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團甜瓜

一〇三團甜瓜

一〇三團甜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家渠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哈密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五家渠市一〇三團所在地區特產。該地是新疆乃至全中國最大的哈密瓜生產基地,是中國唯一的哈密瓜標準示範區,產品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批准為綠色食品,2011年批准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並被譽為“中國哈密瓜之鄉”的美稱,甜瓜色澤鮮艷、肉質脆甜、風味濃郁、可口甘爽,糖度可達16度以上,品質及商品性在中國獨一無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〇三團甜瓜
  • 主要產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〇三團
  • 品質特點:色澤鮮艷、肉質脆甜、可口甘爽
  • 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3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
產地環境,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品質特點,生產情況,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〇三團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五家渠市,位於天山山脈博格達峰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東南、南依次以八一東乾排洪溝、八一水庫浸沒線、八一分支外排溝接南大渠、老龍河、猛進水庫東壩保護帶、猛進水庫浸沒線、場界溝為界,與米泉市接壤;南端突出部分東以場界溝、南以和平渠東一支渠、西以和平渠為界,與烏魯木齊市為鄰;西南、西、北依次以烏五公路路南、師直引水渠頭屯河、二屯枯溝、鄧家大溝、望桿子至北沙窩到白家海子南端、沿青草嶺至黃家梁到老龍河的昌吉與米東區的界點為界,與昌吉市相連。南北長75千米,東西寬29千米,面積711平方千米。地理坐標處於北緯43°59′25″~44°39′00″,東經87°17′42″~87°43′15″之間。較好的水源條件為甜瓜(哈密瓜)的種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圖2 郎平在一〇三團甜瓜種植基地參觀學習圖2 郎平在一〇三團甜瓜種植基地參觀學習

氣候條件

一〇三團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7℃,最高氣溫40℃~42℃,最低氣溫-38℃~-40℃;1月平均氣溫-17.5℃,7月平均氣溫24.6℃。無霜期158天,日照為2800~3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90毫米。年平均降雪初始日為10月22日,年平均降雪終止日為4月14日。年均積雪深度為17.5厘米,最大29厘米,最小9厘米。穩定積雪103天,最多138天,最少30天。年蒸發為2000毫米左右,冬半年蒸發為220毫米,冬季蒸發為30毫米,夏季蒸發為1050毫米。總的來看,這裡溫差大,日照強,是生長的優良環境。

品質特點

一〇三團甜瓜(哈密瓜)產品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批准
圖3 一〇三團優質商品甜瓜圖3 一〇三團優質商品甜瓜
綠色食品,甜瓜色澤鮮艷、肉質脆甜、風味濃郁、可口甘爽,糖度可達16度以上,品質及商品性在中國獨一無二。一〇三團的甜瓜贏得榮譽無數,聲名遠播四海。諸多中央領導、國外來賓、著名作家科學家歌唱家、影視體育明星……都曾品嘗過一〇三團的甜瓜,並交口稱讚,亞運會奧運會上,一〇三團的甜瓜也是必備佳品。同時,一〇三團的甜瓜又是一種非常平民化、大眾化的果品,以其價廉物美、老少鹹宜、雅俗共賞、四季皆宜的特點而進入尋常百姓家。
1995年,一〇三團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綠色食品開發中心分別確定為哈密瓜標準化示範基地和哈密瓜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999年,該團被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正式批准命名為“中國甜瓜之鄉”。

生產情況

農六師五家渠市一〇三團是新疆乃至中國最大的哈密瓜生產基地,是中國唯一的哈密瓜標準示範區,並被譽為“中國哈密瓜之鄉”的美稱。一〇三團是一支與農六師有著直接歷史淵源的英雄部隊。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發蔡家湖始,第一代軍墾前輩就在戈壁荒原上開始了種植西、甜瓜的歷史。得天獨厚的氣候、水土條件,加上軍墾人的智慧和汗水,使得這裡出產的哈密瓜色澤金黃、網紋細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成為新疆哈密瓜中的上品。經過幾代軍墾人數十年的辛勤努力,一〇三團引進改良和自主繁育了幾十個西甜瓜品種:“老鐵皮”、“炮彈”、“紅心脆”、“黑眉毛”、“黃金龍”、“網紋香”、“芙蓉”、“含笑”……其中以“金皇后”最為有名。
圖4 農六師一○三團職工在採收甜瓜圖4 農六師一○三團職工在採收甜瓜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〇三團的甜瓜就已告別了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而形成了完全商品化的、產供銷一條龍的市場經濟模式,並且產品已經出口到朝鮮、日本、美國等國家。相對成熟完善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豐厚可觀的利潤,使甜瓜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成為一〇三團的經濟支柱。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一〇三團甜瓜最輝煌的巔峰期。甜瓜年均種植2萬畝以上,最多時達到2.5萬畝,年均生產商品瓜4萬噸以上,最高時達5萬噸,產銷量均占到了全疆的四成。產品銷往全中國三十多個省市及港、澳、台地區,並出口日本、東南亞甚至歐美一些國家。一〇三團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大的哈密瓜生產基地、真正的哈密瓜王國。
21世紀初,一〇三團在認真分析市場的基礎上,合理控制甜瓜種植面積,積極發展精、少、特、優等優質甜瓜品種;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重樹品牌信譽,重建職工信心;大打“無公害”、“綠色食品”這兩張王牌,全面推行使用有機肥,嚴格執行新標準,切實按照標準化生產模式和技術規程進行生產,促使甜瓜品質再上新台階;積極引進甜瓜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甜瓜冷藏、儲運業務;加大宣傳力度,把以“金皇后”系列產品為代表的一〇三團優質甜瓜品牌和產品打向全國和世界去;將甜瓜與旅遊等產業結合起來,相互聯動,全方位推進;大力實施品牌保護戰略,全面保護“中國甜瓜之鄉”一〇三團的品牌和“金皇后”商標。2010年年,該團和泰國福泰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拿到生產無公害甜瓜5000餘畝的訂單,開創了該團甜瓜種植史上訂單種植的先例,而藉助這份訂單,該團的優質甜瓜又將重返東南亞市場。

產品特點

(1)外在感官特徵:果實卵圓或圓形,果面黃色覆有綠色條帶,網紋密布全瓜,果肉橘紅色,肉厚3cm,肉質鬆脆多汁,近皮部稍硬,皮硬有韌性,口感好,耐運抗病。 (2)內在品質指標:該區甜瓜採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糖度測定甜瓜中心糖度達15%-17%。

產地環境

(1)土壤地貌情況:地貌屬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下部,部分為湖湘沉積平原;北部、東北部已深入風積沙丘地區。地形大部平坦,海拔410-452米,坡降1‰-1.25 ‰,全境由西南向西北傾斜,呈南窄北寬向北延伸的長扇形,該區土壤大體可以分為灰棕荒漠土、殘存沼澤草甸土、草甸土、鹽土四大類,土壤質地屬重壤和輕粘為主,沙性土次之,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適宜農作物生長。 (2)水文情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一0三團境內水資源有頭屯河水系、烏魯木齊河、三屯河三大水系匯集猛進水庫,境內有沙山子水庫,地下水埋藏較深,水位一般在300-350米左右。各種水工程設施基本配套,主要輸水渠道防滲化程度達到95%左右。土壤凍層厚度40-50厘米,解凍時間3月22日。(3)氣候情況:該區屬溫帶半荒漠氣候。大氣乾旱,雨量稀少,無霜期較短,溫差大,春秋季短而升溫降溫快。日照充足,生長期熱量資源豐富,冬季有穩定積雪,是最適宜甜瓜生長的氣候條件。全年日照時數2704-3202.7小時,≥10℃年積溫3508.6℃,無霜期157-21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26.1mm,蒸發量1929.4-2782.9mm,平均相對濕度59%,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
103團位於天山北麓,在烏魯木齊市山前凹陷帶北緣和準葛爾盆地中央台地之間,是第四世紀沉積物構造,屬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下部,部分為沉積平原,北部已深入風積沙丘地區。甜瓜產地屬中溫帶荒漠氣候,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大氣乾旱,雨水少,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生長期間熱量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甜瓜。
圖5 一〇三團立架式甜瓜圖5 一〇三團立架式甜瓜

歷史淵源

1957年建場初期開始種植甜瓜,當時種植甜瓜1.07公頃,占全兵團食用瓜種植面積6.67公頃的16%,經過50多年的發展,甜瓜種植面積已達3333.33公頃,年產甜瓜11萬噸。由於103團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其豐富的光照資源和乾旱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生產出的甜瓜色澤金黃、網紋細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多汁爽口,成為新疆甜瓜中的精品。1995年一○三團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哈密瓜標準化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並獲得綠色食品甜瓜證書;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批准為“中國甜瓜之鄉”。註冊的“金皇后”牌商標已通過國家商標認證,同時還榮獲中國市場放心消費產品。多年來,該團依靠獨特的自然和科技領先等優勢,全力發展甜瓜產業,使生產出的產品暢銷國內各大城市。
新疆是我國主要的甜瓜產區,栽培甜瓜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亞甜瓜發源地之一,也是我國厚皮甜瓜主產區,種植面積、資源、品種均居全國之首。新疆南疆栽培甜瓜的歷史以和田最早,據史料記載,公元三世紀西晉葛洪撰寫“抱撲子”記有“至崑崙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間瓜,但為光明洞徹而堅,須以玉井水洗之,便軟而可食。”其所述玉瓜即為甜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發掘的晉暮中(公元3-4世紀),出土有半個乾縮的甜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兩塊甜瓜皮。這表明吐魯番地區栽培甜瓜至少也有一千五、六百年的歷史。北疆烏魯木齊及瑪納斯河流域一帶,甜瓜栽培歷史較上述地區為晚。從史料看,及至公元12-13世紀,元朝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才記述有“至回紇昌八刺…甘瓜如枕許,其香蓋中國之未有也”。 昌八刺即今昌吉,甘瓜即新疆甜瓜,只有新疆甜瓜才能大如枕。人們把新疆甜瓜稱之為“哈密瓜”,則始於清代。據史實《回疆志》中記載,康熙年間,哈密王投誠滿清後,把盛產於鄯善的甜瓜作為貢品,進貢給滿清皇帝,視為珍品,稱之謂“哈密瓜”。 新疆的自然條件,對甜瓜的生產十分有利,因此,甜瓜是新疆各族民眾非常喜歡吃的大眾化果品。新中國成立前和50年代初期,各地甜瓜生產多為農家自種自食,部分就近集市或城鎮銷售,種植面積比較有限。50年代後期各地興建的國營農場、園藝場及生產兵團墾區團場都把種植甜瓜作為多種經營的主要項目,甜瓜生產從農戶個體種植轉到集體生產經營。60年代,隨著蘭新鐵路的通車,自治區外貿及供銷部門開始組織外運及出口甜瓜,從而大大促進了鐵路沿線的國營園藝場和兵團團場的甜瓜生產。70-8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食用甜瓜的需求量增加,甜瓜種植面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北疆鐵路沿線的兵團農六師成為新疆乃至全國最大的甜瓜生產和出口基地。 農六師一0三團地處天山北麓中段、準葛爾盆地南緣,向北緊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屬溫帶半荒漠氣候。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五十一團進入蔡家湖鎮,團部設在此地。1957年開始種植甜瓜,當時種植甜瓜1.07公頃,占全兵團食用瓜種植面積6.67公頃的16%,主栽品種主要有黃旦子、梨瓜等薄皮甜瓜。1962年從南疆引進老鐵皮、大麻皮等厚皮甜瓜品種,種植面積112.3公頃。20世紀80年代初,一0三團培育出“八一香”、“網紋香”“102-2”等優良品種後,替代了原有的鄉土品種,種植面積也迅速發展到351.6公頃。九十年代後由常規系統選育的品種過渡到雜交品種,引進了新密雜6號、新密雜7號、新密雜13號、新密1號等優良甜瓜品種,目前已發展面積1333公頃,年產甜瓜3萬噸左右。 由於該區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其豐富的光照資源和乾旱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生產出的甜瓜色澤金黃、網紋細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多汁爽口,成為新疆甜瓜中的精品。1996年原中科院院長周光召視察品嘗了一○三團的甜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一0三團甜瓜銷售總產量一度占新疆外銷總量的1/3,是北疆最大的甜瓜生產基地。在全國和新疆、兵團的評比會、賽瓜會獲得多項獎勵。1995年一○三團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哈密瓜標準化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並獲得綠色食品甜瓜證書;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批准為“中國甜瓜之鄉”。註冊的“金皇后”牌商標已通過國家商標認證,同時還榮獲中國市場放心消費產品。多年來,該團依靠獨特的自然和科技領先等優勢,全力發展甜瓜產業,使生產出的產品暢銷國內各大城市,並出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103團甜瓜產區位於新疆省五家渠市蔡家湖區,地處天山東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向北緊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呈長扇形。地理坐標東經87°25′05 ″-87°36′05″北緯44°18′55″-44°40′00″。從南到北連成一片,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12-18公里。有五蔡公路貫通,交通方便距烏魯木齊80公里。103團甜瓜地域保護範圍為東起老龍河,南起猛進乾渠,西起鄧家大溝,北起沙漠邊緣。

質量技術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1)分級:分為一級、二級2個等級
(2)包裝:採用10kg紙箱包裝、12-14kg紙箱包裝及3kg手提禮品盒包裝。包裝材料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並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包裝材料堅固、清潔、乾燥、無任何昆蟲傳播、真菌污染及不良氣味。
(3)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03團甜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及“金皇后”牌商標等圖案的即時貼)。
(4)運輸:運輸工具清潔、乾燥、有防雨設施。無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