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也能發光?它簡直是海中“電燈泡”本燈

美洲大赤魷能夠使用自身肌肉中的發光器官改變皮膚的色素沉著創造出背光,並通過這些圖像的變化來與其它同伴溝通。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數百隻生活在太平洋1500英尺以下的冰冷海域,與人類一般大小的美洲大赤魷。它們以手指長的燈籠魚為食。不同的捕食者之間互不干擾,迅捷精準地掠過,從不相互碰撞、爭奪食物。

在深海也能發光?它簡直是海中“電燈泡”本燈

研究人員發現,美洲大赤魷可以用發光的器官在黑暗的大海里交流。與電紙書的背光相似,美洲大赤魷能夠使用自身肌肉中的發光器官改變皮膚的色素沉著創造出背光,並通過這些圖像的變化來與其它同伴溝通。

不過,目前人們還不了解美洲大赤魷通過這種方式傳遞了什麼信息,也不知道基於這些信息它們做出了什麼決定。

因為許多魷魚生活在淺水區域,不具備這樣的發光器官。因此,史丹福大學研究生、論文作者Benjamin Burford表示,美洲大赤魷可能就是因為進化出了新型的發光器官才得以在開闊的大洋中生存。

“可能,為了在大洋中生存下去,美洲大赤魷需要這種發光能力,並且展現變化的著色模式來規範群體的行為。”

美洲大赤魷在深海中如何交流

在圈養的條件下研究美洲大赤魷的行為幾乎不可能,因此研究人員必須去到它們生活的地方進行研究。為了進行這次研究,Bruce Robison使用了遙控潛水器和機器人潛水艇,最終在加州海岸拍攝到了美洲大赤魷的鏡頭。

研究人員使用遙控潛水器所蒐集到的素材分析了美洲大赤魷在給同伴提供信息和不提供信息時的行為。他們還關注這些行為會怎樣根據附近區域其它魷魚的數量而變化——畢竟,人們在與朋友和與大量聽眾交談時的交流方式會有所不同。

錄像證實,美洲大赤魷的皮膚顏色的變化似乎確實與特定環境有關。一些顏色和圖案已經非常明確地提示美洲大赤魷可能正在傳達準確的訊息,例如“那條魚是我的”等等。還有證據表明,美洲大赤魷可以將相關行為分解為不同的單元,再將各種單元重組後形成不同的信息,就像人類組合字母表中的字母一樣。

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站Denny實驗室的成員Burford說:“就在我們說話的此刻,在深海中可能有美洲大赤魷相互發出信號。又有誰知道它們在發出什麼樣的信息,根據這種信息,它們又能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儘管美洲大赤魷在昏暗的光線下看得很清楚,但是它們的視力可能不是那樣敏感銳利,因此研究人員推測,發光器官可以通過增強皮膚圖案的對比度來幫助美洲大赤魷進行視覺交流。研究人員通過繪製這些發光器官在美洲大赤魷身體中的位置,將其與它們身上出現最詳細圖案的位置進行比較,來對這一假設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魷魚的眼睛和薄薄的魚鰭邊緣之間的一小塊區域是發光器官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是美洲大赤魷皮膚上圖案最複雜的區域之一。

美洲大赤魷與人類有許多共同之處

自從拍攝魷魚以來,遠程拍攝技術已經足夠先進,能在下次觀察到美洲大赤魷時,直接驗證美洲大赤魷的背光假設。Burford還想創建一種虛擬的美洲大赤魷,投影到真實的美洲大赤魷面前,了解它們如何回應虛擬美洲大赤魷的動作和皮膚上的圖案。

研究人員對迄今為止的發現感到很興奮,但他們渴望在深海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儘管研究生活在深海中的動物可能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這項研究仍有可能為人們對生命如何運作提供新的認識。

Burford說:“研究美洲大赤魷的行為以及深海中其它生命的行為對於學習生命在外星環境中的生存方式很重要;這也能告訴我們在地球上人們如何在極端環境中生存。”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futurity,譯者晴空飛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