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雷蒙德·理察·馬丁(George R. R. Martin)

喬治·雷蒙德·理察·馬丁

George R. R. Martin一般指本詞條

喬治·雷蒙德·理察·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通常被稱為喬治·R·R·馬丁或GRRM,是一名擅長撰寫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說題材的美國作家、編輯、電視劇編劇兼製片人,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世界科幻獎等文學獎項的多次得主。

馬丁的作品主要以人物為關注點,描寫細膩豐富,突破了幻想文學界固有的創作模式,多次引領閱讀潮流。代表作有十大浪漫太空歌劇之一的《光逝》、由雨果獎獲獎名篇擴展而成的《風港》、在雜誌讀者群中深受愛戴的《圖夫航行記》,以及當代嚴肅奇幻的經典《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系列等。由於馬丁作品的輝煌成就,他被《時代》雜誌譽為“美國的托爾金”和“新世紀的海明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治·雷蒙德·理察·馬丁
  • 外文名: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
  • 別名:喬治·R·R·馬丁、GRRM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新澤西州
  • 出生日期:1948年9月20日
  • 職業:作家、編輯、編劇、製片人
  • 畢業院校美國西北大學
  • 信仰天主教(世俗教友)
  • 主要成就:6尊雨果獎、3次提名
    2尊星雲獎
    2尊世界奇幻文學獎
    1尊世界恐怖文學獎
    4尊軌跡獎
    《時代雜誌》2011年“時代百大人物”之一 
  • 代表作品:《光逝》,《風港》,《圖夫航行記》,《冰與火之歌》等
  • 父親:雷蒙德·柯林斯·馬丁
  • 母親:瑪格麗特·布雷迪·馬丁
  • 妹妹:達琳·拉賓斯基、珍妮特·巴頓
  • 妻子:帕里絲·麥克布萊德
人物經歷,早年生活,寫作和編劇,個人生活,作品榮譽,作品評價,獲獎記錄,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早年生活

喬治·R·R·馬丁於1948年9月20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貝永市的一個碼頭工人家庭,是家中的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妹妹。馬丁一家起先住在曾祖母家中,在他五歲那年搬到碼頭附近的聯邦公營住宅居住,按照馬丁的說法,他的童年世界基本上局限於學校和自己家的“第一街和第五街之間”。這激發了他從小想去探索其他地方的願望,但因家境不富,只能依靠想像力去滿足自己,因此他成為了一個嗜書如命的讀者。當馬丁的妹妹出生後,他一家人搬到了岸邊一處更大的公寓內,每天都能看見往返於紐瓦克灣內的遠洋貨輪和油輪上飄揚的各國國旗,以及對岸紐約斯塔滕島夜晚的都市燈火,使得馬丁不禁夢想到那些“沒去過也不敢想像的”遙遠國度去旅遊。年輕的馬丁開始試著自己寫作魔鬼故事賣給鄰居小孩來掙零用錢,並以自己的寵物烏龜為靈感幻想了一個充滿了陰謀暗鬥的神奇王國。
幼年的馬丁幼年的馬丁
上中學後馬丁成了一個狂熱的漫畫迷,特別是漫威出版的超級英雄漫畫。當1963年他寫給《神奇四俠》編輯的一封讀者信被發表在該漫畫第20期上時,因為當年漫畫社沒有遮掩來稿人住址的習慣,使得他自己開始收到大量其他讀者來信。這使得他開始參與當時尚在萌芽期的漫畫迷群體的寫作工作,並在1965年憑藉《Powerman vs. The Blue Barrier》贏得了當時在漫畫迷中頗有影響力的艾利獎(Alley Award)。
大學時期的馬丁大學時期的馬丁
中學畢業後,馬丁考入了美國最好的高等學府之一——伊利諾州西北大學。1970年,馬丁以最優等成績獲得了西北大學的新聞學學士學位,並在1971年獲得碩士學位。因為不願意被徵兵入伍參加越南戰爭,馬丁申請並獲得“良心反戰者”身份,在之後的兩年內從事義工工作。他同時還任職西洋棋協會的管理工作,來資助自己寫作,但收入上捉襟見肘,“活命都不夠”。
70年代中期,馬丁在密爾沃基的一個科幻展上結識了大學英語教授喬治·谷斯瑞奇(George Guthridge),他說服了當時對推想小說持反感態度的谷斯瑞奇改變看法並開始參與寫作(谷斯瑞奇後來成為了一名多次在科幻、奇幻、恐怖小說領域獲獎的作家)。作為對啟發自己開闊眼界的報答,谷斯瑞奇引薦幫助馬丁在愛荷華州迪比克的克拉克大學(Clarke University)找到了一份教研工作。1976年至1979年間,馬丁在大學從事英語和新聞學的教學工作,兼職駐校作家。雖然馬丁對教書生活很滿意,但是1977年底他的作家好友湯姆·瑞米(Tom Reamy)突發心臟病過世,使得馬丁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1979年底,因為妻子厭倦了迪比克寒冷冬天,馬丁也打算開始全職寫作,便辭退大學的教員職務,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首府聖菲市居住。
大學畢業後做義工時期的馬丁大學畢業後做義工時期的馬丁

寫作和編劇

馬丁的職業寫作生涯其實在1970年就開始了,當時他21歲正在上大學時就已經開始售賣科幻短篇小說,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英雄》(The Hero)被《銀河科幻》雜誌買斷並於1971年二月出版。1973年,馬丁在《類似體》雜誌上發表的《晨臨霧逝》(With Morning Comes Mistfall)第一次為他贏得了雨果獎星雲獎兩個獎項的提名。作為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的成員,馬丁於1977年至1979年間擔任此協會的西南區總監。
在克拉克大學授教併兼職寫作時期的馬丁在克拉克大學授教併兼職寫作時期的馬丁
1975年,馬丁憑藉《萊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獲得了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獎。而收集了馬丁之前作品的同名故事集則於1977年贏得軌跡獎最佳故事集的美譽。
1976年在堪薩斯城的第34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馬丁和好友加德納·多佐伊斯(Gardner Dozois)一起搞出了一場“雨果獎失敗者聚會”(Hugo Losers' Party)來安慰之前落榜的提名人,結果第二天晚上的頒獎典禮上,馬丁有兩部作品《七命之人》(... and Seven Times Never Kill Man)和《風港的暴風雨》(The Storms of Windhaven)被提名但是未都能獲獎。從此以後,“失敗者聚會”變成了世界科幻大會上的傳統項目。
然而馬丁的寫作生涯在1983年碰上了大挫折。他的第四本長篇小說《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雖然得到了軌跡獎和世界奇幻獎雙重提名,但銷量卻出人意料的糟糕。按照馬丁回憶,這本書的商業失敗“基本上毀掉了我當時的小說家生涯”。之後馬丁轉向好萊塢,開始從事CBS電視劇《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的編劇工作。當1988年CBS決定不再續簽此劇後,馬丁轉向ABC電視劇《雙面麥斯》(Max Headroom),但是他所著的劇本還沒被拍攝這部電視劇就在第二季中期被砍了。之後,馬丁成為了奇幻故事片《俠膽雄獅》(Beauty and the Beast)的編輯兼製片,一直到1990年此劇終結為止。
馬丁與同事作家麗薩·塔特爾(當時是女友)馬丁與同事作家麗薩·塔特爾(當時是女友)
與此同時,馬丁仍然在印刷出版業承擔編輯工作,包括著名的《百變王牌》系列(Wild Cards series)和《約翰·坎貝爾獲獎作品集》(The John W. Campbell Awards Volume)等等。
開始職業寫作時期的馬丁開始職業寫作時期的馬丁
雖然馬丁在好萊塢工作的報酬讓人滿意,但是他很失望自己參與的節目大多都沒能通過審批,因為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被大眾看到,但廣播公司的決策層並不和編劇作家是一個思路。當馬丁1980年的中篇小說《夜行者》(Nightflyers)被改編成電影后,馬丁公開表示了對劇組為迎合預算而刪減劇情的不滿。
1990年《俠膽雄獅》終結後,馬丁在還沒有接手電視劇工作的空閒期開始撰寫散文,並構思一部叫做《Avalon》的小說。在剛剛寫出三章的草稿後,他突然構想出了一個男孩去觀刑看斬首然後在雪地里找到冰原狼的場景,這看似平淡無奇的瞬間靈光激起了無盡的遐想,也點燃了他久違的創作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馬丁將《Avalon》拋在一旁,用幾天時間寫出了一章故事,並很快意識到這和他之前的小說毫無關聯,而將是一個大故事的一部分。他靈感突發寫出的這一章節後來就成了史詩巨著《冰與火之歌》卷一正篇的第一章。在緊接又寫了幾個章節之後,馬丁確定他的新書將是一個長篇奇幻故事系列,就開始製作故事背景的地圖和人物族譜。不過這本書的寫作隨後被中斷了幾年,因為1992年馬丁被召回到好萊塢去創作ABC預訂的電視劇《門》(Doorways),但是這部劇雖然試播集都拍了,最終也沒能上映。
《冰與火之歌》系列已出版的五卷書《冰與火之歌》系列已出版的五卷書
1994年馬丁拋開電視劇工作,開始繼續創作自己三年前的奇幻故事,並給他的出版代理人柯比·麥考利(Kirby McCauley)前200頁書稿和一個計畫要寫三部曲系列的兩頁藍圖馬丁喜歡含糊不清的標題,因為他感覺這樣可以使他的作品更深奧,因此他選擇了《冰與火之歌》作為整個系列的題目:寒冷的異鬼和烈焰的巨龍可能是“冰與火”的含義,而“之歌”曾出現在馬丁的書《萊安娜之歌》和《逝者之歌》,是馬丁對於“歌”的一種癖好。馬丁還承認書名是受到羅伯特·弗羅斯特1920年的詩歌《火與冰》的啟發——火是愛是熱情是激情。冰則是背叛是復仇,是冷酷殘忍的陰暗面。
馬丁在發布會上籤售新書馬丁在發布會上籤售新書
馬丁原本計畫和他的偶像約翰·托爾金寫《指環王》那樣寫個三部曲,三本書分別命名《權力的遊戲》、《魔龍的狂舞》和《凜冬的寒風》。可當馬丁寫了1400頁書稿仍然沒能完成第一本書故事的時候,他覺得這個系列需要四本甚至六本書(當時是構思為兩個相連的三部曲組成一個長故事)。
整個系列的卷一《權力的遊戲》(A Game of Thrones)手稿長達1088頁(不算附錄),在1996年8月由矮腳雞圖書公司在美國出版。《時光之輪》的作者羅伯特·喬丹為封面寫了一小段讚辭,為小說早期在奇幻讀者群內打下了基礎。作為預售宣傳,一部叫做《龍之血脈》(Blood of the Dragon)的樣品中篇小說也跟著出版,並贏得了1997年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獎。
從《權力的遊戲》終搞中抽掉的300頁書稿成為卷二《列王的紛爭》(A Clash of Kings)的開篇。卷二於1999年2月在美國發行出版,手稿長達1184頁(不計附錄),同時也成為了《冰與火之歌》系列中第一本登上暢銷書榜的作品,位居1999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3名。在彼得·傑克遜改編《指環王》系列為電影成功後,馬丁也開始從許多製片人處收到希望將《冰與火之歌》搬上銀屏的著作權請求,但是自從《夜行者》後就擔心好萊塢無法忠於他的作品的馬丁都拒絕了。
馬丁向出版商交稿卷三《冰雨的風暴》(A Storm of Swords)卻晚了好幾個月,原因是篇幅三分之二處紅色婚禮的描寫對馬丁來說十分痛苦,他不得不把這章留到最後攢足了勇氣才寫。《冰雨的風暴》手稿長達1521頁(不計附錄),其篇幅之長讓許多出版社感到頭痛。矮腳雞圖書公司於2000年11月在美國出版的版本是單獨一整冊,而其他地區和語言的版本有些被分為兩冊、三冊甚至四冊。《冰雨的風暴》問世後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2名。
在前三卷出版之後,馬丁原計畫再寫三本書。第四卷暫定標題《魔龍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集中於描寫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回到維斯特洛以及她面臨的衝突。他本希望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卷三《冰雨的風暴》結束五年之後,這樣年輕的角色們(包括龍)能夠有時間長大成人,稱為“五年間隔”(five-year gap)。但他的出版商從一開始就希望新書比《冰雨的風暴》短,馬丁也同意這種看法,便開始將卷四的長度向《列王的紛爭》靠攏,並計畫利用一篇很長的序章解釋這五年間隔里發生了什麼。原本初稿中“濕發”伊倫·葛雷喬伊只有一章來描述鐵群島的選王會,但由於多恩和鐵群島對小說故事的影響比想像中的大,馬丁最終擴寫了三個不同的新POV角色來描述。到了2001年,馬丁依然樂觀的相信第四本書能在2002年第四季度發布,但是他發現“5年間隔”在寫作中並不對每個角色都適用——一方面,馬丁不滿意將之前的事情通過插敘或者人物的回憶來描述;另一方面,故事過了5年卻沒大事發生是不真實的。在寫了一年之後,馬丁意識到他需要緊接著卷三加入一個過渡卷,命名為《群鴉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並同時放棄了5年間隔的想法。馬丁原計畫寫出的250頁序章因此變成了許多新增的多恩和鐵群島的人物篇章,當這些故事線相互影響的時候,馬丁的故事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卷四《群鴉的盛宴》的手稿最終比卷三《冰雨的風暴》還長。馬丁不願剪掉大量內容以使得篇幅長度降到可以出版的範圍,因為這會連累故事性;“把書字型印的超級小再給每個讀者一個放大鏡”對他來說也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他也不同意出版商將《群鴉的盛宴》分成上下兩部。而此時的寫作進度已經比之前預料晚了好多,馬丁卻還沒有將所有角色的故事寫完,同時也不願沒收尾就結束書卷。由於眾多角色分散在世界各處,他的一個朋友建議將故事從地理上分成兩冊,《群鴉的盛宴》可以當第一冊。
將故事分開的策略可以給馬丁空間去完成他已經開始寫的故事線。馬丁將東方(厄索斯)和北境臨冬城絕境長城)尚未完成的角色章節放入了下一本書,並將卷五沿用了原來計畫的書名《魔龍的狂舞》;而卷四《群鴉的盛宴》將講述發生在維斯特洛上的君臨城河間地、多恩以及鐵群島的故事。兩本書都緊接卷三《冰雨的風暴》最後,同時平行展開,其中一些角色的故事將會重疊。馬丁在將三個重要角色(瓊恩·雪諾提利昂·蘭尼斯特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放入卷五《魔龍的狂舞》中後,將艾莉亞·史塔克的章節分放入兩本書。
卷四《群鴉的盛宴》於2005年9月在美國、10月在英國發售後,直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時代雜誌》的評論員萊夫·格羅斯曼(Lev Grossman)在給馬丁一個褒譽的評價中稱他是“美國的托爾金”。不過書迷和評論家依然對分冊出版使得不少熱門角色在卷三扣人心弦的結局之後沒有出場感到失望。馬丁在後記中表明卷五將會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出版,但計畫好的出版社日期不斷推後。與此同時,HBO電視網在2007年得到了將《冰與火之歌》電視劇化的改編權,並特邀馬丁做編劇顧問兼製片人。
手稿長度大約1600頁的卷五《魔龍的狂舞》在長達6年的寫作之後,最終在2011年6月正式出版,篇幅與寫作時間比前4本都長。卷五的故事大概在書中三分之二的篇幅處追上並超過卷四故事,但是涵蓋的內容比馬丁預想的要少,省略了至少一場計畫中的大戰,並將好幾名角色的故事結束在懸念之中。馬丁將交稿跳票歸咎於“彌林結”(Meereenese knot,被描述為“讓眾多線索與角色像一個大網穿插交織于丹妮莉絲身上”)上,承認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重寫和完善這個故事,並解釋自己曾先後寫了三個不同時間線的劇情拿到一起做比較才最終定稿。但是他堅決否認媒體和業界評論人質疑他失去了對故事系列寫作的興趣和他會花更多時間賺錢的論調。
馬丁估計整個系列的最後兩卷將是篇幅1500頁的大書。他決定依照原來第五本書的計畫將卷六命名為《凜冬的寒風》(The Winds of Winter),並在2010年6月表示已經完成了包括珊莎·史塔克亞蓮恩·馬泰爾和艾莉亞·史塔克在內的4個章節。在2011年中期,馬丁將已寫完的伊倫·葛雷喬伊章節從當時尚未出版的《魔龍的狂舞》移動到了下一本書。在卷五《魔龍的狂舞》出版之時,卷六大約100頁已經完成。卷六將在篇幅早期就解決卷五殘留的懸念結尾,並且“以兩場大戰開篇——冰雪之戰和奴隸灣之戰,然後從那裡鋪開故事”。
在卷五出版前的2011年4月,HBO經過四年的籌劃和拍攝,終於首播了基於卷一故事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第一季,共10集。電視劇在播出後反響熱烈,並很快被續簽第二季。馬丁也在電視劇熱播後,開始大眾知名度提高變成新聞人物,各種傳媒方面的應酬也開始多了,但同時書迷對他完成小說的呼聲也越來越響。在幾次發布會之後,馬丁決定繼續創作跳票已久的背景設定集《冰與火的世界》(The World of Ice and Fire),他還打算寫完《鄧克與伊戈的故事》系列的新故事,並表示將在2012年1月重新開始寫作。在2011年12月在網站上釋出了卷六中席恩·葛雷喬伊的一個試讀章節後,馬丁保證將在2012年發布的《魔龍的狂舞》簡裝版中釋出另一個新試讀章節。但是當國際簡裝版的卷五問世後,並沒有包括試讀章節;北美版原定2012年夏季出版,卻直到2013年10月29日才問世。到2012年10月,馬丁對外宣布已經寫了400頁手稿,但是其中只有200頁算是“真正完成”,其餘的還需潤色。2013年1月,馬丁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公布了亞蓮恩·馬泰爾的第二個試讀章節。
馬丁希望卷六《凜冬的寒風》能比卷五寫得快,並估算如果順利的話三年就能夠出版,但是從實際上來說書還是“會在應該寫完的時候寫完”,之前的書迷們的估算老是過於樂觀。馬丁不想在讓角色們像卷四、卷五一樣被分開,但還是表示“(2011年)我坐在1800頁手稿面前還寫不出結尾,三年以後鬼知道會怎么樣。”
關於計畫為整個系列結尾的卷七,馬丁對於原來提出的書名《奔狼的年代》(A Time for Wolves)不滿意,於2006最終聲明卷七將命名為《春曉的夢想》(A Dream of Spring)。馬丁一直堅持將會用七卷的篇幅完結整個系列,“直到我決定不去堅持為止”。但是為了把故事完整的講完,他也不會為了迎合一個特定的卷數而刪減故事篇幅。馬丁聲稱自己對故事結局和角色的未來有個大概的規劃,並且會給整個系列一個“苦樂參半的結尾”(bittersweet ending),不是每個角色都會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馬丁希望結局能像《指環王》一樣的富有深度和反響,另一方面避免像《迷失》這樣搞出個偏離主旨、讓人失望的結局。
在HBO電視劇構思的初期,馬丁將許多重要劇情告訴了總編劇兼製片人大衛·貝尼奧夫D·B·威斯,以防自己突然出意外過世(而2011年《紐約時報》報導,當時63歲的馬丁仍然很健康),而他自己則表示不會允許其他作家來代筆完成這個系列。馬丁宣稱有信心在電視劇進度趕上之前至少把《凜冬的寒風》出版完,但外界對他是否真能保持領先於電視劇還是頗有疑慮。劇組對偏離原著劇情的可能性也和馬丁商討過,但將電視劇擱置兩年去等待小說出版對劇組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如果那樣少年演員們都會長大成人,劇集的熱度也會受損。最終,兩個編劇在2013年從馬丁那裡被告知了許多未來劇情,包括主要角色的結局,來幫助二人策劃劇集以後的季度。
馬丁很明白《冰與火之歌》是自己一生的代表作,並且肯定今後不會再寫出像這樣宏大規模的作品了。雖然他不排除在本系列完結以後再寫關於維斯特洛上的故事,但是就算去再次插手《冰火》也只會有如《鄧肯和伊戈故事集》或伊耿征服戰爭前傳那樣的獨立作品,而不會去直接續寫長篇系列。他更希望能夠回去多寫些科幻、恐怖、奇幻甚至謀殺謎案之類的中篇、短篇和獨立小說。

個人生活

馬丁本人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在13歲時接受洗禮(他的第二個中間名“理察”就是依照天主教徒習慣所起的堅振聖名)。但是馬丁本人並非是個很虔誠的信徒。針對宗教態度,馬丁曾回答道:“我估計我是個天主教冷淡教友(lapsed Catholic),你可以當我是我是無神論者或是不可知論者。宗教和靈性對我來說很迷人。我很想相信人死有後生,但是我無法說服自己理性的那部分。”
馬丁和第一任妻子蓋爾·柏妮克馬丁和第一任妻子蓋爾·柏妮克
在1970年代早期,馬丁同為作家的同事麗莎·塔特爾曾有一段時間的戀情,兩人曾經合作寫過得到雨果獎和星雲獎雙料提名的中篇小說《風港的暴風雨》。1974年兩人分手,並且長時間分居兩地,但一直是朋友。兩人後來合作發表了小說《單翼》(One-Wing)和《風港》(Windhaven),前者拿到了1982年雨果獎提名,後者獲得了軌跡獎提名。
在一次參加東海岸科幻展時,馬丁結識了蓋爾·柏妮克(Gale Burnick),兩人在1975年結婚,兩人婚後無子。因為妻子想要到回到克拉克大學復讀,馬丁當時的收入情況無法負擔開支,便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克拉克大學爭取到了一份教員職務。1979年,馬丁決定改行全職寫作,妻子也完成了學業,並且厭倦了迪比克寒冷的冬天,兩人便商量著搬到新墨西哥州的聖菲居住。然而在搬家過程中因為各方壓力,兩人的感情破裂,之後很快離婚分手,馬丁留在了聖菲,他的前妻則搬往明尼阿波利斯。關於這段婚姻,馬丁很少提起,後來在自傳里的形容是“婚禮是最好的,但婚姻卻不是”。
1975年,馬丁在納什維爾遇到了當時25歲的帕里絲·麥克布萊德(Parris McBride),兩人成為好友。儘管馬丁當時暗下覺得帕里絲更適合自己,但是還是和自己當時的女友結了婚。在馬丁婚姻破裂後,於1980年代重新與帕里絲相逢。當時帕里絲在俄勒岡州首府波特蘭的一家女同性戀女權主義者飯店當服務員,她希望馬丁能夠搬到俄勒岡州和她一起住,但是馬丁說服她搬到了新墨西哥和自己住在一起。兩人從此相伴在一起30多年。2011年2月11日,馬丁和帕里絲終於在聖菲的家中成婚,並在內華達州里諾舉辦的第69屆世界科幻展上舉行了一次很大很隆重的婚宴。
馬丁和第二任妻子帕里絲·麥克布萊德馬丁和第二任妻子帕里絲·麥克布萊德

作品榮譽

17次進入雨果獎年度決選,並4度折桂,13次進入星雲獎年度決選,2度奪冠。
《光逝》《光逝》
奪得過一次世界奇幻獎,一次恐怖小說至高榮譽的史鐸克獎,12次權威雜誌《軌跡》的年度最受歡迎小說獎及其他各國的獎項。
其作品《冰與火之歌》已被譯作數十種文字,並在各個國家迭獲大獎,被譽為美國的托爾金和新世紀的海明威。
喬治馬丁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1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人。
1974年,年輕的喬治·馬丁在聚會上結識了年輕的麗莎·圖托(Lisa Tuttle,至今仍很活躍的幻想作家),其後,他倆通過信件交流,萌生了合寫一部短篇小說的想法(關於其中過程,馬丁的個人網站有數萬字的詳細說明)。在實際寫作中,兩位作家互相推動,很快把這篇名為《風港的暴風雨》(The Storms of Windhaven)的小說擴展成為中長篇,並於次年(1975)的雨果獎和星雲獎年度評比中雙雙進入決賽。不幸的是,最終均未能折桂。後來在1980年,馬丁與圖托再次合作,創作了該小說的續集《單翼》(One-Wing),不僅再獲雨果獎提名,更被《類比》雜誌票選為年度最佳。1981年,他倆以這兩個中篇為基礎擴充,終於完成了長篇小說《風港》(Windhaven),這是馬丁在軟科幻方面的代表作。
1987年,馬丁創作了恐怖小說《梨形人》(The Pear-Shaped Man)。作為喬治·R ·R·馬丁恐怖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其他代表作包括狼人故事《狼皮交易》,獲得1989年的世界奇幻獎)獲得了1988年的史鐸克獎並進入當年度世界奇幻獎決選。喬治·馬丁於1982年出版的吸血鬼小說《熱夜之夢》(Fevre Dream)是一部到今天為止仍不斷翻印的成功之作。小說的背景是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吸血鬼約克僱傭船長艾布納·馬許的船隻沿密西西比河旅行,實際目的是為獵殺沿途的吸血鬼。這本作品最值得關注的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成功地複製了1855年左右的南方美國風情,如此的栩栩如生,比之馬克·吐溫亦不為遜,具有非凡的深度,體現了馬丁的淵博,第二是在感情層面,以極真實的筆調描繪吸血鬼與船長的情誼,全書通過馬丁慣用的情緒手筆,推出一系列黑白灰各有特點的人物,扣動了讀者的心弦。該書在國外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吸血鬼小說之一,甚至遠超安妮·賴斯的《夜訪吸血鬼》,21世紀初,它被英國格蘭茲(Gollancz)出版社收錄進奇幻大師傑作系列(Fantasy Masterworks),而且在商業上,這也是馬丁除《冰與火之歌》之外銷量最大的作品。
《圖夫航行記》《圖夫航行記》
馬丁最紅火的代表作為《冰與火之歌》。事實上,之前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為“冰火”做了最好的準備與鋪墊。例如,“冰火”主題之一的“季節紛亂”,早在1980年的中篇童話小說《冰龍》(the Ice Dragon)中就做了類似設定;“冰火”主題之一的“七”,是馬丁1975年的雨果獎提名中篇《七命之人》(And Seven Times Never Kill Man)的內容,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如果把冰火看做一個高峰,則以前的經歷全部都是蓄積和準備。馬丁把二三十年屢屢獲獎的創意和技巧濃縮出來、加以升華,結合嶄新的模式,才奉獻出如此一部巨著。
《冰與火之歌》《冰與火之歌》
當然,單單回收和加工不足以鋪平道路,成功都繞不開有心這二字。《冰與火之歌》是對《魔戒之王》的直接繼承和反叛,繼承在於英雄史詩的背景和主題,反叛在於創作手段上的複雜與細膩,這已經影響到了90年代中期以降的一系列作品;“冰火”里無比真實和富有時代感的“中世紀”場景,更是馬丁買了整整兩書架的相關書籍資料,並從中梳理融合的結果。
《熱夜之夢》《熱夜之夢》
最後,給任何想深入了解馬丁的讀者誠摯地推薦一本書:《夢歌:喬治·R·R·馬丁回顧集》(Dreamsongs:GRRM - A RRetrospective )。這本書按照年代順序,分門別類,收錄了馬丁在冰火以前數十年間所創作的三十九篇小說、劇本和評論,並配上馬丁為各篇專門寫的介紹引導和加德納·多佐伊斯的序言,總計近50萬單詞,1200多頁。

作品評價

冰與火之歌評價
“喬治·馬丁細膩真實的世界,栩栩如生的人物,複雜但井然有序的情節,以及美麗異常的文字,無怪乎被軌跡雜誌譽為‘成就遠超過其它同類型作品。’”——亞馬遜網路書店
“喬治·馬丁邀請我們參與了一場罕見的幻想盛會,將一個細膩逼真,兼具浪漫與寫實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
“讀來讓人無法釋卷,精妙絕倫。”——羅伯特·喬丹(Robert.Jordan,紐約時報暢銷冠軍《時光之輪》大系作者)
“這真是一出精彩無比的幻想歷史劇!我看得眼珠都快掉出來了!”——安.·麥考菲莉(Anne.McCaffrey,《神龍紀元》原著作者)
“本書可謂史詩奇幻代表作,引人入勝而且非常真實。”——瑪莉安·季默·布萊德勒(Marion Zimmer Bradley,電影《阿瓦隆之謎》原著作者)
“喬治·馬丁是第一流的科幻作家,本書堪稱他第一流的作品。” ——雷蒙·費斯特(Raymond E.Feist,《裂隙之戰》作者)

獲獎記錄

雨果獎(Hugo Award)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3最佳戲劇表現(短劇)《權力的遊戲》第二季第九集《黑水之戰》獲獎
2012最佳長篇小說《魔龍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提名
2012最佳戲劇表現(長劇)《權力的遊戲》第一季獲獎
2006最佳長篇小說《群鴉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提名
2001最佳長篇小說《冰雨的風暴》(A Storm of Swords)提名
1997最佳長中篇小說《龍之血脈》(Blood of the Dragon)獲獎
1980最佳短中篇小說《沙王》(Sandkings)獲獎
1980最佳短篇小說《十字架與龍之道》(The Way of Cross and Dragon)獲獎
1978最佳長篇小說《光逝》(Dying of the Light)提名
1975最佳長中篇小說《萊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獲獎
星雲獎(Nebula Award)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最佳長篇小說《列王的紛爭》(A Clash of Kings)提名
1986最佳短中篇小說《子女的畫像》(Portraits of His Children)獲獎
1980最佳短中篇小說《沙王》(Sandkings)獲獎
軌跡獎(Locus Award)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4最佳原創選集《老火星》(Old Mars)獲獎
2012最佳奇幻長篇《魔龍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獲獎
2011最佳原創選集《戰士》(Warriors)獲獎
2011最佳長中篇《神秘騎士》(The Mystery Knight)提名
2006最佳奇幻長篇《群鴉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提名
2001最佳奇幻長篇《冰雨的風暴》(A Storm of Swords)獲獎
1999最佳奇幻長篇《列王的紛爭》(A Clash of Kings)獲獎
1997最佳奇幻長篇《權力的遊戲》(A Game of Thrones)獲獎
1984最佳短中篇《猴子療法》(The Monkey Treatment)獲獎
1982最佳短中篇《守護者》(Guardians)獲獎
1981最佳長中篇《夜行者》(Nightflyers)獲獎
1980最佳短中篇《沙王》(Sandkings)獲獎
1980最佳短篇《十字架與龍之道》(The Way of Cross and Dragon)獲獎
1977最佳選集《萊安娜之歌和其他故事》(A Song for Lya and Other Stories)獲獎
1976最佳長中篇《風港的暴風雨》(The Storms of Windhaven)獲獎
世界奇幻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2終生成就獎----獲獎
1989最佳長中篇小說《狼皮交易》(The Skin Trade)獲獎
鵝毛筆獎(Quill Award)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6奇幻/科幻/恐怖《群鴉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提名
布萊姆·斯托克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8最佳長篇故事《梨形人》(The Pear-shaped Man)獲獎

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說選集
  • 《萊安娜之歌和其他故事》A Song for Lya and Other Stories
  • 《星與影之歌》Songs of Stars and Shadows
  • 《死者唱的歌》Songs the Dead Men Sing
  • 《子女的畫像》Portraits of His Children
  • 《四分集》Quartet: Four stories from the Crossroads
  • 《夜行者》Nightflyers
  • 《沙王》Sandkings
    (這七本小說集的部分內容有重複)
長篇小說選集
  • 《光逝》Dying of the Light— 雨果獎提名
  • 《風港》Windhaven
  • 《熱夜之夢》Fever Dream— 軌跡獎提名
  • 《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軌跡獎 和 世界星雲幻想獎提名
  • 《熱夜之夢》 Fevre Dream — 軌跡獎 世界星雲幻想獎提名
  • 《圖夫航行記》Tuf Voyaging
  • 《死者之手》Dead Man's Hand
    (這6本中有2本是馬丁與人合寫的)
  • 史詩奇幻巨著《冰與火之歌》的前四卷《權力的遊戲》、《列王的紛爭》、《冰雨的風暴》和《群鴉的盛宴》。
  • 其他一些未收錄入選集的中短篇小說(例如著名的《誓言劍士》The sworn sword,世界奇幻獎得主、《狼皮交易》The Skin Trade等)
兒童書
  • 《冰龍》The Ice Dragon
電視劇
  • 《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
  • 《雙面麥斯》(Max Headroom)
  • 《俠膽雄獅》(Beauty and the Beast)
  •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
冰與火之歌系列
《冰與火之歌》( A Song of Ice and Fire )由美國著名科幻奇幻小說家喬治·R·R·馬丁 ( George R.R. Martin )所著,是當代奇幻文學一部影響深遠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於1996年剛一問世,便以別具一格的結構,浩瀚遼闊的視野,錯落有致的情節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迅速征服了歐美文壇。迄今,本書已被譯為數十種文字,並在各個國家迭獲大獎。
第一部《權力的遊戲》(A Game Of Thrones)
第二部《列王的紛爭》(A Clash Of Kings)
第三部《冰雨的風暴》(A Storm Of Swords)
第四部《群鴉的盛宴》(A Feast Of Crows)
第五部《魔龍的狂舞》( A Dance with Dragons)
第六部《凜冬的寒風》(The Wind of Winter)
第七部《春曉的夢想》(A Dream of Spring )(原先為 A Time for Wolves《奔狼的時代》)
作者已經完成並出版的為前五部已經有中文版本,翻譯用心,質量比較優秀。
《冰與火之歌》已被改編為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在HBO上映,正在上映第八季,也是最終季。
出版書籍
短篇小說
發表年份
小說譯名
小說原名
1982
迷失大陸
In the Lost Lands
1976
賴倫鐸爾哀歌
The Lonely Songs of Laren Dorr
1977
孽海花
Bitterblooms
參考資料來源
編劇電影
上映年份
片名
導演
1987
暗夜飛行者
羅伯特·克萊科特
編劇電視劇
首播年份
劇名
編劇集數
參與時段
1987
俠膽雄獅
14
1987-1990
2011
權力的遊戲
50
2011-2015
編劇電視劇參考資料來源

人物評價

馬丁的作品並不算多。相對於幻想文學領域的其他許多大師,馬丁並非多產,且分散在各子文類。但是,事實上,他的每一本書,乃至每一個單獨的小說,都被讀者所熱愛和追捧。翻開各大網站,對他不同時期不同作品的讚揚如潮水般鋪陳,而那些早已絕版十年的小說集,時而賣到數百美圓之巨。這首先是由於他的天才,那種運用文字得心應手地駕御人性的不可模仿的能力,其次,是他在新聞寫作中(這是馬丁的大學專業方向),在勤奮的閱讀中,在好萊塢的十年打磨中,練就出來的一種“馬丁式”的寫作風格,類似於報導,但又混雜了變數,猶如白描,卻又摻和了情緒。因此能在辭藻功底並非很強的情況下,用整體性,用鼓動性,用懸疑與思維牢牢地帶動和控制讀者。
《風港》《風港》
無庸置疑,喬治·R ·R·馬丁是一位被廣泛接受的作家。在創作生涯的30多個年頭中(而其中1986~1995這十年間由於在好萊塢工作,小說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專注於小說的實際只有20餘載),成果斐然,雖然在幻想文學界不算特別突出(相對於海因萊因、勒奎恩等巨人),但也沉甸甸,頗具分量。更關鍵的是,前輩們都成了歷史,喬治·R ·R·馬丁卻正處於最輝煌、最上升的時刻,無盡的紀錄和未來在等待著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