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敘利亞亂局)

說起中東,目前沒有比敘利亞更為混亂的地區。沙姆解放組織才推翻巴沙爾政權,各個外部勢力便趁亂進入這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土耳其紛紛入場,讓人目不暇接。自2011年以來,敘利亞便長期混亂不已。但實際上,敘利亞也曾有過正常穩定的政治秩序,阿拉伯復興黨統治長達40餘年。然而,隨著巴沙爾的下台,復興黨也許會從此成為歷史。本文主要探討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軌跡。

一、醞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敘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由法國委任統治。那段時間,正是阿拉伯民族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其中尤以敘利亞最為活躍。其具體表現為各政黨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法國委任統治時期)

1920年10月,敘利亞的各黨派聯合組建了“民族集團”。這個政治團體基本上由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構成。其政治主張較為溫和,希望通過與法國和談來獲得民族權利。

但是另有一批人強烈反對這個“民族集團”。就在同一年,反對派成立了阿拉伯獨立黨。1931年12月,獨立黨宣布《阿拉伯民族憲章》,反對各種殖民主義,主張所有阿拉伯國家統一起來。

1939年,法國自作主張,將土、敘邊境爭議地區劃給了土耳其,結果激起了敘利亞人極大的憤慨。1941年,伊拉克拉希德·阿里政府成立。拉希德政府雖然獨立,但與英國關係十分密切,英國甚至可以在伊拉克駐軍。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駐伊拉克英軍)

二戰爆發後,面對德軍咄咄逼人的攻勢,英國壓力倍增。為了保住勢力範圍,英國希望增加在伊駐軍,但是此項提議卻被拉希德政府一口回絕。於是,伊拉克與英國的關係驟然緊張起來。

隨著伊拉克愛國情緒的高漲,敘利亞的民族熱情也被點燃,很多敘利亞人前往伊拉克支持拉希德政府。

伊拉克的民族解放運動帶有明顯的泛阿拉伯主義色彩。雖然最終遭遇失敗,但在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裡,泛阿拉伯主義發展十分迅速,為後來敘利亞復興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二、成立與發展

要說復興黨的成立,就要提到三個人。

第一個是米歇爾·阿弗拉克,他出生於大馬士革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熱衷於阿拉伯民族主義,還曾為此被逮捕過。他的母親對政治也十分感興趣。成長於這樣的家庭,米歇爾受到的影響自然很大。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米歇爾·阿弗拉克)

18歲時,他前往法國留學。在這期間,他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1932年,米歇爾回國。他在工作的同時,開始傳播阿拉伯民族主義。不久,他又被共產主義吸引,曾在共產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他希望共產主義支持阿拉伯民族主義。

不過,後來米歇爾又放棄了共產主義,轉向阿拉伯主義、泛伊斯蘭主義等思想,並逐漸形成阿拉伯復興主義觀點。

第二個人是薩拉赫·丁·比塔爾,他也出生於大馬士革,但其實他是北非後裔,在法國留學期間與米歇爾相識。原本薩拉赫不太關心政治,還是米歇爾影響到他,使他由一名教師開始涉足政治領域。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泛阿拉伯主義先驅納賽爾)

第三個人是扎基·阿蘇茲,他屬於阿拉維派,出生於亞歷山大勒台區。扎基是一名高中教師,因為反對法國委任統治而被解僱。在這三人中,扎基是最早從事政治活動的,他通過建立討論小組宣傳自己的思想。

20世紀30年代,大馬士革的反法情緒是很高昂的。而在1936年,法國政府又拒絕批准敘利亞獨立憲法。由於當時的法國政府為進步的左翼政黨執政,所以阿拉伯民族主義對於法國的幻想徹底破滅。

1938年,為獲得土耳其的支持,法國單方面將亞歷山大勒台區劃歸土耳其。此舉更是激起敘利亞人的憤怒,扎基·阿蘇茲得知此訊息後極為不滿。隨後,他開始組織人們反對土耳其。

風起雲湧的局勢對敘利亞政黨力量的崛起十分有利。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法國委任統治敘利亞)

米歇爾、薩拉赫、扎基三人曾聚在一起試圖建立一個組織。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他們都同意阿拉伯是一個統一的民族,阿拉伯民族主義的使命就是統一整個阿拉伯地區。1940年,扎基在大馬士革發動“阿拉伯復興運動”,追隨者大多是阿拉維派信徒,哈菲茲·阿薩德就是其中之一。同一年,米歇爾和薩拉赫也在大馬士革領導阿拉伯復興運動。

1944年8月,米歇爾採用“阿拉伯復興黨”命名自己組建的政黨。扎基的追隨者大多也加入復興黨。

敘利亞獨立後,國內政局動盪不安,一年之內發生了三次政變,國家甚至有向軍事獨裁發展的跡象。那時米歇爾在政府中工作,擔任教育部長。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阿拉伯復興黨成員)

1953年,復興黨同阿拉伯社會黨合併,後改稱復興社會黨。50年代,復興黨的影響力迅速上升。短短數年,敘利亞復興黨已成為該國一支規模龐大的政治力量。復興黨的壯大不僅局限於一國之內,實際上復興黨一直想將黨組織和其思想擴散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經過不懈努力,復興黨在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等國紛紛建立起分支機構。

60年代,敘利亞復興黨繼續壯大,並且“軍中委員會”的新一代領導人逐漸崛起,最終取代老一代復興黨領導人成為實權派。

1970年11月13日,哈菲茲·阿薩德發動政變,清除反對派勢力。至此,復興黨成為敘利亞執政黨。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哈菲茲·阿薩德)

三、衰落

阿薩德時期是敘利亞在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時期。那時,敘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較快。然而,隨著2000年6月阿薩德離世,巴沙爾上台,國內政治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復興黨已執政30餘年,積累了大量的問題和矛盾。敘利亞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活力不足。更為要命的是,敘利亞國內腐敗嚴重。這直接導致復興黨的威望下降,甚至墮落為民眾的對立面。反對復興黨的呼聲此起彼伏。

面對國內要求變革的強烈呼聲,巴沙爾上台後立即開啟民主化改革進程。為營建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巴沙爾首先打擊貪腐,清除了不少元老派官員。例如,前情報頭目納加爾和前總理哈茂德的出局,都是這個原因。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巴沙爾)

巴沙爾政府對待反對派要寬容很多。他允許國內政治論壇大量出現,人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可以刊行大量報紙,批評官僚主義;巴沙爾政府對政治犯實施特赦;人民議會的地位和權力都得到加強。

巴沙爾統治初期,政治環境寬鬆,社會也較為開放。巴沙爾政府當然還是堅守底線的,改革只能在可控範圍內進行,因此復興黨的核心地位仍未撼動。

但是,巴沙爾的改革措施也觸碰了國內不少人的利益,而且改革的進程也明顯滯後,結果既傷害了復興黨支持者的感情,又未能得到民眾普遍的支持。

巴沙爾的改革中,受益最多的當屬阿拉維派。他們上台後控制國家財富,壟斷經濟。而占人口大多數的遜尼派的生活狀況卻未得到改善。

三位知識分子創立,擁抱泛阿拉伯主義,敘利亞復興黨的歷史演變

(巴沙爾與民眾)

因此,改革最終還是無法避免國內各種矛盾的總爆發。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在突尼西亞爆發,很快便蔓延至敘利亞。2011年1月,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遊行。巴沙爾政府一方面動用警察進行鎮壓,另一方面也答應民眾的改革要求。只是,這一切都太晚了,敘利亞局勢已不可避免地滑向戰亂。

文史君說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敘利亞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國內紛爭不斷。2014年,宗教極端勢力“伊斯蘭國”趁機向敘利亞滲透,導致生靈塗炭,最後引發國外勢力進行干預才將“伊斯蘭國”摧毀。不過,從這之後,巴沙爾政權搖搖欲墜,一蹶不振。今年的11月,反對派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便推翻了巴沙爾,迫使其逃往俄羅斯。無論世人如何看待巴沙爾,他和他的家族所屬於的復興黨對敘利亞的現代化進程還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是他們背靠的復興黨,將要何去何從呢?

參考文獻

王新剛:《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及其理論與實踐》,《西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王亮:《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理論與實踐中的民族主義因素探析》,西北師範大學,2007年。

呂高鎖:《敘利亞復興黨的產生與發展歷程研究》,西北大學,2018年。

趙娜、馬帥:《敘利亞復興黨的演變及其對敘利亞內戰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頭)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