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Stream Digital

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一項屬於Sony和飛利浦的專利,利用脈衝密度調變(pulse-density modulation)編碼將音頻訊號儲存在數位媒體上的科技,這項技術的套用對象是SACD。

基本介紹

  • 外文名:Direct Stream Digital
  • 簡稱:DSD
  • 屬於:Sony和飛利浦的專利
  • 利用:脈衝密度調變編碼
訊號本身以Delta-Sigma調變後的數位音訊儲存,連續單一個位元的序列以64倍於CD取樣率(44.1 kHz)的頻率來取樣,即2.8224 MHz。藉由64倍的過取樣(oversample)來達成noise shaping,把以往由於量化不精確的聲音訊號而造成的噪音和失真,減少至一個位元以內的誤差。可議的是,1-bit Sigma-Delta運算是否真的可能解決失真問題。由於1-bit Sigma-Delta轉換的運作方式,以DSD編碼的聲音在低頻上有著比標準CD更好的解析度,然而在較高的頻域比CD差,因而它的保真性也較低。
在DSD或者PCM編碼方式之間的孰優孰劣之間有著許多爭議。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教授Stanley Lipshitz和John Vanderkooy主張單位元的轉換器(如DSD所使用的)有高度失真的緣故,並不適合高階的音訊套用。即使只有8-bit和四倍過取樣的PCM和noise shaping,加上適當的dithering,僅有DSD一半資料量,在底噪和頻率回響上也比DSD來得好。但是在2002年,飛利浦發布了一篇論文反駁這樣的說法。James Angus教授在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發表會上具細節地反駁Lipshitz和Vanderkooy的論文。Lipshitz等人對此也做了回應。
實用的DSD轉換器領域是由Ed Meitner開闢的,他是奧地利EMM Labs的工程師和老闆。而商業化的DSD技術則由Sony和飛利浦開發,標準的CD規格也是由他們所開發的。而飛利浦的DSD部門則在2005年轉移至Sonic Studio, LLC,做持續的設計和開發。
DSD技術在視訊方面或許有著相同的潛力。Laserdisc光碟就是使用脈衝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編碼的架構,解碼方式和DSD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