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清了,為什麼魚蝦卻變少了?

答案:黃河水變清是人為治理的結果,魚蝦變少是過度捕撈、水污染和大壩阻斷的結果,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黃河水清了,為什麼魚蝦卻變少了?

作為曾經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幹流的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1立方米的水中含沙量就有70斤,被人稱為“一碗水,半碗沙”。黃河的泥沙90%都來源於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在風力堆積作用下形成,顆粒以粉砂為主,具有粘性差,透水性強的特點。因此,黃土高原土質鬆散,極易被沖刷;黃土高原還缺少植被保護,夏季雨水充沛時,大量的泥沙被沖入黃河中,黃河也變得越來越渾濁。

黃河水清了,為什麼魚蝦卻變少了?

值得注意的是,渾濁的水不代表髒水,清澈的水也不一定乾淨。黃河內有大約150種魚蝦,例如黃河蝦、雅羅魚、裸裂尻魚、刀魚、鯉魚等,這些魚蝦能生存在渾濁的黃河中,得益於它們的鰓。魚和蝦都有鰓,它相當於一個過濾器,鰓小片上布滿了毛細血管,能與經過的水流進行氣體交換獲取氧氣,而黃河的渾濁是懸浮的泥沙造成的,沙的直徑通常在0.03毫米左右,這個直徑可以很輕易地被鰓攔截,因此黃河的渾濁並不會對魚蝦造成太大影響,頂多是視線模糊,視野距離變短。並且黃土高原流失的泥沙進入黃河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其它微量元素,對魚蝦的生存反而是有益的。

真正能威脅魚蝦生存的三個因素是(1)水資源污染 (2)食物匱乏 (3)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黃河水清了,為什麼魚蝦卻變少了?

黃河水近年來確實變得更清澈,由於退耕還林和還草工程的實施,黃土高原上的地表被大量植被覆蓋,泥沙流失進入黃河的現象緩解了許多;中上游地區修建的壩庫和修築梯田都減少了黃土高原的產沙量,所以黃河水沒有那么渾濁了。

黃河魚蝦變少的原因

照理說,經過幾十年的治理,黃河水質應該會變得更好,河內的魚蝦也會變得更多。但現實情況卻是相反的,魚蝦的種類和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三門峽大壩和小浪底大壩等水利工程,能起到防洪水、防冰凍堵塞水道、灌溉農田、供水發電等作用,但缺點是阻斷了魚類洄游的路線,這直接影響了魚類的產卵,覓食和冬季低溫的生存,環境改變使魚類繁衍變得更加困難,魚類數量減少也很正常。

黃河水清了,為什麼魚蝦卻變少了?

無視警告,無視禁漁休漁期,過度捕撈是魚類減少的另一大因素,每年春季都有團體組織在黃河上游放生數千斤魚苗,當地民眾聞訊立刻開始在下游捕撈,嚴重破壞了魚類的生態,一些漁民甚至用毒魚、電魚等方式捕魚,導致黃河中生存的魚類種群不足以達到繁殖的數量,這樣的結果是黃河內的魚類已有三分之一消失,鯉魚、刀魚、銅魚已經難覓蹤跡,整體的年捕撈量銳減50%;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水源污染,中上游工業農業產生的廢水和居民生活的污水一起流入黃河中,水污染嚴重影響了魚蝦的生存。

雖然黃河變得比之前清澈,但不代表水質變好了,細菌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的化學廢料是無法通過肉眼觀察水的顏色來判斷的。

相關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