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婦艷(陳叔寶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婦:大婦中婦小婦。詳解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 清調曲二(下)【相逢行】古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婦艷
  • 創作年代:南朝陳
  • 作者:陳叔寶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其十一,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其一

大婦避秋風,中婦夜床空。
小婦初兩髻,含嬌新臉紅。
得意非霰日,可憐那可同(1)?

其二

大婦西北樓,中婦南陌頭。
小婦初妝點,回眉對月鉤。
可憐還自覺,人看反更羞(2)。

其三

大婦主縑機,中婦裁春衣。
小婦新妝冶,拂匣動琴徽。
長夜理清曲,餘嬌且未歸(3)。

其四

大婦妒蛾眉,中婦逐春時。
小婦最年少,相望卷羅帷。
羅帷夜寒卷,相望人來遲(4)。

其五

大婦上高樓,中婦盪蓮舟。
小婦獨無事,撥帳掩嬌羞。
丈夫應自解,更深難道留(5)。

其六

大婦初調箏,中婦斂歌聲。
小婦春妝罷,弄月當宵楹。
季子時將意,相看不用爭(6)。

其七

大婦愛恆偏,中婦意長堅。
小婦獨嬌笑,新來華燭前。
新來誠可惑,為許得新憐(7)。

其八

大婦酌金杯,中婦照妝檯。
小婦偏妖冶,下砌折新梅。
眾中何假問,人今最後來(8)。

其九

大婦怨空閨,中婦夜偷啼。
小婦獨含笑,正柱作烏棲。
河低帳未掩,夜夜畫眉齊(9)。

其十

大婦正當壚,中婦裁羅襦。
小婦獨無事,淇上待吳姝。
鳥歸花復落,欲去卻踟躕(10)。

其十一

大婦年十五,中婦當春戶。
小婦正橫陳,含嬌情未吐。
所愁曉漏促,不恨燈銷炷(11)。

注釋

(1)避秋風:躲避秋風。夜床空:夜間的床空著。兩髻:雙髻。應是新婚髮型。新臉:新人的臉。霰日:流霰的日子。啼哭之日。流霰,飛降雪粒。常形容流淚。那可同:那可是也相同。
(2)陌頭:路上;路旁。街市上。妝點:梳妝點綴。梳妝打扮。回眉:調轉眉毛。猶回頭。月鉤:舊曆月頭或月尾時的蛾眉月。其狀似鉤,故稱。自覺:自我感覺。反更羞:反而更加羞澀。
(3)主:主事。主控。主要從事。有說‘弄’。縑jiān機:雙絲細絹的織機。春衣:春季穿的衣服。新妝:新婚的化妝。女子新扮飾好的容色。女子新穎別致的打扮修飾。冶:妖冶。拂匣:撣拂琴匣。琴徽:指琴弦音位的標誌。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圓星點,用貝殼、磁或金屬鑲制而成。琴上系弦之繩。清曲:清商曲。樂府歌曲名。聲調比較清越,故名。餘嬌:多餘的嬌媚。且未歸:尚且沒有歸位。
(4)蛾眉:蠶蛾觸鬚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借指女子容貌的美麗。逐春時:追逐春天的時節。驅逐春天的時節。羅帷:絲製帷幔。夜寒:夜裡的寒氣。人來遲:心上人姍姍來遲。
(5)盪:搖盪,盪漿。蓮舟:採蓮的船。裝飾蓮花彩繪的船。撥帳:撥弄帷帳。嬌羞:嬌媚含羞。自解:自己了解。更深:夜深。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難道留:難說留下。
(6)調箏:彈箏。斂:收斂。停止。春妝:春日的妝飾。多用於女子。春日打扮。弄月:賞月。當:當中,居中。宵楹:夜晚的門楹。季子:齡最小的一個兒子,少子。將意:表達心意。
(7)愛恆偏:愛戀總是偏向。愛戀總是偏頗。意長堅:情意長久堅定。華燭:華美的燭火。結婚所用的畫有彩飾的蠟燭。借指婚禮。誠可惑:誠然可以迷惑。為許:為此。為何。許,這樣。新憐:新的憐愛。
(8)酌:斟酒。金杯:泛指精美的杯子。照:照鏡。妝檯:梳妝檯。偏:偏偏。單單。獨。妖冶:佚盪貌。艷而不正。下砌:下台階。砌,台階。門限。門檻。新梅:新開的梅花。眾中:眾人之中。假問:借問。假意詢問。人今:人家今天。
(9)空閨:空的閨房。偷啼:偷偷哭啼。正柱:調正琴柱。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借指琴聲。烏棲:烏棲曲,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調名。河低:河漢低。曙河低。銀河低。星空明亮也。曙河,拂曉的銀河。畫眉:以黛描飾眉毛。《漢書·張敞傳》:“ 敞 無威儀……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後以“畫眉”喻夫妻感情融洽。
(10)當壚:對著酒壚;在酒壚前。指煮酒;飲酒。指賣酒。壚,放酒罈的土墩。羅襦rú:綢制短衣。羅,質地稀疏的絲織品。襦,短衣,短襖。淇,淇水。淇溪。在河南省北部。古為黃河支流,南流至今汲縣東北淇門鎮南入河。《詩經·氓》,送子涉淇,至於頓丘。《詩經·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後遂以“桑中”、“上宮”、“淇上”指男女歡會之所。吳姝:吳地的美女。卻:卻。又。踟躕:猶豫。徘徊不前貌;緩行貌。《詩·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11)當春戶:正當春戶。春天的門戶。開懷春之門戶也。橫陳:橫臥,橫躺。語本戰國楚宋玉《諷賦》:“內怵惕兮徂玉牀,橫自陳兮君之旁。”曉漏:拂曉時銅壺滴漏之聲。促:催促。倉促。銷炷zhù:銷溶了燈芯。炷,燈心。鳳口香銷炷。炷,一炷香。

作者簡介

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被立為皇太子。優厚的宮廷生活,培養了陳叔寶深厚的文學才能。當時的很多知名文士如陸瑜、岑之敬、江總、姚察等人,皆入東宮僚屬,後主待之深厚,常進行文學交流。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陳宣帝陳頊病卒,始興王陳叔陵企圖刺殺陳叔寶,事敗,伏誅。皇太子陳叔寶即皇帝位,成為南陳,也是南朝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南下,廣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並都城建康,陳滅亡。陳叔寶被隋軍擄至長安,自此結束了他短暫的帝王生活。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後主及從屬官僚併入隋朝以後,隋文帝在長安修治宅邸,禮遇甚厚。入隋以後,陳叔寶也是經常沉湎酒色,醉生夢死。仁壽四年(604)十一月壬子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