力,也沒有多目標交戰能力。已無法滿足遠洋防空需要,因此,必須用全新一代中程防空飛彈系統來承擔此重任。要求其擁有射程更遠、能對付超低克貼海來襲反艦飛彈且具備多目標交戰能力。能夠滿足這些要求,非VLS裝置不可。為此054A裝備一套4組共32發射單元的VLS裝置。
一開始,由於受其與052B完全一樣雷達系統影響,加上俄羅斯當時正在不遺餘力的滿世界推銷其VLS版的SJL防空飛彈系統。大都認為054A上的VLS 與VLS版的冷發射SJL一致。然而在最初054A照片出現時,呈現出891試驗艦上那試驗用VLS較近似之處,於一時間關於仿美MK41說法鋪天蓋地。筆者曾經與群多朋友有起嘗試著對比。通過以上幾副圖可以發現一些端倪:首先是安置的方向不同外,054A是縱向安置而MK41是橫向安置。其次還可看出 54A的燃氣排氣道蓋板較長,其兩端不象MK41的那樣與8隔艙齊平,而是超出了些。還有54A的燃氣排氣道蓋板的厚度基本與飛彈艙口蓋的差不多,而 MK41的裝甲艙口蓋則遠厚於排氣道蓋板。最後再仔細觀察,54A的燃氣排氣道蓋板與飛彈艙口蓋的鉸鏈,也與MK41不同。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及特寫照片的出現,令人大跌眼鏡的這款VLS明顯反映出與歐洲主防空系統(PAAM)中的用於發射紫苑(Aster)15/30的席爾瓦(Sylver)A-43/50型更相近似。再結合國內很多資料所反映的VLS熱發射技術。所以筆者認為,054所裝備的HQ-16VLS型防空飛彈系統在消化了歐洲VLS熱發射技術與俄羅斯雷達技術後,綜合我國多年來的相關技術,搞出的一套新型VLS版的防空飛彈系統。從其裝備的4個MR90前罩雷達來分析,至少擁有4個火力通道,加之VLS的快速發射與非常開闊射擊角度,將956及052B等大型飛彈驅逐艦的理論上所擁有的同時對付8個來襲目標能力變成現實。
由於不再裝備HHQ-7近程防空飛彈發射裝置,054A屏棄了054的長艏樓而採用了中央艏樓結構,這使得艦橋駕駛艙內的視野戰更加開闊。另一好處是艦橋頂部的原來HHQ-7制導裝置留下的空間,正好用來安裝俗稱音樂台的Mineral超視距對海目標指示雷達系統中的ME1/2主/被動雷達天線。艦橋頂部二側安裝了2部為防空飛彈提供照射功能的MR90前罩雷達。首次裝備於飛彈護衛艦的Mineral雷達系統,由E1、ME2主/被動雷達(均集成於一個直徑3.2米、高4.5米且頂部呈圓形的長套筒形雷達罩中)與 2個ME3(西方謂之為“燈泡”)球狀數據鏈組合而成,後者安裝於煙囪二側支架上(還能作為電子戰系統的雷達偵察機使用)。工作於I/G/E/F/D波段的該雷達系統具有360度全方位探測能力,能在距離在450公里內同時跟蹤50個以下的目標;並具備同時進行不大於200個目標的數據處理能力。系統主動雷達方式使用率占總使用率的30%,被動偵查定位占60%,另外10%是直升機探測。另外,提供我海軍現最為欠缺的靜默遠程偵查手段。
Mineral雷達系統利用大氣超折射與對流層非均勻散射原理,並經多次定位最佳化精度,可達成超視距探測,同時完成敵我識別、生成射擊諸元。據說還能為處於巡航過程中的遠程反艦飛彈進行目標指示,形成有限的扇面盲射能力。利用ME3數據鏈子系統,能有效處理其他信息源信息,與友艦也可以雙、多基地聯合定位,或接受戰區外Y8警戒機、Y8平衡木預警機提供的目標信息,在中近海岸基飛機防禦圈內發起超視距飽和攻擊。
與054的在此處安裝的344A炮瞄及反艦飛彈目標指示雷達不一樣。在Mineral雷達與主桅前之間的平台上,054A裝備了一整套原本為857工程 H/PJ12型730CISW的於I波段的LR66炮瞄雷達與GDG-775型光電指揮儀(由1個窄視場熱相1個CCD攝像機、1個雷射測距儀構成,安裝在LR66雷達下前方甲板上)。以供仿AK176主炮的火力控制使用,其對RCS為2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5KM,RCS為10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KM。而344A的反艦飛彈目標指示雷達不復存在,已交給Mineral-雷達系統來完成。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OFC-3光電跟蹤儀與主桅正面支架上安裝的紅外警戒設備配合,構成獨立於雷達之外的完整的光電探測跟蹤系統,使054A的火控系統整體的反電子干擾力及可靠性大為增強。
和054相同,054A也擁一個巨大有全封塔式主桅。從此處便可看出054A在最初設計時,就為其後的054A裝備體積龐大的國產改進型頂板三坐標對空雷達雷達作了準備。與168等艦不同,054A的此主桅將用於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雷達及電子設備維護的人梯安置於主桅內(168等艦在外),而每處需維護的設備處都配有專門的艙口方便進出,這雖一小改進,但也體現出對人機環境的重視,對提高軟戰鬥力有較大的幫助。
主桅頂端安裝的是俗稱頂板的MR710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屬首次裝備於飛彈護衛艦。是俄羅斯於70年代發展的一種采相位掃描體制的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至今已發展出多達7種的衍生型號,廣泛裝備於俄海軍光榮級、現代級、無畏級等大中型作戰艦艇。其雷達工作頻段為E/H,為了獲得不同的掃描空間及求得更快刷新率。採用縫隙天線且背靠背傾斜安裝方式,掃瞄率比單面雷達提高了一倍。除具有對空、對海目標偵測的能力外,還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補盲的功能。其主要特點是抗電子干擾強、自動化程度高、性價比佳、穩定可靠。
自購如956現代艦開始,該系列三坐標對空雷達開始服役於中國海軍,最早出現在168艦上的是其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號基礎上,MAE-5的發射功率翻一番,達到90KW,最遠有效距離仍為300公里,但對戰機和飛彈的探測距離提高了20%,分別達到230公里和50公里。之後逐漸取代381A而成為海軍大型艦對空搜尋雷達之標配。與此同時,仿製改進工作就得以展開(主要應在兼融性方面)。經過幾年的努力,其仿製改進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054A的電子戰系統相當精簡,因而其EMC(電磁兼容)問題相對比小。主桅頂後部最高處是電子支援裝置中靜默監聽認為所需的全向小型偵察機天線(Mineral系統中的2個ME3也可作為電子偵察機使用),起信號偵聽與粗定位作用。054A主桅側面增加2個小球形裝置,疑為某型高精度偵察機,能在76毫米主炮火控雷達巧妙的OFC-3光電跟蹤儀配合下,為2座726-4干擾彈發射裝置提供發射干擾彈目標指示。再來看電子干擾裝置,主桅側面中段2 個桶形裝置以及主桅側面較低位置的電子戰天線(此天線沒有裝任何艦),分別是二組工作在不同頻段的有源干擾機,分別實施噪音干擾機、兩個欺騙式。而機庫上的2座726-4干擾彈發射裝置,則是無源干擾裝備。
在主桅與煙囪之間,幾乎是按照慣例裝備2座四聯裝YJ-83反艦飛彈發時裝置,然而,隨著Mineral雷達系統的加入,其120千米的射程終於能靠自身雷達系統得以發揮,而不再需要附加某些前提條件。因為YJ83的摺疊式彈翼前面的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母艦上Mineral雷達(必要時也可由艦載直升機提供)提供的修正數據,以此進行超視距攻擊。
與054一樣,054A艦採用煙筒桅設計,其桅桿頂上裝備的是SR64高精度快反雷達,主要作用為主對空雷達是低空補盲,另外就是為二位一體的730提供目標指示。對於煙筒桅而言,本是為緊湊艦體長度。這對SR64雷達的雷達罩是個嚴峻考驗。其實拉斐特天是這種煙筒桅,但卻設計得更合理,向後排煙,桅桿前伸,互相妥協求得最小干擾。而煙囪桅中部二側安裝的是Mineral雷達系統中的2個ME3信息交換裝置。
與054安裝在艦舯部及直升機庫上的四座國產改進型AK630煙囪二側不同,054A將二座(之前直是飛彈驅逐艦才裝備)857工程的H/PJ12型7管 30毫米CIWS安裝在煙囪二側。具有很強的反導能力。該型CIWS的火炮系統/炮架系統參考了GE公司的GAU-8(GAU-8/A)及EX-83炮架系統。並加以改進。火炮主要由發射系統、供彈系統和電氣系統組成。在發射系統中,炮管的旋轉由外部電機驅動。供彈系統為無彈鏈閉合供彈系統,主要由垂直圓柱彈鼓、出彈機構、輸彈/轉彈、進彈裝置組成,其彈藥部分為自行研製的。整個火炮系統安裝在仿EX-83的改進型炮架上。電氣伺服系統採用運算發達器,功率放大採用數字脈寬調製系統,並首次套用閉回電路的射控技術,可休整彈著偏差,推動系統為交流電式。因此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其射速高達5800發/分。但需要是說明的是,它的總體結構更接近法國的“薩莫斯”(去掉西北風近程防空飛彈)而非荷蘭的“守門員”。因為“守門員”屬三位一體體制,而730與“薩莫斯”一樣,沒有單配搜尋雷達,需接受搜尋雷達(730用的是SR64快反雷達)提供目標指示,但都增加了紅外火控通道(730用的是OFC-03),抗干擾能力要更強一些。
在2座730後下方的乾舷內,分別安裝有2作Y7型324毫米型反潛魚雷發射裝置(含18枚備彈),該裝置平時隱藏在艦體內,發射時先要打開艦體舷側艙門。Y7魚雷是中國於上世紀80年代仿義大利A-244S白頭魚雷設計的一種輕型反潛魚雷,採用鉛酸電池做動力,射程15公里,航速35節、最大下潛深度 500米。制導方式為主被動聲自導。該魚雷即可由水面艦艇攜帶,也可以由反潛直升機掛載。從054開始,飛彈護衛艦得以終於裝備此型國際標準的反潛武器,之前就連053H3都能用反潛深彈,從這點以可看出來054A在海軍水面艦艇中重要地位。
054A的機庫和054基本一致,機庫設定在艦體後部的中間位置,屬典型的單機庫。為支持KA-28反潛直升機上艦,機庫高度有所增加。不同之處在於機庫頂上,原054艦在機庫二側的2座仿AK630國產改進型CISW(安裝在機庫頂上的仿AK630火控雷達)則分別被2個MR90前罩照射雷達與 SITN240型衛星通訊裝置。
054A的直升機起降甲板較之054有所擴大,這是由於054A將054的艦體折角線上升到與直升機起降甲板所致(也與052B的直升機平台等高)。這樣一改,不但加大了直升機起降甲板面積而且還能夠更有效地防止甲板上浪。非常有利於減輕KA-28的起降作業難度。
KA-28是俄羅斯海軍標準的艦載反潛直升機KA-27的出口型號。根據公開的資料,我海軍最初接受了3架卡-27和5架卡-28,用在最近進口的俄羅斯製造的驅逐艦上和新建造的國產戰艦上,有訊息稱,我海軍將增加訂購該機的數量,以滿足大量新艦的需求。
KA-28採用共軸可摺疊雙螺旋槳。具體為兩副全鉸接式三片槳葉共軸反轉旋翼系統。可摺疊槳葉為全複合材料結構。槳轂採用50%鈦合金和50%鋼材料。該系統結構緊湊、有效載重大,操縱簡便,可減輕駕駛員懸停和著艦時的工作負擔。懸停時可不受風向的干擾。複合材料槳葉裝有電熱除冰系統。
KA-28的動力為兩台TV3-117VK發動機。發動機並排安裝在機艙上方、旋翼之前,裝有自動同步系統、電熱除冰裝置。採用標準的主減速器剎車裝置,帶有滑油冷卻風扇發動機整流罩可向下翻轉,當做維護平台。燃油箱設在座艙地板下面和機身中央兩側,可在機艙內裝輔助油箱。右側發動機艙整流罩後方安排了輔助動力裝置。當發動機在地面工作時,輔助動力裝置可驅動液壓和電氣系統,無需地面動力裝置幫助。
KA-28帶空調的駕駛艙中有3名空勤人員,包括駕駛員、戰術協調員和反潛系統操縱員,均有可調座椅。兩側各有一個可投拋滑動艙門,門上有瞭望窗。駕駛艙風擋設有電熱除冰裝置。駕駛艙直通後部機艙,機艙內有大型電子設備機櫃,設有加熱通風設備。機艙內可載作戰設備、貨物。機身採用傳統的半硬殼式結構,廣泛採用了鈦合金主部件。尾錐為複合材料結構。機身兩側帶有充氣浮筒,緊急情況下,可在水上著陸。為適應在海上使用,機身材料採用抗腐蝕金屬。機上裝有有充氣氣囊,可確保KA-28在海上迫降漂浮。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尾梁支撐張臂式結構尾翼,裝有固定傾角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兩個端板式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整個尾翼為鋁合金構架,以複合材料為蒙皮。KA-28的飛行性能使其能在較小的艦艇上使用,四點式起落架確保了起降的安全。起落架不可收放,裝有油氣減震器。前起落架可自由轉向,後起落架支柱裝在樞軸上,可使主機輪向前轉動,減少對機頭下方雷達信號的干擾。因此該機能在5級海況以下較為複雜的氣象下反潛作業可在。對比海軍053H2/053H3飛彈護衛艦所裝備的法制AS.365MF黑豹或國產Z-9C型輕艦載艦載直升機,重型的KA-28的先進性與可靠性是勿容質疑的,它設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反潛探測設備,在機頭下方裝備小型對海搜尋雷達,除了能探測海面目標外,還可探測到處於通氣管狀態下的潛艇。機體下方設有專用的軍械艙,設有VGS-3型主動低頻吊放式聲納,在機身後部還準備有磁探測儀。
在反潛武器方面,KA-28反潛直升機能攜帶2枚APR3E型406mm空投反潛魚雷,它是APR2E其改進型號,該魚雷是俄羅斯專門用於對付美國高速攻擊核潛艇的主戰裝備。據說當時在引進KA-28直升機時,就是充分考慮到有這個魚雷配套。其動力仍然為火箭發動機燃氣推動渦輪,速度可達120KM/H,其作戰深度在500米以上。採用主動/被聲自導,使用被動方式(其制導頭的搜尋邏輯設計非常精巧)進行搜尋,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則轉入主動工作方式加以鎖定直至摧毀。除此之外,KA-28也能攜帶深水炸彈
在執行反潛任務時,通常是先由由母艦上的聲納發現可疑目標後通過出動雙機編隊,趕赴可疑目標海域利用吊放式聲納或磁探測儀進行精確搜尋,鎖定目標後使用空投反潛魚雷與深水炸彈進行攻擊。由於該機任務巡航時間高達4.5小時且有45分鐘余油,因此在高水下威脅海域可先升空進行反潛巡邏,利用磁探測儀進行粗略反潛搜尋。同時開通數據鏈以隨時教收母艦的目標指示信息,一但發現可疑目標,再使用吊放式聲納對進行精確定位與攻擊。
另外,KA-28也可以利用機頭下方裝備小型對海搜尋雷達執行對還搜尋任務,並將所獲取通的信息過數據鏈傳給母艦上Mineral雷達系統中的2個ME3信息交換裝置。或直接向反艦飛彈提供目標指示,以幫助其完成超視距攻擊。
KA-28基本技術數據
旋翼直徑15.90米
機長 11.30米(不包括旋翼) 12.25米(旋翼摺疊)
機高 5.40米(至槳轂頂部)
正常起飛重量 11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2600千克(外部載荷)
最大有效載荷 4000千克(內部) 5000千克(外部)
最大平飛速度 27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30~240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12.5米/秒(海平面)
反潛作戰半徑200千米(對500米深度、巡航速度75千米/小時的潛艇)
航程 1200千米(最大燃油)
實用升限 6000米(正常起飛重量)
懸停高度 3500米(無地效)
續航時間 4.5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