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很少有人知道

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超過40%的面積

都被一類神奇的植物覆蓋

那便是

▼中國地表草地覆蓋情況,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當草連綿成片

再加上一些灌木等植物

便構成了人們熟知的

草原

從西藏到青海

從新疆到甘肅

從內蒙到東北

草原遍布中國西、北部

科爾沁草原、錫林郭勒草原

若爾蓋草原、那曲草原

或者巴音布魯克草原

繁多而充滿異域風情的名稱

令人眼花繚亂

更別提逐個指出它們的位置

或者說出它們的故事

但有一個卻是例外

它的名稱不僅不陌生

還幾乎家喻戶曉

那就是

內蒙古大草原

它是中國最知名的草原

這裡的藍天、白雲、碧草

駿馬、群羊、飛鳥

敖包、牧歌、氈房

幾乎就是中國草原風光的代名詞

▼內蒙古大草原,圖片來源@VCG(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它也是影響中國最為深重的草原

數千年來

草原上的遊牧文明

與中原的農耕文明衝突融合

共同構建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

▼霍林郭勒市可汗山,其上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雕像,攝影師@邱會寧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這是一片屬於自由者的土地

也是一片屬於勇敢者的家園

它的四大組成部分

烏蘭察布、呼倫貝爾

科爾沁、錫林郭勒

更是接連四次

創造了輝煌的草原傳奇

01

誕生

內蒙古地處內陸

每年夏季

從太平洋北上的東南季風

到達此地時已如同強弩之末

▼本文所述的內蒙古草原包括陰山、燕山山脈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內蒙古高原地帶的草原,以及大興安嶺東南、內蒙古行政區內赤峰市、通遼市和興安盟境內的草原;下圖為內蒙古草原在中國的位置,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在大興安嶺、陰山、燕山等

數條山脈的合圍環抱之下

本已“衰弱”的夏季風翻山越嶺

其中的水汽更是大幅減少

於是在這裡

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逐級遞減

即便在最為濕潤的地區

年降水量也不過約400毫米

而到了草原西部

降水量更是降至150毫米左右

幾乎接近荒漠地帶

▼內蒙古草原周邊的山脈和降雨量分布,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在東部和東南部山區林地的邊緣

是草原中降水最為豐沛的區域

由於森林在此“一息尚存”

被稱為疏林草原

草原和森林在這裡

要么比肩而立、涇渭分明

▼呼倫貝爾的疏林草原,攝影師@Scorpion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要么交織錯落、形成斑塊

▼烏蘭布統草原,攝影師@宋新子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隨著降水減少、土層變薄

高大的喬木逐漸難以生存

直至最終銷聲匿跡

只留下更為耐旱的草本植物

鋪滿地表、連綿不絕

在年降水350-450毫米的地帶

叢生的牧草可高達60厘米左右

形成茂密的草甸草原

▼草原的秋季,攝影師@劉辰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中

優質牧草占比可達50-80%

即便牛類等大型牲畜

也能在這裡肆意瘋吃猛長

堪稱極為優質的天然牧場

▼烏蘭布統草原中的牛群,攝影師@宋新子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當降水量降至200-350毫米時

面積更為廣闊的型草原便登場了

這裡比草甸草原更加乾旱

牧草種類更少、高度更低

白色的羊群游弋其中

如同綠毯上雪白的花朵

▼牧民和羊群,一旁是大片的油菜花田,拍攝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莫日格勒河附近,攝影師@邱會寧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草本植物並非四季常青

隨著冬去春來、夏秋更迭

草原便如同大地的調色盤

被用最粗獷的畫筆

刷上了不同的色彩

或是盛夏的綠

▼烏蘭布統草原的夏季,攝影師@徐江華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或是金秋的黃

▼草原的秋季,攝影師@劉辰(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與南方地區相比

草原氣候更加乾旱

土壤層也更淺更薄

在農業技術並不發達的過去

絕大多數地區並不適合耕種

然而這裡遍布大量優質牧草

是發展畜牧業的風水寶地

於是養牛、牧馬、放羊等

成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賴以生存的生產方式

▼引自元代道教詩人丘處機《濼驛路》,該詩記錄了他在草原上的見聞

極目山川無盡頭,風煙不斷水長流。如何造物開天地,到此令人放馬牛。

和安土重遷的農耕民族不同

草原上的人民不得不

隨著季節變化四處遷徙

以尋找合適的草場和水源

正所謂“居無定向,惟順天時”

被稱為“遊牧民族”

▼上文引自《西域番國志》,下圖為壩上草原的牧民,攝影師@沈勇(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傳統的遊牧民族“靠天吃飯”

長途遷徙中更是困難重重

這意味著人們必須團結起來

才能在茫茫草原中覓得一線生機

於是“遇食同享,難則爭赴”

成了遊牧民族世代傳承的個性

▼錫林郭勒草原上結伴而行的牧民們,攝影師@邱會寧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他們性情豪爽、驍勇善戰

不論是惡劣的自然環境

還是草原上原本的主人

都是他們必須直面的挑戰

▼呼倫貝爾草原上突如其來的暴雨,攝影師@陳剛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於是在漫長的歲月中

抗爭、擴張、征服

成了草原上的主旋律

四大草原上的風煙和往事

至今仍在獵獵西風中無聲地迴蕩

▼壩上草原行進的馬群,掀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塵,攝影師@壩上團長(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02

陰山王庭

在陰山山脈以北

國境線附近的戈壁沙漠以南

大青山和狼山之間

便是廣闊的烏蘭察布草原

▼烏蘭察布草原範圍,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草原南部

是東西逶迤約1300千米的

陰山山脈

它如同一面屏障

隔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山脈以南

黃河蜿蜒而過

一路奔流向東直至注入渤海

催生了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而在山脈北麓

則是乾旱少雨的內蒙古高原

▼陰山山脈,攝影師@李瓊(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這裡沒有良田千里

更沒有林海浩瀚

卻有名傳千古的遼闊草原

▼引自《敕勒歌》,有認為敕勒川即為今天內蒙古土默川平原一帶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直至今日

在烏蘭察布草原南部

丘陵起伏的格根塔拉草原

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的輝騰錫勒草原

依然保留著當年四野蒼茫的草原風光

▼烏蘭察布輝騰錫勒草原附近,攝影師@宋佳音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也正是這片大草原

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

匈奴國

從此結束了蒙古高原上

部落間分而治之、各自為政的歷史

公元前209年

匈奴歷史上著名的霸主

冒頓單于即位

此後的數年間

這位秉持“土地乃國之根本”的領袖

帶領匈奴鐵騎東征西討、所向披靡

繁盛一時的東胡、月氏、樓煩

紛紛臣服於他們的弓矢之下

蒙古草原有史以來第一次

有了統一的主人

其王庭則坐落於陰山一帶

成為這個草原帝國的心臟

在匈奴領土最為廣闊的時期

其疆域西至蔥嶺、東達遼河

北至貝加爾湖、南抵秦長城

▼匈奴國疆域,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在冒頓單于去世50餘年後

西漢名將霍去病率大軍北上

一路突襲、節節勝利

兵鋒直逼瀚海附近

並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禮以示功績

史稱“封狼居胥”

▼西漢高闕塞遺址,是漢族人進入北方草原的咽喉,攝影師@黑桃k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經此一役

匈奴再難與漢室抗衡

陰山王朝的傳奇

逐漸消逝在大草原的風中

▼有認為“瀚海”即為今日的貝加爾湖;下文引自《漢書·匈奴傳》

是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03

走出呼倫貝爾

在內蒙古所有草原中

聲名最為顯赫的

莫過於呼倫貝爾草原

其位於內蒙古東北部

大興安嶺以西

疏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在此均有分布

▼呼倫貝爾草原範圍,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這裡也是內蒙古草原中

降水最為豐沛的地區

於是發源於周邊山脈的河流

不斷向低洼的草原上匯聚

一路蜿蜒盤桓

如同大地上散落的綢帶

▼呼倫貝爾草原的莫日格勒河,攝影師@劉兆明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河流不斷匯聚

形成規模更為宏大的江河

最終注入遙遠的大海

▼額爾古納河,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絕大多數河流最終都匯入額爾古納河,到了下游即稱為黑龍江,攝影師@劉辰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在更低洼處

憑藉河流、降雨或泉水的補給

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就此誕生

星星點點地點綴在遼闊的草原上

其中最為聞名遐邇的

莫過於呼倫湖貝爾湖

作為這片土地的“代言湖”

它們是呼倫貝爾草原上

最令人引以為傲的一雙明珠

也是整個內蒙古草原上

面積數一數二的天然湖泊

其中呼倫湖面積超過2000平方千米

居於所有草原湖泊之首

水面最廣闊時與江蘇的太湖相當

▼呼倫湖,當地人也稱“達賚湖”,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攝影師@唐僧 Frank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有了眾多河湖的補給

牧草的生長格外旺盛

種類甚至多達數百種

歷史學家翦伯贊一度將其稱為

“自古以來最好的草原”

▼呼倫貝爾牧場,攝影師@李建斌(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歷史也證明

這片富饒肥美的原野

成為了眾多遊牧民族的搖籃

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武裝軍隊

等待著征服更為廣大的世界

其中一支為鮮卑人

他們原本世代居住在大興安嶺的山林中

直到公元1世紀

他們才跨過山嶺、南遷“大澤”

來到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湖古時也稱“大澤”;下圖為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牧民和羊群,圖片來源@VCG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相較於原始的捕魚遊獵

畜牧能夠提供更豐富的食物來源

從而養活更多的人口

於是鮮卑人的部落不斷壯大

終於在近百年後

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時代

彼時正值中原的東漢三國時期

漢室出兵擊敗北匈奴

曹操親征大勝烏桓

待戰事平息後

呼倫貝爾的西、南兩方

便留下了大片“空白”的土地

於是蠢蠢欲動的各鮮卑部族

開始了一次規模宏大的遷徙

▼牧民轉場遷徙,攝影師@飛翔(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支

族姓拓跋,亦被稱為“拓跋鮮卑”

他們從內蒙古東北端的呼倫貝爾出發

一路跋涉至東南部的赤峰一帶

又向西輾轉至陰山北麓的烏蘭察布附近

全程相距數千里、歷時超過百年

可謂“山高谷深、九難八阻”

▼據《魏書》記載,鮮卑人遷徙時曾遇大山擋路、無法行進,最後得到了似馬非馬的神獸領路,才得以脫困;據研究這個“神獸”便是今天呼倫貝爾鄂溫克族馴養的馴鹿,攝影師@盧文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在這百餘年裡

中原大地上風雲流轉

西晉滅亡後

中原部族割據、政權更迭

可謂一片混亂、動盪不堪

然而亂世造英雄

公元386年

鮮卑人拓跋珪建國稱帝

建立北魏”政權

大約半個世紀後

北魏繼匈奴王朝後

再次一統北方部族

甚至一度越過黃河

遷都至河南洛陽

與退居南方的漢族王朝彼此對峙

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

▼北魏疆域,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回首鮮卑人走出呼倫貝爾

千里遷徙、稱霸中原的歷程

不僅是一段民族崛起的傳奇

更是一部文明融合的史詩

儘管此後北朝又歷經多次分裂和易權

但直至隋朝立國

鮮卑一族統治中國北方已長達195年

成為第一個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

自此

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

有史以來第一次

在中原大地上交融匯聚

▼洛陽龍門石窟,北魏時期開始開鑿,一直持續到唐代,攝影師@鄧國暉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中華文明開始變得多元和鮮活

這種融合留下的種種痕跡

歷經千年依然流傳不衰

▼花木蘭代父從軍,講述的是北魏抗擊柔然的故事,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04

科爾沁之子

科爾沁草原的核心地區

位於內蒙古的興安盟、通遼市

以及赤峰市的東北部

其北鄰呼倫貝爾、西接錫林郭勒

南抵河北、遼寧兩省邊界

是內蒙古唯一處在大興安嶺以東的草原

而草原東部

便是廣袤肥沃的松嫩、遼河兩大平原

▼科爾沁草原範圍,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山地、丘陵、平原在此交匯

土壤、植被類型豐富多樣

▼阿爾山豐富的垂直自然帶,攝影師@Derek Chen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從阿爾山的疏林草原

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

草甸及典型草原

牛羊遍地、河湖縱橫

▼科爾沁草原代欽塔拉附近,攝影師@鹿欽平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數千年來

眾多遊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從東胡、鮮卑、烏桓

到後期的女真、蒙古等等

但若要說紮根於此、立國於此、鼎盛於此的

便只有契丹

早在南北朝時期

契丹便在內蒙古東南部

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悄然興起

▼西拉木倫河,攝影師@張伊華(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其分支部族眾多、內部相爭不斷

直到大唐盛世垂亡之時

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機

終以雷霆之勢一舉統一契丹八部

並於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

定都上京臨潢府

即今天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

這便是22年後

雄踞北方的大遼國的前身

遼國極盛時疆域十分廣闊

僅都城便建有5個之多

其中上京、中京均位於科爾沁草原上

▼遼中京位於今赤峰市寧城西部,西京、南京、東京分別位於山西大同、北京和遼寧遼陽附近,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然而和多數遊牧民族不同的是

握有松遼平原之利的遼國

一方面主動接納農耕文明

以彌補遊牧生產的不足

▼引自《遼史》

二百餘年,城郭相望,田野益辟

而另一方面

則在國家制度上“因俗而治”

分設北面官、南面官

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可以說早在1000多年前

便走上了“一國兩制”的道路

他們實行科舉、崇尚佛教

在與北宋和平止戰的百餘年間

貿易和文化的交流更是盛況空前

▼山西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高約67米,是中國最高的木塔,建於遼代,攝影師@王寰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無論是人們口中

抗擊契丹、保家衛國的楊家將

還是金庸先生筆下

俠氣乾雲、兩肋插刀的蕭峰

關於契丹人與中原人的各種故事和想像

直至今日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05

錫林郭勒的輝煌

在烏蘭察布和科爾沁草原之間

內蒙古高原的中部地帶

便是我國又一著名的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範圍,包括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河北省境內、燕山北部地區的草原,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這裡不如呼倫貝爾降水豐沛

大多數河流衝出山區後

還來不及匯成大江大河

便消失在草原深處

▼錫林郭勒草原的烏拉蓋河,是一條內流河,攝影師@諾敏·何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又或是止步於一片窪地中

形成點綴在河流末端的湖泊

▼錫林郭勒草原的達里諾爾,也稱“達里湖”,攝影師@諾敏·何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只有在錫林郭勒南部

流經壩上草原的灤河永定河水系

最終得以向南匯入海洋

▼灤河落日,攝影師@李傑(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而在灤河上游的正藍旗草原上

有一片極為規整的矩形城牆遺址

儘管極目望去

僅剩一片斷壁殘垣

但其規劃格局卻一目了然

外城、皇城、宮城依次嵌套

輪廓清晰可見

其中宮城占地達32公頃

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一半

這便是古老的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底圖來源@Google Earth,星球研究所標註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大約800年前

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裡

此後在其著作中

便洋溢著對這座都城和宮殿

難以掩飾的驚嘆與讚美

▼引自《馬可·波羅遊記》

上都是忽必烈汗建造的都城,他還用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了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宮殿,宮殿的殿堂和房間裡都鍍了黃金,富麗堂皇。

這就是元上都

強大富饒的蒙元帝國最早的都城

這支生於呼倫貝爾草原的強悍民族

最終在錫林郭勒草原上

創造了無上的榮耀

時間回到公元1260年

距離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已過去了半個世紀

忽必烈接過祖父的衣缽

率領蒙古鐵騎占領淮河以北

並在上都登上汗位

此後

為了更好地統治中原

他效仿漢制、遵用漢法

改“大蒙古國”為“大元”

將都城遷至今日的北京

是為“元大都”

而上都則作為夏季的都城

蒙古鐵騎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幾乎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元朝疆土之遼闊

超越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

成為了中國第一個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

▼元朝疆域,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然而在元朝殘酷的高壓統治下

人民揭竿而起、奮起反抗

盛極一時的蒙元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不到百年便走向了終結

但這片草原的故事還在持續

位於錫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壩上一帶

是極為優質的軍馬場

數以十萬乃至百萬計的良駒

源源不斷地從這裡奔赴戰場

在清朝初期的百餘年間

幫助滿族人謀定了新的盛世江山

▼壩上草原牧馬,攝影師@壩上團長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若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

縱觀中國2000餘年的歷史

不難看到在第一個千年里

農耕民族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成就

而在第二個千年中

則是由日漸強大的北方民族

維持了近700年的輝煌

今天

所有鐵馬秋風已成過眼雲煙

所有是非功過都付與蒼煙落照

草原上不再需要金戈鐵馬

也不會因為文明衝突兵戎相見

當一切動盪歸為平靜

這裡便是一片自由的土地

06

自由奔放的大地

儘管在內蒙古

大多數草原均地處高原

但地勢起伏卻極為平緩

在一望無際、坦蕩如砥的大地上

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和束縛

一切都是“自由”的

風是“自由”的

即便來自海洋的季風難以觸達

但面對呼嘯而來的北風和西風

平坦的大地卻毫無招架之力

在錫林郭勒南部、燕山以北的壩上草原

10米高空的平均風速可超過6米/秒

僅張北一縣境內風電場

裝機容量已達到233萬千瓦

接近長江上葛洲壩水利樞紐的裝機量

▼以上數據來源張北縣政府;下圖為張北風力發電場,攝影師@張伊華(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水是“自由”的

草原上幾乎沒有地形束縛

河流或肆意彎曲形成曲水

或漫溢四周形成沼澤和濕地

在眾多曲折的草原河流中

尤以呼倫貝爾草原的莫日格勒河

最為典型和著名

河道彎彎繞繞、九曲迴腸

令人嘆為觀止

▼莫日格勒河,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曲水”,攝影師@張強(請橫屏觀看)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生命也是“自由”的

每到候鳥遷徙的季節

草原湖泊附近便熱鬧非凡

百餘種候鳥到此休養生息、繁衍後代

其中不乏丹頂鶴、天鵝、鴻雁等珍稀鳥類

當它們成群結隊飛上天空

場面蔚為壯觀

▼呼倫貝爾草原濕地中的野鴨,攝影師@張德剛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為了適應遼闊的草原環境

有蹄類哺乳動物

進化出了高超的奔跑技能

嚙齒類哺乳動物

在地下建立起龐大的洞穴王國

虎視眈眈的掠食者

則隱藏在草叢深處

隨時準備發動下一輪攻擊

草原上遍布著生命的氣息

▼草原上的赤狐幼崽,攝影師@徐永春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人們的生活同樣是自由的

對於世代居住於此的牧民

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讓他們逐漸擺脫環境的限制

有了更加豐富的選擇

人們可以保留古老的習俗

▼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族的傳統盛會,包括摔跤、賽馬、套馬、射箭等,攝影師@一墨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可以延續傳統的生活方式

▼遭遇“羊流”的汽車,拍攝於烏蘭布統草原附近,攝影師@小強先森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也可以選擇走入城市

擁抱現代文明

而對於草原之外的人們

這裡也不再是蕭瑟的塞外邊境

而是一片自由廣闊的天地

等待著新時代的探索者去探尋

如今眾多道路鋪陳在草原之上

有寬闊平順的柏油路

▼張北壩上草原天路,攝影師@朱金華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也有錯綜複雜的小道

▼圖片來源@VCG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大草原上

往事隨風

這片勇敢者的家園

這片自由者的土地

等待著人們去探尋

▼草原探索地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你去過哪個草原?有什麼探索故事和經驗?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創作團隊

編輯:王昆

圖片:任炳旭、余寬

設計:張靖

地圖:鞏向傑

審校:張照

封面攝影師:邱會寧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呼日勒沙《草原文化區域分布研究》,張鐵軍《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中國歷史》,《中國自然資源叢書 :內蒙卷》,《中國自然資源叢書 :草地卷》,張明華《中國的草原》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