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一座“大螺旋”

和它背後的色彩故事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上海一座奇特的“螺旋形”建築。

十幾層樓高的坡道,通體深棕色,在旁邊大樓的包圍之中迴旋上升。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魔都驚現巨型旋風土豆!”

大家腦洞大開,紛紛開始了類比:大盤蚊香、扭扭薯條……吃的、用的,一應俱全。

而無論是形狀還是顏色,再搭配上背景里密不透風的上海摩天大樓群,乍一看,倒真有一些赫斯維克紐約“大松果”的韻味。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個造型奇特的“大螺旋”,在這個五一火熱出圈。

但這座建築,卻遠遠不只是“看上去吸睛”而已:清水砼筒體、弧形頂棚,兼顧著設計感和實用性。

它的背後,還藏著一位“色彩大師”:喬瓦尼·普拉澤。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位出身於佛羅倫斯的建築師,風格奔放而不拘一格。過往的作品裡,處處流露著色彩搭配與理性主義的完美結合。

最近大樓開幕,喬瓦尼本人也現身上海,給這座耗資10多億的建築揭開面紗。

01

城市裡的“變壓器”

內環旁的新地標

這座螺旋大樓,位於熱鬧的武寧地區。

它的一旁,是中山北路,還有車水馬龍的內環高架。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上海從來不缺稀奇古怪的設計,但哪怕如此,新生的“大螺旋”依舊透著獨特的氣息。

還有些距離之時,就能看到它的上面星星點點站著不同的人。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座別致的建築,和包裹著它的灰白色樓宇一起,組成了華東電力設計院的新辦公大樓。

“螺旋”的設計,就像是致敬了特斯拉線圈——一種經典的變壓器樣式。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個幾十米高、15層樓的螺旋坡道,不只是一個噱頭般的藝術裝置,而是切切實實的與大樓本身共生的一部分。

它的每一層,都有門廊與大樓連線。在裡面辦公的人們,工作累了,可以隨時出來歇一歇眼睛,或是活動一下身體。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在大螺旋之下,我們“抓到”了剛從樓里走出的王珂。

“我剛下班,”他笑著說,“我們才搬來一個月不到呢。”

王珂說自己就是從這上面一圈圈走下來的。樓里當然也有電梯,但是這個新建的坡道也蠻有意思,不少人都會在裡面上上下下,就當鍛鍊身體了。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的確,正值下午5點多,不少工作人員正從大門中走出。

但也有很多人,此時還徘徊在“大螺旋”之上:有的層層向下,走向食堂吃飯;有的昂首闊步,正忙著打電話;也有的手倚欄桿,遠望上海的風景。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樓上的人在看風景,而許多樓下的人,卻把他們當成了風景。

沿著大樓的外圍走過,隨處都能看到精心打扮的年輕人。他們拗著造型,和這座棕色的鋼鐵建築拍下合影。

這座“大螺旋”,把設計感與創造力,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日常之中。因此而走紅的它,絲毫不是意外而已。

02

頭頂流蘇,身穿“銹皮”

建築像植物一般長出

華東電力設計院的這座新辦公樓,由義大利設計師喬瓦尼·普拉澤(Giovanni Polazzi)和他的事務所ARCHEA設計。

設計方案2020年正式選定,就在五一假期之前,也才正式啟用。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十幾億的耗資,讓這裡可持續和環保的理念,與現代的設計氣息恰到好處地融合。

灰白色的主樓,不只是一個我們在所有地方都見過的“方盒子”而已。

它沒有像現在許多新建的建築一樣,使用大片的玻璃幕牆,而是用通體白色的清水混凝土作為主體,然後外表用琺瑯格柵覆蓋,營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厚重感。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頂部如流蘇般自然下垂的造型,使用了雙曲面的清水砼雲頂,更是此類建築中難得一見的高難度設計。

從武寧路上遠遠看去,它就好像“戴著一頂帽子“。

而被主樓環繞的“大螺旋”,整體的結構,幾乎都由耐候鋼構成。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是一類特殊的合金鋼,在室外環境下暴露一段時間以後,表面會自然形成一層緻密的銹層。這層“銹皮”,會反過來形成新的保護層,讓建築無需再用油漆來覆蓋。

日本兵庫縣的福良港海嘯防災避難所,還有墨爾本的澳洲當代藝術中心,都採用了這樣的思路。深棕色的外觀,就是它們的標誌性色彩。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這座內環高架旁的“大螺旋”,就這樣如植物一般從地面之上長出,然後沿著大樓的外牆一路上揚。

正如喬瓦尼的想法,一種“流動的空間感”,也和建築一起共生。

也難怪有人開車路過之時,看到大螺旋也會驚嘆:“它簡直就像一棵藤蔓在生長。”

03

“大螺旋”的背後

色彩大師喬瓦尼

這次來到上海,喬瓦尼說他一直想建造的,就是一座自然、綠色,而又現代的建築。

這位傳奇的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從本科到博士,都在佛羅倫斯大學學習建築。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喬瓦尼的博士論文討論了都靈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者、傳奇設計師法尼奧尼。

也正因此,他後來的設計也致敬了法尼奧尼的理念,把歐洲的理性主義和不同地方的色彩傳統結合。

1988年,他和兩位同學一起,在佛羅倫斯創辦了ARCHEA,這也是他傳奇設計之路的開始。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2010年的世博會,喬瓦尼在上海留下了經典的UBPA B3-2展館。

整棟建築無柱設計,外立面用了純白色的膜結構包裹,間隙中點綴著菱形的採光小窗,充滿了現代的氣息。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在南歐的阿爾巴尼亞,他建造了國家體育場。

這座鮮紅的建築,在首都地拉那一片白色的樓群中顯得尤為矚目。而中間紅黑相間的窗戶葉片,上面刻著不同形狀的曲線,美麗中帶著動感。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在湖南醴陵的世界陶瓷藝術城,他又用飽和度鮮明的鵝黃和雪白,搭配明暗交織的鏤空三角,構築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瓷瓶瓷碗。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喬瓦尼在佛羅倫斯長大,有著托斯卡納地區最典型的氣質——濃烈而鮮艷。

他從聖母百花教堂和喬托鐘樓中得到靈感,作品風格多彩,絢爛得如同拉斐爾和提香的大師筆觸。

4年修建,15層樓高的大螺旋驚艷亮相,上海又一座大師手筆地標!

可以說,這么多年來,對於色彩的追尋,已經成為他血液的一部分。

就這樣,他用灰白與深棕,在上海畫下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螺旋”。

或許正如他說的,這座大樓,就“仿佛一顆種子”,人們將在這裡完成和自然以及城市的美好互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