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山烏龜是一種地域性很強的民間中藥,它的塊根具有很強的藥性,經過簡單的炮製工藝,將其洗淨、切片、曬乾就可入藥。山烏龜屬於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它們的塊根碩大,類球形或扁球形,或為不規則塊狀,直徑和大小也各不相同,一般為10-40厘米,但有時也可達50-70厘米。

其表面呈褐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規則的龜裂紋,且不均勻排布許多凸點,乍一看仿佛一隻匍匐於地面的烏龜,其山烏龜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正是因為其碩大的球形根部完全裸露在外部,只有少數的根須接觸土壤,令人看起來仿佛根部大部分不埋入土壤,因而在中國的很多地區也稱之為地不容。通常情況下,山烏龜會生長出藤蔓,且在陽光和控水適當的情況下,其爬藤生長迅速。

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當代的設計師們根據其獨有的外觀特性,將較小的山烏龜放入瓷盆擺放於屋內,偶有一兩片藤蔓從根部攀援而上,宛若一直開了花的龜殼,顯得古樸而可愛。山烏龜很好地與現代極簡主義和自然風的潮流相融合,被賦予了新的價值。

那么在中國古代,山烏龜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正如先前提到的那樣,山烏龜是一種地域性很強的中醫藥材,它在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其是華南和西南等地少數民族中被廣泛使用。說到山烏龜,其主要的功效是可以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因而可以看到在許多毒蟲蛇毒較多的地區,它被當地人用來治療瘡癤癰腫、解毒蟲咬傷。

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與此同時,它對於治療腸胃疾病,特別是胃潰瘍、十二指潰瘍以及慢性胃炎也有奇效。然而,山烏龜在各地的叫法都非常複雜,如在雲南地區多稱之為地烏龜、貴州地區稱之為吊金龜、在四川巴蜀等地則稱之為金線吊烏龜,更有根據分布地區不同和形態不同而命名的地不容,如廣西地不容、桂南地不容、大葉地不容、荷包地不容、馬山地不容等,它們嚴格意義上都可以被稱為山烏龜。

那么山烏龜究竟是什麼?它的命名以及原植物的考證在過去的幾百年見究竟遇到過怎樣的變化?民間中醫藥在其中有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對此進行簡單的梳理。

中醫古籍中的山烏龜

山烏龜這個名字在中國古代的醫書中並不多見,相比之下還是其另一個小名:“地不容”的出鏡率更加高一些。在明代雲南名士蘭茂原所著的《滇南本草》中就曾對地不容進行過詳細的記載。此書雖然區域性、地域性很強,但是它不僅僅是我國第一部地方本草專著,而且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足足140多年。

其中記錄了西南高原地區的珍貴民主藥物,許多《本草綱目》中未載的民族藥物都可以在這裡尋找到。其中提到:“地不容,味苦,性溫,有毒。治一切瘧疾。吐痰倒食,氣虛者禁忌。吐痰甚於常山,恐傷人命。常山吐痰,有轉達之能,地不容無轉達之能,故爾忌用。”[1]此處蘭茂將其與廣西盛產的另一種涌吐痰涎的藥物常山作對比,以此來強調使用禁忌。

此外書中還寫道:“(地不容)軟枝細藤,葉似小荷錢,根大而肥。味苦、辛,性溫,有小毒。主治瘧疾、吐痰倒食,氣血虛弱之人,忌用此藥,只可敷瘡,不可妄服。專治一切癰疽、疔毒、發背,無名腫毒不出頭者,用雞蛋清調搽,留頂,一夜即出頭。出頭後,切勿妄敷。熱毒只採葉貼患處即愈。若服即中其毒,慎之!”

由此可見起碼在這一時期,滇南地區對於地不容藥材的使用依然局限於外用,人們對於內服此藥尚且存在諸多忌憚。至於其治療胃部疾病的功效還留待於後世的挖掘。

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而在《本草綱目》中,非但沒有提及山烏龜這個專用名詞,對於地不容的論述也是在一味名為解毒子的藥材的釋義之下。李時珍認為,有關地不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唐本草》之中,在《圖經》中也稱其為苦藥子。

《本草綱目》中提到:“地不容生川西山谷,采無時,鄉人呼為解毒子也。”其中‘采無時’正印證了山烏龜的塊根四季皆可挖掘入藥的特性。在說到其功效和藥性時李時珍指出:“(地不容)解蠱毒,止煩熱,辟瘴癘,利喉閉及痰毒。治五臟邪氣,清肺壓熱。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2]

隨後他還附上了治療咽喉腫痛的方劑,雖並未提到它治療腸胃疾病的療效,但是此時已然指出其可以內服的特點。事實上,‘解毒子’的別名很能說明問題,這一時期的醫者普遍認為,它生長在川蜀地區,可以解一切毒,故此得名。

同名異物現象

事實上我們方才說山烏龜屬於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此言不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它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指代防己科千金藤屬中的某一種植物,而是一群有著相似塊根的植物[3]。山烏龜的涉獵範圍很廣,其同屬的植物多大50多種,而具專家的分類和鑑定,山烏龜原植物所涵蓋的千金藤屬植物共有17種。

這些植物具有一系列相關性的共同特徵,且是一個親緣關係密切的植物群,它們皆可被稱為山烏龜。在植物界同物異名的現象極為常見,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難免衍生出幾個或者幾十個別名。

植物世界中的同名同姓現象

然而山烏龜可以說是其另一面,同名異物的代表。關於其分類和命名的分化,直至今日依然非常混亂,但是可以羅列出的,是現已明確包含在山烏龜原植物分種下的植物17種植物名稱。

它們分別為:地不容、汝蘭、金線吊烏龜、白線薯、黃葉地不容、雲南地不容、桂南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馬山地不容、大葉地不容、小花地不容、血散薯、長柄地不容、小葉地不容、海南地不容、廣西地不容以及江南地不容[4]。

它們的生長環境、植物形態和化學物質含量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區別。然至於不同品種對於山烏龜藥性作用的發揮是否存在著細微的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明] 茂蘭原:《滇南本草》,(雲南: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2. [明] 李明珍:《本草綱目 (校點本)》上冊 ,(北京 : 人民衛生出 版社 , 1982年)。

3. 殷智. “山烏龜原植物考證”[J].《時珍國醫國藥》,2000(01):68.

4. 楊鶴鳴,羅獻瑞.“山烏龜”的研究[J].《藥學學報》,1980(11):674-683+705-70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