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母錢幣?

錢幣,是紙幣之前通用的貨幣形式,在錢幣通用的時代,母錢幣就成為重要的鑄幣工具。

簡而言之,就是錢幣的模具。

母錢幣的特徵

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刻成錢模,鑄錢時用祖錢作模,翻鑄母錢。這些母錢頒發到各地,各地則用母錢制范鑄幣。

1、母錢幣的雕刻線

母錢的雕制是很精良的,如今所見雕母都是金黃色的銅製,是質地優良的銅材。銅雕母的錢文很精美,字口深竣。雕母錢不見刀痕跡象,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錢被製成錢模後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銅液澆鑄在錢模上,待鑄幣冷卻後開模,取出鑄幣加工打磨光潔即成。

2、母錢幣的質地

宋、元、明、清時期,冶金技術和採礦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鑄幣業的發展。明清時期黃銅鑄幣盛行起來。黃銅是銅鋅合金。以前鑑定錢幣含銅量的多少,就將幣擲於地上,聽聲斷其成色;成色高的銅幣,擲與地上有金聲。除黃銅外,還有白銅錢,這是銅錫合金中錫的比例大的緣故,也有一種白銅錢是鎳銅。

什麼是母錢幣?

慶元通寶的折三樣錢和折三子錢。可以看到的是,樣錢含銅量很高。而子錢有鉛錫的成分。雜質多,鏽蝕厚重。​  

3、母錢幣外形特徵

雕母錢體積比母錢和流通錢大,母錢又比流通錢稍大,銅質也較好。只是因為母錢是由祖錢翻砂鑄成的,所以錢的外緣輪廓、字口都沒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遜些。

母錢除了銅製的外,也還有鐵制的。鐵材料翻砂制的鐵母錢比同級的銅要大些、厚重些。

4、母錢幣不是鐵范銅錢

古錢幣愛好者應當把鐵母和鐵范銅錢分別開來,鐵母錢是為鑄造鐵錢翻砂製成的母錢,再由母錢鑄成流通錢,它和銅幣實際上只是鑄幣材料的不同。而鐵范銅錢,是在大批銅鑄鐵錢之前,先將熔化的銅液注入,以檢查銅模的效果,因而這些銅錢稱為試鑄品,這是與鐵錢形制完全相同的銅錢。這種錢流通極少。

不論是打造鑄幣還是范鑄,都是一種手工業的生產方式,由此造成錢幣品質的良莠不齊和鑄造費的高昂。

中國歷代的銅錢,在形式上常有錯范和流銅等現象,使錢幣不整齊美觀,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萬別的,就是同一爐所造鑄的錢,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難以辨別。中國鑄幣史上的一大革命,是清時採用了機器鑄幣,新鑄銅元制幣整齊精巧,大受人民歡迎,而政府也獲大利。

清代錢幣數量之多、版別之複雜,遠遠超過了以前各個朝代。清代的雕母錢多見有“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同治通寶”等。這種清代寶泉局“鹹豐元寶”當五百雕母屬罕見之物。

什麼是母錢幣?

在2014年春拍古錢專場中,最耀眼的當屬一件清代“鹹豐元寶”背“寶泉當五百”雕母,該拍品最後以719萬元成交。而在2013年秋拍中,一件清“鹹豐元寶”背“寶泉當五百”雕母,則以568萬元成交。

什麼是母錢幣?

近年來,海外及港台錢幣收藏者對中國近代雕母、母錢、樣錢的熱情居高不下,國內收藏者也不甘落後,一些珍稀品種由境外向國內回流,使得近代樣錢、母錢及雕母錢幣的價格逆市上揚。

什麼是母錢幣?

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就被改朝換代,因此這類古錢的數量就非常少,這一點就對力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有所影響。

什麼是母錢幣?

母錢幣造假技術

歷史上,但凡私鑄或者仿品,往往都很難過“書相”這一關,包括當代偽制也是一樣。

基於此,母錢的幾個最大特徵,是錢文的筆劃必定要做得纖細一些,以便留出筆劃間必要的間隔空隙,其目的是減少子錢鑄出來時文字筆劃出現粘連。

由於砂型模的原因,尤其需要如此,如歷史上一些錢文粘連的錢,其要么是母錢品質不夠精,要么是砂質量不夠高之故,此其一;

其二,我們知道,母錢的鑄體通常都要厚於行用錢,目的是便於手握壓制范模,以保證足夠而又適當的“鑄腔”空間,也就是保證子錢厚薄和重量符合標稱。關於“手握壓模”這一點,我們從錢樹上可以看出,其錢排列在樹上從來都不是順著一個方向,而是隨機的,這就是手工壓模必然出現的隨機現象,因為,錢樹上不需要去將若干枚排列成一個整齊的方向;

其三,我們還知道,母錢的直徑通常要略大於子錢,這樣一方面便於壓模,另一方面才能保證鑄出來的子錢銅液固化後其尺寸重量合符規制(基本泉識告訴我們,若用行錢翻鑄偽錢,其結果是偽錢的直徑必小於這枚做母的行錢,如果還要銼修的話則可能更小。);

其四,母錢的錢文更為鼓凸,從而可使鑄腔的筆劃空間更足,保證鑄出來的子錢錢文不至於平漫或者一塌糊塗。

什麼是母錢幣?

母錢幣獨特的特點

因此,寬,同時需要一定的厚度和略大的直徑。這樣才能鑄出合乎規制和合格的子錢來。由此不難看出,用一枚子錢去再翻鑄出“孫輩錢(或叫偽錢)”來,其錢文精度已經經過一次鑄造損耗,而其厚度又不足,且其直徑在固化後會縮小,故其鑄出來的“孫輩錢”其品質品相和尺寸重量便絕難達到什麼“一比一”的完全相同程度。

當然,我們知道,即使是使用真的母錢去鑄子錢。也不可能得到和母錢完全“一比一”的結果,這是鑄造的基本原理所致。更直觀的,可以去參見諸多清錢,尤其是鹹豐錢(因為鹹豐錢遺存母錢最多)。

顯而易見,愚見以為,用所謂一枚真品古錢(由母錢鑄出來的真品子錢),要做到“一比一”,是不可能的,不合鑄造原理的。

如果真子錢能一比一翻鑄出合乎規制的孫錢來,那么還要母錢乾什麼?進而“母錢”之說就一直是錯誤之說,當然,現在存在於世的那些非民國大藏家所藏的珍泉較珍泉,都可以說是假的了,因為,那都是“用真錢一比一鑄出來的”!

什麼是母錢幣?

右側為母錢,左側為錢幣,厚度相比較

如此,天下(或者說民間)還有真珍之藏嗎?民國以後還有珍真之發現嗎?想想,這不能不說是荒謬之極的。換言之,所謂“用子錢翻鑄一比一完全一樣的孫錢”來,其實是個偽命題!而這個命題被一些人作為攻擊他人所藏,或者否定其真的板斧式武器,以達到欺世盜名和滿足某些私念之目的。

當然,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所謂“用真子錢翻鑄一比一的假孫錢”可以實現,理由是採用了“失蠟法”來鑄。

然而,這也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知道,失蠟法鑄造青銅器出現於商朝,歷史悠久。其鑄器最大的特徵是精美,有的叫剔透玲瓏,但是工藝複雜,製作成本較高。因此,歷史上各代官爐鑄造貨幣皆不用失蠟法,只是極少數特殊用途的錢,鑄量小要求高才採用此法。

而失蠟法鑄出來的錢幣,有一個突出特徵,那就是表明光滑,很難產生有銅凸銅刺和凹陷,一句話,失蠟法鑄出來的錢幣,品相精整,表面光滑,有的猶如機制衝壓般。其與泥范或者砂范鑄出來的物件,可以說在鑄相上的差距十分明顯。

古泉辨偽學 

因此,在古泉辨偽學中,才有根據鑄造原理和方法來分辨其鑄相真偽之說。當代一些所謂清代各年號鎮庫錢,以及河南偽制的一些宋明清巨型薄板大錢,正是具備了失蠟法鑄造的典型特徵,故,可在鑄相上判其新作(姑且不論其銹相和書相的失真)。

基於此,泉界不少人也才有所謂“真品爛相”之觀念存在,原因之一就是過於精整的東西,表明光滑,不符合當時的鑄造工藝水平(當然,這種觀點也有失偏頗)。一言以蔽之,失蠟法只是一種精密鑄造技術,他可以使鑄品得到更為精整的鑄相結果,但是,無法使其親生的“子女”與“母”完全一比一的分毫不差。

什麼是母錢幣?

遼金種母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失蠟法鑄造偽錢,除了工藝程式複雜,成本較高之外,其仍然要開模,即製作灌蠟用的母模(如石膏模),這樣就難免涉及錢文書意的雕刻,所以通常新制的偽錢,其書相往往難以做到那種漢字的古樸神韻,故有的只能採用現代字帖標楷來作為字模,有的就由開模工自己去寫,這種以“臆造”形式做出來的失蠟法偽錢,儘管精整,但是書相往往過不了關,厚薄直徑等完全是臆想而成,正所謂古錢書相的那種古樸神韻難以得到,此其一;

其二,如果用一枚真錢(非母錢)作為開模之母,在製作石膏蠟腔模(開模的第一道工序,灌制蠟模用)的時候,由於真錢的厚度不足,極難形成有效的蠟腔空間,較難把握字口的適度鼓凸,而且錢文筆劃難免出現走形,灌蠟石膏模製出來後,則還要修蠟模,這樣稍有不慎,必然導致原有錢文書相的筆劃失真,這是石膏做法。而即使是用現代首飾失蠟法製作,則首先開膠模(膠模可多次使用,也有開石膏模的),模開出後也要修模,由於這是制偽,力求做到原樣,但是這壓開制膠模工序複雜,真錢的神韻極難保持分毫不差。諸如此類,在此不去詳述了。

什麼是母錢幣?

唐五代種母錢  

一句話,失蠟法製作成本高,工藝複雜,對用此法制偽者要求較高,用真錢一比一去製作,尤其是製作小平和折二錢,難度和成本反而更高。現實中一些鑄造非常精美的工藝品五等形制假錢(小平到折十),我們無一例外的可見其厚度高於真錢應該有的標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