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型坦克

98型坦克

98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該坦克上世紀80年代研發,因種種原因試車幾經延遲,1999年10月1日閱兵式上正式對外公開。

98式坦克的設計借鑑了t-72坦克的許多設計理念,所以從整體看,98式坦克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坦克的底盤較t-72長出近1米,其路輪分布也較後者稀疏。與以往中國陸軍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其炮塔方面,一改傳統的卵形鑄造炮塔,全面採用焊接結構,其正面與m1系列坦克有許多相似之處。

從整體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採用傳統布局模式,駕駛室前置,戰鬥室居中,動力室後置。車體採用裝甲鋼板焊接結構,由首部、側部、尾部、底部以及風扇隔板、動力艙隔板合動力艙頂蓋組成,車首上裝甲板焊接有一對帶彈性卡鎖的牽引鉤、兩個前燈防護支架。車體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給管路、備品、工具附屬檔案箱以及外機油箱,車體尾部支架上固定有兩個備用油桶。

坦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室上配有一扇單片艙門,艙門前的鏡室內裝有1具晝用單倍潛望鏡和2具潛望鏡。此外,駕駛員還配有1具雙目微光夜視潛望鏡,夜間視距為2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8式主戰坦克
  • 重量:48噸
  • 尺寸:車長7.6米 寬 3.5米 高 2.37米
  • 最高速度:70公里/小時
  • 最大行程:600公里
  • 乘員:3名
  • 武器配置:125mm滑膛炮 12.7mm高射機槍等
  • 動力: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機 1200馬力 
  • 火控系統:獵-殲式火控系統
對一個軍迷來說,沒有任何資料的98坦克是一個考驗自身能力的好目標,有了公開資料,研究工作就平淡了許多。我也斗膽班門弄斧,侃侃98坦克。
在時間上,網友對98坦克的發展有詳細描述,我生性駑鈍,閱兵前剛知道有新坦,確定名稱又過了許多日子。綜合資料,98坦克就是長久以來傳說的“三代坦克”。我一直以為90II應該是三代坦克的技術驗證與出口巴基斯坦的基型車,這很好,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但是看見98時,我知道錯大了,90II用三代坦克開發的技術,利用85底盤開發的出口坦克。而利用90II的成熟技術,開發的是85IIM與85III,三代坦克一直是獨立項目。
說起98,應該溯及雞鳴狗盜的1969年。珍寶島衝突後,打坦克是當務之急。為了讓毛主席睡好覺,什麼事也會發生,坦克一定是有一個龐大的不切實際的計畫,當時是沒希望的,但是三十年過去了,計畫可以變,可是合理的需求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沒有估計錯,坦博也開來了一些無人知曉的樣車,這和TU-4空警機一樣讓人大吃一驚,現在我是有了經驗了。重要的是,70年代對坦克的研究工作,確立了中國坦克的發展方向。坦克是火力、機動、防護綜合的武器,具有特別廣泛的戰術使用。如果稍微注意一下戰史,PLA火力第一,機動性強,防禦則缺乏能力兼顧,在戰略上是人民戰爭。對蘇聯坦克,PLA痛感火力不足,這樣,中國坦克的設計要求已經確定了。
從各種資料上,包括手上遠林對二代坦克122型的介紹,基本確定PLA對坦克的需求。火力第一,大炮、大威力,要求火力的速度與持續性。在惡劣條件下戰鬥,廣泛的機動性。在防禦上,蘇聯的思想,低矮的外形。防禦能力與人民戰爭的思想不容易解決。這要求坦克夜戰、近戰、堅固耐用、獨立作戰時間長、便宜、操作簡單等。於是,火力上還要求彈藥基數大,彈藥要容易補給與生產,動力裝置要求尺寸小、重量輕、油耗低、燃料來源廣泛等,在防禦上只有突出重點,加強正面裝甲。說了這么多,實際上就是要T72。
珍寶島之戰後,進行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823”會戰。69坦74年研製成功,基本是59改,其武器100滑膛炮有問題,彈藥技術不過關。在要求火力第一的時候,69是無法忍受的落後,口徑小,還不好使。估計69生產不足200輛,即改回59的100線膛炮,為69I。仿製T-12的73式100滑膛反坦克炮在83年生產定型,仿MT-12並改進的86式100滑在87年定型,但是這於坦克已經意義不大。
70年代的會戰,在80年代才出現效果。而80年代初,59達到高峰,年產1200輛(源於簡氏,《坦裝》),PLA求坦若渴,只怪軍工不爭氣,二代坦克沒戲了,用69還不如59呢。這時重點研製的120滑膛炮粉墨登場了,而奇怪的105線膛炮也橫空出世,命名81。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居然沒有多少東西可以裝備,PLA當然無法忍受。一個100滑還有問題,誰也沒有信心了。當時坦克發展思想主要是蘇聯的,由於與西方國家實現了戰略聯合,坦克開始與西方接軌。中國實際上對技術求賢若渴,在可以得到西方先進技術時,引進技術是必要的。
80年代坦克大發展。雖然二代坦克要求120炮,同時到80年120已經基本完成,由於PLA太需要二代坦克了,採用105線膛炮。105引進奧地利技術,同時引進155加榴炮。83式152加榴炮更加多災多難,從152加榴炮的歷史上,我們可以了解到PLA的決策。152加榴炮在58年開始定方案,60年出樣車,歷經26年的艱苦努力,5代樣炮,發射近萬發炮彈,耗資近億,終於在83年外貿定型出口。又過去三年,命名為86式152加榴炮,但是定型中仍然感到笨重,衝擊壓力太高,部分部件容易損壞,雖然已經改進,但是到90年還沒有裝備,估計PLA對拖拖拉拉的152加榴炮倒了胃口。而引進的GHN45型155加榴炮命名為W1988式,出口報價100萬美元。155已經有少量入役,這可是讓我瞠目結舌的一個結果。
105線膛炮的引進與奇奇怪怪的布爾博士有關,一個有奶就是娘的主。才華橫溢的加拿大人布爾博士,頗有國際主義精神,155加榴炮技術全球開花。最後研製超級大炮,倒霉就倒霉在只有狂人薩達姆青眼有加,被以色列的特工送上了天堂。
120炮在口徑上與西方同步,並可以發射德彈,這在當時是有複雜的原因的。首先,PLA吃盡了武器落後的苦,對技術有一種仰慕的態度。由於我們的技術太落後,為了趕超先進,研究工作一向以國際上已經出現的最先進的技術為目標,既減少無謂的浪費,又節約了時間。另外,國際環境要求我們最好與西方接軌。120與125炮在技術上的分野夠大的,當時蘇炮在末端存速與炮口動能上不及德炮,這與蘇聯整個的火炮設計思想有關。120炮的麻煩是兩種設計思路在技術上不容易兼容,殊途同歸還是可以的,左右逢源,集天下所長,一般是只好幻想了。在火炮口徑上,原有85炮與100線/滑,二代武器是105、120、125了。對105的口徑,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105是為了坦克殲擊車準備的。“823”會戰的規劃應該輕、中、重並舉,輕型口徑是100炮,取代85炮,是輕型坦克的口徑,在105引進後,轉為105炮,現在的63改就是,估計傘兵坦克也是。中型坦克先期上100炮,如69,希望上120,如122車。重型坦克估計要求120炮,以後會用更大口徑的。這樣傳統的思路來源於人民戰爭的要求,思想雖然古老但是適合當時要求,當然現在情況不同了。在得到125炮的時候,又有麻煩了,125炮的技術適合掌握,105炮的技術也有了,這時,是在120還是125的口徑上來綜合各方的技術,120實際上是自主開發的,綜合考慮,我認為在125炮上的開發是合理的。125炮是三方技術的結晶,105與125技術,還有眼睛盯著德國120自己開發的技術。
120口徑是尷尬,似乎不該採用,這與我們國防體制有關了。PLA要求的二代坦克是T72,在技術與效能上,PLA的第一選擇是技術,然後是效能,這當然有問題,如輕兵器現在都是毫不猶豫的世界最輕。有比T72先進的技術,PLA不會用仿製的T72,但是陸軍要的東西軍工造不出,軍工造出的,陸軍又不喜歡,技術先進不表示效能好,不一定好使。軍工是有技術才能造好坦克,陸軍要的是坦克,並不只是坦克技術。這如優秀的K7一樣,技術比PIII好,又便宜,想來大家多數還是用PIII吧。我看陸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陸軍也是第一個開始明白的,海、空軍還沒有醒來,還是需求第一,技術服務於需求。PLA對拖拖拉拉的軍工忍無可忍,不徹底的改革了軍工體制,吃力不討好的軍工該反省了。由此綜合的結果是裝甲車輛的底盤、口徑的繁雜,這也不是太壞的事,有總比沒有好,量變可以帶來質變。
125炮追求大威力,導致後坐大,而120則好多了。在火力優先的原則下,三代坦克用“重”125。120的設計是成功的,321型底盤上,30T重的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出現了。用強調攻擊的125炮改為反坦克炮並不容易,現成的120是可以接受的。59D用120,非125,我以為是這個原因。
在80年代,西方技術蜂擁而來,我們的坦克也是日新月異。59II使用了英國的技術,如仿製的VRC-8000坦克電台,還有微光夜視儀等觀瞄設備,當時還直接進口了一批裝備。69II在83年完成,終於還了欠債。應付裝備急需的79(69III)坦克,86年設計定型。二代坦克80式,部件在74年就開始研製了,正好是122車下馬之時。80坦於87年完成,這時陸軍也不激進了,堅持走漸改的路,小批裝備,在技術可行時,再推出全新的坦克。85II等坦克,為了國慶閱兵的8810工程,均趕在88年完成研製。89年,陸軍終於放心的讓59停產,30年啊,我們的底子也太薄了,似乎只有老解放堪以比肩,當然上不了台面的解放鞋這小東西就不談了。
88系列(80系列裝備編號)有許多技術可以用在三代坦克上,然後90II順理成章的出現了,一種不算先進的三代坦克。從79到90II,中間擠入了太多的車型,以83年(?)出現79,到91年10月公布90II,8年間,出現了59II、59IIA、美洲虎、88、88A、88B、69IIP、85IIAP、85IIM等。這中間,我特別注意到流產的美洲虎,這為了全面了解西方的設計思想,不在於先進,而是掌握技術思想,消化吸收,這與引進105炮是一個目的。
對90II的研究,可以窺探三代坦克的動向,甚至是四代坦克。
90車體是新的,動力箱誇張的突起,構成流線的上廓,顯示活力十足。小巧的炮塔,好像浮世繪中的女子,充滿了瑣屑的東方情調,論坦克美學,90II是小家碧玉的溫柔一刀。外觀上,沒有多少特殊的技術被發現。但是介紹就可觀了,裝甲與動力的模組化是拍案驚奇的,這是特別先進的設計思想。動力也告別了12150系列,1200hp,且不問是國產還是進口,我們對技術瓶頸終於有動作了。46t的車重也表明開始加強防護了。90II不放心的是控制系統與薄弱的裝甲,這是以後應該重點研製的。我遠先估計新坦克是90II改,加強防禦,改觀瞄就結了。可惜等待的時間太長了,一些訊息表明在90II動力系統上有問題,我以為是動力讓新坦克推遲出現。按經驗,新坦克在閱兵上首次亮相,大概是9810工程,如95步槍也是為駐港部隊倉促推出的。
閱兵如期出現,沒有因什麼“兩國論”流產。想想就火大,“六· 四”流氓運動,讓我等軍迷看不到新武器,如果台灣讓閱兵流產,攪了軍迷的大事,我們沒完,一定將那些島民趕進大海。春節每年都有,軍迷的節日屈指可數,難度快趕上足球世界盃了,足球每年還有冠軍杯聊勝於無,軍迷只比命苦的中國球迷好點。
我一般只相信權威報導。揮戈的文論,資料來源、分析途徑等與我如出一轍,當然我的相關資料太少。只是觀點並不一致,否則我也不敢發帖,貽笑大方了。在90II出現時,應該有個三代坦克初樣車,我們為了出口,將最先進的東西賣了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以先進論,053H2、053HT、053H2G、F25T,時間上F25T比其後的053H2G先進。96年,90II完成。為了9910工程,三代坦克WZ-123車倉促定型,命名98,由於閱兵只有10輛,加備份與實驗車,估計總數不及30輛。至於98的研製時間有些長了,估計陸軍的要求有變化,海灣戰爭對PLA具有強大的思想衝擊,對整個軍事思想開始思考與改變。一個解釋是前期以T-80為目標,以後改為對抗M1A1。網上傳言98入役藍軍,以及數位化試驗部隊。
98坦克估計是一系列樣車的漸改,處於末期樣車階段。98坦克還應該有一些稀里嘩啦的車型出現。
98的初體驗,是驚艷。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車體曲線含蓄的暴露,好像張曼玉花樣年華時的旗袍。前臉更有味道,兩彎細眉,甲殼蟲一般亮晶晶的眼睛。在相術上,女人的幸福全仰杖鼻子,而粗壯炮管長度足夠,這是一張無可挑剔幸福的臉。看過98,我就滿大街想找個長得像98坦克的女友,難啊。掉過頭去,車尾如洗盡鉛華的女子,抑制不住地疲憊,一臉的風塵落默。且把紅塵看了,大話說遍,無人會、痛歸去。
98底盤與T72、88、90II均不同,從負重輪的位置,可以看出許多東西。以88輪徑670mm計,接地長在4.8m左右。車體估計大於7m,與46t的90II比,重型炮塔計入,估計48-50t。由於沒有帶板寬度數據,我就沒有變態的細數履板數量。有個側面證據,HY473坦克運輸車載重50t,98運輸時顯示是重載,473車於80投產,在96年投產了75t級的入役駐港部隊。從後勤的角度來看,昂貴的坦克運輸車一定是有的放矢的,詳細的資料稱473標載48.5t。而75噸級的不會一次放兩輛59吧,也許為更重的坦克預儲技術。從負重輪間距看,125炮的射擊應該比88平穩,可以進一步加大火炮威力,這讓我對125很是想入非非了一番。履帶有變化,但是這也不好說,一般有作戰與平時掛膠兩種,換掛膠帶時,順便將誘導輪也要換掉。車體顯然與T72有著曖昧關係,98是T72改進,如我們眼花繚亂的推出殲7改進型一樣,最可能是我們採用了T72車體的設計思想,導致形似。對車首形狀,也許是軍事美學設計,另外,防浪板是V形還是一字是不重要的,橫向加強筋也許加大防破甲能力(^0^)。用T72的底盤被人垢病,我以為T72的設計足夠合理,這與特立獨行的120到沉默的大多數125是同樣選擇。大家是否對蹦蹦跳跳、還能騰身而起的T90還有印象,優秀的底盤加大馬力動力加優秀的懸掛,不正是優秀的坦克機動性嗎。底盤是跟著上層建築炮塔走的,我們的坦克設計對俄國技術是融會貫通了,對西方技術還有些消化不良,自己的技術正逐步的光芒閃耀。鼓掌!
側裙還是太薄,還好可以隨便換,有照片顯示88系列用重側裙,當然沒有勒克萊爾那樣憤世疾俗。裙板8mm可卸多層夾布橡膠,橫豎側甲也防不了坦克炮地轟擊,用橡膠對付游擊隊手中玩具火箭筒的破甲彈還是不錯的。運動中的側裙如翻飛的裙裾飄舞,夠排場。狼煙與落葉齊舞,裙衩共秋水一色。車尾還是2個各200L的油箱,顯示車體的容積仍然有限。駕駛艙中置,我們的設計還是回歸主流了,以駕駛效率為準,而不是讓乘員遷就設計上的麻煩。只是駕駛員碩大的潛望鏡仿佛是對前輩的大不敬,T72歪著炮口才可以讓人進出,而98不止是方便,酷得狠!這兒看出設計師以人為本的民主厚生之道,平時用用很爽,不合時宜地打仗換回獐眉鼠目的蛙眼去偷窺也就結了。側旋頂蓋也厚了太多,88的雞蛋煎餅大升級,成了義大利比薩。這和缺鈣的中國足球一樣,塊頭上先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都讓五大三粗的恐龍時代的殘渣餘孽苟延孱喘的保衛大門了。這不好,我還是習慣美女嬌曼地開門,突然改身手矯健的BOY了,反而陡生了自卑感。前葉板傳統的弧形,沒性格,尺寸不對,前面太短,蓋不到腳面,如女人的熱褲,頗有些睡衣的風範,卻遮遮掩掩的欲蓋彌彰。擺明了想風流快活,還要一點三搖的翹起個蘭花指先婆婆媽媽嘰嘰歪歪的唱上一段。
125在外觀上有變化,取消炮口校靶鏡,熱護套有區別。估計125是為98度身定製的,雖然其他車上也有。揮戈的眼光真是兇猛,身管強化與抽菸的位置變化也發現了,在圖片分析上,我有同感,可惜不能確定,揮戈為我答疑了。身管5段鋁合金、橡膠氣隙式熱護套,低壓引射式炮膛抽菸裝置。身管可前抽出,在管、座的連線上就可以看出。電渣重熔冶煉液壓自緊身管,內膛表面鍍鉻硬化處理。彈種有次口徑鎢合金尾穩脫穿、尾破和榴彈,半可燃藥筒分裝彈。在火力上,三代坦克的125炮是重點強化的,決不會用2A46M,一定是一流水平。也可能以後上140,在技術上盯著德國,畢竟RH120炮是最好的坦克炮。如果用的是2A46M,陸軍一定不滿意,還會要求研製新炮。如果是這樣,三十年光陰似箭,毛主席地下有知,也會痛心疾首的。125的麻煩還是不小的,已知我們可以用俄彈,即125的結構是相同的,如藥室容積已經沒法改了,這對火炮的改進已經限死了,只可以到一定程度,一切仰仗當初設計計算的正確精密了。不過俄國在身管火炮藥室容積上一直是夠大的,我猜測也許為了解決炮射飛彈的問題。一個好訊息是T72的火力不足由於製造工藝的問題,想想也是,俄國貨粗是粗了些,基礎研究搞的足夠,畢竟是吃飯的招牌,以後就可以沒完沒了的改進兼強取豪奪般的騙錢,有哪一種現代坦克如T72這般兒孫滿堂多子多福的。西方的精密要求一步到位,到了東方就別太認真了,先湊合湊合馬馬虎虎的混過了眼前再說。俄國在身管火炮上很有些獨門密技獨步天下,可惜套用在坦克炮上不是最理想。也不能強求俄國人,原本100炮就是從艦上搬來的。神神秘秘的朝鮮人果然在敬老問題上堪稱人類的典範,將退役的T55的100炮又搬到海軍的小艇上安享晚年去了。本是同根生的韓國人也許當慣了別人的小妾,很是使了把小性子,讓風燭殘年的一把老骨頭也氣喘吁吁地過了兩招,太沒有教養了。俄國人對彈藥就太隨便了,仗著自己比別人的腰身粗,就大手大腳的浪費。美國人都在算計著用油,俄國人就將暖氣猛開,恨不得大街邊也裝幾個出風口,還要調侃一下美國,別看我們的太陽沒你的亮,莫斯科冬天也沒人凍死。
在彈藥上,中國的技術還是不錯的,如果推測無誤,125炮發展了兩代,彈藥是三代,而98可能用第四代彈藥。還是側面訊息,105貧鈾彈80年代已經研製成功,由於有新技術,沒有裝備。在彈藥技術上的突飛猛進,實際上還涉及裝甲,在甲-彈機理研究中,同時推動裝甲與彈藥技術的進步。如果統計無誤,我們的複合裝甲已經有了三代,98可能是第四代。中國在甲-彈上的進步可觀,這要歸功於70年代的舉步為艱以後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果然是全新的坦克,炮塔艙門蓋也加厚了。觀瞄還是中國山水的寫意,這幾乎成了國產坦克的風格了。左側炮長晝夜瞄準和雷射測距三合一的穩像式瞄準鏡,右側車長晝夜二合一獨立周瞄鏡。前面一挺12.7高機,型號是與步兵裝備的85高機競爭失敗的W85,開始是技術儲備,而裝甲車輛對重量沒有苛求,結果儲備在坦克上了。我對95步槍等步兵武器深刻的懷疑,追求輕巧精確的世界第一,不一定好使。同軸機槍應該是83式7.62,陸軍總算沒有了老59的破落寒酸了,一把命名59的設備,終於在98坦克上徹底消失了。
我對84式76mm電動煙幕彈發射器很有看法,又是機槍又是發射器的,坦克上需要對步兵與防空,還要煙幕彈與主動防禦彈藥,能否綜合一下。有坦克用榴彈發射器,有用高炮的,以色列更是兇猛,居然上迫炮。大家對煙幕彈發射器,肯定有氣,號稱可以用榴彈,派一個人冒著槍林彈雨爬到坦克上裝彈,原來就是對付步兵的,也不知道誰動作快。還是別用這雞肋了,車長也就別為國家節約了,放一枚尾穩榴彈算了。對尾部柵欄,也是看得不爽。98當然有進步,沒有塞進貴重的金銀物品,只是放了一把細軟,我估計這是坦克乘員最歡迎的設計了,保護生命安全的防破甲彈功能倒在其次了。
山清水秀的炮塔上沒有俄國貨的雞零狗碎,也沒有西方的志得意滿,趕緊將自己認為是好東東的電子設備扎人的眼睛。這好像深宮怨婦終於得了皇上的寵招,整天整天地重描紅、輕畫眉,及了夕陽盡了,覺得缺了什麼,方開箱倒櫃的尋出髮簪什麼的,插了一頭,匆忙而來。一個JD-3右,沒名沒姓的雷射對抗在左,還有一個新型的橫風感測器身強體壯,如羅丹的思想者一樣深沉。對尾艙我是一直沒看懂,自85II始,尾艙不斷加長,這首先照顧炮塔配重。98明顯的有蓋板,圖片顯示是模組化,可以快速裝卸,不清楚是裝彈藥還是放電子設備等東西。車長、炮長塔周各一個短天線,至少其一是GPS。俄國炮塔縮著,還要象阿拉伯婦女一樣包裹得嚴實,德國的趾高氣揚,可惜腦袋是方的,美國頭就太鋪張了,還是98好極了,有理、有力、有節。
98沒有任何公開數據,文中技術數據是88系列與90II等,估計若與事實雷同,純屬巧合。
在火力上,125是二代炮,在88上,可能是2A46M的仿製。在技術與效能上,估計125及彈藥與世界同步。在數據上,初速1730,非1800mm/s,可以發現我們是針對125的弱點改進的,可能改進了炮管,加大膛壓,改發射藥,及控制精度。由於125藥室容積小,陸軍還是不會滿意的,下一代大口徑火炮已經呼之欲出了。已經公布的數據是125的長徑比20:1,太根發射藥半可燃藥筒,2km穿甲500mm。可是120的已經25.1:1,2km穿甲550mm ,可以發現125穿甲能力還是待解密。除非是發射後不管飛彈,125反坦克、反直飛機炮射飛彈能力我不喜歡,這擺明了對炮彈不放心,捨本逐末去了。遠距離打擊,我以為用制導炮彈或末敏彈更好一些,讓破甲彈或榴彈去反裝甲。我們的破甲藥型罩技術水平先進。自動裝彈機是T72技術改進,125的系統結構決定了自動裝彈機的結構,不可能在結構上有大變化。我關心的是可以任意角裝填嗎,定角裝填浪費戰機,這是一個智慧型化改進,難度極大。對彈藥隔倉化,我沒有好印象,坦克都被打爛了,還想怎樣,為了彈藥殉爆問題,坦克結構要傷筋動骨的改造,並放大車體與炮塔,也太浪費了,不如主動防禦與內部挖潛。炮塔座圈尺寸上,88C(96)已經加大了,容納125炮。
在機動性上,動力-傳動-懸掛-行走裝置。動力是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在98上,我深刻的懷疑其效能。以下請大家準備好,嚴肅認真的看,不要笑翻在地,滿地找牙。98坦克從發動機的黑煙上看,肯定是國產發動機。閱兵時,88B的滾滾黑煙,大剎風景,一點也不注意搞好環保,北京政府怎么會對坦克網開一面,國產轎車進京都不容易,奇了怪了。想來哪個倒霉的柴油機廠要被批評了,工人又要扣發獎金了,這買賣折本了,想討一些獎金來,結果反要掏自己的腰包。黑煙表明動力燃燒不充分,性能不會太好,早知道就加個消音消煙裝置矇混過關,陸軍遊說一下應該同意,還是自己買單吧,至少有個好名聲。98一樣滾滾黑煙從車體兩側噴出,真讓人懷疑是熱煙霧施放,熱煙霧放出的煙卻是灰白的。閱兵時仗著馬力大,矇混過關了,我對閱兵錄像看了N次,98的聲音低而清脆,這已經考慮了錄音因素。不管怎樣,我們發動機的設計思想是第一流的,90II開始V形8缸水冷增壓1200hp柴油機,整體吊裝模組化結構,可以使用多種燃料。但是以後的訊息就不好了,動力遇上大問題。鑒於國產發動機技術差,我曾估計用MTU動力與ZF的傳動,因為我們與其有過合作。96年報導是CV-12柴油機和ESM500傳動裝置,而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坦克試驗了四種動力,現在試驗6TD了。這是一個大問題,俄國貨也不太好,傳統上也是黑煙滾滾,中國也繼承了這個傳統。從動力艙大小來看,估計是國產或俄國的技術,與90II完全不同,85III是1000 hp橫置動力,與俄國保持高度一致。還是心理平衡一下,阿瓊坦克至今對動力還不滿意,亞洲的地形對動力的要求高,中國定型試驗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也許以後用燃氣輪機卻是合理的選擇,在戰術上加以改進,燃氣輪機的缺點可以克服,以對待柴油機的戰術要求對待燃氣輪機,就太死板了。自動液壓傳動裝置,沒有訊息,90II用方向盤轉向,這是有趣的變化。行走裝置看得見了,可以深入研究推測懸掛性能。發現2個拖帶輪,2個液壓旋轉減震器,這與90II、T72均不同。我們的履帶不是最好,2GMn13材料是延用59的,履頻寬580MM,迪朗公司的產品就讓人羨慕,不知道98是否盯著德國。90II上可以看出履帶使用了德國的設計,98是一種全新的雙銷履帶,採用了減重設計。可惜沒有任何動行程的資料,59的也用不上,由於陸軍對戰場機動性要求很高,雖然不知道懸掛性能,也估計不會低於T72的257mm,越野速度40km,0-32km加速度在15秒內,估計單位地面壓力0.90kg/cm2。如果用扭桿,T72與59同樣用優秀的45CrNiMoVa材料,在扭桿設計上,沒有相關資料。不過我懷疑98可能用液壓、扭桿混合懸掛,液壓懸掛畢竟是發展方向,我們也應該出一些成果。我對98的機動性仍然深刻的懷疑,如果是常規設計,我們的技術水平不高,如果使用了許多新技術,又要懷疑可靠性。坦克難得在長安街上光獻照人的示眾,平時都是在湯湯水水中混日子,落魄極了,窮人就靠身體好才能混日子,得病就是死路一條了。
黑煙也不是大問題,畢竟好使最重要,這反映的是技術還不太好。有一個民間說法,一個柴油機廠的人對德國發動機不買帳,造一台相仿的極品柴油機,進行對比試驗,我們的極品又是滴油、又是黑煙什麼的,當然自己已經很滿意了。可是德國的柴油機什麼也沒有,聲音又低,直到極品報廢,安然無恙。技術人員傻了眼,拆,一番研究以後有結論了,德國貨相同尺寸的公差提高一個數量級以上,唯精密而已。而設計沒問題,設備沒問題,區別是我們是中國人,沒有德國人認真。愛國人士人士當哭!還有更不幸的故事,去新家坡打工的人告訴我,在工廠里,一件產品表面有一個加工錯誤,只對外觀有損,細看才會發現。燒焊可以了,但是制度不容許,結果被老闆發現,將責任人炒掉,經理降級,產品報廢。這就是ISO9000的精神,可惜全世界的ISO9000通用,只有中國有自己的ISO9000版本。
98在裝甲上脫胎換骨的變化。車體正面與T72近似,事實上T72的傾角有問題。我對西方的設計有好感,在野外,車體一般是不水平的,正面傾角是隨機變化的,大傾角設計中看不中用。炮塔採用西方的技術思想,可惜也有一個窩彈區。中國人的改進設計堪稱聞名於世,開創精神被逼無奈時才有,我在一個展出上看見T34上有部隊改用了龐大的煙霧筒,讓我張目結舌。98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創新,改進就比比皆是了,改到恰到好處的騷癢。這是有傳統的,無論是山伯英台、伯虎秋香,還是寶黛,中國人的愛情只有癢,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地慘痛,即使是金瓶梅,還是一個癢字,不爽。中國的傳統顯然與英國的不同,英國付出的代價是痛,中國就是搞不好衛生工作,幾千年下來還是其癢無比。裝甲是嚴格保密的,我也沒興趣一探究竟。80的複合裝甲技術是引進的,估計是英國,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了。70年代,我們已經有681、683複合裝甲在使用。不過在甲-彈對抗中,125應該先於裝甲的,有了125穿甲數據,就可以推測了。模組複合裝甲的思想先進,這比用反應裝甲要好。反應裝甲也是欲蓋彌彰的表明主裝甲太次,還是模組複合裝甲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讓洋人們看得昏頭轉向迷迷糊糊,如當年蘇聯一般。揮戈文章很好,而什麼都敢發的《兵器》居然配圖,讓我看得氣急敗壞。我對中國的裝甲一向認為是雞肋,但是這厚度也太驚人了,由此我徹底改變對中國裝甲技術的看法。在圖片上可以發現,塔頂有一個穹籠,厚度大於T80,但是一個弧形也增加不了多少內部空間,我懷疑有裝甲內襯。這樣一來,我對98浮想聯翩,其內部空間,也許是複合裝甲包裹起來的,這是模組化思想的高級發展,防護思想將是世界首創。複合裝甲可以設計為防破甲,增加人員生存力。雖然一個炮塔窩彈區不舒服,但是炮塔裝甲厚了以後才會有窩彈區。這和X病一樣,都是富貴病,窮人還沒資格呢!中國還有附加裝甲的習慣,這也是陸軍的傳統,裝甲不放心,坦克還是要的,先用起來,出問題就從裡到外的換裝甲,艱苦樸素嗎。換內襯、換模組裝甲、加附加裝甲,實在不行就加反應裝甲,這樣一來,戰場上的98可以所向披靡了,不會忘風披靡或是刺刀見紅。
98其他的被動防護技術,在90II上已經足夠完備。煙幕彈發射器、熱煙霧、自動滅火抑爆、集體三防、防中子內襯、防紅外迷彩塗層。花衣服還是引起我的興趣,98是新迷彩,當年這迷彩也是引進技術的。在對迷彩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陸軍要求有防可見光、近紅外、遠紅外及毫米波探測的寬頻譜迷彩塗層,也許98就是這樣。至少98沒有88那樣光鮮,好像大街上的軍車,表面反光的肯定不是野戰部隊的,還可能是假冒軍車,假冒軍車可是弄不到野戰綠漆。迷彩的最高境界大約是田野里的一堆牛糞,讓人防不勝防,98也有這牛糞的境界,雖然大不雅。
在火力-機動-防禦的硬體上,98與國外是一個檔次了,但是我有另類的標準,坦克的好壞,看裝甲就可以了,論先進,非信息技術莫屬。
98駕駛員潛望鏡已經精簡為一個,看來設計師的信心十足,估計還是微光夜視儀。炮長、車長塔上均有潛望觀察鏡。炮長單排三個觀瞄鏡,有擋板,為下反射鏡穩定的晝夜觀瞄、測距三合一瞄準鏡,與88不同的是左側為熱像儀。熱像儀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最早在79II上試用,現在終於上了98,昆明的生產線也在去年開工了。車長只有一個獨立周瞄鏡。98有了主動信息對抗系統,JD-3型雷射告警與一個雷射對抗系統,可惜是分置的,沒有綜合在一起,以後應該有變化。雷射對抗被傳言是ZM-87,我的印象中ZM-87長得不是這樣,而且那是手持式的。ZM-87傷害人眼,有效3KM,加一個放大器是五公里。在用途上98的顯然與ZM-87不同,98的對付設備,而不是人的眼睛。不清楚這套設備是否有紅外對抗功能。59I的自動裝表簡易火控也是引進技術,然後發展為ISFCS212型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用於85。系統6S解算,動對動命中率50%,以後調整為1500米的首發命中率71%,90II有了改進。這和8發/分的發射率,電動炮塔是配合的。火控還是日本的90比較好,有自動跟蹤能力。這和簡單的PC遊戲一樣,光圈套中後就打死了敵人,現在的麻煩是PC是穩定的,人卻在晃動,雖然比人是穩定的,畫面晃動要好,如果光圈很小(戰場上越來越多),難度就太高了。與坦克相仿的艦炮在使用大閉環系統,在系統上,命中目標是一個閉環,但是搜、跟、攻擊是開放的,變化的,這是火控技術的革命性變化。相信98或改進型將有此功能,畢竟212火控有十餘年沒有大變化了。電動炮塔PMW系統在96年已經入役59改,我的資料表明PMW最先出現在數控工具機上。PMW指步進電機脈寬調製電晶體驅動系統,交流系統、可靠、快速、體積小、重量輕、動態性能好,只是噪音大了,坦克對噪音恰好沒大要求。一般PMW使用微機控制,這和交流系統一起讓我懷疑98是否有車輛綜合電子系統。
坦克我喜歡豹II,德國人的自信讓人放心,勒克萊爾也喜歡,法國人先進的綜合電子系統讓我艷羨,還有俄國人的主動防禦系統,乾脆不加強一向不足的裝甲,這些都是民族性格。中國人的包容性也是出了名的,浪漫起來堪與法國人比肩。綜合手上的資料,還有155自行火炮的訊息,98完全可能有綜合電子系統。綜合電子系統的研製有一些年頭了,但是從時間上考慮,98的系統在設計上可能來不及以信息為中心,設計改進最有可能。PLZ45科威特型155自行加榴炮就有濃厚的數位化特徵。10-12KW發電機、空調,伺服系統在方向上是電動、高低電液,GPS、車載定嚮導航系統,戰術系統數位化、通信網路化,車內部件實現數位化,比如觀瞄鏡就有數字設備。PLZ45的缺點是車內沒有數據匯流排進行管理,但是C4IRS系統是網路。我以為先進技術軍事先於民用,軍用以主要裝備來推進進步。在數位化生存叫囂塵上的時候,工業時代的坦克必須信息化,否則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LZ45的技術應該是98的移植,否則該是PDA或者WAP比PC還要先進了,誰相信!幸好勒克萊爾出現的比較早,讓陸軍可以要求98設計改進,沒有勒克萊爾,我也難以相信98設計師有如此抱負。一般的技術要求是1553B數據匯流排,工作站(?)、火力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探測系統、駕駛系統、防禦系統等網路化,也許還有濃厚的全電坦克的概念。98做為數位化終端,戰術信息網路化。
看看98堂兄弟的幸福生活。巴基斯坦哈立德坦克是90II的發展型,動力沒有選定,顯然中國的動力被淘汰,自動液壓傳動,輔助動力34.5KW,扭桿。動力傳動主要是吸塵問題。部件上59為10%,69II為15%,85為20%,新研製的55%。北方的報價308.3萬美元,巴用約170萬美元。速度62km/s,行程400km,0-32km/h加速17s。重量有45.5-48t的不定數據。第三代的212火控,反應6s,但是動對動命中率遠低於50%,也許人有問題。北方的廣告有水分,這和品牌PC可憐的10G容量也敢號稱“海量”一樣,數據本身也有問題,動對動條件給出不足。炮是北方的,39發彈,自動裝彈機數據基本同T72。車體是著名的HY80潛艇用鋼,巴方的複合裝甲與反應裝甲,6mm多層陶瓷側裙。巴基斯坦可能對防禦太重視了,居然瘋狂的要用鈦合金換頂甲、艙門、塔殼、側裙,這又是世界第一了。也許北方太摳門,不願給最好的裝甲技術,估計哈立德炮塔加反應裝甲防穿甲能力為600mm。對這些資料的可靠性存疑。
巴基斯坦還是買了烏克蘭的T80應急,簡氏98年鑑稱中國購買了俄國的T80U,同樣大約是96年。這讓人要對98胡思亂想一番,在評估中,98的技術沒有問題,也許技術使用還不過關。還好98入役了,國慶閱兵的武器在傳統上都是現役裝備,問題應該基本解決。T80U應該是試用性質,不會有太多,也許只是訓練評估用,否則窮的恨不得賣掉核武器的俄羅斯一定要大做廣告四處宣傳,挑剔而手緊的中國人也用T80了,三文錢真得能難倒大英雄。
與T80U簡單技術對比,機動弱,火力同,或各有側重,防禦相當或不及,主動防禦不及,在信息系統上,98先進。可能98的可靠性不及,總體不及T80U,但是發展潛力98顯然要大得多。
從需求上而言,98符合陸軍的要求,這是一款值得驕傲的坦克,陸軍終於搞好了面子工程,里子也有內容,拭目以待解密吧。看先進的武器,還是陸軍第一,空、海軍就沒法讓人驕傲。海軍的防空與空軍的雷達就是一塌糊塗,陸軍的熱像儀率先下了閨閣。空軍的殲十千呼萬喚就不出來,海軍好歹有個167在撐門面,可是一不留神就買了現代級,也不管大家受得了受不了。只有陸軍莫不作聲的讓人大喜過望,我還是喜歡一般穿解放鞋的陸軍,不過窮了一些,但是腰桿子比穿皮鞋的要直。
還是雞蛋里挑一點骨頭,看未來會有何變化。在硬體上,火力與防禦基本跟上潮流了,主動防禦技術有待發展。如果說坦克面對威脅的多樣化,98有問題,那也是全世界的問題,我也沒看哪出種坦克是合格的。合理的選擇是一炮多用,彈炮結合,主炮遠距打擊與防空,一挺機槍對地面,一具輔助武器近防禦與輔助攻擊。98正面大傾角設計可能是減重,98是90II的倒退,而98的負重輪從圖片觀察,有一種飽受折磨的感覺,重量控制比較麻煩。在機動性上,哈立德不好,98當然讓人擔心,估計這會重點攻關。98的火控還須精進,在數位化上,綜合性當然有待提高,這些是前沿課題,有了初步成果就夠我美了,胃口也不能太大,飯是一口口吃的。雷射測距儀讓人不痛快,我認為陸軍只是馬虎了一些,Nd:YAG是不如CO2雷射測距儀,但是陸軍的雷射防護技術世界先進,連美國也來盜竊過,並且如願以償。可靠性、使用維修性一向是陸軍嚴格要求的,98的新技術太多,總是有問題的,這也會重點攻關。假以時日,問題會解決,98會成為一代名坦,不是現在。坦克發展到現在,問題多多,比如以平原為主的設計在山地就吃不開了,98許多好東東頓成昂貴的雞肋。我認為98一方面全面發展,一方面會有簡化版,以裝備為主,實用第一,但是這要求模組技術的先進,可以方便的改裝。
有理由相信,對98不足的認識,將催生四代坦克,畢竟多數問題要有革命性的變化,不該在三代坦克事倍功半。目前陸軍的現役裝備落後,反而可以放手迎頭趕上,橫豎手上也沒多少三代坦克的大包袱,還要有敢為天下先的態度。
估計四代坦克的火力加強,140口徑或者液體炮可行,1500hp燃氣輪機與主動懸掛也是可行的。總體設計方案還是有人炮塔較好,感測器容易布置,雙人車組是趨勢,以信息為中心的一體化設計必不可少,這樣車體可以減小,最佳化防禦,主動防禦技術將廣泛使用。
我因98而驕傲!一些可能的問題過上三年五載一定會解決,那時四代坦克也該有眉目了。
其一,98是一種全面趕上潮流的坦克,該有的東西都有了。
其二,98對技術的消化已經達到一個高水平了,如炮塔就讓人耳目一新。
其三,98出現設計風格,這最讓我興奮,這表明98不是拼湊出來的。
其四,98在技術上不再捉襟見肘,設計師可以設計想要的坦克,而不是只能這樣去設計。
其五,98的設計思想全面趕上,並且開始超前了。
其六,陸軍胸懷坦蕩,用T72相仿的車體也不怕被人誤解,實用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