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

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

《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是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圖書,作者是陳金鑫。本書作為一本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的專著,內容包括技術介紹、基礎知識、小分子材料、器件與面板製程。

基本介紹

  • 書名: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1日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ISBN: 7302147329
條形碼: 9787302147329
商品尺寸: 22.8 x 16.8 x 1.2 cm
商品重量: 358 g
ASIN: B0011F72ZO

內容簡介

其中材料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輸運,螢光RGB、Y&W,電子輸運、注入與陰極等。器件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結構、光電、物理、發光機制、被動與主動驅動、功率管理等。此外,還討論了0LED的壽命、老化機制及解決辦法等。

編輯推薦

《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作者長期任職於美國Kodak研究實驗室,目前在中國台灣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經過多年的收集和整理,將有關0LED科技最新的知識,包括基礎的、理論的、實用化的,甚至最新的前沿動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形式編寫出來,是0LED有機電致發光平板顯示技術領域難得的教材,可供大學高年級的學生或研究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陳金鑫,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後在美國柯達公司任職,現為台灣大學顯示科技研究所及電子資訊中心教授及OLED材料與元件研究實驗室主任。

目錄

第1章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簡介
1.1前言1
1.2套用與發展3
1.3廠商概況6
參考文獻10
第2章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基礎知識
2.1有機材料用於發光二極體的發展進程11
2.2有機材料的特性13
2.2.1吸收和放射13
2.2.2電荷在有機分子間的傳遞16
2.2.3有機分子的能態19
2.2.4有機分子的能態與電極界面的能態關係21
2.3電致發光器件結構與原理23
2.3.1器件電流的限制24
2.3.2器件的結構26
2.4光電特性與測量29
2.4.1發光效率29
2.4.2發光顏色33
參考文獻35
第3章電荷注入與傳遞材料
3.1陰極材料37
3.1.1常用金屬材料37
3.1.2金屬合金40
3.2陽極材料41
3.2.1導電氧化物41
3.2.2陽極的表面處理43
3.3空穴注入材料43
3.4空穴輸運材料46
3.5電子注入層材料48
3.5.1鹼金屬化合物48
3.5.2電子注入機制49
3.5.3n型摻雜層51
3.6電子輸運材料/空穴阻隔材料52
3.6.1唑衍生物和其樹狀物52
3.6.2金屬螯合物55
3.6.3其他唑類化合物56
3.6.4喹啉衍生物57
3.6.5喔啉衍生物58
3.6.6二氮蒽衍生物58
3.6.7二氮菲衍生物58
3.6.8含矽的雜環化合物59
3.6.9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61
3.6.10其他有潛力的ETMs62
3.7載流子遷移率63
參考文獻71
第4章螢光發光材料
4.1前言81
4.2紅光材料82
4.2.1DCJTB相關的紅色摻雜物83
4.2.2多摻雜物系統86
4.2.3雙主發光體摻雜系統88
4.2.4非摻雜型紅光螢光材料91
4.2.5具有獨特器件性質的紅光螢光材料94
4.3綠光材料95
4.3.1香豆素衍生物95
4.3.2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綠光摻雜物98
4.3.3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99
4.3.41Hpyrazolo\[3,4b\]quinoxaline類的綠光螢光摻雜物100
4.3.5其他類型的綠光螢光摻雜物100
4.3.6綠光螢光摻雜物最新信息101
4.4藍光材料102
4.4.1藍光主發光材料102
4.4.2天藍光摻雜物114
4.4.3深藍光摻雜物116
4.4.4深藍光器件的改善118
4.5黃光材料122
4.6白光材料125
參考文獻128
第5章磷光發光材料
5.1三重態磷光134
5.1.1發光原理134
5.1.2電致發磷光發光機制136
5.2主發光體材料137
5.3紅色磷光摻雜材料141
5.4綠色磷光摻雜材料145
5.5藍色磷光摻雜材料150
5.6樹狀物磷光發光體152
5.7空穴/激子阻隔層材料154
5.8磷光器件的穩定性156
參考文獻158
第6章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效率
6.1影響有機發光二極體效率的參數163
6.2增進載流子平衡的方法168
6.2.1提高電子注入效率168
6.2.2良好的電子輸運材料169
6.2.3元件結構的改善170
6.3提高出光率的方法172
6.3.1減少不發光模式172
6.3.2減少全反射173
6.3.3減少波導效應174
參考文獻177
第7章OLED的壽命
7.1簡介179
7.2非本質老化因素180
7.2.1基板的平整度181
7.2.2微小顆粒的污染181
7.2.3有機層與電極層間的分層182
7.2.4金屬層表面的微小針孔183
7.3本質老化因素185
7.3.1有機膜的穩定性186
7.3.2陽極與有機層的接觸面188
7.3.3激發態的穩定性189
7.3.4可移動的離子雜質190
7.3.5銦的遷移機制191
7.3.6不穩定的陽離子192
7.3.7正電荷累積的機制194
7.4平板顯示器的壽命194
參考文獻196
第8章OLED的器件設計
8.1穿透式與上發光型OLED結構198
8.1.1透明陰極發展介紹200
8.1.2上發光型器件陽極203
8.1.3不發生電漿損傷的濺鍍系統204
8.1.4微共振腔效應205
8.1.5陰極覆蓋層208
8.2串聯式OLED結構209
8.3可彎曲式(撓性)OLED結構212
8.3.1基板213
8.3.2主動矩陣式驅動技術216
8.4pinOLED結構217
8.5倒置式IOLED結構218
8.6白光WOLED結構219
8.6.1多重發光層220
8.6.2多摻雜發光層223
8.6.3利用活化雙體和活化錯合物發射的白光WOLEDs225
8.6.4其他WOLEDs結構226
參考文獻228
第9章OLED顯示器
9.1前言233
9.2OLED全彩化技術233
9.2.1紅、藍、綠像素並置法234
9.2.2色轉換法235
9.2.3彩色濾光片法236
9.2.4微共振腔調色法238
9.2.5多層堆疊法239
9.3驅動方式239
9.3.1被動矩陣驅動方式240
9.3.2主動矩陣驅動方式241
9.4灰階246
9.4.1模擬驅動:電壓編程與電流編程247
9.4.2數字驅動249
9.5對比度250
9.6面板功耗252
9.6.1功率效率的提高252
9.6.2顯示畫面的設計252
9.6.3顯示模組的設計253
9.7OLED製程254
9.7.1蒸鍍設備257
9.7.2其他鍍膜技術260
9.7.3封裝材料與設備265
參考文獻270
修訂者序274
英文注釋276
中文注釋281
作者簡介285
修訂者簡介2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