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35手槍

M1935手槍

M1935手槍又稱為GP35(法語the Modele 1935 pistolet autamatique Grand Puissance的縮寫),在法國有時也簡稱為白朗寧自動手槍(BAP),在英語國家稱為白朗寧大威力自動手槍(Browning High Power或Browning Hi-Power),簡稱BHP。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朗寧M1935手槍
  • 外文名:Browning Giant Power
  • 口徑:9MM
  • 彈種: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歷史,威力,經典之作,研製歷史,起因,原型,M1923,M1928/1929,M1935,結構特點,套筒,槍管,復進簧組件,套筒座,彈匣,基本動作,生產裝備,評價,性能數據,

歷史

在1920年代初期,法國陸軍決定要採用一種新式的半自動手槍,他們對這種新式手槍的要求是:配用可卸式彈匣、容彈量至少10發、外露擊錘、有手動保險、堅固耐用、容易分解組合、50米內能致人死地。對這種未來的新式手槍,法國人給了兩個稱呼,“大容量”(法語Grand Rendement),或是“大威力”(法語Grande Puissance)。由於對新式手槍的招標不限制本國企業,比利時FN公司也決定參與,根據這些要求,FN公司認為9mm口徑或更大的口徑會比較適合,彈頭應該重約8克,而槍口初速350m/s,武器全重要控制在1公斤左右。於是FN公司便委託著名的槍械設計大師約翰·白朗寧按照這些要求來設計一種新手槍。
白朗寧白朗寧

威力

而稱為“大威力”主要是區別以前以FN名義設計的各種白朗寧手槍,如M1900、M1906、M1910等,它們多是發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徑手槍彈。而M1935手槍發射喬治·盧格設計的9×19mm巴拉貝魯姆槍彈,對當時歐洲人來說的確是一種威力最大的手槍彈,其槍口動能達到490焦耳,在50m上的落點動能達到365焦耳,如此大的能量對殺傷相應距離內的無防護有生目標綽綽有餘。再次,M1935的彈匣容彈量達到了13發,與當時流行的自動手槍僅7~10發的彈匣容彈量相比,也是空前的。這使得此槍的使用者擁有更強的單兵火力,對近距離作戰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顯現了“大威力”的風格。槍完全由鋼件製成,結實耐用,尺寸較傳統的白朗寧手槍明顯大,線條簡練,給人以粗獷、墩實的感覺。
M1935手槍M1935手槍

經典之作

M1935白朗寧大威力自動手槍是世界套用最廣泛的手槍之一。因為精度良好、容彈量較大,至今仍在現代手槍結構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與此前的各種白朗寧手槍一樣,結構中更多地凝聚了約翰·摩西·白朗寧的豐富想像力。白朗寧在其晚年設計的M1935,結構新穎、設計獨特,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創造性的產品。憑藉其凸耳式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成為經典作品,同時,也是一支著名的“長壽”武器,在誕生70多年後還活躍戰場上。在英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軍隊中服役。

研製歷史

起因

M1935手槍誕生在1920年代初。比利時FN公司應法國陸軍的要求,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軍用手槍。約翰·摩西·白朗寧打算設計一種發射喬治·盧格設計的9×19mm巴拉貝魯姆槍彈的“大威力”自動手槍,以確保FN公司在商業上的地位。

原型

白朗寧在美國猶他州奧格登的工作室里開始了他的工作,幾星期後就研製出兩支樣品,其中第二種型號就是後來M1935的原型,第一次採用了容彈量15發的雙排彈匣。FN公司對這支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M1923

後來成為FN總設計師、設計出FAL自動步槍的迪厄多內·J·塞弗繼承和發展了白朗寧的設計思想,幫助白朗寧最終完成設計。在原型基礎上縮短長度,增加了外露式擊錘、手動保險和彈匣保險,同時簡化了分解過程,這種改進型稱為M1923。1925年,法國軍方對M1923進行了試驗,結果非常滿意。以後,塞弗進一步完善其設計,主要是縮短套筒和槍管長度,使全槍質量進一步減輕,彈匣容彈量也減少到13發。

M1928/1929

1926年,71歲的白朗寧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但此前他還是看到了試製成功的樣槍。幾個月後,相關專利也獲得批准。塞弗在參考了同為白朗寧設計的柯爾特M1911A1的一些特點後,又設計出了M1928,此槍有一個歐洲式的圓頭擊錘。幾經修改後,1929年,塞弗又改進了握把和空倉掛機解脫桿的形狀,改進後稱為M1929。

M1935

1934年,M1929在經歷了少許改變後最終被命名為M1935手槍。1935年,比利時軍隊成為第一個正式用戶。

結構特點

M1935是一支純粹的常規單動型軍用自動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迴轉式擊錘擊發方式,帶有空倉掛機和手動保險機構。全槍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由於該槍生產時間較長,其間幾經改進,加上生產廠家較多,細節上有諸多差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比利時生產的標準固定表尺型M1935手槍的結構主要部件包括套筒、槍管、復進簧組件、套筒座、彈匣和空倉掛機。

套筒

套筒組件由套筒本體、準星表尺、阻鐵槓桿、阻鐵槓桿軸、抽殼鉤、擊針、擊針簧和擊針限制板組成。M1935採用與M1911相同的軸式抽殼鉤,它與擊針一起被擊針限制板限制並固定在套筒上。阻鐵槓桿軸的形狀比較複雜,由帶有一粗一細兩個突軸的腰形板組成,細軸用於與阻鐵槓桿配合,使後者能夠可靠地旋轉;粗軸上帶有一個缺口,剛好卡在抽殼鉤上並被抽殼鉤限制住,使得阻鐵槓桿軸不會從套筒上脫落。槍套筒右側的防滑紋里嵌有一個腰形機件,即是零件外露的部分。

槍管

M1935的槍管長118mm,內有6條右旋膛線。槍管外表面在彈膛上前方處設有兩道半環狀閉鎖突起,在彈膛下方的突起部分則加工有開閉鎖導槽,彈膛後下方還加工有飛彈斜面。M1935採用槍管偏移式閉鎖原理,這種原理是天才的白朗寧於1895年首創的,適合發射大威力手槍彈,並獲得了專利。不過在具體結構上,M1935的槍管下部採用凸耳式,與此前白朗寧設計的M1911並不完全相同。M1911的槍管採用的是迴轉鉸鏈式,零件數量多、機構相對複雜,而凸耳式結構則更加簡單,工藝性也更好。

復進簧組件

復進簧組件由復進簧、復進簧導桿、復進簧導桿帽、復進簧導桿簧和限位鋼珠組成。其中復進簧導桿簧和限位鋼珠安裝在復進簧導桿中,並被復進簧導桿帽限制住。復進簧用在給套筒復位提供動力,完成復位動作。M1935的空倉掛機桿尺寸比一般手槍的要大,因此操作性較好。在空倉掛機桿轉軸的部位加工有一個缺口,復進簧導桿內的限位鋼珠和復進簧導桿簧與其相互作用,當該槍處於空倉掛機狀態時,向後拉套筒,可使空倉掛機桿復位,解除對套筒的限制,使套筒復進。

套筒座

套筒座作為全槍最複雜的一個部件,其上安裝有諸多零件,主要包括握把護板、扳機、扳機軸、扳機連桿、扳機簧、彈匣扣、阻鐵、拋殼挺、手動保險桿、擊錘、擊錘連桿、擊錘簧等。套筒座上加工有套筒導槽和與槍管配合的開閉鎖突起。突起是一個單獨的零件,加工好後以過盈配合方式壓入套筒座上的孔內。

彈匣

此槍使用的雙排單進13發彈匣由彈匣體、托彈板、托彈簧、托彈簧底板和彈匣底板組成。這種結構的彈匣非常適合在手槍上使用,為後來的各種大容彈量手槍彈匣設計奠定了基調。採用這樣大容量的彈匣必須將握把做得很厚才行,但白朗寧的設計使得M1935的握把仍然能夠保持較薄的厚度。m1935將握把背部上端設計成向內凹陷,正好與使用者握持時虎口部位向前凸出的部分相吻合。凹陷處與握把下半部的過渡段長20mm左右,與槍管軸線形成的夾角為116°,而握把下半部分的傾角則設計成103°,這樣握把傾斜角不至於過大,減小了全槍長度,並使握把背部上端形成“頸部”,使得握把上小下大,不易滑脫,而且即使是亞洲人的手型,握持時也不會感到太大太厚。因此,M1935的人機工程性能非常出色,特別是操作性和指向性好,獲得用戶的一致肯定。

基本動作

M1935手槍的基本動作過程:將裝有槍彈的彈匣插到位後,拉套筒向後到位並釋放,使擊錘處於待擊狀態,套筒復進過程中將彈匣中最上面一發槍彈推上膛。此時扣動扳機,扳機旋轉並帶動扳機連桿運動,扳機連桿頂起阻鐵槓桿前端,阻鐵槓桿後端向下壓阻鐵前部,阻鐵旋轉使其後部逐漸脫離擊錘上的待擊卡槽,擊錘在擊錘簧的作用下加速向前運動,打擊擊針,擊發槍彈。火藥燃氣推動彈頭加速向前運動,同時作用在彈殼底部的壓力使處於閉鎖狀態的槍管和套筒共同向後運動,當走完4.7mm長的自由行程後(此時彈頭已飛出槍管,並且彈膛內的壓力也下降至安全開鎖的範圍內),槍管下方的突起與套筒座內的開鎖斜面相互作用使槍管尾部逐漸下降,直至槍管上的閉鎖突起脫離套筒內的閉鎖槽,隨後槍管受到套筒座內開閉鎖突起的限制停止運動,套筒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後退,壓縮復進簧、壓倒擊錘、抽出彈殼並與拋殼挺撞擊拋出彈殼,直至碰到套筒座上的止動斜肩後停止後坐(套筒後坐時,裝在套筒上的阻鐵槓桿也隨之一起向後運動,阻鐵槓桿前端與扳機連桿頭部解脫)。隨後套筒在復進簧力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再次推彈入膛,繼而推槍管向前運動,而槍管彈膛下方的閉鎖斜面與套筒座內的閉鎖斜面相互作用,使槍管尾部逐漸抬起,並使槍管上的閉鎖突起進入套筒上的閉鎖槽內完成閉鎖。隨後槍管和套筒共同走完自由行程,套筒座上的閉鎖突起抵在槍管下方突起的閉鎖支撐面上,完成閉鎖過程。如果此時仍舊扣住扳機不放,雖然扳機連桿被抬起,但套筒復進到位時,阻鐵槓桿頭部會向前推開扳機連桿,使扳機連桿與阻鐵槓桿不能相互作用,即不能解脫阻鐵釋放擊錘完成擊發。只有在鬆開扳機時,扳機連桿才能在扳機簧的作用下重新落在阻鐵槓桿頭部下方,此時再次扣動扳機就可以重複上面的擊發過程。
當套筒復進不到位時,阻鐵槓桿一直停留在後方,既不能與扳機連桿作用,也不能可靠地壓下阻鐵。即使扣動扳機,由於扳機連桿頂不到阻鐵槓桿,也就不能解脫阻鐵,故形成可靠的不到位保險。另外此槍在套筒左側後上方設有手動保險桿,用持槍的右手拇指就能操作,扳向上方即為保險狀態,此時既鎖住套筒又防止阻鐵解脫擊錘。另外大多數型號的M1935都設計有空彈匣保險,當彈匣取出後,空彈匣保險會在保險簧的作用下推動扳機連桿向前,使扳機連桿頂部與阻鐵槓桿頭部錯開,這樣即使膛內有彈也不能擊發,可以防止因為彈匣取下後由於疏忽而發生意外。

生產裝備

1935年比利時軍隊正式採用M1935手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FN公司一共生產了3.5萬支M1935。M1935裝備的廣泛性是不容置疑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敵對雙方同時生產和裝備的武器。二戰中,裝備該槍的國家分別加入對立的兩大陣營,特別是比利時淪陷後,FN公司被德軍接收,製造了約30萬支被重新命名為P640(b)的該種手槍,用於補充軍需。二戰期間,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約翰·英格利斯公司繼續生產M1935,供大英國協國家如英國、加拿大、印度、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國的部隊使用,加拿大的產品取消了原槍的水平表尺和可拆卸的握把。
中國早在1935年就向FN公司訂購過數千支該型手槍,但不久歐戰爆發,槍的供應渠道被切斷。在此情況下,向同為盟國的加拿大經過一番談判和商洽,1944年,與英格利斯公司簽訂了為中國生產此槍的契約,還向公司提供了4支比利時原產樣槍。這種加拿大產M1935的特殊之處在它不是純粹的仿製,而是應中國方面的要求而重新設計生產的,在國內被稱為“加拿大擼子”或“加九零手槍”。此外,按契約規定,第一批4000支手槍的套筒上刻有“中華民國國有”的字樣。該公司在兩年時間內向中國提供了2萬餘支,但這些手槍大多沒有趕上抗日戰爭,而是用在了國共內戰當中,主要裝備國民黨一線部隊。最終這些手槍中的大部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繳獲,並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FN公司恢復了M1935的生產,除裝備比利時軍隊和警察外,還大量出口。戰後生產的普通型M1935與二戰時期的產品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主要是以片狀抽殼鉤取代了原來的軸式抽殼鉤,阻鐵槓桿改為用單獨的空心彈性銷子固定,表尺也全部改為固定式的,握把背面的槍托安裝卡槽也取消了,但握把護板仍為木製的,形狀也沒有變化。英國軍隊在1954年正式採用該槍,以取代韋伯利0.38英寸轉輪手槍。荷蘭、丹麥、南非和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採購該槍來裝備自己的軍隊。這促使M1935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空前的廣泛套用,從而真正成為一支公認的著名手槍,到20世紀末的時候,全球大約有55個國家的軍隊或執法部門裝備了m1935。M1935以精銳部隊理想的隨身武器而聞名於世,典型的例子是英國特別空勤團(SAS),每名隊員必須裝備的輕武器外,還有M1935,並不是純粹的自衛武器,而是重要的輔助武器。以M1935的近距離精確射擊控制局面,避免過度交火導致人質傷亡。
1980年代以後,各國先進戰鬥手槍層出不窮,為使M1935外觀更加現代化、提高競爭力,FN公司對標準型M1935進行了較大改進,推出了1型手槍,改進之處主要有:表尺、準星以燕尾槽固定;擊錘由原來的圓環形改為刺形;手動保險桿尺寸加長,並改為雙側均可操作;取消了套筒右側前部的弧形凹槽;握把護板採用黑色工程塑膠製造,外形更加流暢。隨後,FN公司又推出了2型手槍,與1型的區別只是表面處理不同。1型和2型手槍都曾經裝備比利時軍隊和警察部門,並作為FN公司的主打產品大量出口。由於1980年代以後設計的手槍都很注重安全性,多數採用擊針自動保險,因此FN公司在1型手槍的基礎上改進了發射機構,在擊針後部增加了一個擊針自動保險卡鎖,以消除意外走火的危險,改進後的型號稱為3型手槍,少量裝備比利時警察部隊。
1990年代,雙動手槍逐步占據主流,M1935幾十年不變的單動發射機構顯得有些落後,因此FN公司決定在其基礎上設計一種全新產品,這就是白朗寧BDA自動手槍。後者已經基本脫離了M1935的外形,結構更是有了大幅度改進。後來FN公司又在BDA的基礎上設計了多種樣式的改進型號,不過它們未能續寫前輩的輝煌,其銷售業績並不理想。此外,FN公司戰後還生產過民用型M1935,包括可調錶尺的比賽型、可調錶尺加可卸木製槍托的收藏型。儘管它們外觀上與二戰期間的產品並沒有太大區別,但一般可以通過抽殼鉤來識別,因為戰後生產的這些民用手槍都是使用片式抽殼鉤,還可以進一步判讀槍身上的銘文和各種標記加以區分。

評價

1991年9月美國《槍與彈》雜誌進行的“20世紀十佳手槍”的評選中,M1935名列第五,白朗寧的另一傳世之作——M1911自動手槍則位居第二,考慮到兩者設計的年代差別和美國人對0.45英寸口徑的偏愛,M1935獲得這樣的排名並不奇怪,但如果在歐洲進行同一評選的話,結果肯定會顛倒過來,因為M1935從一開始就是一支“歐洲人的手槍”。

性能數據

FN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生產的標準型M1935手槍主要諸元
口徑:9mm
彈藥:9×19mm巴拉貝魯姆槍彈
全槍質量 0.99kg(含空彈匣)
全槍長 197mm
槍管長 118mm
瞄準基線長 159mm
膛線 6條、右旋
初速 335m/s
彈匣容彈量:13發
瞄準裝置: 片狀準星 缺口式照門
瞄準基線: 159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