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回顧2021,小印嗑的CP怎一個虐字了得,相愛相殺,生離死別,反正就是怎么虐怎么來。

一對,兩對,影視圈大規模的颳起了一陣清奇的嗑CP姿勢——那就是BE學式嗑法。

而這種往人心窩子上戳刀的新姿勢,似乎意外的帶感?也格外讓人上頭?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PART 01

“BE美學“”已成流量密碼?

近年來,BE美學成功出圈,且越來越火,成為了收視的流量密碼,泛娛樂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所謂BE,就是Bad Ending的簡寫,寓意為遺憾、讓人傷心的結局。

儘管這樣的結局在現實中一直不是人們所期待的,但近幾年各種爆火的影視內容都無聲的透露著虐心情節,觀眾一邊被虐,一邊還直呼“好上頭”。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兵臨城下,漫天白雪,女主一席紅衣從城牆上一躍而下。

《周生如故》中時宜跳樓的片段可謂是“血洗”各大平台,周生辰和太子妃時宜的“雙死”虐戀更是成為了許多人的意難平,也成為了眾多UP的剪輯素材。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回看近10年的影視劇,這已經不是be CP第一次出圈了。

《甄嬛傳》開播十周年,對於這部宮斗天花板,除了演技和服化道的各種細節,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它幾乎全員be的情節。

作為《甄嬛傳》的續集《如懿傳》,雖然沒有《甄嬛傳》的復仇手撕渣男的情節,但如懿的結局也讓人意難平。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莞莞類卿”和“蘭因絮果”一時之間成了不少人的心中刺,又痛又愛看。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在觀眾心中插刀的《步步驚心》也再次被搬到銀幕上,且熱度不減當年,除了愛情,被推著走的不甘,身不由己的命運也讓人難免情緒低落。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如果說《甄嬛傳》和《步步驚心》只是10年前的特例,那么近年來,be美學似乎已經成了古偶劇的流量密碼,泛娛樂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19年《東宮》小楓拔劍自刎的戲讓無數觀眾高呼“女鵝,不要啊”,虐得人肝疼,但偏偏控制不下想看的欲望。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除此之外,大火的《香蜜》、《琉璃》等影視劇每次上熱搜也和“虐”分不開,要么生離,要么死別,真的是歡迎收看導演大型“殺死愛情”系列。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不只是影視劇,戀綜《再見愛人》《心動的信號4》也在行銷be cp 。
“分手”,“落寞離開”,“退出節目”,網友的討論度總是集中在這些意難平上,而觀眾對於“玻璃渣中找糖”的模式也越來越上頭。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大量的社交平台為be美學提供了輿論舞台,通過人傳人的分享,be美學的影響逐漸擴大。

毫無疑問,BE美學已經脫離原來的範疇逐步走向泛娛樂化的道路。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PART 02

BE美學,究竟是個啥?

BE美學的泛娛樂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些人們快追慢趕的悲慘結局到底是不是真正的BE美學?

剝掉層層外殼後,BE美學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一個世紀以前,王爾德曾言:“人生因為有美,所以一定是悲劇。”

而BE美學與古典悲劇的美學核心實質上是一致的——“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悲劇美學的涵蓋範圍很廣,一切由人物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產生的悲傷結局的美,它都囊括在內。

命運悲劇、時代悲劇、人物性格悲劇等元素相互交織,有一種無法碰觸、無法挽回的意難平。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而現在被稱為網路熱詞的BE美學,則是古典悲劇美學的平民化衍生。

比如《梁祝》《紅樓夢》《大明宮詞》,他們都體現了封建禮教對於個體的壓迫和禁錮使得人物不得不面對命運的悲劇。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與冷清秋走向悲劇就是二人的價值觀完全背向相馳,即便打破了門當戶對的偏見走在一起,但還是以悲劇收尾。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而近幾年大火的be影視劇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在劇中生離死別,被導演殘忍的殺死愛情,另一種則是因為社會現實和種種規則遺憾錯過的“民間配對”。

那這些讓觀眾意難平的結局是否真的稱的上是be 美學呢?

其實不盡然,許多影視劇的虐點還集中在為虐而虐上,仔細推敲一下故事線就會發現故事背景並不怎么符合現實背景。

男女主角的設定純粹是為了虐戀而服務的,經不起推敲的權謀戲,也讓這場悲劇充滿了刻意。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軍權的威脅不是一句口頭誓約就能抵消的

所以在小印看來,《周生如故》只能是一個虛假的be美學天花板。
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樣的因為誤會導致的悲劇,其實都算不得真正的be美學。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相比之下,《東宮》看上去更加的合理,因為它真正符合了黑格爾的悲劇理論:
悲劇的雙方並沒有善惡之分,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來自於自我認知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它從始至終就是一場必然的悲劇。
從主角相遇的那一刻起,責任與愛情之間不可克服的衝突就鋪就了悲劇的底色。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PART 03

我們為什麼喜歡悲劇?

現在生活壓力大,人們喜歡看一些無腦小甜劇來放鬆一下自己的大腦,那么觀眾為什麼還會對那些悲劇愛不釋手呢?

因為悲劇能夠激發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共鳴。

人物之所以走向悲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對抗世界,這種勇氣可以讓觀眾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自我擴張感和成長感。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BE美學”的背後,不是獵奇,不是消極,不是對“HE”的刻意迴避,而是另一種幽婉的美。它是缺憾的美,是不甘,是抗爭,是生命心甘情願的燃燒。

這種生生不息又無比崇高的力量,才是所謂“Bad Ending”給我們帶來美感的根源。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除此之外,悲劇還能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優越感。

我們在看悲劇情節的時候,往往能夠清楚的意識到:這些悲劇很大程度上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且悲劇里的人物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普通人,卻難逃悲慘的命運。
對比之下,觀眾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悲劇快感是一種審美體驗,根據朱光潛先生的《悲劇心理學》的分析:
悲劇快感是超功利、超邏輯、超道德的。觀眾在欣賞悲劇的時候是用一種審美的態度來看,那么它必然不會涉及到人性的醜惡問題。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悲劇為我們營造出的朦朧美讓觀眾可以沉醉其中,暫時擱下了生活中的焦慮。

真實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題材,是很難營造出悲劇美的氛圍的:
雖然觀眾在觀看悲劇時會產生共情,與人物同悲同喜,但並不想在此過程中被勾起太多痛苦不幸的回憶。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具有時代感的朦朧美

所以那些讓觀眾愛到不行的be cp,一般都是與觀眾有一定距離的。
故事一般多發生在古代民國,要不就是人物本身就有什麼非凡之處,比如身份特殊或者是身體異於常人。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剪刀手愛德華永遠都不可能撫摸自己的愛人

此外,影視劇通過光影、剪輯、音樂等藝術表現手法,加上現實中少有的抒情成分,將熒幕前後的距離拉開。
過濾掉一些焦慮感,製造些朦朧感,讓人們在悲劇中感受到美。

“be美學”,是真美學還是撒狗血?

BE美學之所以能夠被人們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滿足了我們心理上的快感。

它不光是在表現人世間的不幸與痛苦,同時也在鼓舞我們:即使面對挫折,也要繼續向前。
這種獨特的魅力,讓我們的信仰得到寄託,心靈得到淨化。

參考文獻:

【1】《淺析美學中的喜劇美和悲劇美》
【2】 《論悲劇衝突的必然性》

【3】《聞美於愁,見喜於憾——談BE美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