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判案電視劇里
最經典的場景
莫過於擊鼓鳴冤了
某個百姓哭哭啼啼站在衙門前
拿著鼓槌對鼓一頓猛敲
衙門內的縣令一聽
壞了
來活了
衙門敲鼓老不停
這必定是有冤要訴的症狀
如果穿越到古代
想復刻這一場景
跑到衙門去擊鼓
結果可能是
是的,沒錯
衙門那個叫堂鼓
最早是衙門內工作人員辦公專用鼓
一般用來通知同僚上下班
偶爾有案件被審時
堂鼓還承擔通知原告、被告、證人
喊百姓過來圍觀的功能
開審了
敲升堂鼓
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審完了,下班了
就打退堂鼓
讓吃瓜民眾都散了
真正能鳴冤的鼓叫
登聞鼓
跟衙門的堂鼓不一樣
一般是設在皇宮外面
很顯然
登聞鼓的歷史
也算是久到包漿了
從堯舜禹時期
就已經有了雛形
上古時期
為了讓部落發展更有章法
許多政令開始萌芽
一開始制定沒什麼經驗
落實下去又怕哪裡不到位
該怎么及時得到反饋不斷完善呢?
堯就想了個法子
立下一個鼓
想提建議的人無論身份地位
都可以擊鼓諫言
於是
敢諫之鼓出現了
堯置敢諫之鼓。——《淮南子》
到了大禹時期
為了更進一步完善堯的親民理念
敢諫之鼓2.0——路鼓
上線了
《容成氏》竹簡是這么記載的:
禹乃建鼓於廷,以為民之有訟告者鼓焉。
鼓,禹必速出,
冬不敢以蒼辭,夏不敢以暑辭。
翻譯過來就是
無論百姓是諫言還是爭訟
只要敲鼓
不管酷暑寒冬
大禹都會出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主打的就是一個
無差別關懷
不得不說
大禹這人是真能處啊
到了周朝
跟路鼓配套的新產品——
肺石出現了
是一種形狀像肺的赤紅色石頭
如果有事想抗訴皇帝
可孩子太小,老人太老
敲不動鼓怎么辦?
無所謂
肺石會幫你忙
這款產品的設計初衷
是給老弱無依的人用的
就是古代常說的
鰥(ɡuān)寡孤獨四類人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
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
——《禮記》
有事要訴
可以直接站到肺石上
等待相關人員過來詢問
了解情況
以肺石達窮民……而其長弗達者,
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
以告於上,而罪其長。
——《秋官司寇》
不過
真正讓鼓向鳴冤方向進化的
還得是究極產品
登聞鼓
從西晉開始
就有關於登聞鼓的記載
隋朝的刑法
還詳細附上了
登聞鼓的使用說明
有枉屈縣不理者,令以次經郡及州,
至省仍不理,乃詣闕申訴。
有所未愜,聽撾登聞鼓,有司錄狀奏之。
——《隋書》
登聞鼓
就像是一記大殺招
要不就不喊冤
要喊
就直接喊到皇帝耳朵邊
那么問題來了
▼
1.登聞鼓可以瞎敲嗎?
西晉時期
有一個叫麴(qū)路的人去敲登聞鼓
但是講的話查下來
沒幾句是真的
有關部門一尋思
這不是瞎搞造謠浪費大家時間嗎?
於是
建議直接死刑
殺雞儆猴
當時的皇帝司馬炎
並沒有聽有關部門的提議
反而把鍋一攬
說是自己沒治理好天下
不然怎么會有謠言呢
最後放擊鼓的人回去了
麴路伐登聞鼓,言多妖謗,有司奏棄市。
帝曰:“朕之過也。”舍而不問。
——《晉書》
其實
西晉屬於是產品剛上線測試不久的時期
得給用戶一點耐心
再往後
每個朝代對登聞鼓都有詳細規定
而且會配備守衛
也沒人敢去瞎敲了
2.擊鼓鳴冤有啥限制嗎?
登聞鼓這產品好是好
但最大的限制就是
設在皇宮外面
這就默認了
就算有天大的冤屈
也得先來到皇城
才有得敲
就算是
唐高宗李治時期
一把子超級加倍
在東都洛陽,西都長安
各設了一面登聞鼓
上令東都置登聞鼓,西京亦然
——《唐會要》
3.擊登聞鼓的一般都申什麼冤?
從上面登聞鼓的歷史我們知道
這玩意最開始是給平民準備的
但明清以後
登聞鼓這種鳴冤的制度就慢慢更加嚴格了
明朝規定
必須是大冤案或者機密重情才能擊鼓
清朝規定
“必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否則不得擊鼓,違者重罪。”
不搞得獵奇一點
都不敢說有冤在身
當然
在登聞鼓發展的過程中
也曾經出現一些特別狗血的申冤事件
宋太宗趙光義時期
就有一個京城的百姓去敲登聞鼓
一番詢問下
才道出他的冤屈:
自家的公豬丟了
豬
丟
了
……
明明信心滿滿
都已經做好了查明千古奇冤的準備
結果……
就這?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趙光義還真給他主持正道了
賜給百姓一千錢
打發他走了
京畿民有擊登聞鼓訴失豭豚者,
詔令賜千錢償其直。
——《續資治通鑑》
最後總結一下
擊鼓鳴冤是有的
只是那個鼓叫登聞鼓
不在衙門
而是在皇宮外
敲起來也不容易
還是有可能的
畢竟野路子那么多
連路上攔停轎子喊冤的都有
只要能引起注意
別說衙門擊堂鼓鳴冤了
你就是擱縣令家門口b—box喊冤都行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
……
得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