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R/RW

DVD-R/RW

DVD-R/RW其存儲容量一般為4.7GB。 DVD-R只能做一次性寫入數據的操作,DVD-RW則可刪除或重寫數據,能夠重複寫入多次數據。與DVD-R/RW在市場上競爭的同級產品為DVD+R/RW,兩款標準在市面上均受到用家歡迎,使可寫入數據的DVD並不只有單一標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光碟驅動器一般都會註明DVD±R標記,能夠同時支持“+”和“-”的標準。另外,一些規格標示支持DVD MULTI的機種,除了前述的“+”和“-”標準外,也同時支持DVD-RAM規格。DVD-RW是由日本先鋒公司所主導,並得到了DVD論壇的大力支持,並於2000年中完成1.1版本的正式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記錄式 DVD
  • 外文名:DVD-R/RW
  • 全稱:DVD-Recordable
  • 存儲容量:一般為4.7GB
發展歷史,區別,兼容光碟,

發展歷史

DVD-R的全稱為DVD-Recordable(可記錄式 DVD),業界為了將其與DVD+R區分,把它定義為Write once DVD(一次寫入式DVD)。不過,與CD-R不同的是DVD-R目前有兩種類型,分別為作家型(Authoring)和通用型(General)。這兩者在物理上主要的差異就在於刻錄雷射的波長,所以需要各自專用的刻錄機才可以對其寫入。不過只要刻錄完成,均可以在傳統的DVD播放機上播放。
DVD-R/RW
為什麼會出現兩種類型的DVD-R呢?其實在它推出的年代(1997年),能使用DVD-R進行視頻刻錄的只有那些專業人員,比如視頻製作者經常會從線性數字視頻母帶(DLT,Digital Linear Tape)上備份視頻圖像,或者在醫療、勘探、銀行等領域將其作為視頻錄像的備份。
所以,那時的作家型DVD-R主要為他們服務。事隔三年後,DVD論壇看重寬頻技術的發展,認為這將是個人DVD刻錄時代到來的先兆,於是在作家型DVD-R Ver2.0基礎上制定了通用性DVD-R標準(初始版本就是2.0)。也就說,作家型DVD-R針對的專業套用市場,而通用型DVD-R則是針對普通民用市場。
用途的不同,也給兩者帶來了不同的邏輯協定,通用型DVD-R在這方面與作家型DVD-R的關鍵區別就在於支持CSS內容保護技術,而作家者DVD-R則沒有這個限制(但別忘了它需要專用的刻錄機型)。
與傳統的CD-R一樣,DVD-R只使用溝槽軌道進行刻錄,而這個溝槽也通過定製頻率的信號調製而成“抖動”形,被稱作抖動溝槽(Wobble Groove),它的作用與上文DVD-RAM所講到的抖動大同小異,在幫助刻錄器跟蹤軌道的基礎上生成驅動器的主軸馬達控制信號。這是因為DVD-R的旋轉模式是CLV,馬達的轉速會經常調整,將控制信號以抖動的方式調製在溝槽的形態中,通過驅動器的檢測,就可以精確控制馬達的轉速了。
但它的抖動頻率相對於DVD+RW來說並不高(與DVD- RAM一樣,同為141KHz),所以又稱低頻抖(LF Wobble,Low Frequency Wobble)。但與DVD-RAM不同的是,DVD-R/RW使用微分相位識別(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的方法檢測抖動信號並得到相關信息。另外,它還在岸台處設定用於精確判別物理地址信息的凹坑(Pit),以幫助驅動器準確掌握刻錄的時機,這種定址方式就是岸台預製凹坑(LPP,Land Pre-Pit),它的位置將在檢測溝槽抖動信號時被獲得。
與DVD-RAM一樣,抖動溝槽與LPP在光碟生產時就已經壓制好,它們只在刻錄時起作用而不影響讀取。
DVD-RW
DVD-RW的全稱為DVD-ReWritable(可重寫式 DVD),不過業界為了將其與DVD+RW區分,定義為 Re-recordable DVD(可重記錄型DVD)。如果把DVD-R的記錄層換成相變材料,並加入兩個保護層,那么就基本變成了DVD-RW。兩者在存儲方式上是一樣的,同樣使用抖動溝槽與LPP定址方式。相關內容請參考上文DVD-R的介紹。其1.1版相對於1.0版的主要不同在於增加對CPRM著作權保護技術的支持。

區別

DVD-R只能寫不能擦;DVD-RW能寫也能擦,擦寫次數1000次左右;DVD-RAM能寫也能擦,擦寫次數10萬次。具體差異如下:
DVD-R/RW是由日本先鋒公司所主導的規格,並得到了DVD論壇的大力支持,其中成員包括蘋果,日立,NEC,三星和松下等廠商,並於2000年中完成1.1版本的正式標準。DVD-RW產品最初定位於消費類電子產品,主要提供類似VHS錄像帶的功能,可為消費者記錄高品質多媒體視頻信息。
其中DVD-R格式還具體區分為DVD-R Authoring(刻錄波長是635納米)和 DVD-R General(刻錄波長是650納米),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格式的DVD-R需要不同的型號的刻錄機來支持,前者是用在專業DVD視頻母盤製作用途,所用的刻錄機也很昂貴(例如:Pioneer DVR-S201);後者則為通用格式,用於刻錄視頻或數據兩種用途。
DVD-RAM是日立、松下和東芝等廠商率先開發的一種可擦寫DVD標準,是最先問世的可擦寫的DVD規格。相對來說,DVD-RAM格式具有較快的刻錄速度,數據可靠性高、存儲操作簡單。它最大的優勢是支持隨機存儲數據,也就是把DVD-RAM碟片載入的時候,就可以把DVD驅動器當做硬碟一樣,用滑鼠拖動來添加刪除數據,這樣更符合一般用戶的存取習慣。而且DVD-RAM碟片的複寫測試也遠遠高於DVD-RW或者DVD+RW,後兩者基本都在1000次左右,而DVD-RAM碟片的複寫能達到10萬次。不過DVD-RAM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因為兼容性的問題,DVD-RAM碟片不會被家庭所使用的DVD播放機所識別,這就大大限制了其套用範圍,而逐漸地被冷落。

兼容光碟

要與傳統DVD光碟的兼容,有兩個條件——物理格式的相同與邏輯規範的統一,而物理格式的相同是重要的前提。
DVD-R/RW之所以能兼容DVD-ROM,與其物理格式的設計是分不開的,如果驅動器因物理格式不匹配而無法讀取光碟,那么即使邏輯方面兼容(比如DVD-RAM在扇區容量、信號調製、糾錯管理等與DVD-ROM相同)也是沒用。
所謂的物理格式主要是指旋轉模式、碟片結構、以及反射率。 DVD-RW與DVD-ROM一樣採用CLV旋轉方式、碟片的數據結構與DVD也一樣(沒有DVD-RAM的首標設計),只有在反射方面與DVD-ROM 有一定的差距。但DVD-RW的反射率正好與DVD-9半反射層的反射率相當,因此它仍然可以被傳統DVD驅動器讀取。
不過,也因此某些老款的DVD驅動器會將其認成是DVD-9格式的光碟並調整物鏡的焦點,從而造成無法讀取,此時只要更新驅動器或播放機的Firmware即可。所以,也不會對兼容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對近一兩年推出的播放機與DVD驅動器來說,這點是不用擔心的。
而從這裡也可以理解為什麼DVD刻錄盤沒有雙層而只有雙面的結構,原因就在於對第二層刻錄的難度很大,對反射率兼容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代藍光碟,由於是重新設計,所以可以從一開始就考慮到雙層刻錄的標準,但DVD在開發之初並沒有將刻錄標準的研究同時進行。
至於具體的刻錄手段與方法則都屬於邏輯範疇,這取決於軟體廠商和硬體控制軟體的研發水平。其實,就如CD刻錄,在很大程度上,邏輯方面所能提供的更多是功能上的強弱,當然設計不好的軟體對刻錄兼容性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這方面DVD刻錄軟體與現有的CD刻錄軟體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DVD-RW也是在相應刻錄軟體的支持與完善下,才逐步增加了很多便利的功能,而這與其物理格式是沒有關係的。
不過,兼容與否也是雙向的,只不過刻錄機兼容以往的播放機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另一方面,新推出的播放機也會把兼容某種碟片當作一個賣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