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繆勒

J.P.繆勒

約翰內斯·繆勒 [Johannes Peter Müller 1801.07.14-1858.04.28],德國生理學家。出生於德國科布倫茨(Koblenz)的一個家境寬裕的手工業者家庭,因躁鬱症自殺於德國柏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J.P.繆勒
  • 外文名:Johannes Peter Müller 
  • 出生日期:1801.07.14
  • 職業:生理學家
簡介,理論與貢獻,脊髓反射理論,神經特殊能量論,主要著作,

簡介

他的父親是製鞋匠,繆勒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智力和對自然的熱愛。1819 年入波恩大學習醫,在大學期間寫的論文《關於胎兒的呼吸作用》受到學院的嘉獎,1822 年獲醫學博士。之後赴柏林通過醫師資格考試,獲得證書後返回波恩私人執業。1824-1833 年間任教於波恩大學,初為講師,1829 年升任教授。1833 年榮任柏林大學為他特設的解剖學與生理學講座,成為當時生理學界的權威學者。後來著名的生理學家 赫爾姆霍茨、E.杜布瓦-雷蒙就是此時期繆勒的學生。繆勒在此兩所大學任教期間,每隔 7 周發表一篇研究論文,如此研究成績,一直維持 30 年之久。
繆勒二十出頭即狂熱地迷戀於活體解剖和動物實驗。到 25 歲時,他已完成兩大本視覺生理學方面的著作,但自己也開始受到躁鬱症的折磨。26 歲時,剛成為教授的他終於娶下戀愛已久的未婚妻,但躁鬱症更加嚴重,使其在 5 個月的時間內既不能工作,也無法進行研究。39 歲時,當後來者在生理學研究中超越他時,他又一次受到躁鬱症的打擊。該病症對他的第三次打擊是在其 47 歲之時,起因於他與 1848 年的大革命政見不合;1858 年,也即他 57 歲時,該病症第四次襲來,終於使他的生命以自殺告終。

理論與貢獻

繆勒是實驗生理學和感官生理學的創建人之一,是 19 世紀最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他在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他早期從事於感覺生理學的研究,涉及反射活動的三個方面:
1.從感覺器官到脊髓背根的衝動;
2.神經的連結;
3. 衝動神經前根向肌肉輸出。
轉入柏林大學後則轉而研究起動物學和比較解剖學。以後,他又從蛙等動物身上分離出神經 - 肌肉進行實驗,用電刺激研究了蛙腿肌肉收縮的條件。這些實驗成為電生理學的最初進展之一。19 世紀 40 年代他又轉入比較解剖學與動物學的研究,出版了有關盲鰻的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和神經系統以及有關文昌魚研究的專著。此外,他還從事過海洋動物特別是棘皮動物的研究。但在晚年,當他的學生們正致力於以理化方法探討生命現象時,他卻熱衷於對生物形態描述,並且始終是一位活力論者。

脊髓反射理論

在生理學方面,繆勒的研究最早受到重視的是,他經由實驗研究提出的反射理論。在他之前,蘇格蘭解剖學家貝爾(Charles Bell,1774-1842)在 1811 年提出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功能不同的理論。稍後,法國生理學家馬戎第(Francois Magendie,1783-1855)在 1822 年也提出了類似的理論。兩人的理論合在一起,即成為生理學上的貝爾 - 馬戎第定律(Ball - Magendie law)。貝爾 - 馬戎第定律的基本要義是,負責傳導神經衝動的神經元,按其不同性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感覺神經元的功能是負責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時所引起的神經衝動,傳至中樞神經系中的脊髓背根,脊髓背根就是中樞神經中首先接受感覺神經傳來神經衝動的神經組織。另一種神經元是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運動神經元的功能是負責肌肉或腺體的活動反應,控制運動神經元的神經組織是脊髓腹根。1831 年,繆勒以青蛙為對象實驗研究的結果,證實了貝爾理論的正確性,並進而發現反射過程中有三段神經活動:
1.感覺器官接收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先傳到脊髓背根;
2. 脊髓神經發生連結作用;
3.由脊髓腹根神經傳出衝動至肌肉或腺體表現出反射活動。
此即繆勒反射理論要義。此外,他還研究了腦神經的感覺與運動成分,確定三叉神經第一、第二分支為感覺型,第三分支除感覺纖維外,還有運動纖維;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都是混合型,舌下神經是運動型。通過他的研究,使人們第一次對神經系統有較全面的科學認識。

神經特殊能量論

早期的生理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感覺神經都可以傳導任何種類的感覺數據至大腦,正如一根管子可以傳送任何泵入裡面的物質一樣。但有許多問題他們無法解釋,比如說,為什麼光學神經只傳遞視覺圖像至大腦,而聽覺神經只傳導聲音呢?繆勒則提出一套令人信服的理論。他和歌德相識並受他的色彩學的影響,對於視覺進行了生理學觀察和研究,1826 年發表論文《人與動物視覺的比較生理學》,文中第一次提及他的“神經特殊能量學說”。1838 年出版的《人類生理學手冊》一書中,闡述了神經特殊能量論(doctrine of specific Helveenergies)。神經特殊能量論的基本要義是:不論感官如何受到刺激,每種感官神經將導致一種感覺而沒有其他感覺。由刺激引起的感覺經驗,乃是決定於刺激所引起的神經活動,而非決定於刺激本身的特徵。換言之,感覺經驗主要是腦的作用,而非單純刺激作用。以視覺為例,無論刺激的性質如何,凡是引起視神經衝動者,都會產生視覺經驗。除光刺激之外,如果閉起眼睛用手指輕壓右眼的右邊,此時左視野內即會產生光的視覺。此一現象說明不屬於光的機械性刺激照樣會引起和光刺激同樣的視覺經驗。他甚至還在自己身上做一些雖小但卻起著決定作用的實驗。例如,當按壓緊閉的雙眼時,壓力不會引起聲音、味覺或口感,只會閃出光線。根據繆勒的研究,神經特殊能量具有三種特徵:
1.每一感官均有其相對應的刺激(某種刺激引起某種感官的感覺經驗);
2. 同一刺激作用於不同感官時,將引起不同的感覺經驗;
3. 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官時,可引起同一感覺經驗。
繆勒的神經特殊能量論,為德國理性主義者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由指壓眼眶引起視覺經驗的事實看,中樞神經的活動並非單純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而產生反應,而是主動地對傳來的訊息加以組織後做出解釋。換言之,心是主動的,而心的主動性並非得自學習經驗,而是得自先天本性。
繆勒的生理學研究,之所以被認為具有心理學的貢獻,主要是因為他在解釋生理作用時經常涉及心的作用。而且,繆勒的研究對以後的生理心理學影響甚大,後來赫爾姆霍茨和 E.梅林的色覺理論,都是受了繆勒的影響。

主要著作

1826年發表《視覺比較生理學》,由於內容豐富,包括人類及動物視覺方面大量新資料而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其中第一次提及他的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1833~1840年,分卷出版了《人類生理學手冊》。此書影響極大,成為生命過程的機械概念的初聲。其中除系統論述神經特殊能量學說外,並詳細論述了實驗心理學和一系列心理學問題。
1826年出版《論虛幻的視覺現象》,其中論說各種鬼怪神奇視覺所以會發生的可能的生理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