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富士山的縮寫)

富士山(富士山的縮寫)

富士山(日語:ふじさん;英語:Mount Fuji),位於本州島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跨越在日本靜岡縣山梨縣之間,山麓位於駿河灣至系魚川之間的大地溝地帶上。高3775.63米,山底周長125千米,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

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經典象徵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蘊含著自然魅力,優美、莊嚴的神山。自古以來一直是日本文學者謳歌的主題,同時也是日本人崇敬的聖地,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富士山山體呈圓錐狀,山頂終年積雪。富士山山麓周圍,分布著五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

富士山評為日本三靈山之一、日本百名山。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嶺”。1936年2月,被指定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2013年6月,被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士山
  • 外文名:日語:富士山(ふじさん);英語:Mount Fuji
  • 地理位置:日本靜岡縣與山梨縣之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 
  • 開放時間:七月初~九月初 
  • 著名景點富士五湖、淺間神社、富士八峰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特點,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文化活動,人文歷史,特色小吃,活動,開發建設,災害防治,環境保護,主要景點,富士五湖,青木原樹海,南麓地區,旅遊信息,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對古代的日本人來說,富士山是“遙拜”——從遠處瞻仰崇拜的對象,為了抑制富士山的噴發,在富士山麓建造了淺間神社。
富士山
平安時代後期以來,富士山噴發活動歸於沉靜的,成為由日本古來的山嶽信仰與密教等融合而成的“修驗道”的道場,由“遙拜”的對象演變為“登拜”之山。12世紀前半期,末代上人在山頂建造了大日寺。再者,至室町時代後半期,不僅修驗者,一般庶民也開始“登拜”富士山,富士登山逐漸大眾化。
此後,日本戰國時代,長谷川角行將新的富士山信仰整理成教義,在江戶時代中期作為“富士講”在以關東為中心的地區廣為流行,許多人開始進行富士登山以及對白絲之瀧等聖地的巡禮。至明治時代,女性的山頂登山也被解禁。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有著日本第一高峰之稱的富士山,是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兩縣的休眠火山,2002年8月,經過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確認高度為3775.63米,位置接近太平洋岸,距離東京西南方約100公里的地方。富士山的體積約為500km3。富土山的山麓周長約125千米(連同山麓熔岩流),底部直徑大約40千米~50千米。山頂的火山口地表直徑大致為500米,深約250米。環繞在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是“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駒岳和三岳。富士山屬於富士火山帶,這個火山帶主要是從馬里亞納群島起,經過伊豆群島、伊豆半島到達本州北部的一條火山鏈。
富士山

地質特點

富士山位置特殊,位於板塊運動的“三聯點”(阿穆爾板塊鄂霍次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同時位於日本東北島弧、西南島弧和伊豆—小笠原弧交界處。一方面由於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另一方面由於菲律賓海板塊與富士山周邊地區的張力作用,地質活動活躍,導致玄武岩反覆的裂縫噴發,形成富士山山體。
富士山位於藍色箭頭的位置富士山位於藍色箭頭的位置
  • 山體形成
富士山大約形成於1萬年前,是非常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是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衝破了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後從而形成了山體,後來又經過多次的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就成為了錐狀成層火山。
富士山的構造圖富士山的構造圖
迄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分別是先小御岳、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其中,以先小御岳的年代最為久遠,那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小御岳下又發現了年代更為久遠的山體,便把這第四座山體命名為“先小御岳”。古富士則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所形成的,它的高度接近標高3000米。根據推測,當時的山頂應該位於現在的寶永火山口北側1km—2km處。
距離現在大約一萬一千年之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突然迸發出大量的熔岩。這些熔岩就形成了現有富土山的主體即新富士。從此以後,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開始東西並列。約2500~2800年前,古富士山頂的部分地方由於風化的作用,繼而引起了大規模的山崩,所以現在便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頂還屹立在天地間。寶永山是富土山周圍最為顯眼的寄生型火山,位於富士山的東南斜面,它的形成是在日本歷寶永四年,標高2693米,而在寶永山的西側,也有一個巨大的火山口。並且在富土山域降下的雨雪都會在其地表下形成地下水脈繼而蜂擁而出,主要的景點有四個,即忍野八海、白線瀑布、柿田川、涌玉池。
  • 火山活動
富土山山頂的火山口,一共噴發過18次,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雖然目前是處於休眠狀態,但隨時會有噴氣現象。
在有記錄的日本歷史上,富土山火山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是平安時代初期的9世紀。史書《日本紀略》載:“延曆十九年(800年)六月,駿河國言,自去年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顛自燒,晝則煙氣暗暝,夜則火光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延曆二十一年(802年),《日本紀略》載:“駿河相摸國言,駿河國富士山,晝夜恆燎,砂礫如霧散者,求之卜巫,占日,千疫,宜令兩國加鎮謝,及讀經以攘殃(中略)五月(中略)甲戊,廢相摸國足柄路,開呂荷途,以富士燒碎石塞道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延曆大噴火”。
貞觀六年(864年),史書《日本三代實錄》載:“(貞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駿河國言,富士郡正三位淺間大神大山火,其勢甚熾,燒山方一二許里,光炎高二十許丈,大有聲如雷,地震三度,歷十餘日,火猶不滅,焦岩崩顛,砂石如雨,煙雲鬱蒸,人不得近,大山西北,有本棲水海,所燒岩石,流向海中,遠三十許里,廣三四許里,高二三許丈,火焰遂屬甲斐國。”
同年7月,富士山還在繼續噴火。《日本三代實錄》再次記載:(貞觀六年七月)十七日辛丑甲斐國言,駿河國富士大山,忽有暴火,燒碎崗巒,草木焦,土崩石流,埋八代郡本棲並劃兩水海,水熱如湯,魚鱉皆死,百姓居宅,與海共埋,或有宅無人,其數難記,兩海以東,亦有水海,名日河口海,火焰赴向河口海,本棲等海,未燒埋之前,地大震動,雷電暴雨,雨霧晦冥,山野難辨,然後有此災異焉。這次大噴火,史上也叫“貞觀大噴火”。從記載來看,這次大噴火使得大量熔岩流出,其結果是富土山北麓的劃海被填滿消失的同時,誕生了留存至今的精進湖和西湖。劃海被熔岩填埋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誕生了現在的青木原樹海。就在這次大噴火後的第二個月,大和朝廷發布了“鎮謝”命令。為了鎮謝和祭祀,必要的文獻資料是不可缺少的,都良香就是被命令起草文書的對象之一,留下了《富土山記》。
寶永四年(1707年)的11月23日,富士山再度噴發,這次大噴發在當時的江戶市內飛灑了約7億立方米,而且是連續飛降了數周,史稱“寶永大噴發”。當時幕臣新井白石撰寫的回憶錄《折想柴記》記載了這次噴發的一些細節。其沉積物幾乎覆蓋了整個南關東地區。
寶永大噴發沉積物厚度寶永大噴發沉積物厚度
2009年10月,通過GPS觀測確認到了富士山的地殼變動。這是從1996年4月開始觀測以來首次得以確認。這次地殼變動出現了最大2厘米的變化,富士宮市與富士市之間約延伸了2厘米。這表明了熔岩在積蓄。
雖然現在的富士山周圍還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火山活動的變化,但是卻已經感知到這一地區的大型火山口有略微搖動的跡象。並且據研究表示:由於火山地下的岩漿以及熱水容易遭受到破壞,所以才會引起群發性地震。

地形地貌

  • 山坡
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富士山的坡角隨地勢上升增大,根據平均傾斜角可分為三個區域。從峰頂到距火山口邊緣1.5—2公里區域範圍內的傾斜角最大,為31°-35°之間。這與乾礫石的靜止角相對應,說明顆粒的重力下落主導地貌形成過程。緊挨著這個區域地勢較低的0.5—1公里的坡長範圍內,顆粒重力下落仍是地貌形成主要因素,但由於地表沉積物含有較多的白堊質,導致物質靜止角減小,坡角減小至約27°。水流的影響在地勢較低的地區較為明顯,在山麓地帶,坡度從中部的23°逐漸減小到10°以下。總的來說,山坡東側坡度較西側小,因為西風帶把更多的火山灰帶到了山坡東側。雖然斜坡差異相對較小,但直接影響了火山碎屑流沉積物的存在,因為它們通常不能存在於坡度大於33°的斜坡上。
  • 火山口
富士山山頂的主火山口直徑約780米,深度約240米。儘管這個火山口在過去的2000年裡一直處於休眠狀態,但由於它的位置遠遠高過形成森林的高度界限,加上強風的影響,除了苔蘚之外,還沒有形成任何其他植被。在火山口壁上可以觀察到形成新富士火山的火山堆積層。火山口的底部直徑是100-130米。由於融雪和淺層地下永久凍土層的存在,在沿著火山口邊緣存在一些井和泉。
在該火山口東南側,海拔2400~3100m處,有一個由1707年噴發形成的獨特的火山口。它的長度約為1200米,寬度約為900米,看起來像一個很深的滑坡殘痕。該次噴發還形成了兩個位於這個火山口的下方的兩個小火山口。
  • 熔岩流
由於玄武岩熔岩的粘性較低,一些從富士山流出的熔岩流動距離長達20公里。熔岩常與兩種類型的微地貌聯繫在一起:熔岩管道/隧道和熔岩樹。已經發現了70多條熔岩隧道,其中許多隧道內溫度較低,即使在夏季,隧道壁和地上殘冰仍會具有冷卻效果。因此,探索這些隧道時通常需要釘鞋。由於隧道頂部坍塌,一些隧道內也存在小的地表凹陷。熔岩樹是在熔岩流經森林時形成的。站立或倒下的樹木被火山熔岩吞噬,燃燒後消失,留下的空隙形狀很像水井和小洞穴。富士山周圍是世界上熔岩樹分布數量最多的地區。
熔岩樹熔岩樹
  • 火山渣錐
富士山側面有100多個由小規模爆發形成的火山渣錐。最大的Omuro-Yama,位於西北側。火山渣錐主要集中在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貫穿峰頂的兩條線上,前者較多。
  • 山谷和滑坡
雖然富士山整體呈圓錐形,但也出現了一些山谷和溝壑,尤其是在陡峭的山頂區域。最明顯的兩個山谷是東北側是吉田—大澤谷(Yoshida-Osawa)和西側的Osawa-Kuzure谷,在靠近火山頂部、山谷上端的地方,有大型山體滑坡。Osawa-Kuzure谷較大,最大深度約200米,年平均產沙量約1.6×105立方米。在Osawa-Kuzure下的沖積扇沉積的年代測定表明,這個山谷中的大滑坡大約開始在1000年前開始形成。
Osawa-Kuzure谷Osawa-Kuzure谷
  • 湖泊和泉水
新富士山的近地表沉積物主要是多孔的熔岩和火山灰,而古富士山的沉積物的多孔性較差,含有較多的泥質成分。因此,從富士山山坡流出的徑流往往會滲入並被限制在新富士山內。在山麓地區,地下水流在許多地方形成池塘、溪流,甚至一些大湖。地下水同位素組成表明,在1100米至2700米高度範圍內的中間火山地帶兩側的降雨,是富士山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富士山山腳下池塘和湖泊的形成部分是因為熔岩流入山谷,堵住河流,或分隔現有水體。富士五湖是位於北麓的一組大湖,海拔約1000米。864年,熔岩從寄生火山錐流到北麓,將已經存在的一個大湖劃分為精進湖和西湖,熔岩在當時也進入了精進湖。這兩個湖的水位幾乎是相同的,因為地下水通過多孔的岩漿岩進行流動。從河口湖、山中湖和本棲湖的湖底提取的沉積物表明,這些湖泊或它們的前身在全新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氣候特點

富士山山頂的年平均溫度是-6.4℃,最熱月份(8月)的平均溫度為6.0℃,比東京低20℃左右。這個氣候導致了山頂附近存在永久凍土。全年均可能出現降雪,但是在夏季大部分降雪在地表消融。春冬季時,在地勢低洼地區積雪可達3米,但由於風吹散積雪,山脊積雪高度不足1米。全年盛行強烈的西風,每年有超過300天的風速可達10米/秒或以上。許多有代表性的富士山照片都是在春季或深秋拍攝的,那時只有山的上部被雪覆蓋。
富士山富士山

自然資源

富士山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的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垂直分布十分明顯,海拔500米以下的是亞熱帶常綠林,500~2000米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000~2600米則是寒溫帶針葉林,2600米以上就是高山矮曲林帶,山頂上還有大小不同的兩個火山口,而且終年有積雪。經管在某些地方可以看到過去火山活動對植被的影響,富士山的植被分布主要反映了溫度隨高度的梯度變化。在高于海拔1500m的地區沒有茂密的植被,被認為是火山沙漠,而低海拔地區主要是原始森林。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 山名由來
富士,日語發音為fuji(ふじ),其由來有諸說:日本阿依努族語表征“火山”的“huchi”;朝鮮語表征“火”字的“puru”;馬來語表征“絕佳”的發音“puji"或“fuji"。指向斜面或垂直的日語古語“fuji"的發音。
富士山與新幹線富士山與新幹線
關於阿依努族語說法的提倡者是1877年來日本的英國傳教士巴伊拉。但這一說法早在70多年前就被日本語言學家金田一京助全面否定。他認為如果對“huchi”這個語源作國語音韻史的考察,就會發現持這種說法的人是一種失考。
從日本最初有記錄在案的書捲來看,奈良時代編撰的《常陸國風土記》中,首先將富土寫成“福慈”(fuji)。在詩歌總匯《萬葉集》里,則使用了“不盡山”、“布士”、“布二”等詞語。它們的發音都是“ふじ”,後來又生出了“不二”、“不死”的用法。“富士山”這個文字組合最初出現於平安時期的《續日本紀》:“天應元年七月六日,駿河國言。富士山下雨灰。”而現在意思上使用的“富土山”其含義是“對士來說是富有的山”之意。這是武士道草創期的鎌倉時代生出的意思。
富士山的夜景富士山的夜景
從上村信太郎在《富土山之謎》中統計的數字來看:富土山現在至少有150個以上的叫法。如:不自、福地、富慈、福地、降士、風詩、婦盡等。這些文字都是“ふじ”的發音。而“ふじ”音以外的叫法有富岳、芙蓉、蓬萊山、八面山、大雪山等。
日本人有“富士山”和“冨士山”的兩種寫法,含義完全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寶蓋頭的“冒”字筆畫是11畫,屬於奇數。日本人喜歡奇數。而喜歡奇數的原因又與陰陽道的由來有關。
  • 詩歌
乾百年來日本人為富士山頂禮膜拜,文人雅士們競相謳歌。
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就已經收有11首描寫富士山的詩篇。其中最為著名的是8世紀奈良初期的宮廷歌人山部赤人,他讚美富土山的名句為:“出了田兒浦,遙看富士山。皚皚白雪降山巔。”赤人的這首短歌,被日本人視為詠唱富士山最古老的一首。之後是高橋蟲麻呂,他從甲斐側面詠唱富士山。在長歌中他寫道:“甲斐與駿河,富士立其間。山高雲不過,飛鳥越巔難。火為落雪滅,雪為火融減。”
完成於905年,由醍醐天皇下令編撰的《古今和歌集》,則把富士山描寫成燃燒愛戀的象徵。如藤原忠行的詩句:“與君相見面,能否不分明。富士山頭火,常燃是我情。”有“櫻花歌人”之稱的西行,有一首生涯中最為自信的和歌:“富士起雲煙,隨風飄天邊。不知逝何處,宛若吾遐念。”西行還有其他三首詠唱富土山的和歌,屬於即便不看山也能作詩的一種。但是這一首和歌確實是看了富士山後才詠唱的。他曾經二次從京都來到關東地區。
到了鎌倉時代,那時已經有很多日本人看到過富士山了。如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賴朝的歌:“富士煙火遮晴日”,就是看到了富士山。但他的兒子源實朝對富士山缺乏感覺,在眾多的詩歌中,只留下戀歌富士和雪中富士兩首詩歌。
松尾芭蕉的“陣雨忽降忽停,雲霧繚繞。不見富士山的日子亦別有一番情趣。”從不同的視點抓住了一個觀念上的富土山。與芭蕉同時代的,即元祿時代國學者契沖(1640~1701年),他感受到了富士山精神性的一面,僅富土題材的詩歌就寫了百首以上。日本文化最為純粹的東西,通過富士山得到了體現。所以與景色相比,契沖詠唱的是日本精神的真髓。在觀念上自覺地將富士山與日本精神相結合,大概是從契沖開始的。
在歌舞妓狂言《爭風吃醋》中,有這樣的膾炙人口的台詞:“西有富士嶺,北有筑波山。兩者不相上下,宛若伊達小袖。”
京都的俳人與謝蕪村回想著自己的江戶之旅,留下了生動鮮活的千古名句:“新綠葉叢淹沒中,只余富士一孤峰。”
在江戶時代的安永年間出版的一部提名《名所方角集》的俳句集裡,在富士遠眺的題目下,輯錄了如下幾首俳句:“明月皎皎駿河町,朦朧可見富士影。”(素龍作)“富士山頂雪飄飄,此景五分屬江戶。”(立志作)“今日除夕,遠眺富士,以忘舊年。”(寶馬作)
太田道灌(1432~1486年),江戶城的最初打造者,在回答天皇問及他的住居情況時,用詩歌回稟了天皇:下臣之隱庵,近海連松原。富士山雄姿,隔窗入眼帘。
有“日本李杜”之稱的石川丈山(1583~1672年),寫有漢詩的富士山:“仙客來游雲外巔,神龍棲老洞中淵。雪如紈素煙如柄,白扇倒懸東海天。”後人常說的富土山“扇懸東海”就是出自這首詩。把宏偉的富士山形容成一把手搖紙扇,這裡玩的是輕巧與微縮,表現了萬物先往小里縮的民族性。
詩人北原白秋(1885~1942年)也是在看了富士山後被其秀麗感所迷惑。在這之前詩人對富土山一點也不關心。為了能寫出更多更好的富士詩作,他特地搬家至每天能看到富土山的三浦岬附近。後來與人妻私通,被其丈夫以通姦罪告發,但仍堅持創作富士詩歌。最後得了白內障,看不見富土山了,就以他人敘說的富土加以詠唱。他的名作《戀情》小詩,表面上是寫一位姑娘,但實際上是寫富土山:“跳舞的那個姑娘你,只有你,在昏暗中光彩熠熠。”
還有草野心平的《富士山作品第九》:“莽原吞息。鬼鏡的月。清澈鮮明。”
  • 小說
日本最早的故事作品是《竹取物語》。其結尾處有寫富士山頂上的煙:“駿河之國的富士山頂燃燒起了不死藥的煙,至今還縷縷上升。”據考證,這是對富土“貞觀大噴火”的描述。
根據日本的源氏學者們考證,發現在全卷《源氏物語》中,有兩處提到了富土山,分別在“若紫”卷,和“鈴蟲”卷。
到了明治以後,夏目漱石寫《三四郎》。小說中寫主人公上京趕考,碰到一位留著鬍子的紳土,便開始交談。那位非常誠懇的紳士跟主人公說了一番富士山有關的話。
英國人小泉八雲,在改名的第二年,從富土山東麓的御殿場登山朝拜,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名篇《登富士山》。
昭和時代,太宰治1939年創作的《富岳百景》是其代表。
寫有《富士》長篇小說的作家武田泰淳在1976年去世,其妻子百合子在這年的12月開始在雜誌《海》上連載《富士日記》。他們在富士山腳的鳴澤村山莊生活了13年。與富士山朝夕相處。
在氣象廳工作的新田次郎寫有《富土山頂》、《發怒的富土》、《芙蓉人》、《死在富士》等作品。特別是《富士山頂》以自己為參考,描寫在富士山頂建設氣象雷達的故事。後來拍成電影,改寫了日本電影的票房率。描寫富士山挑山工生活的小說《強力傳》,獲得了34屆直木文學獎,開創了日本山嶽派小說。
作家山崎豐子的長篇小說《大地之子》中,首次出現了“家鄉富土”的用語。作為主人公的中國殘留孤兒一行,來到日本,在箱根遙望富士山後,說出了自己的先祖是“家鄉富土”。
  • 繪畫
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各種富土山繪畫,但現在都已失傳。目前保存下來的最古繪畫就是1069年的《聖德太子繪傳》。畫面是聖德太子騎著一匹黑馬飛躍富土山。
鎌倉時代的《遊行上人緣起繪》,則表明日本人在觀念上完成了從寫生的富士山到想像的富士山的跳躍。
室町時代,富士山的傑作是狩野元信的《富土山參旨曼茶羅圖》。畫面上富士山頂一分為三,大日如來出現在這三座山頂的正中央。鮮明地表明了富士山的宗教屬性是佛教,日本人富士信仰開始抬頭。而室町時代的畫聖雪舟的《富土三保清見寺圖》,則是富士山水墨畫的開端。這幅畫還有中國明代寧波文人詹仲和的題詩。
到了江戶時代,富士文化熱更為高漲。富士信仰則滲透到了一般庶民中間。葛飾北齋創立了一個極端的形態——人不在畫的中心。他的《富岳三十六景》是描畫富土山最高水準的代表。《凱風快晴》開了描畫晚霞富士的先河。這幅畫也被後人稱為“赤富士”。但整個圖案的布局中,沒有出現人。《山下白雨》也是如此構圖的。這種創作手法作為浮世繪是破格的。而安藤廣重的畫,則一定是有人在圖案中的。他的《名所江戶百景》更是把富土山融人了江戶的風景,賦予了富士山新的生命體徵。
在近代日本畫的行列中,用描畫富士山來追求日本美的畫家是橫山大觀(1868~1958年)。他是日本三個時代(明治,大正,昭和)畫壇的領軍人物。從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的最古作品《靈峰》,到絕筆的1957年(昭和三十二年)10月的《不二》作品為止,生涯粗算有1 000件以上的富士作品。以其獨特的技法和構圖完成了《靈峰飛鶴》巨畫。此外,江戶時代的司馬江漢,明治以後的月岡芳年、日本畫的松岡映丘及西洋畫的梅原龍三郎等畫家,都畫有大量富士山作品。此外,江戶時代的白隱慧鶴禪師。這位詩畫通吃的藝術家,畫有水墨畫《富土山圖》,《富士與三保的松原圖》。而在另一幅場面宏大的《富土大名行列圖》作品中,配上漢詩曰:“寫得老胡真面目,杳寄自性堂上人。不信舊臘端午時,鞭起雛羊問木人。”表現廠對富士山的特別情懷。
現代畫家中,有東山魁夷的《黎明》、平山郁夫的《耀眼的太陽與富士山》等,這些都屬於非常有名的富士傑作。
  • 信仰
奈良時代的役行者(役小角)在710年從吉田口登山富土山頂。役行者(役小角)是活躍在7世紀的一個實在人物。他出生在大和國葛城山麓。他早先在葛城山修行學習巫術,弟子韓國廣足等人感到迷惑,便讒言於他,其結果被流放伊豆。這是699年(文武天皇三年)的事情。他在伊豆流放期間,學會了空中飛翔術。他白天在伊豆。夜晚便空中飛行至富士山修行。依據這個傳說,日本史料認定他是登上富士山的第一人,作為神秘的崇拜對象,被後世廣為傳頌。村山淺間神社留有役行者的塑像,表明他是富士山修道的開祖。
在役行者之後,不登高山的日本人開始興起了攀登高山的熱潮。據空海的《性靈集》記載:下野的勝道上人在782年登上了標高2486米的日光男體山(也叫二荒山)。再如泰澄在717年登上標高2702米的加賀白山,從而更進一步推動了日本人的山嶽信仰。
役行者的富士物語,成了“富士講”的源流。所謂“富士講”,就是喜歡和崇拜富士山的人集中在一起,策劃一系列登山等活動的團體。其教祖是戰國時代發起救世的藤原角行,他在富士的人穴里修行。“富士講”到了江戶時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不登富士非江戶子”這個觀念就是在江戶時代確立的。為了登富士山,這個“富士講”的團體要積攢一定數額的會費,供每年三分之一的成員聚在一起登山。登山者須首先在山腳下的神社參拜,沐浴清潔身體後換上白衣,以一身修行者的裝束登上山頂,參拜山頂的神社。朝山結束後,他們通常會從另一條路線下山,在山腳的小鎮上高高興興地舉行一席宴會。
現在的富士山頂上有淺間大社奧宮。在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除去登山道和氣象觀測所之外的385萬平方米土地,都屬於該神社所有。淺間神社的祭祀對象是美女神木花開耶姬,但實際上是把這位美女神作為富土山的神體來祭祀的。日本國內現有淺間神社1300家。從淺間神社的歷史來看,802年恆武天皇的時代,富士山火山爆發。驚恐萬狀的人們拚死舉行鎮火的祭祀。第二年好不容易停止了噴火,富士山變得安泰。為了感謝諸神,便於806年在山頂上建造了淺間神社。取淺間山的山名。淺間的發音為“ASAMA”,意味恐懼。原本的淺間信仰是以神道神社為根本的,但後來也融合了佛教與修驗道,建造了大日寺等寺院。表現了日本人對宗教寬容的一面。而視富士山為神或佛的所在地,則表現出了日本人敬仰富士山的信仰特色。並具有與自己的人生重疊的意義。
在民間信仰中,富土山還是吉祥的象徵。在日本,每年1月2日做的夢被稱為“初夢”。初夢可以占卜一年的吉凶,這一習俗至今仍在日本流傳。日本人認為如果能在初夢裡夢見富士山,那是最大的吉兆。此外,在日本還有“初富土”的說法,也就是說在1月3日從日本橋眺望富士山。
總之,富士信仰融合了神道、佛教、道教(修驗道)和民間信仰等各種要素,所有這些都反映出富士山和日本人心靈的深厚淵源。
  • 鄉土富士
在日本各地,與富士山相似的山也會被冠為“富士”的名稱。日本人把它叫做“鄉土富士”,在日本至少存有314座鄉土富士山。
1817年,國學者高田與清,他在著作《國鎮記》作了如下的排列:
  1. 陸奧富士。一名津輕富士。日本“天下三大富士”之一。指代陸奧岩城山。
  2. 薩摩富士。一名筑紫富士。日本“天下三大富士”之一。指代薩摩海門山嶽。
  3. 都富士。指代近江比睿山。
  4. 有馬富士。指代攝津角山。
  5. 伊豆富士。指代伊豆大室山。
  6. 八丈富土。指代伊都八丈島的西山。
  7. 近江富士。指代近江三上山。
  8. 南部富士。一名奧富士。指代陸奧岩鷲山。
  9. 筑紫富士。指代筑前可也山。
  10. 豐後富士。指代豐後由布山嶽。
  11. 鎌倉小富士。指代相模屏風山旁的高峰。
  12. 播磨富士。指代播磨目甲山。
  13. 證岐富士。指代贊岐飯野山。
  14. 安藝小富士。指代安雲國沼田郡廣塢城附近的小富士。
  15. 志津川富士。指代上總國志津村(現千葉縣佐倉市)河水倒映出駿河富士山的山影。
《國鎮記》里除去倒映的富士山之外,介紹了14座以富士冠名的山。《國鎮記》里沒有記載的還有很多。如指代北海道羊蹄山的蝦夷富士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成層山與富士山有著同樣優美的圓錐形狀。被視為“北海第一奇觀”。過去經常與富士混淆。同樣是一座山,由於眺望的位置不同,名稱也就不同。如橫跨山形縣和秋田縣的鳥海山,山形縣這邊叫出羽富士,秋田縣那邊叫秋田富士。橫跨島根縣和鳥取縣的大山,島根縣這邊叫出雲富士,鳥取縣那邊叫伯耆富士。再如福井縣最西端的青葉山,被稱為永遠禁止女人的山,以前曾分界於若狹國和丹後國。為此若狹這邊叫若狹富士,丹後那邊叫舞鶴富士。
為了成為日本的象徵,很多日本企業特將自己的產品冠上富士的名字。如富士膠捲、富士玻璃、富士急行、富士電視台、富士通、富士電機、富土腳踏車等。此外,據統計,日本人姓“富士山”的有17戶人家,它在日本人的姓氏排列中占第39549位。姓“富士”的有362戶,占第6479位。如取名叫“富士男”、“富士子”的也為數不少。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藏省在1984年印刷的5 000日元紙幣,以及2004年以後印刷的1000日元紙幣的背面,都使用了富土山的畫面。

特色小吃

富士山除了擁有絕美的景色外,美食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亮點。富士山的燒烤別具一番滋味,由於當地豐富的海產品,使得海鮮燒烤成為特色,另外鮭魚卵飯也是特色美食之一。
  • 靜岡富士宮炒麵
富士宮炒麵的發祥地位於靜岡縣的東部,富士山山腳下的富士宮市。富士宮炒麵使用了口感獨特,富有彈性的蒸面,用榨好的豬油剩下的肉膘做成味道豐富的油梭子,完成後撒上沙丁魚粉即可享用。
富士宮炒麵富士宮炒麵
  • techi udon
即手工製作的小麥烏龍麵,把它與天婦羅、油炸豆腐和牛肉拌在一起吃。
  • hōtō
河口湖的當地名小吃是hōtō是一種很筋道的手切面,吃時拌以南瓜、甘薯和其他蔬菜燉製而成的味噌醬。

活動

7月1日,富士山開山日

開發建設

災害防治

  • 觀測
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火山活動可視化系統(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Volcanic Activity)。
  • 災害對策
火山噴火予知連絡會(日本氣象廳),每年舉行兩次,對全國的火山活動進行全面檢查。此外,如果發生火山噴發或其他異常事件,還將臨時進行火山活動的討論,並在必要時提出一致意見,有助於防災工作的進行。
內閣政府開設了“富士山的火山防災對策”網站,旨在促進富士山火山災害的災害預防系統的建設,並有助於提高當地居民的災害預防意識。
富士砂防事務所(國土交通部)為了保護富士山西南山麓不受土石流災害損害,實施了富士山的直轄砂防事業。
靜岡縣地震防災中心繪製了富士山噴發時的避難路線圖。

環境保護

作為日本的經典象徵之一,景色秀麗的富士山世界聞名。。但是近距離觀看富士山的森林內部,卻垃圾成堆。為了保護富士山的環境,減少垃圾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本人於1998年成立了“富士山俱樂部”,定期對這裡的垃圾進行清除。儘管如此,富士山的垃圾問題還是很嚴重,垃圾傾倒問題也很難完全禁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的政府特意安排了特別巡邏員、設定了監控鏡頭。但這顯然還是不足以從根本上完全的杜絕垃圾的產生。
富士山富士山

主要景點

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就形成了無數個大小各異的山洞,有的山洞至今還存在著噴氣的現象。最美的富岳風穴內的洞壁上還結滿了類似鐘乳石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作罕見的奇觀。天氣晴朗時,在山頂上看日出、觀雲海更是世界各國遊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遊覽項目。
富士山由於天氣原因,一年中只有規定的夏季的一段時間可以登山,一般為每年7月1日的“山開”到8月26日的“山閉”之間。主要在使用的登山道,靜岡縣一側有富士宮口御殿場口,山梨縣一側有吉田口等。遊覽富士山的遊客不斷增加,平均每年達到大約30萬人次。
富士山的紅葉富士山的紅葉

富士五湖

富士山的北麓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本棲湖。山中湖最大,面積為6.75k㎡。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划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裡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鵜島是五湖中僅有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產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m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富士山富士山
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據傳,西湖與精進湖原本是相連的,後因富士山噴發而分成兩個湖,但這兩個湖底在2018年仍是相通的。岸邊有紅葉台、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棲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m。湖面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著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青木原樹海

富士山西北腳下西湖旁有一大片被稱為“青木原樹海”的森林。 數千年前這裡曾是一個很大的湖泊。864年富土山發生史稱貞觀大噴火,熔岩填埋了大部分湖泊,從而形成了今天約40平方公里的寬廣地帶。在這片熔岩上,從9世紀開始逐漸形成的原始森林,濃密深郁。
青木原樹海地形奇特,樹木茂密,主要以針葉樹和闊葉樹居多,與亞馬遜河的原始森林相類似。但由於氣候的原因,樹幹雖不及亞馬遜原始森林那般粗壯和茂密,但樹與樹之間,甚至樹與苔蘚之間都有著很強的關聯性。這種獨一無二的景象也使得這片樹海充滿了神秘色彩。由於是生長於熔岩上的樹木,根部不能向地底深處延伸,因此表面的盤根錯節。以及容易導致樹木的傾倒,是這片森林的一個特點。在林間還可以看到1 00多年前所形成的熔岩地貌,更有千年的蘚苔無人踩踏過。
可能是因為交通便利又兼具高度私密的特點,許多日本人選擇在這裡自殺。這又使得青木原也成了日本知名的“自殺勝地”,並留下許多繪聲繪色的靈異傳說。警方不得不在森林深處設定規勸重視生命、不要自殺的警示牌。
森林的四周,有聳天的山毛櫸、光葉櫸樹、水松等,盤根錯節於開裂的熔岩縫隙中。橫向倒下的樹木袒露出雪白的肌膚,地面上落滿枯枝敗葉。有些自殺者的屍骨被野獸踐踏得七零八落。地質資料顯示,青木原含有豐富的鐵礦。由於火山熔岩的磁場作用,指南針在森林裡無法使用。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在森林裡迷路。也許這些死亡者,並不都想自殺,極有可能是因為迷路而無法走出森林。

南麓地區

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遼闊的高原地帶,綠草如茵,是觀賞牛羊成群的天然牧場。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音止瀑布。白系瀑布落差26m,從岩壁上分成十餘條細流,形成一個寬130多米的雨簾。音止瀑布則似一根巨柱從高處衝擊而下。
富士山下宜人的景色富士山下宜人的景色
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辟有富士遊獵公園,面積74萬㎡,豢養著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遊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遊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遊客數以千計。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遊藝場所等。

旅遊信息

交通

富士山一共有4條登山路線,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和富士宮口。搭乘巴士可到達富士山五合目的登山口。除御殿場口外,其他通往登山口的道路在登山期間都禁止私人車通行。
前往吉田口五合目,可從富士急行線河口湖車站,富士山站乘坐登山巴士。或者從新宿西口候車樓搭乘高速巴士;前往須走口五合目,可從JR御殿場線御殿場車站、或者從小田急線新松田車站搭乘登山巴士;前往御殿場口五合目,可從JR御殿場線御殿場車站搭乘登山巴士;前往富士宮口五合目,可從JR東海道本線三島車站,或者從JR東海道新幹線新富士車站,東海道線富士車站,身延線富士宮車站搭乘登山巴士。

路線

富士山從山腳到山頂,共劃分為10個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合目”,由山腳下出發到半山腰稱為五合目,由五合目再往上攀登,便是六合目、七合目,直至山頂的十合目。每合目都設有供遊人休息的地方,巴士最高可上到2305米的“五合目”。從“五合目”這裡開始登山,一般需要幾小時才能登上頂峰。富士山五合目相當於一個位於半山腰的休閒平台,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許多餐廳以及多個旅遊紀念品的小店,還有一個郵局,富士山五合目是來往遊客聚集人數最多的旅遊景點,在2018年幾乎已經成為了遊覽富士山的必經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