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怎么說呢?往細了說還挺能扯出長篇大論來,言簡意賅講三個詞也能說完——
健康、安全、好喝。
在生長及製作都符合自然健康的生態環境、安全乾淨的加工環節這兩個大前提下,好喝這個定義就比較泛泛了,好喝是個很主觀感性的詞,單從定義上來說,「好喝」可能涉及了我們的視覺、味覺、嗅覺以及最重要的感官感覺。
如果是從審評的角度來判斷一款茶的好壞就會比較容易一些,每種茶的評判等級是有明確的指標要求的,拿水仙、肉桂舉個例子:
一般來說,特級的茶肯定是比二級的茶要好喝的,如果個人覺得二級的好喝,特級更差 ,那么這個時候你就要去看看醫生,是不是感覺出問題了。
我們審評茶葉正常是八大因子。
所謂八因子評茶法,是指審評茶葉時,內質和外形計分各占50%,外形評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內質評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是區別商品茶種和等級的依據。
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以及各種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點。
一般長條形茶評比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評比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評比是否規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色澤是反應茶葉表面的顏色、色的深淺程度,以及光線在茶葉面的反射光亮度。
各種茶葉均有其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整碎是指茶葉的勻整程度。
好的茶葉要保持茶葉的自然形態,精製茶要篩檔是否勻稱,面張是否平伏
淨度是指茶葉中含夾雜物的程度。
淨度好的茶葉不含任何夾雜物。
香氣是茶葉沖泡後隨水蒸氣揮發出來的氣味。由於茶類、產地、季節、加工方法的不同,就會形成於這些條件相應的香氣。
如紅茶的甜香、綠茶的清香、烏龍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門紅茶的砂糖香等。審評香氣除辨別香型外,主要比較香氣的純異、高低、長短。香氣純異指香氣與茶葉應有的香氣是否一致,是否夾雜其他異味。
香氣高低可用濃、鮮、清、純、平、粗來區分;香氣長短也就是香氣的持久性,香氣高、持久是好茶;煙、焦、酸、餿、霉是劣變茶。
滋味是評茶人的口感反應。
評茶時首先要區別滋味是否純正,一般純正的滋味可以分為濃淡、強弱、鮮爽、醇和幾種。不純正滋味有苦澀、粗青、異味。
好的茶葉濃而鮮爽,刺激性強,或者富有收劍性。
湯色是茶葉形成的各種色素,溶解於沸水中而反應出來的色澤。
湯色在審評過程中變化較快,為了避免色澤的變化審評中要先看湯色或者嗅香氣與看湯色結合進行。湯色審評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濁度三個方面。
湯色隨茶樹品種、鮮葉老嫩、加工方法而變化,但各類茶有其一 定的色度要求,如綠茶的黃綠明亮、紅茶的紅艷明亮、烏龍茶的橙黃明亮 、白茶的淺黃明亮等。
葉底主要靠視覺和觸覺來判別,根據葉底的老嫩情況、均乞程度、色澤好次、整碎程度和開展與否等來評定優次,同時還應注意有無其他摻雜。
評葉底是將杯中沖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放入審評杯蓋的反面,也有放入白色搪瓷漂盤裡,倒時要注意把細碎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乾淨,用葉底盤或杯蓋的先將葉張拌乞、鋪開、撳平,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的優次。如感到不夠明顯時,可在盤裡酌加茶湯撳平,再將茶汁徐徐倒出,使葉底平鋪看或翻轉看,或將葉底盤反撲倒在桌面上觀察。
用漂盤看則加清水漂葉,使葉張漂在水中觀察分析。評葉底時,要充分發揮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撳葉底的軟硬、厚薄、平突、壯瘦等,用眼睛看芽頭含量、葉張卷攤、光糙、色澤及均勻度等區別好壞。
芽或嫩葉的含量與鮮葉等級密切相關,一般好的茶葉的葉底,嫩葉含量多,質地柔軟,色澤明亮,均勻一致。好茶葉的葉底表面明亮、細嫩、厚實、稍卷,差的葉底表現暗、粗老、單薄、攤張等,而焦葉、劣變葉、摻雜葉則不允許存在。
專業審評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乾茶的外形和色澤,聞乾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
“茶無好壞,人各有愛。”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感覺,這款茶,喝了給你的身心帶來極大的愉悅感,是一種美的享受,自然就是好喝了。
茶葉 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