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母”防空飛彈

“雲母”防空飛彈

據稱,“雲母”飛彈原是法國馬特拉公司專為空軍的“幻影”2000戰鬥機而研製的中近程空對空飛彈,但後因訂貨不足,馬特拉公司遂希望這種飛彈能成為法國陸海空三軍都能採用的通用飛彈。於是,從1998年2月起,就開始試驗面對空型飛彈。1999年5月20日,法國在停泊在南部地中海的科西嘉島附近的軍艦上,成功地試射了一枚“雲母”防空飛彈,其截擊目標的能力達到預定要求。法國陸軍採購的“雲母”車載型飛彈,從2000年起與美制“霍克”飛彈(法軍現有“霍克”防空飛彈中隊16個,裝備48部發射架和196枚飛彈)就混合部署在法意邊境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母”防空飛彈
  • 研發公司:法國馬特拉公司
  • 國家:法國
  • 造型:梭鏢
簡介,研發歷史,結構性能,改進,

簡介

在2003巴黎航展上,法國馬特拉公司展出的一種以空對空飛彈為基礎研製而成的“雲母”防空飛彈讓人耳目一新。這種飛彈儘管沒有“愛國者”飛彈那般風光,但就其實際戰術性能而言。
據說並不亞於前者,而且,其價格上卻享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研發歷史

“雲母”飛彈原先是作為護衛艦級別以下的輕型戰艦的點狀防空武器來使用的,因此,其尺寸上的要求很嚴。該飛彈起先採用的是六聯裝菱形發射箱,其目標搜尋跟蹤制導雷達合而為一,具有很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在3000噸以下艦艇上可以按模組化布置,既能與艦艇指揮中樞相連,又可在艦艇指揮中心失靈時各自為戰。在本屆巴黎航展上,“雲母”防空飛彈系統是以六聯裝飛彈發射車、搜尋跟蹤雷達車和車載控制中心這樣完整的作戰單位方式對外展出的。這些車輛均採用法國薩吉姆公司生產的8×8越野卡車底盤。“雲母”飛彈發射車重約26噸,配備有3~4名乘員(包括車長和2~3名操作人員),乘員均坐在車輛前部的作戰艙內,艙內裝有指揮通信系統。該車底盤中央裝有一個重約5.5噸的電動炮塔,炮塔上裝有相關的光學/紅外跟蹤裝置、敵我識別系統和兩組三聯裝飛彈發射箱。

結構性能

“雲母”飛彈彈體為銳利的梭鏢造型,4片摺疊尾翼呈十字形布置用於穩定飛行,4片小前翼起到測速作用,彈頭採用無線電指揮控制系統,配備高爆破片彈頭和近炸引信,可射出高密度合金破片,有效射程0.5~50千米,有效射高50~16 000米,可攔截速度為700米/秒、俯衝角為0~90度、雷達反射面積為0.01平方米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包括空地飛彈、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和制導炸彈等,整個反應時間在15秒以內。其搜尋跟蹤雷達每天連續轉動18小時以上,轉速60次/分,可同時發現48個目標,跟蹤50個目標,制導方式採用主動連續波制導方式,制導雷達採用J波段單脈衝式,具備移動目標顯示(MTI),頻率捷變(FW)等抗干擾技術,系統的最大特點是處理器採用智慧型模組化技術,使全系統變成有人工干預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統,使其抗干擾能力、目標識別能力、反應能力大幅度提高,從而,該系統具有更大的改進潛力。

改進

針對海灣戰爭後對巡航飛彈產生的恐懼心理,馬特拉公司特意提升了“雲母”飛彈的反巡航飛彈能力,這主要是改進該飛彈採用的雷達系統,採用脈衝壓縮技術,將長而低功率的脈衝壓縮成極短的強脈衝,使雷達的距離探測精度提高10倍,雷達可將巡航飛彈反射的回波按照距離軸分成更多更細的小範圍,運用高速計算機進行數位化都卜勒處理,它不會因一個地方的雜波而讓整個靈敏度降低。經過上述處理後,可精確分離出每一個地形雜波,使其具有接近火控所需的精確度,指引飛彈攻擊來襲的巡航飛彈。據稱,艦載型“雲母”防空飛彈曾在過去的多次試驗中,成功地攔截了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