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河西,位於黃河與洛水之間,土地肥沃,兵家必爭之地。河西的西側是關中,秦國的核心領土;東側是河東,晉國的核心領土。

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圖-關中河西河東

河西被周天子承認的諸侯只有兩個,梁國和芮國。其實梁國和芮國對於秦國的入侵,早就有所提防。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動亂,太子申生自殺,公子夷吾逃到梁國。梁國國君為了討好公子夷吾,將公主嫁給夷吾,後來夷吾登基成了晉惠公,梁國的外交態度就很明顯偏向了晉國。

秦穆公一直在尋找時機攻打河西,恰好這段時間梁國的國君大興土木,百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

公元前640年,秦穆公親自領兵,越過洛水,閃電般占領梁國和芮國,將河西大部分領土納入秦國版圖。

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圖-秦國取得河西後疆域

以往河西一直作為秦國與晉國之間的緩衝地帶,現在這個緩衝地帶歸秦國,秦晉的地緣衝突就暴露無遺。秦國與晉國,現在隔著黃河遙遙相望,日後雙方要是沒有戰爭,不可能!

秦晉之間爆發過多場大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崤之戰。

公元前630年,晉國邀秦國出兵,兵發鄭國都城新鄭。秦晉兩軍在鄭國會合,攻破郊關,直逼新鄭城下。。

秦穆公很清楚,新鄭城破之後,晉文公肯定不會與秦國瓜分鄭國,晉國離鄭國近,秦國到時候根本沒有辦法。鄭國卻許諾,只要秦國派兵駐守新鄭,日後秦國到中原,鄭國就是秦國的中轉站,一概糧食輜重,都從鄭國府庫拿,秦國可將鄭國當做本土的一塊飛地!

秦穆公在這種條件面前,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於是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統領兩千甲士,幫助鄭國戍守新鄭。

晉國得知秦軍加入防禦的隊伍,春秋一代霸主晉文公也無可奈,只好退兵。不過臨走前還是從鄭國獲得一個承諾,就是鄭國必須立在晉國為官的鄭國公子蘭為太子。

公元前627年,鄭文公和晉文公相繼去世,三個秦國將領便蠢蠢欲動了。

按照此前晉鄭盟約,從晉國歸來的鄭國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鄭穆公在晉國的時候為晉文公欣賞,任命為大夫,參與晉國國政。

鄭穆公是在晉國的扶持下即位的,否則怎么也輪不到他。晉國實力強勁,與鄭國又是近鄰,鄭穆公毫無疑問是親晉派,鄭國有可能成為晉國的藩屬國。

鄭國的這個變故,對秦國來說非常不利。秦穆公前兩次東進,好處都被晉國獨吞,只有這第三次,秦國兩千人駐紮在中原,又得到鄭文公許諾,以後可以將鄭國作為東進的基地。按照目前的勢態發展下去,新即位的鄭穆公,很有可能會讓秦國竹籃打水一場空。

比起身在秦國雍都的秦穆公,身在鄭國的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更是深切體會到世態炎涼,他們在鄭國逐漸失勢。

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圖-崤之戰

鄭文公去世,三位將領猶豫是否請求秦穆公出兵。晉文公去世,三位將領徹底放下包袱,立即派人到雍都,請求秦穆公出兵。

此前三位將軍忌憚晉國,如果秦國出兵鄭國,即便打下新鄭,晉國難免也會出兵干預。可是現在晉國國喪期間,按照周禮只要別人不打上門,是不能出兵的。

公元前627年12月23日,秦國三軍隆隆開動,百里視、蹇術、蹇丙領兵,發兵兩萬兩千五百,兵車三百乘。

公元前626年正月底,一個鄭國商人在滑國遇到秦軍,他欺騙秦軍說鄭國已經明確知道秦軍的出兵日期,並且派自己來犒勞。

秦軍三位主將,倉促間做出了一個讓他們徹底走向不歸路的決定:滅滑國。

秦軍滅了滑國,將宮室之中的玉帛財物搶掠一空,這才大搖大擺班師。這時候秦軍的三百乘兵車,終於發揮了作用,寶器輜重,滿載而歸。

春秋時代著名的崤之戰,晉軍的統帥是中軍將先軫,他曾在城濮之戰中大出風頭,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名將。

晉軍在險峻的“1崤函通道”之中伏擊秦軍,混亂不堪的秦軍,以己軍被全殲對手輕微傷亡的形勢告別歷史。百里視、蹇術、蹇丙三位主將被晉軍生擒。

第二次著名的請晉河西戰爭,是趙盾發起的,這次是衝著河西領土來的。

公元前617年,晉國中軍將趙盾糾集鄭、宋、等國的兵力,統領諸侯大軍,浩浩蕩蕩渡過黃河,明目張胆地侵占秦國河西領土。

秦國方面,善用兵法的將領寥寥無幾,不過有兩位大佬,是從晉國逃過去的。

一個大佬叫先蔑,他的祖父先軫和父親先且居,曾經都是晉國的中軍將。先蔑本人也已經混到六卿之一,他是在趙盾清洗先氏家族時逃離晉國的。

不過春秋時的人很奇怪,離開一個人肯定是不想與這個人為伍,卻並不與這個人為敵,因為這個人代表的是自己的祖國。投靠一個人不等於要為這個人效勞,因為這個人是敵國的國君。

風骨,這就是春秋風骨!

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圖-秦晉在河西達成平衡

先蔑就是一個有風骨的人,他不會回去與趙盾共事,但也絕不為秦國出謀劃策。

另一個大佬叫士會,短暫地進入過六卿之一,與趙盾政見不同,只得逃離晉國。秦康公能夠依仗的人,只能是士會。

趙盾的戰略意圖相當明顯,就是拿下整個河西,將秦國的勢力範圍壓制回關中。

趙盾統領大軍,攻戰河西少梁城之後,等待秦軍主力,以圖一戰定乾坤,擊敗秦軍主力後再逐漸占領河西全境。

以秦人果敢的作風,肯定是要不惜代價與晉軍決戰的,那樣正中趙盾下懷,因為晉軍的軍力絕對強過秦軍。

不過有士會這個晉國通在,情況有些許不同。士會力排眾議,建議秦康公重點防禦幾個據點和重要城邑,不與晉軍主力決戰,只圖保存河西的各大城邑。

見晉軍來勢洶洶,秦康公在士會的建議下,在河西築城練兵,在黃河沿岸偵探晉國軍情,在河西北部和南部都保留有據點,力保半個河西。

秦國與晉國為何激烈爭奪河西,河西在哪兒?

圖-秦晉在河西達成平衡

晉秦的河西之爭,也告一段落,晉國的戰略目標,逐漸轉移到東線、南線、北線。

此後數百年,雙方都是這個狀態,這使得晉國後來不敢貿然越過洛水去進攻關中。

相關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